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士道》54 - 集谛(生)​/道谛(总述-(一)资粮道)

上师的召唤 行愿人间 2023-05-16

 

第三部分 三士道


第二章 中士道



第二节  集谛

 


五、生

    众生有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

    人道是胎生,天道和地狱道是化生,鸟类等动物是卵生,细菌等很多小生命是湿生。

    众生的生也是因烦恼而生。

    胎生和卵生的众生处于中阴时,会看到父母交合,贪恋母亲就投胎为男,贪恋父亲就投胎为女。

    湿生是贪嗅觉而生;化生是贪住处而生,比如,热地狱是贪温而生,冷地狱是贪冷而生。


第三节  道谛


 一、总述

    解脱真正的方法就是修道,修道分为五个阶段,有五道: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


(一)资粮道

    为了解脱需要累积很多资粮福报,这个阶段就叫资粮道。资粮道分三种:上品资粮道、中品资粮道、下品资粮道。得到了出离心,就成就了下品资粮道;继续修行,得到了禅定,就进入了中品资粮道;继续修行,开始悟到了一部分空性,证悟了部分人无我,这时就是上品资粮道。

    资粮道是第一个道,这时的修行者已经开始出现神通,有了些能力。资粮道要怎么修呢?就是修四念住。


1. 四念住

    念是一种明白无我的智慧;住是一种禅定。不但要明白人无我,还要在无我的状态中能定下来,就得到了念住。四念住是指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

    对治六根本烦恼就要修四念住。


    (1)身念住

    身念住就是观身不净。目的是对治贪,对色、声、香、味、触、法的不贪著。贪心大的人就要修身念住。

    比如,如果过于贪恋某人,很痛苦,就可以通过修身念住来对治。首先在贪恋对象的额头上观想一个梵文的“啊”字,再观想“啊”字慢慢变成了一个泡,就是一个很大的痘痘,再观想痘痘里又长出了很多痘痘,最后,观想贪恋对象的脸上全是痘痘。这时,看自己还贪不贪,如果还贪,再观想全身都是痘。如果还贪,就观想全身都腐烂了。就这样,用这样的观想法门来对治贪。     



    以前印度有一位国王,他很宠爱一个妃子,和这个爱妃一刻都不离。有一次,要去打仗,不得不把爱妃留在了家里。在他走后的第二天,爱妃死了,臣子们就很害怕,担心没法向国王交代。有一个聪明的大臣说:“我有一个办法,我们明天给国王报个信,先告诉国王,爱妃的额头上长出了一个痘。”看到信后,国王非常担心:“哎呀,爱妃的头上长了一个痘,如果不是打仗,我一定要回去看她。”又过了几天,又有报信的人来了,国王问:“爱妃怎么样?”报信的人说:“爱妃头上又生了好多个痘。”国王听了非常惊讶。再下一次时,报信的人说:“您的爱妃现在脸上全是痘。”国王就觉得爱妃没救了。再报信时,报信人说:“现在连身上都是痘。”国王就想:“我不想见她了。”就这样,一步步断掉了国王的贪念。如果刚开始如实报信的话,国王会很生气,可能会杀掉留守的臣子和照顾爱妃的人,国王的贪念断掉了,大家就都相安无事了。

    如果过于贪恋某个异性或子女,就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对治。或者观想大地上,一切众生都变成了白骨;或者思惟贪恋的众生是自己的冤亲债主;或者思惟贪心的危害。比如贪财,因为发心是贪,所以赚到了钱,也是恶因。只有不贪得来的钱,才是真正的财富。这些方法都会让人慢慢断掉贪念。


    (2)受念住

    受念住就是观受是苦。要明白六根的各种感受其实都是行苦,众生对这些感受不能做主,乐的感觉,不久就会变成苦。修观受是苦,就是对治对乐受的各种颠倒错觉。

    平时也要注意平衡各种苦乐的感受。快乐时不要贪,要明白快乐只是暂时的;痛苦时不要怨,要心甘情愿地接受,或者看作是在消业障,而且痛苦也是暂时的。对苦乐的感受要平和对待,如果平和到看什么都是快乐,没有一点痛苦的程度,就会看到,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处处都是风景。



    (3)心念住

    心念住就是观心无常。要明白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心念,一直在迅速变化、生灭,从没有停留过。

    修心念住是因为众生执着世间有个不变的我——心。这是一种颠倒。心是变化无常的,并不是永恒不变的。我们的身体需要几十年才会慢慢变老,可是心念一秒钟却不知道变化多少,不变的我是不存在的,所以佛陀教导我们说,要观心无常,不要执着。


    (4)法念住

    法念住就是观法无我。目的就是要断除我执、法执,我法二执是最难断的,要依靠空性智慧才能彻底断除,一般的智慧断不了。

    修四念住必须从观身不净开始,然后是观受是苦、观心无常,最后是观法无我。因为身体的活动是最为粗显的,受比较微细,心就更微细,而法是最微细的,依次第修才能断除。


往期连载:

《三士道》1 - 道次第的传承

《三士道》2 - 宗喀巴大师

《三士道》3 - 《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殊胜

《三士道》4 - 道次第的其他著述

《三士道》5 - 上师及传戒上师的条件要求

《三士道》6 - 大乘上师的条件要求

《三士道》7 - 密乘上师的条件要求

《三士道》8 - 亲近上师(如何亲近/供养侍奉功德-上)

《三士道》9 - 亲近上师(供养侍奉功德-下/虔诚信敬功德-上)

《三士道》10 - 亲近上师(虔诚信敬功德-下/塑造上师像功德/思念祈请功德)

《三士道》11 - 亲近上师(当佛礼敬功德)/不敬上师的罪业(身罪业/语罪业-上)

《三士道》12 - 不敬上师的罪业(语罪业-下/意罪业-上)

《三士道》13 - 不敬上师的罪业(意罪业-下)

《三士道》14 - 亲近上师的心态(念师功德 树立信心)

《三士道》15 - 亲近上师的心态(念师恩德 激发敬心)

《三士道》16 - 如何学修亲近上师(正修时如何修持-上)

《三士道》17 - 如何学修亲近上师(正修时如何修持-中)

《三士道》18 - 如何学修亲近上师(正修时如何修持-下)

《三士道》19 - 弟子的德相和要求

《三士道》20 - 暇满人身(什么是暇满人身)

《三士道》21 - 暇满人身(暇满人身的可贵性/得到暇满人身的条件)

《三士道》22 - 暇满人身(暇满人身的难得性/珍惜暇满人身)

《三士道》23 - 正确认识佛法心要

《三士道》24 - 人生无常(如何思维人生无常 - (一)人必定会死)

《三士道》25 - 人生无常(如何思维人生无常 - (二)死无定期/(三)死时除佛法都帮不上)

《三士道》26 - 人生无常(临终之相的差别/如何成就人生无常观)

《三士道》27 - 三恶道苦(堕三恶道的理由/三恶道苦 - (一)地狱道的苦-上)

《三士道》28 - 三恶道苦(三恶道苦 - (一)地狱道的苦-下)

《三士道》29 - 三恶道苦(三恶道苦 - (二)饿鬼道的苦(三)畜生道的苦)

《三士道》30 - 皈依(皈依三宝的因/皈依的皈依量-上)

《三士道》31 - 皈依(皈依的皈依量-下)

《三士道》32 - 皈依(皈依后应如何学修和行持-上)

《三士道》33 - 皈依(皈依后应如何学修和行持-中)

《三士道》34 - 皈依(皈依后应如何学修和行持-下)

《三士道》35 - 因果(认识因果-上)

《三士道》36 - 因果(认识因果-下)

《三士道》37 - 因果(十业道-十恶业的果报)

《三士道》38 - 因果(十业道-如何消除业障;八福德人生;下士道总结)

《三士道》39 - 中士道

《三士道》40 - 苦谛(认识苦 - (一)五苦-上)

《三士道》41 - 苦谛(认识苦 - (一)五苦-下/(二)八苦-上)

《三士道》42 - 苦谛(认识苦 -(二)八苦-下)

《三士道》43 - 苦谛(认识苦 -(三)三苦/(四)阿修罗道的苦)

《三士道》44 - 苦谛(认识苦 -(五)天道的苦)

《三士道》45 - 集谛(烦恼 -性质/危害/(三)烦恼的种类-六根本烦恼-上)

《三士道》46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六根本烦恼-中)

《三士道》47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六根本烦恼-下)

《三士道》48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二十随支烦恼-上)

《三士道》49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二十随支烦恼-中)

《三士道》50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二十随支烦恼-下)

《三士道》51 - 集谛(烦恼 -(四)根源/(五)生起的因缘/(六)过患)

《三士道》52 - 集谛(业/死 -(一)死缘/(二)业的触发/(三)死亡前后的注意事项)

《三士道》53 - 集谛(中阴)



三士道(下) 目录:




阿旺嘉措金刚上师:

    三士道是终生的修行,事部班之前最起码要看三遍,读三遍,对菩提道次第有一个印象,以后慢慢读得越多越会深入。三士道不仅仅是加行班,事部班时还是要读,到了般若班还是要读,到了密宗道生起次第、圆满次第时还是要读,是终生的修行。

以上摘自阿旺嘉措金刚上师《法海宝藏(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