查看原文
其他

兰波诗10首

法国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让·尼古拉·阿蒂尔·兰波(法语: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1854年10月20日——1891年11月10日),或译阿尔图尔·兰波、韩波、林包德,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超现实主义诗歌的鼻祖。兰波代表作品 《醉舟》《地狱一季》《彩画集》。



维纳斯


一只古旧的浴盆像只白铁皮的绿棺材,

蓦然一位棕发高颧骨的女性从中露出头来,

她动作迟缓而且蠢笨,

带着人世难以补偿的缺陷和呆乖。

灰乎乎肥胖的脖颈,宽肩膀颇使人眼仄,

背躬了伸直了又恢复了原来的气派,

圆圆的腰肢犹如使气弄态,

肥肥的肌肤像纸页摊开。

脊椎骨有点泛红,

整个身躯有一点令人害怕的古怪;

四棱见方仿佛是石头一块……

腰里刻着两个字:克拉拉的维纳斯,

这个蠕动而摊开的躯壳,

还有美中不足的一个瑕疵。



凄惶的孩子


雪里,雾中,几个黑影

在明亮的通气窗前

撅着屁股,

是五个孩子,跪伏着——真凄惨!——

眼巴巴地望着面包师做

沉甸甸的黄面包。

那粗壮的白胳膊转动着

灰色的面团,送进

通红的炉膛。

他们谛听着烤面包的吱吱声,

面包师得意的油嘴里

哼着古老的小调。

他们拥作一团,动也不动,

通亮的气窗里扑出热气

温暖得像母亲的怀抱。

当开半夜餐的时候,

面包出炉了,那圆圆的面包做得就像

奶油点心。

在烟气缭绕的屋梁下,

散发着香味的面包壳

和着蟋蟀的歌唱,

当温暖的窗口吹出生命的气息

褴褛衣衫下的小心灵

是那么欣喜,

他们又重新感到生活的乐趣,

可怜的小耶稣们挤在那里

披着一身霜花。

把粉红的小嘴巴紧贴在

窗棂上,在窗前发出

低低的咕哝。

他们笨拙地做着祈祷,

凑向这开启夜空

的光明。

他们挤得那样紧,裤子裂开了,

衬衫在朔风中

索索地抖动。




浪漫



十七岁的年龄是浪漫的,

一个优美的黄昏,咖啡馆里

杯盏叮当,酒绿灯红中漾着喧哗,

我漫步在碧绿的椴木林下。

椴树在芬芳的六月之夜散着芳香!

空气是如此温馨,不禁使人闭目凝神,

微风送来街市的喧闹,城市就在不远的地方,

葡萄藤的芳香里夹杂着啤酒的芳香……



一小片暗蓝色的天穹,

小小的树枝做成框子,

被一颗小星刺破,

那白色的小星带着温存的战栗溶化了……

六月之夜!十七岁的年龄,我怡然地陶醉着。

田野的不竭精力升上你的头顶……

我畅想着,感到唇上有一个吻

在那里呢喃着,像一头小兽……



鲁滨逊疯狂之心透过了浪漫,

当苍白路灯的光亮下

走过一位哼着迷人小曲的千金,

她的头被父亲那可怕的衣领罩上阴影……

她仿佛觉得你无限的稚气,

踏着小靴跑开了,

又蓦然回身用一潇洒的动作打个“嘘”……

于是你唇上的卡瓦蒂纳咏叹调停止了……



你是个多情的人,使她感念至八月。

你是个多情的人,无边帽逗得她莞尔一笑。

你的所有朋友都走了,你却偏爱在那儿徜徉。

一天晚上,心上人垂爱给你写了信!……

这天晚上……你回到了灯火辉煌的咖啡馆,

要了啤酒和柠檬汁……

你是浪漫的,当你十七岁的时候,

当你在碧绿的椴木林中散步。



罪恶 


当机枪喷吐着红色的火焰,

子弹呼啸在广袤无垠的蓝天,

国王身边 ;被他玩弄的穿红着绿 的士兵

在战火中成群地倒翻。

当这可怕的疯狂捣碎着

十几万人,把他们化作一团黑烟,

可怜的死者啊!在夏季、在草丛,在你的欢乐中,

大自然啊,你圣洁地造出了这些儿男!……

上帝向着祭台上锦绣的台布,

向着香火,向着金圣餐杯笑着

被赞美歌摇荡着睡熟了,

醒来的时候,悲恸的母亲们

在破旧的黑软帽下痛哭,

用她们挹泪的手帕托着一文大钱奉献给他。




恺撒的疯狂


面色苍白的人,沿着鲜花潋滟的草地,

漫步,身穿黑衣,嘴叼雪茄:

他缅怀着杜勒丽宫的鲜花

有时他那忧郁的眼睛露出炽热的目光……

因为皇帝正陶醉在他二十年的灯红酒绿之中!

他对自己说过:我要熄灭自由,

就像熄灭一支蜡烛那样轻松,

自由复活着!他感到了局促!

他完蛋了。噢!什么样的名字在他那缄默的唇上抽搐?

怎样难平的遗憾咬啮着他?

人们不知道。皇帝的眼睛失神了。

他可能在回想戴眼镜的伙伴……

看他扔的一路燃着的烟头,

像圣-克鲁黄昏的一缕残云。




冬梦


冬季,我们钻入玫瑰色

带蓝垫的小车厢,

心惬意融,角隅里透着温馨

像个窝窠栖着无数狂吻的梦香。

你紧闭双目,屏息凝神,

不去看那狰狞夜色的漫拥狂漾,

那黑色魔怪的飞扬跋扈

那云影般狼群啸夜的疯狂。

蓦然你感到面颊上被轻轻擦掠……

一个小吻仿佛一只蜘蛛在徜徉

从你的脖颈爬到颊上……

你忙垂下头去对我说:“快找到那个小东西!”

于是我们一起及时地找到了这头小兽:

它已阅历了多少风光……




幽谷睡者


这是一个绿色的山穴,

欢唱的小河把银色的褴褛挂在草尖,

阳光在傲岸的山头闪烁,

这是一个泛着青苔的空谷。

一位年轻的士兵,张着嘴,光着头,

脖颈沐浴在蓝色荠草的新绿之中,

他躺在草丛中披着赤裸的长天,

在阳光垂泪的绿色大床上,面色苍白地睡去。

他双脚伸进菖兰花中,睡去了。

微笑得像个患病的娇童,他感到了寒冷,

于是大自然用温暖的怀抱摇着他。

芳香不能再使他的鼻孔抖动,

他安详地睡在阳光下。用手捂着心窝,

右肋上有两个红色的弹洞。




绿色小酒店


八天来,我的靴子被石子碰得七裂八瓣,

我走进夏勒鲁瓦的一家绿色小酒店:

要了夹馅面包和火腿

这些几乎半是冷餐剩饭。

这也够幸运,我将双腿在绿桌子下面伸得舒舒坦坦,

凝视着壁毯上稚气的画面,

当乳突醒目眼睛活泼的小姐走过来时

真使人心悦目鲜。

她给你的不是一个出乎意料的吻,

而是莞尔一笑,笑得很甜,

用彩盘托着黄油面包和暖融融的火腿送到面前,

火腿的粉红和散发着香味的大蒜的洁白相映

大口啤酒杯已被斟满

残阳又给那淡绿色的泡沫镀上一片绚烂!




狡黠的女子


棕色餐厅里

散发着漆器和水果的芳香,

我津津有味地吃着比利时点心——它们不知叫什么名堂,

并将身子在宽大的椅子上摊开坐得稳稳当当。

边吃着听着那时钟的嘀嗒幸福安详,

菜肴丰盛、满目琳琅,

服务小姐姗姗走过来,

发巾摇摇欲坠却又狡黠得令人费想。

她那颤抖的手指

在那带毛绒的粉面桃腮上徜徉

带着童贞的朱唇露出怄气微哂的模样,

她收拾着盘子为了讨我欢心故意靠近我的身旁,

继而理所当然,给了我一个吻的恩赏,

并喃喃地说:“瞧你,你的脸蛋可把我凉得够呛……”




萨尔布吕肯大捷 


赢得“皇帝万岁”的欢呼!

(比利时彩色木刻画,在夏勒鲁瓦出售,每张三十五生丁)

在正中间,皇帝 ,穿着黄色和蓝色的服饰

像一座神尊,骑着他那驰名的战马,态度威严,

心怀荣幸,俯瞰那粉红在大地漫延,

他冷酷俨然像宙斯而慈祥却又像父亲一般。

下边,那些正在小憩的士兵们露一副憨颜。

靠着金色战鼓和红色火炮彬彬有礼却又有点腼腆,

庇图急忙穿上军服,

转向自己的首长,那一个个赫赫威名使他一时张皇木然!

右边,杜马奈依着他的枪杆,

毛绒绒的脖颈一时紧张微颤,

脱口而出“皇帝万岁!!!”他身旁的人却冷静依然……

一只骑兵帽的缨子蓦然昂起像一只黑色的太阳,

一只罩着红色和蓝色纱布的灯笼天真地搁到了他的便便大腹上,

向那些如梦未醒的人们暗示:“这究竟是为什么?”

葛 雷 梁 栋 译



生 活 积 累 与 心 灵 表 现

在文学写作论中,流行着再现说与表现说两种说法。再现说认为,文学是对生活的摹仿。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艺术也是这样造成和谐的,显然是由于模仿自然。绘画在画面上混和着白色和黑色、黄色和红色的部分,从而造成与原物相似的形象。” 柏拉图既在“迷狂说”中推崇灵感,又提出了“镜子说”:“拿一面镜子四面八方地旋转,你就会马上造出太阳,星辰,大地,你自己,其他动物……”“我想画家也是这样一个制造外形者。” 亚里士多德进而把摹仿视为人的本能:“人从孩提的时候起就有摹仿的本能(人和禽兽的分别之一,就在于人最善于摹仿,他们最初的知识就是从摹仿得来的),人对于摹仿的作品总是感到快感。” 又认为:“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管箫乐和竖琴乐——这一切实际是摹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摹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的方式标不同。” 到了别林斯基还有这样的说法:“诗歌是生活的表现,或者更确切点说,就是生活本身”“生活和诗歌简直就是同一个东西。” 在西方,一直到浪漫主义产生以前,艺术创作论都是奉摹仿论为圭臬。
表现说的基本观点是,文学是心灵的表现。表现说的出现很早,柏拉图的“迷狂说”和“灵感说”认为:“抒情诗人……不得到灵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就没有能力创造,就不能做诗或代神说话。”“无论在史诗或抒情诗方面,都不是凭技艺来做成他们的优美的诗歌,而是因为他们得到灵感,有神力凭附着。” 这个观点与他所说的诗与理式隔着三层有点矛盾,但是柏拉图的灵感说影响深远。康德的“天才论”也属于表现说:“美的艺术不能不必然地被看做天才 的艺术。” “一种自然美是一个美的事物 ;艺术美则是对一个美的事物的美的表现 。” 此后尼采(Friedrich Nieztsche)的“酒神精神”说、柏格森(Henri Bergson)的直觉说、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升华说、克罗齐的直觉表现说以至诞生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各种艺术创作论都可归于表现说。
再现说与摹仿说并非人们所想象的绝然对立的两种创作原则,它们只是对文学审美反映中所涉及的主体客体两个方面各有侧重。再现说固然重视对社会生活进行真实客观地描绘,在虚构、想象、夸张、抒情等方面比较克制,但是却有效地发展了精细观察生活、把握事物特征的能力,开发了审美感官和审美知觉的潜力。而且,也不能低估这些作品所发掘的人性的深刻、丰富和复杂,所展现的主体心灵的博大、执着和悲悯。如相信“镜子说”的莎士比亚写出了那么多激动人心的剧本,立志要做法国上流社会“书记员”的巴尔扎克留给后人一部辉煌的《人间喜剧》。与再现说相比,表现说充分强调了写作主体的能动性,纠正了西方文学写作理论中的机械唯物论因素,极大地激发了艺术家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兴趣,艺术知觉、艺术情感、艺术想象、天才与灵感、意识与无意识、艺术原型与神话思维等问题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研究。同时,表现说的合理性也被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和现代派艺术的创作成就所证明。在具体文学写作活动中,从写作冲动的萌发,到文学文本的形成,其中表现与再现很难分清:既没有与心灵无关的纯粹客观地再现,也没有与现实无关的纯粹主观的表现。正如中国传统的“观物”说提出的“以我观物”和“以物观物”,虽然有所谓“以我”“以物”的分别,但是由“观”和“物”所表明的主客两端是缺一不可的。
因此,作家既要重视生活的积累,又要重视心灵的表现;既要用足“观物”的功夫,又要做够“摹心” 的文章;“既随物而宛转,亦与心而徘徊”(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生活积累是文学写作的源头,大致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作家出于先天的敏感和后天的素养对生活的长期观察、领悟、感受、积累,一种是针对具体文学作品的写作而进行的有意地积累。有的作家主张无意积累。如歌德说:“我从来没有为了要写诗而去观察自然,但是我早期的写生画,以及后来的自然研究,使我长期对自然事物做了细致的观察,逐渐把自然熟悉在心,甚至于最小的细节,所以当我作为一个诗人时,需要什么,它便归我掌握,我不可能很容易犯违反真实的过失。” 有的作家却勤于有意积累。狄德罗建议作家“要住到乡下去,住到茅棚里去,访问左邻右舍,最好是瞧一瞧他们的床铺、饮食、房屋、衣服,等等”。中国古代作家特别重视读书、游历和养气的结合,这也是一种积累的方式。如韩愈称自己:“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苏辙提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交游、读书可以养气,气又可以见诸文辞,气是文学写作主体的精神禀赋,是由生活积累到心灵表现的中介。古人对“气”常常不作分析,但从其论述中可以看出,“气”中包含着生命力量、学识阅历、人格修养、艺术才能等多方面的积累。




推荐阅读:

岛崎藤村诗7首

埃德森斯文诗35首

奥哈拉诗20首

米莱诗3首

克劳德·麦凯诗5首

西德尼·拉尼尔诗3首

金内尔诗4首

杰弗斯诗4首

兰德尔·贾雷尔诗7首

米沃什《梦痕集》

兰斯顿·休斯诗16首

鲁伊斯诗3首

克维多诗6首

蒙特希诺斯诗2首

路易斯·德·莱昂诗5首

里德鲁埃霍诗2首

安妮·卡森诗18首

马克·斯特兰德诗8首

吉恩·瓦伦汀诗11首

平田俊子诗9首

里尔克诗5首

小林一茶《俳句12首》

安娜·思沃诗14首

安娜·斯沃尔诗12首

中原中也诗3首

佐藤春夫诗7首

中野重治《歌》

阿多尼斯诗43首

普拉斯诗30首

济慈《圣亚尼节前夕 》

托马斯·哈代诗12首

惠特曼《我自己的歌》

叶芝诗16首

普希金诗17首

苏马罗科夫诗2首

里尔克诗3首

勒内·夏尔《修普诺斯散记》

哈利·克里夫顿诗15首

嘎山·札克唐诗4首

保尔·福尔诗9首

凡尔哈伦诗6首

诺拉·尼高纳尔诗12首

马丁·梭罗楚克诗3首

西班牙民谣绝句25首

莎拉·蒂丝玳尔诗6首

卡夫卡诗15首

丁尼生《鹰》

托马斯·沃顿诗2首

希克梅特《我坐在大地上》

卞之琳译奥登诗5首

奥登《来自中国的十四行诗》7首

奥登诗7首

司各特《颂歌》

穆特朗《金字塔》

桑德堡《芝加哥》

史蒂文斯《罐子轶事》

布罗茨基诗7首

普列舍伦诗7首

瓦斯科·波帕诗10首

兹马伊诗2首


连手窥潘掾 分头看洛神 重城自不掩 出向小平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