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95 我们每一天醒了要睡,睡了要醒,这个就是生死轮回的缩影

净空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净空法严经讲义下195

会通四科之二六入即如来藏性意入

请掀开经本,第六十面第五行。六入里面最后的一段,意入。

【阿难。譬如有人,劳倦则眠,睡熟便寤,览尘斯忆,失忆为忘,是其颠倒生住异灭,吸习中归,不相踰越,称意知根。兼意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意入是对法尘说的,法尘有两大类,就是生法尘与灭法尘。意入,此地称为意知根,它的性质是属于摄知。经文里面所说的寤寐,是指的根身。所说的忆忘,是属于器界。这个根身器界四桩事,都是属于意的劳相。那么这个意知根呢,是指第七识,同时也指第八识而说的。在经论里面,我们所明了的,像本经前面所讲的,识精元明,原本是妙明真净的觉心。这个妙觉明心,忽然不觉念动,就是起信论里面讲的不觉,所说的不觉。

本经里面对于这桩事情说得更多,而这个意知根的劳相啊,并不难知,我们稍稍省察省察呢,就能够发觉。如果意知根要是不疲劳了,没有这个劳相呢,我们可以说是精神永远是饱满的,是清醒的。那么这桩事情呢,在修行人来说,所谓成就三昧之后,逐渐逐渐地就不会堕入劳相了。三昧功夫深的人,可以不要睡觉了。我们现在为什么一定要睡觉,就是我们的意知根疲倦了,所以才要相当时间的睡眠,使我们这个意知性能够恢复作用。疲劳极了的时候,如果你不休息,它起作用啊,会错乱地起作用。比如说明明叫他拿个茶杯来,他偏偏去拿了个毛巾来,好像这个头脑失去了作用了。可见得这个睡眠休息啊,确确实实是很重要的,甚至于比饮食还要重要。那么定功深的人,不要睡觉了,为什么呢?他心在定中。换句话说,他这个意知性它不疲倦,所以就不需要休息。

那么这一桩事情啊,不一定是在佛法里面,在世间法里面,诸位要晓得,这个天人睡眠的时间就比我们少,境界愈高,愈是睡得少。你比如说我们通常讲这个欲界天,欲界有六层。这个六层天呢,为什么叫它做欲界呢?因为它没有舍五欲。但是愈是往上去啊,它所需要的这个五欲愈淡泊,这是经里面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的。而到色界天呢,就是初禅以上,五欲没有了,我们这个欲界里面的财、色、名、食、睡五欲,都断了。

那么诸位要特别注意到的就是食,它不要饮食了,睡,它不要睡眠了。在我们看起来,这个没有饮食、没有睡眠,这个人不能活下去啊,其实色界初禅以上啊,就不要了。能够不要,可见得这个东西不是真的,如果是真实的,那不能不要啊。这个东西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所以可以离开,可以不要。那么由此可知,这个五欲的需求愈多,烦恼愈重啊,需要的愈少,烦恼愈轻。这一点呢,我们要是真正讲用功修行,要特别注意到。

我们在《圆觉经》里面谈到的,讲修行的根本,要说我们眼前的,不要把境界提得太高。太高,不是我们的境界,也不是我们能做得到的,这个是要明白的。真正讲功夫,这要断的呀,是烦恼。在这一大段经文里面,所说的菩提瞪发劳相,那不是烦恼,是什么呢?这个地方说得深,说得微细啊。我们从最初浅显的地方来讲,不外乎贪嗔痴,我们是要断这个东西。世间人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贪心;贪不到呢,这就嗔恨,一切都满意了,不会嗔恚的,贪不到才嗔恚啊;贪到贪不到,都是愚痴,对于事实的真相,没有搞清楚。世间人之所以作恶,当然,他是贪爱乐,他不贪爱乐,他怎么会作恶呢?!这个是迷惑颠倒啊,造作恶业的众生。眼光比较上远大一些,所谓是不修今世修来世的,他这个眼光就比人们看得远一点。这个一般人,浅近的,只看到眼前,他能够看到来世。那么希望来世啊,能够过得更自在一点,更幸福一点,他修善。什么心修的呢?贪心修的。贪图来世的果报啊,还是个贪心。

学了佛了,学了佛,依旧是贪心。贪图福慧圆满,贪图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还是个贪心。这样搞法,会不会成就呢?给诸位说,没有成就。为什么呢?因为你那个贪心没有断,只是把所贪的对象换换而已啊。实在讲,所贪的对象无关紧要啊,不重要啊,重要的是要断贪心。所以那个所贪的境界不重要,诸位要晓得这个道理啊。境界里头没有烦恼,烦恼是从你心生的啊,就是从贪嗔痴所生的,所以称之为三毒烦恼。你去的是去贪嗔痴,不是去善恶染净的境界,不是的,那简直不相干啦。

诸位要明白这个了,你才晓得大乘的修学。你们看看这个《四十华严》里面的五十三参,境界有没有去掉?没有。在我们眼睛里面看的,善恶、染净、邪正,那个境界都存在,去的什么呢?去的心。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心清净,不起贪心。顺境里面,不起贪心;逆境里面,不起嗔恚心;一切境界了了分明,不迷惑啊,这个就叫不愚痴啊。这样修行,才叫真修行。如果不是这个修行法,还是用的贪嗔痴这个三毒烦恼来修行,怎么能成无上菩提呢?佛门里面常说嘛,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啊,蒸沙作饭,永远是办不到的。那么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有没有这个心,这个就是勘验自己的功夫,如果还有这个心,这是烦恼。如果这个心一天比一天淡泊,那么你的境界就有进步,这个境界是好境界。如果你的心地清净,那你就成就了。所谓是历事炼心啊,经里面常讲,理可顿悟啊,这个道理,确确实实,聪明智慧的人,可以一下就明了的。可是,事须渐除,事是什么呢?贪嗔痴的烦恼,如果从佛法里面来讲,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那么这个不是一下就可以断得了的,要在境界里头去磨练,渐渐地断掉,所以说事须渐除,渐除啊,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说到修行,首先是要明理,理路要不清楚,就免不了盲修瞎练,自己走错了路子,自己不晓得。像我刚才所说的,以贪嗔痴做因地心来修行,这个就是路子走错了;以清净心来修行,这个路子就对了。所以修行呢,首先要辨别你用的是什么心。咱不论事,就是事不是重要的,是次要的。用什么心,这是重要的。成败关键呢,就从这个地方来决定。我们的妙明净心迷了,这就变成了生灭心,就变成了妄心。这个妄心呢,就叫做意知根。它有能力攀缘根身器界,它有这个能力。那个这个意知性呢,在我们凡夫看来,俗话就称之为灵魂。在我们佛法里面讲啊,叫做神识。我们在六道轮回,舍生受生,都是它。但是诸位要晓得,这不是我们的本性。如果你要是执著,哎,这个一定不是我们的本性,这个话又讲不通。是我们带着迷惑颠倒的本性,真正的本性不带迷惑颠倒,它是带了迷惑颠倒的本性。

在此地啊,佛也举了一个比喻来给我们说明,说劳倦则眠,睡熟便寤,这个拿现在的话来讲呢,就是讲我们的精神现象,我们的精神。精神,是以我们的六根,以这个身体,为它的境界。它在这个境界里面起了活动,就是起作用,于是啊,眼能见、耳能听、身可以动作。那么这个身心的行为,就是意识的作用。那么它的作用啊,实在是太广大了,比前面那个五根的作用要大得多。前面五根呢,那个作用它是有局限的,这个意识思维、想象呢,它能够想过去,又能够想未来,可以说,除了真如本性之外,它都有能力攀缘得到,这个作用太大了。

那么举的比喻啊,只举了一种,希望我们在这一个比喻里面,能够闻一知十。经里面所举的比喻,举的我们精神疲倦,疲劳的时候,这就睡觉、睡眠。睡熟了,就醒过来了,精神它又恢复了。怎么叫熟呢?精神恢复了,就醒过来了;精神疲倦了,就睡眠了。那么这种现象,实实在在来讲呢,我们每一个人情况也不相同。有的人啊,他很短暂的睡眠,他的精神就恢复了。有些人啊,要很长的时间,甚至于精神都恢复不过来。那么也许诸位晓得这个世界上最著名的啊,拿破仑,拿破仑一天只睡两个小时。而且他睡眠还不一定要床铺,在战壕里面,眼睛闭一闭,打个盹,他就行了,所以这个是一般人都比不上他的。他之所以能够打胜仗,能够指挥大军啊,实在有他的条件,就是他这个精神能够专注,能够集中。在我们佛法里面讲的时候,这是有相当定力的啊,他这个精神意志能够统一,不容易分散,所以说他比别人的精力就要旺盛得多,极少的时间,就能够恢复。

那么我们,这个心思散漫啊,一天到晚就胡思乱想啊,所以八个钟点睡眠,精神还是恢复不过来,道理在此地啊。那么换句话说,每一个人精神集散的幅度不相同,因此每一个人这个睡眠的时间,精神、体力的消耗、恢复,就不一样。那么这点浅显的道理啊,我们要晓得。佛举这个比喻,显示根身是意知性的亲相分,第一个表现呢,在我们这个身体上。览尘斯忆,这个忆是讲记忆,哎,我们见到了,这个记忆就想起来了。比如说很久没有见到这个人,一下见到了,嘿,想到了,我好久没有见到你了。那不见呢,不见了就不会记起来。那么或者是人家提起来的时候就会想起,要不提的话、不见的话,不会想起来。【失忆为忘】,记不起来了,记不起来就是忘记了。

那么这个现象从哪个地方说呢?给诸位说,就是从这个睡眠跟醒来的时候。睡的时候,你什么都忘掉了。醒过来,哎,醒过来这个境界又恢复了,这个记忆又想起来了,这个是最明显的。虽然佛说这一点点这个现象,可是这个现象里头确实含得有很深的意思,使我们体会到这个人生、宇宙,确确实实是梦幻泡影啊。你要说这是真实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你这个睡熟的时候,哪一样是真实的?!睡熟了,什么都不知道啦,哪一法是真实的呢?!醒来的时候,好像又觉得这个幻化之现象啊,又以为是真的,有这么一回事情。所以有古人说,这个睡眠是小死啊,天天都要小死一番啦。你还不警觉!还把这个外面境界相当做是真实的,还在这里面去争、去夺、去取,这个就太愚痴了。一个觉悟的人,他晓得,这一切现象,都不是真实的,包括自己这个身心,不是真实的。经文说了,这是菩提瞪发劳相而已啊,不是真实的。

所以觉悟的人,在这个境界里面,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妄念,他的生活是自在的,是圆满的。自在圆满从哪里看呢?身心清净啊,就自在圆满了。决定不是说,哦,大富大贵啊,这个才圆满,不是的;是得自在啊,叫圆满。那个位高、富足,他过得很痛苦,那怎么能叫圆满呢?!所以说富而不乐啊,那不是圆满呢。圆满就是身心无事,清闲自在,这个是圆满。那么清闲,是不是什么事都不要做,才算是清闲呢?不是的。所做的事情呢,是自己欢喜做的,不是被某一种力量逼迫你做的,那个就不自在了。做你自己欢喜做的事情,轻松愉快,作而无作,无作而作。那么我们今天,之所以每一天要勤苦地工作,为什么呢?为了生活啊,为生活所逼迫啊。

觉悟的人,他每一天也勤奋地工作,他不是为他自己生活,他是心甘情愿地为饶益众生。我们在这个《弥陀经疏钞》,引用《净名经》里面所讲的,饶益众生而不望报啊,这个多自在!如果我们做一桩事情,还希求这报酬,这个就不自在了。为什么呢?有条件的,这个是有为之作。根本没有求报的这个念头、这个意念,这个作,是清净之作。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像这个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降生在印度,示现的是八十年,他活八十岁,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人家那个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得大自在啊。那么这是出家的榜样。维摩居士示现的是在家的榜样,也有妻子儿女,亦富亦贵,示现的是在家福。那么这是两个典型榜样,留给我们看的。

而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五十三参里面,更明显地显示出各行各业,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嗬,这个讲经说法才是饶益众生,那错了。饶益众生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士农工商、各行各业,我做这个行业,我要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便利于一切众生,而不是图利啊。如果说为自己的名与利而做的,这个是世间人,这不是佛菩萨。为了利益社会,便利众生而做的,这个就是饶益众生,这个就是菩萨。五十三参里面,有不少菩萨是经商的,商人啦,做盈利的事业,那就是菩萨商人、佛商人。那个商人是佛、是菩萨,他很会经营,他有智慧啊。发了大财,是不是自己享受?不是自己享受,是叫大家都能够享受到。所以这个商人,每个人见到,见到的,都生欢喜心,都生恭敬心。为什么呢?他能够利益大众啊。如果这个商人赚的钱,他自己一个人受用,他一家人受用,而不顾别人,那么这就是俗话说的,一家饱暖千家怨呢。所以世间人你发了财了,别人看到你,嫉妒你、恨你;菩萨发财,因为他不是自己用,他叫大家去享受,那我们大家就想,呵呵,他发的财越多越好,他越多的时候,我们享受越多嘛,我们得的好处越多嘛,所以就变成大家欢喜了。

一个人是如此啊,再给诸位说,一个国家也如此。你看今天日本,这个工商业渐渐将来的时候,它这个趋势,那在世界会占第一位。可是日本是怎么样呢?为富不仁啦,每一个国家,现在都怕它、都恨它。全世界的每个国家都怕它、都恨它,这个国家就不会存在了,倒霉的时候就快到了。这就是什么?只知道自利,不晓得利他。特别是对我们中华民族,我们中国民族对它有大恩大德啊,不是我们支持,它早就灭亡了,早就被瓜分了,哪里还会有日本啊?!那么它拼命地赚我们台湾的钱,这个真正是忘恩负义啊。这个日本呢,对任何国家都一样,总是以赚钱为目的。所以这个是我们要明了它的前因与后果,后果决定不好!

菩萨的示现呢,就是示现一个圆圆满满,无论你在哪个行业,都是圆满的。你比如说如果是日本,它要真正是行菩萨道,它把它的技术无条件地贡献给世界任何国家、地区,你要来求,我都培养你,使我们全世界大家都能够均富,那日本人走到任何地方,人家都欢迎,都敬重。为什么呢?你有技术,你发了财,我们全世界人,人人都享你的福。你这个国家,我们人人都愿意保护你,都愿意你能够更发达、更兴旺。菩萨教给我们的,就是这个道理,教我们是要贡献给社会,贡献给一切众生。不要为到自我,不要为到自己一家,这个是菩萨法啊。所以菩萨所作,无不是清净的。凡是求自利的,这不清净啊;凡是利他的,就清净,不是为自利。凡是自利的,不圆满;凡是利他的,皆圆满。那么这是我们从这一点点,就是寤寐、意识,我们就要觉悟到这个道理。所以佛菩萨在世间,称之为游戏世间。你们想想这个游戏,多自在啊。我们学佛,最低限度,也都要学到这个境界,这一生在世间,游戏人间,得大自在啊。

经里面所举的,就是说明,我们每一天醒了要睡,睡了要醒,就这样子过了一辈子。如果这一辈子要是悟了,从这个里面觉悟了,好啊!如果是不悟啊,这个就是生死轮回的缩影啊。所以诸位从这个里头细细去省察,确确实实能够将这个六道轮回的大道理啊,悟出来,不必读佛经,你也就能够明了。那么这种现象,有几个人晓得,它是唯心所现的呢?!不明了它是唯心所现,而认为这个是事实,是实有的,所以佛在此地说,【是其颠倒生住异灭。】悟的时候,我们说它做生,醒了,好比生。睡着了,睡着了叫灭。这个生灭,就是觉、不觉。醒来的时候,一切都觉,都明了了,就是生。睡着的时候,不觉,不觉就是觉性灭了。那么在两者之间的时候呢,我们称之为住。前与后啊,我们称之为异。生住异灭,迁流不住啊,这是我们讲这个最初、最明显的四相,生住异灭这个四相,在我们一天到晚当中,非常明显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如果讲到及其微细的生住异灭这个四相,那就不是我们能晓得的了。将来我们在《大乘起信论》里面会讨论到微细的生住异灭,那通常讲啊,八地菩萨,才能够见得到啊。我们能够把这个粗相啊,能够见到,对我们修行人来说呢,就有很大的好处。我们这个烦恼放不下啦,主要就是不晓得这个道理啊。如果要晓得这个道理,我们的生活是什么?不过是生住异灭四相迁流而已啊。你要是了解这个真实相了,你对于这个世间一切得失取舍之心,就冷淡了。为什么呢?晓得一切都是假的。

我再举个例子,你们自己好好想想。你们争取这个功名利禄,好,你今天要钱,你要了几十万、几百万的这个金银财宝,摆在你面前,到你一睡着了,在哪里啊?睡着了,什么都没有啦!你在睡着的时候,那个金银财宝,那是什么?不能够现在你的梦中啊!在什么地方?!从这个地方如果一觉悟的时候,好,你就是得到了全世界了,你死了之后,你哪一样能带去?!做梦的时候,梦里头一样都带不去,不能带到梦中。死了之后,一样什么也带不去啊。那么你争来争去,不是一场空吗?!既然是一场空了,你何必要去争它,何必去造作这个罪业呢?!

所以佛教给我们做人的这个态度啊,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有大道理啊。叫我们随缘,而不攀缘。攀缘是什么呢?这个里面有取舍得失的心,这是攀缘。随缘是什么呢?一样的事情,里面没有取舍得失,自在啊,心多自在。而我们一切的受用,再给诸位说,你没有开悟之前,这个我们讲大悟啊,没有见性之前,你这个受用是福报啊。福报,是一定的,所谓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一定的嘛。你想多一点,多不了;你想少一点,嘿,也丢不掉。所以你要明白了这个事实,你还求什么呢?不求了。那么这桩事情啊,希望诸位是认真地去念念《了凡四训》,你就明白了。我自己命里面有多大的财富,我这个财富,舍得干干净净的,哎,到明天它自然就来了。为什么呢?你命里头有啊,丢不掉。如果我命里面有,我把它舍掉了,舍掉就没有啦,那是你命里头没有。命里头没有的话,我想保住,也保不住,会丢掉的,保不住啊。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解mp3音源下载网址: http://pan.baidu.com/s/1eSrMFSI  (注意,复制网址打开后选择下载,并需要用到百度网盘)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摘录01-171目录上(点击进入)

172  一切众生之间的缘,前生已经有了结了,这一生想逃也逃不掉

173  见色闻声无论办什么事情、从事哪个行业,外不着相,内不乱

174  无论修什么法门,从远离名闻利养下手

175  中国的禅宗就是修无念、无相、无住这六个字

176  四相破了才入大乘之门,而破四相是自家功夫,谁都帮不上忙

177 心清净就悟得快;心染污就悟得慢

178  真正做到彻底放下,必须对五阴的真实相彻底明了

179 世间法不离妄想,佛法是叫我们离妄想

180 我们一定要修福,临命终时不害病,决定做主

181 行阴尽了,阿赖耶识才现前

182 只要不起心不动念,这个心没有界限,心量是周遍法界的

183 我们修念佛法门就是修楞严大定

184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乃至于一切众生,原来是同一体

185 要想成佛,因地心与果地觉一定要相应

186  这个悟啊,还是非顿悟不可,一定要顿悟

187  能入与所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188 每一天念佛参禅听经,这个功夫继续不断,人容易开悟

189 当你一念不生没有能见取见的时候,这是见性用事,与诸佛菩萨没有两样

190 不用第六意识,显示出来的是见性

191  读诵经论这个背诵的目的是在开悟,不是在记忆

192 我们看这个社会复杂、人事复杂,实际上是我们的心太复杂了

193 具足了诚意尽心尽力,供一杯清水也具足了三德六味功德圆满

194  是非邪正、真妄善恶都不能辨别的就去修福,这个通通叫痴福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祖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接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01-127目录链接(点击进入)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摘录01-171目录上(点击进入)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历史文章选读目录二(新关注的师兄入)

大悲咒的妙用 (宣化上人)

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仁清法师)

盂兰盆节的故事——目连救母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