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严经淺释112 : 他人的不对就是我的不对。他人的罪业就是我的罪业

宣化上人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宣化上人主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知以一故众         知以众故一

諸法无所依         但從和合起

要知道一切的一切,都是從一集聚而成多,又要知道多是由很多的一而成就的。在前边所讲的0字,那是超出数外,所謂「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所有的人,都在五行中,每人的相貌,都具足五行。臉瘦身高,屬於木形。頭尖下巴寬,屬於火形。面方色黃,屬於土形。面白屬於金形。面黑而肥,屬於水形。有人是木火土,有人是木火金。有的人本身金木相剋,自己和自己鬪爭。水形和火形在一起,常发生鬪爭。但零字就超出这些数目之外。一般人認为命運有一定的安排,所謂「命有八尺,難求一丈。」不錯!但这是指平常人而言。若是修道人,就不在此数中。修道人,不要問易经,那是一般凡夫俗子所用的。修道人的生死尚且能了,何況其他的数呢?更应該超出去,所以不要信之。讲五行不过明白其理而已,其实認眞去修行,什么道理自然而然就会明白。这個零字是最要緊的法門!各位要对零字用功夫,仔細研究一番,將來一定会有辦法,因为它不在数中。数目一開始,就有個一,可是零字,連一也沒有了。

知道一多了,就是众多。知道众多是由一成就。所謂「一本散为万殊,万殊仍归一本」,「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为什么有无量?因为有一,为什么有一?因为有无量。若是一生出來,就有很多麻煩事,從一生出二三四,乃至八九十,无穷无尽的数目跟著來了,若是一沒有人,多當然也空了。所以說「一为空处众为空,众为空处一为空。」一粒微尘沒有了,一切微尘也沒有了;众多微尘空了,一粒微尘也沒有了。諸法沒有一個自性,所以无所依賴,但是從互相假和合,而成就一切方便法。

无能作所作         唯從业想生

云何知如是         異此无有故

天地間一切万事万物,有些人說在冥冥中有個主宰操縱!这是能作。一切万事万物,这是所作。有個主宰,祂能作一切万事万物,一切万事万物是祂所作出來的;一般宗教,都是这样說法。可是往眞实來讲,沒有那個人能主宰一切万事万物,所以才說无能作所作,沒有一個能作者,也沒有所作的事。那是怎样呢?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是起惑、造业、受报。业是從什么地方生出來?是從妄想所造出來。在最初是不觉,不觉就是无明,因为无明,就生出迷惑。要是沒有无明,就沒有迷惑。有了迷惑,就生出妄想。有了妄想,这造出种种的业。所造的业,是种善因,就有善的果报。是种惡因,就有惡的果报。是种不善不惡因,就有不善不惡的果报。所以众生所遭遇,无非是自己所造的,沒有人來支配所造的;乃至在輪廻中轉來轉去,不能出離,隨业而受果报,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永不離開生死。怎能知道是这样呢?要是離開这种道理,就沒有其他道理可讲的。

有的宗教,主張世間一切是受神的支配,既然是受神的支配,那么,造善造惡與自己就沒有關係。但到時候受果报,还是要自己去受,神帮不了忙,这是不合理的道理。因为这個緣故,所以說是從自己的业想生出來。好像有人,主使一個人去殺人。殺人者雖然犯罪,可是主使人也有罪。如果神來支配我們,一切一切都由神來做主,那么,我們所造的业,神应該分一半罪业,才合情理。如果不是这样,神教我們所做的事情,罪业是我們的,有功德是祂的,这就不平等、不合理了!自己所造的罪业,與他人无關。所做是善事,就得善的果报;所做是惡事,就得惡的果报,这是很合理的因果。所以我們一举一动,並不受任何人來支配。如果眞是受神支配的話,就不应該教我們做种种惡,只应該做种种善,这样才对。因为神不愿意人做惡事,希望人做善事。如果神沒有这個能力,那么,我們做惡,还是自己受报。做功德是祂的,做惡是自己承當的,这太不合邏輯学了!

一切法无住         定处不可得

諸佛住於此         究竟不动搖

佛說八万四千法門,都是方便法,乃是对治众生的貪瞋痴。所以說一切法的本体是无所住。不住於有,也不住於空。因之,沒有一定的处所。法无实体,都是因緣所生,所以是空。既然是空,还有什么地方可以住呢?諸佛就住在非空非有的中道理体。佛的法身是无相,无在无不在;佛是如如不动,了了常明,所以究竟不动搖。

爾時,无上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說頌言

在这個時候,这位下方无上慧大菩薩,仰承佛的大威神力所加被。普徧观察十方众生的因緣和根性,用偈頌來說他想要說的法。

无上摩訶薩         遠離众生想

无有能过者         故号为无上

这位无上慧大菩薩,他的智慧、修行、愿力、神通等,都是无上。他所說的法,也是无上。他不但是位大菩薩,而且还是菩薩中的上首。領导一切菩薩,來到佛所,到妙胜殿聆聽大方广佛华严经妙法。这位无上慧大菩薩,他所有一切的一切,都已达到極點,沒有人能超过他的一切,所以称为无上摩訶薩。菩薩是半梵語,具足是菩提薩埵。菩提譯为觉,薩埵譯为有情。也就是觉有情,又叫有情觉,意思是一样,沒有分別。什么叫「觉有情」?菩薩本來也是众生,因为修六度万行,所以成菩薩,乃是有情中的一位觉悟者。不但菩薩是众生,就是十方諸佛,也是由众生觉悟而成佛的。凡是有知觉、有氣血都是众生,是众緣和合而生。佛菩薩在过去,和你我他都是一样,不过佛菩薩勤修六度万行,所以成佛成菩薩;我們懶惰,不肯修行,所以还是众生。我們現在雖然修行,但是不精进,好像发愿修行,等明天再修行,明天又等明天,一日復一日,等到老了,也不修行,也沒有成就。有人說,我年紀还輕,等我長大再修。可是長大之后,就被世間網所縛,不肯修行。到年紀老時,更沒有時間來修行。等到死時,更不可能去修行,就因有这种思想,從无量劫以來,不发菩提心、不行菩薩道、不修六度万行,怎能了生脫死?因此在輪廻中生生死死,流轉不已。如果我們不懶惰,像諸佛,菩薩,阿罗漢那样勇猛精进,早就会成佛成菩薩成罗漢,而成为有情中的觉悟者。

菩薩又譯为大道心,因为道心特別大,不怕一切苦,不怕一切難,精进修佛法,尽力行菩薩道。又称为大士,大人之士,是位大丈夫。所謂「南海大士」,就是观世音菩薩的別名;又叫開士,開明之士,沒有自私、我見、我相。不嫉妬其他的人,也不障礙其他的人。菩薩遠離一切众生所有的妄想。众生所想的,都是为自己作打算,怎样才能利益自己。菩薩所有的妄想,都是想我要利益一切众生,我要教化一切众生,我要救度一切众生——这是菩薩捨己为人的思想。菩薩的思想和众生的思想,恰好相反。众生想自利,菩薩想利他。有人說:「我現在行菩薩道,我也是菩薩」,不錯,你是菩薩,可是,是初发心的菩薩,而不是老菩薩。老菩薩是无量劫以來,修行六度万行。你才是剛剛往菩薩路上開步走,是個初发心菩薩而已。所謂「魚子奈摩罗,菩薩初发心,三事因中多,如期結果少。」一魚雖然產卵很多,可是成魚很少。奈摩罗树開花很多,可是結果很少。初发心的菩薩,不知有多少?所謂「发心容易滿愿難。」眞正能行菩薩道,成就菩薩果者很少。这三种事,在因地很多,在果地很少。我們既然是初发心的菩薩,应該发永遠的菩薩心,不要发五分鐘的菩薩心,过了五分鐘的熱度,就退失菩薩心,这一點是很要緊的,希望大家注意,要有始有終,貫徹到底。

諸佛所得处         无作无分別

粗者无所有         微細亦復然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又可以說是本師释迦牟尼佛,所得到的湼槃,而无所得。为什么?因为本觉是自然的,不需要任何造作,或加功夫來得到这個湼槃,也就是本有的觉悟,所以說无作无分別。因为不造作,不可以用識來分別。沒有这個識了,就得到本有的智慧。不但六粗相完全沒有了,就是三細相也沒有了。这是佛內证德,自己所內证这种德性。这样的偈頌有六首,后边有二首偈頌是讚外化德,是教化一切众生的德性。內证德、外化德是佛所特有的一种德行。什么是三細相?就是①业相②能見相③境界相。又說是业相、現相、轉相。这种細相,是很微细,不容易觉察、不容易明白、不容易知道的相。

①业相:怎样造的业?就是依不觉。无明生出三細相,所謂「一念不觉生三細,境界为緣長六粗。」又說「无明为因生三細,境界为緣生六粗。」我們为什么來做人?因为造了做人的业,所以來做人。貓造了貓的业,狗造了狗的业,所以來做貓狗,这是自作自受。所以我們因为一念无明而來做人,因为无明而心动,这就是业。有业就有苦,所造的业,要受果报。造善业受善报,造惡业受惡报。业相就是因为一念无明而起。簡言之,无明就是愛的生死根本。在十二因緣中的无明,就是指男女相見,生出喜悅心而相愛。有了情情愛愛,就有了行为。我們生死根本,就從这里來的。②能見相:有了业相,就生出能見之相。既有动作,就能見;如不动作,就不能見。③境界相:有了見相,就生出境界之相。有見就有境界,无見就无境界。无明心动,动就有苦。因为果不離因,造什么因就受什么果。有动就有見相生出,沒有动就沒有見相,所謂「念起百事有,念止万事无。」动就有個見相,就有個境界相,即是所見到現出來的境界。

什么是六粗相?就是①智相②相续相③執取相④計名字相⑤起业相⑥业繫苦相。境界为助緣,又生出这六种粗相來。由根本无明生出三細相,由枝末无明生出六粗相。①智相:有了境界,就知道这個境界,便生出一個愛的心或不愛的心。这兩种心,生生不息,妄生分別。②相续相:依智慧的分別,生出兩种心,愛和不愛,又生出苦和乐兩种思想。或愛或不愛,或苦或乐,这种思想,相续不断。③執取相:因为相续不断的緣故,就生出執取相,執著苦乐的境界。不知这是虛妄不实,反而深生執取之念。④計名字相:執取境界,就計量这個是什么名字?那是個什么名字?就執著虛妄不实的名字,而生出分別的煩惱。⑤起业相:執著虛妄不实的境界,又生出苦业、乐业、善业、惡业种种的相。依名字而取著,造出种种染淨諸业。⑥业繫苦相:这种相生出之后,被业繫纒,而不自在,无法擺脫。好像教人修行,他說環境不許可,家中无人照料,總之,有种种理由,这就是纒縛不脫的业繫苦相。

諸佛所行境         於中无有数

正觉遠離数         此是佛眞法

諸佛教化众生这种境界,超出一切数目之外,因为佛已经遠離一切数。众生还在数里边,有数就有言語可說,有思想可想。佛已超出言語道思想路。要能瞭解这种境界,这就是佛眞正的方便法門。学佛法的人,要沒有我相、我見。如果有我相就有所執著,有我見还是有所執著。有所執著,就不能明白空理。若想明白空理,就要破一切執著。不为我自己做打算,而为众生的利益著想。不要憂慮,一切放下,所謂「放下身心佛自成。」我們为什么不自在,就因为身心放不下。我們对衣食住不要有貪欲心。衣服能遮寒就可以,不要穿漂亮的衣服。吃飯能飽肚就可以,不要吃太有營养的东西。房子能遮風避雨就可以,不要住豪华大廈。不要为身体发愁,愁白了頭发。到時候,它不説明你,要退休,且逃之夭夭。既然是这样无情无義,何必为这個假的东西,煞費思量,千焦万慮呢?

如來光普照         滅除众暗冥

是光非有照         亦復非无照

佛光普照,佛的智慧光明,普照一切众生心。把众生的心照亮了,把貪瞋痴消滅除尽,把黑暗照成光明,息滅八万四千种習氣毛病。我們学佛法,就是滅除众暗冥,不要執著佛光,我怎沒有看見?研究佛法,開了智慧,这豈不是佛光嗎?若越研究越糊涂,不懂眞正佛法的道理,这是沒有滅除習氣毛病,不能說佛光不普照。自己不開智慧,貪瞋痴还是老样子,一點也沒有改,这就是亦復非所照。也不是有照,也不是无照,照而不照,无照而照。这是說自己的智慧光明現出來,就是佛光普照。自己的智慧光明不現出來,就是佛光不普照。佛光譬如電力公司,我們所住的房子,將電線、電燈、開關等等,都已裝妥,已经接通電力了。但如果不去按開關,这電燈始終不会明亮,这屋內永遠是黑暗的。为什么?因为電不通,所以不起作用,要按開關,立刻燈光明亮,照破黑暗。我們众生的心,就是開關,把心的開關打開,佛光就亮了。若心的開關不開,就是有佛光,也照不到。这個譬喩雖淺,但有相同之理。各位!快把心的開關打開,接受佛的智慧光來引证,这样就得到佛光普照。

每個众生,都有他自己的習氣毛病,有的欢喜吃酸味,有的欢喜吃甜味,有的欢喜吃苦味,有的欢喜吃辣味,有的欢喜鹹味,这五味各有所好。佛說法也是这样的情形,是因人施教。有人欢喜小乘法,佛就說三藏教。有人欢喜大乘法,佛就說般若、法华、湼槃。佛教分出多种教,每种教都不同。按天臺宗來讲,分为四教,就是藏、通、別、圓。按賢首宗來讲,分为五教,就是小、始、終、頓、圓。因为人所欢喜的教理不同,所以分出这种种的教。佛說完这部经,又說那部经。把那部经說完,又說那部经。每部经都是对治众生的習氣毛病。那类众生需要那部经,那部经就是眞经。这类众生需要这部经,这部经就是眞经。換言之,对治众生的机,能除去众生的毛病,就是眞的。不能除去众生的習氣,都是假的。

佛將要入湼槃的時候,有人問佛:「世尊!您說了这样多的经典,怎样流通?」佛說:「我一個字也沒有說,那有什么经典?」这豈不是佛在打妄語嗎?佛說了三藏十二部那么多的经典,怎說一字也沒有說?不是的。这就是說,有用是眞的,无用是假的。众生若都不用,这经典當然一個字也沒有了。佛曾经預言:「一切佛法在殞滅的時候,是楞严经最先滅。」現在已发生这种現象。全世界上有很多人說楞严经是偽造的。究竟是眞是假?也沒有什么憑據,不过,他們只是望空捕影,乱加批評而已,不但一般学者是这样評论,連出家人也公開說楞严经是假的。这是隨著学者境界所轉。不但說楞严经是假,慢慢的所有的经典都是假的,沒有一部经是眞的,一點一點就消滅了。末法!末法!就是这样的末法。大家都說楞严经是假的,楞严经當然也是假的,如是者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傳万,这样的宣傳,佛教徒本身都搖动起來,就沒有人來学楞严经,來誦楞严咒。那么,就沒有智慧,來認識那個法是眞,那個法是假。其实,不论那部经,对自己有利益,就是眞经。沒有利益,就是假经。雖然是佛說的,不对机又有什么用?總而言之,契合就是眞的,不契合就是假的。

於法无所著         无念亦无染

无住无处所         不壞於法性

一切法为度一切众生,若无一切众生,一切法也空了。法是对众生而有。佛经就是众生经,也就是心里的经。所以一切一切都要反問自心。所謂心眞法就眞,心眞,假经也是眞。为什么?因为沒有那样多的分別。如果心有分別,眞的经也變成假的经,眞的法也變成假的法。这和誦咒一样,沒有分別心來念,沒有妄想心來念,雖然咒音有點錯誤,可是照样有感应。为什么?心誠專一則灵。如果有分別妄想來念,咒就是灵也不灵了。所謂「正人行邪法,邪法也是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也是邪。」可以这样說:「正人念假经,假经也是眞。假人念眞经,眞经也是假。」不是经有眞假,而是人有分別。計較这個是眞,那個是假,这是不懂佛法。若是懂得佛法,絕对不会在这個地方來用功夫。所以說於法无執著,也就是沒有分別心。沒有淨念,也沒有染念,染淨俱不立,常遇白牛车。如果染淨都空了,就能常常遇到眞实的法。这個法是尽虛空徧法界,无住而无所不住。但是都在自性中包括著。这個就是不壞於法性。法性是尽虛空徧法界,不是这個小地方是我的,那個大地方不是我的。或者,那個大地方是我的,这個小地方不是我的。沒有一個是我,沒有一個不是我,都沒有超出法界之外,都在法性中包括著。

此中无有二    亦復无有一

大智善見者    如理巧安住

这是不二法門,就是在性上不二。也就是一,甚至連一也不立,所謂「一法不立,万法皆空。」一也沒有,二也沒有。也就是沒有一沒有二这种的念,連念也沒有了。若是还有個二的念,那还是罣礙、还是虛妄、还是有念。把沒有念的念也沒有了,这才是「眞空无人我,大道无形相」的境界。有大智慧的人,善見一切理,就是眞空妙有的道理。这是微妙不可思議的住而不住,所以叫安住。

无中无有二         无二亦復无

三界一切空         是則諸佛見

在无中要沒有二的念。要有二的念,那就是沒有空。沒有二的念,就是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就和法界理体相合,所以才說三界一切空。空就是第一義空。第一義空了,这時候,便和法界合而为一。法界就是我們的自性,自性就是法界;这是諸佛共同一种的見解、一种的境界。

凡夫无觉解         佛令住正法

諸法无所住         悟此見自身

凡夫的知見,總有一种執著和罣礙,沒有眞正的智慧,所以对一切一切都不明白。因为凡夫不觉不解,所以佛教化一切众生,合住于正法,不要有邪知邪見。众生要住正法,法住在什么地方?因为諸法本空,所以諸法无所住,若能明白这個道理,就能把一切執著破了,能眞正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

非身而說身         非起而現起

无身亦无見         是佛无上身

在金剛经上說:「佛說非身,是名大身。」要是身,就不是大身,大身就是法身,法身說是身;实際上,沒有一個形体,它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內,所以佛說非身,是名大身。沒有一個眞实的身体,而只是說一個身体。佛是如如不动,了了常明,无在无不在,无知无不知,无照无不照,无現无不現的,所以說非起而現起。不是像凡夫分別有起有不起,有动有不动,佛是靜不礙动,动不礙靜,动靜一如,这是非起而現起的道理。既然沒有身,又怎会有個見呢?无身无見,就是佛的无上身无上見;无上法身,是沒有形相的。要知道沒有形相,猶如虛空一样,所謂「若人欲識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在意念中不但沒有染汚法,就是清淨法也不生,所以一切一切都是本來具足,本來圓滿,这就是佛的无上身。

如是实慧說        諸佛妙法性

若聞此法者         當得清淨眼

像前边所說种种的道理,是從眞实慧菩薩那里聽來的,他是这样的說,我(无上慧菩薩)也是这样的說,这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妙法性,若有人聽到这种妙法性,应當得到大智慧,得到清淨法眼。

爾時,堅固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說頌言。

在这個時候,这位上方堅固慧大菩薩,仰承佛大威神力所加被,普徧观察十方众生的因緣和根性,用偈頌來說出所想要說的法。

偉哉大光明         勇健无上士

为利羣迷故         而興於世間

非常偉大的佛陀!他的智慧大光明,已达到最高頂峰,佛是勇猛強健,对六度万行,非常勇健,佛有十個名号,无上士是其中之一,佛是最尊最上的大士,沒有人在他的上边,佛为什么來到娑婆世界?是为利益一切羣迷的众生,佛令众生,反迷归觉,捨邪为正,返本还原,見到本來眞面目。佛为了教化一切众生,離苦得乐,了生脫死,才出興於世間。世間有三种:①器世間②有情世間③正觉世間。什么是器世間?就是山河大地、房廊屋舍。什么是有情世間?就是一切众生所住的地方。什么是正觉世間?就是一切聖人所住的地方。在有情世間,有的成佛,有的成菩薩,有的成阿罗漢,他們住的世間,叫正觉世間。現在所說的世間,包括这三种世間。佛來到这世間教化一切众生,令其明心見性,究竟成佛,这是佛的心愿,也是佛的慈悲心。

佛以大悲心         普观諸众生

見在三有中         輪廻受众苦

佛用大悲心,普徧观察十方所有的众生,見一切众生在三有中受生死,在輪廻中受一切苦,实在很可怜,所以來这世界,教化众生出離苦海,得到湼槃的安乐。佛教化众生,用慈悲喜捨四无量心,所謂「无緣大慈,同体大悲。」什么是无緣大慈?就是遇到无緣的人,要用慈心來对待他、來感化他,这样才結善緣,如果对无緣的人,不去結緣、不注意他、不接近他,始終是无緣人。什么是同体大悲?就是要看自己不对,不要看他人不对。佛看众生不对,當作自己的不对。我常說这几句話:「眞認自己錯,莫论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你們大概都会背得出來,可是还不会用,所以还是常常議论他人不对。如果能夠这样想:他人的不对,就是我的不对。他人的罪业,就是我的罪业。不要有彼此分別,看成一体,这就是大悲心。

我們为什么有生死?就因为有欲心。欲念是生死的根本。我們修道的目的,就是了生脫死,怎样修呢?方法非常簡单,就是断欲去愛。如果徹底修有成就,生死就会了,沒有欲念,就把地獄門關上。所以修道人,主要是修沒有欲念,有欲念就有漏,有漏就有生死。无欲念就无漏,无漏就无生死。佛看众生在欲界、色界、无色界,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今生給姓張做兒子,來生給姓李做孫子。再來生給姓趙做爸爸,或給姓王做爺爺。这样頭出頭沒,沒有休息。有時,前生是父子,今生是兄弟,或者前生是爺爺,今生做孫子。这种顚倒,是差別的因緣。有時做善事,生到諸天,有時做惡事,墮落地獄。在輪廻中,轉來轉去。

在欲界的众生,欲念特別重,所以不证果。在色界还有形色可見。在无色界雖无形色可見,但有一個分別的識。因为有識,还沒有超出三界,因为分別的根还沒有断尽。众生沒有出三界,就要受諸苦。苦有三苦:①生苦②老苦③病苦④死苦⑤愛別離苦⑥怨憎会苦⑦求不得苦⑧五陰熾盛苦。尚有无量的苦,是尽未來際也說不完的。众生要受无量的苦。有一人而受多苦,经过很多种的苦難;又有多人受一苦,例如戰爭,多人无飯吃、无衣穿、无屋住,大家共受一种的災難。种种的苦,一言難尽。外道不是執断就是執常,都是極端的主張,不是中道的理论。執断者,強調人死如燈滅,什么也沒有了,沒有因果、沒有輪廻,做善做惡皆无报应。这是執断的邪見。執常者,強調人死來生还是做人,不会做畜生;畜生永遠做畜生,不会做人。这是執常的邪見。他們不明白因果循環的报应,所以在輪廻中流轉,而受諸苦,永不得解脫。

唯除正等觉         具德尊导師

一切諸天人         无能救護者

佛以大悲心,拔除众生之苦。佛看众生在三有中,輪廻輾轉,受一切苦。唯獨佛才能救众生離苦得乐。一切諸天的人,无能解救众生苦。佛是具足福慧双圓的大导師,也是三界的救護者。我們愿意改惡向善、改邪归正、悔过自新。我們愿意廻光返照,反迷归觉,都能得到佛的救護,出離苦海,达到彼岸。

若佛菩薩等         不出於世間

无有一众生         而能得安乐

假設諸佛、菩薩、及一切聖众,不出現於三世間,那么,就沒有一個众生能得安乐,为什么?因为不知道修行的方法,也沒有人來指导如何修行,來成就佛道。

如來等正觉         及諸賢聖众

出現於世間         能與众生乐

佛成无上正等正觉,出現於世。一切賢聖僧众,也出現於世,他們能給众生一切眞正的快乐。什么是眞正的快乐?就是沒有苦只有乐。

若見如來者         为得大善利

聞佛名生信         則是世間塔

为什么想要見到佛?因为想得到大善利,也就是想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如果聞到每一位佛的名号,都生出信仰心,这個人就是世間的燈塔,能照明黑暗,引导迷途的众生,安全抵达安乐之境。

我等見世尊         为得大利益

聞如是妙法         悉當成佛道

我們大家想要見到世尊的目的,就是想要得到大利益。聆聽世尊所說这种不可思議的妙法,將來都应當成佛。在法华经上說:「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又說:「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於佛像,漸見无数佛。或有人禮拜,或復但合掌,乃至举一手,或復小低頭,以此供养像,漸見无量佛。」我們进塔廟時,或者单合掌,或者低低頭,再能念南无佛、十方三世一切佛;南无法、諸佛所說一切尊法;南无僧、十方一切賢聖僧。不但具足念三寶的名字,就是单念一声南无佛,將來就会成佛。

諸菩薩过去         以佛威神力

得清淨慧眼         了諸佛境界

所有來到菩提道場的菩薩,他們在过去仰承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大威神力所加持,而得到清淨的智慧眼,照了諸法实相,所以明瞭一切諸佛的境界。諸佛境界如虛空,可是还有妙有。空不礙有,有不礙空,空有无二,这就是諸佛的境界。

今見盧舍那         重增清淨信

佛智无边際         演說不可尽

我們現在見到圓滿报身千丈盧舍那佛,更能增加清淨的信心。有人見佛像庄严而信佛,这种信不清淨。有人学佛法,不是想弘揚佛法,而想作大法師,辯才无礙,得到胜利,这也是不清淨。清淨信,就是懇誠親切的信,沒有染汚法摻雜在內,純粹是清清淨淨的信仰。佛的智慧是无边際,无论怎样演說,也不可以說完的,佛的智慧是超出一切,不可以言宣的。佛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曉的聖人。

胜慧等菩薩         及我堅固慧

无数億劫中         說亦不能尽

堅固菩薩說:「西方胜慧菩薩和其他八方菩薩,以及我堅固慧,就是在无数億大劫中,雖欲把佛的智慧和境界,完全都說出來,可是无法可以說尽的。」(未完)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90链接(未完)

华严经淺释91 : 凡是教你吃虧,就是善知識;教你佔便宜,就是惡知識

华严经淺释92 : 凡是佛教徒,都应該发愿,依愿修行

华严经淺释93 : 在家的菩薩应发的愿;出家菩萨受戒时应发的愿;坐禪時应发的愿

华严经淺释94 : 將行披掛時所发六愿;澡潄盥洗的時所发七愿;乞食行道時所发的五十五愿

华严经淺释95: 乞食所发的五愿,習誦旋禮時所发的十愿,,寤寐安息時所发的三愿,

华严经淺释96 : 无论到什么時候佛法都是由僧人來傳;而非有学問者所能傳

华严经淺释97: 因为众生的业惑,所以才有正法、像法、末法的分別

华严经淺释98 : 信佛的人一定要吃素菜,不可吃一切众生肉

华严经淺释99 : 記住“性定魔伏朝朝乐,妄念不起处处安”常常念定能獲得大利益

华严经淺释100 : 跑香是調伏其身,坐香是調伏其心;这是修行的方法,也是修行的基礎

华严经淺释101 : 修道人就是修不动心,如果八种風吹不动你就有辦法了

华严经淺释102 : 修行多年的功夫,一旦发了一次脾氣就把所修的功德燒尽了

华严经淺释103 :修道人的胸懷是希望人人都能成佛,人人都要比自己強、比自己好

华严经淺释104 : 菩薩放出种种的光明,用种种的三昧力量來教化众生

华严经淺释105 : 不被眼根所轉,不被色尘所轉,这就是在眼根中入正定

华严经淺释106 : 一言以蔽之,凡是愛好鬪爭者,就是阿修罗

华严经淺释107 :在什么地方就雨什么宝,这是随众生的业感所成就

华严经淺释108 : 第一义谛是一句話也沒有,一旦說出來就是第二

华严经淺释109 : 到內不知有心,外不知有身,遠不知有物時,就能把一切都放下

华严经淺释110 : 若能沒有分別心就能了了分明歷歷得見佛菩薩和善知識現前

华严经淺释111: 做善事要是无心才是眞善,要是有心便是罪惡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目录01-66(全)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87目录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01-23目录(全)

宣化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目录(全)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90链接(未完)

净慧法师僧伽吒经浅释01-18目录(全)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340链接(未完)

梦参老和尚地藏经浅释(全)

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首楞严神咒注解整理(慧律法师版)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寿康宝鉴》原名《不可录》白话版 全

太上感应篇目录01--52(完)

修福者必看:文昌帝君阴骘文大意(净空法师讲述)

自然疗法:不一法师棍棒推拿、按摩疗法教学视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