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严经淺释170 : 菩薩用偈頌重说第五无尽功德藏廻向

宣化上人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宣化上人主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一切善根廻向時,得此十种无尽藏。

金剛幢菩薩又語重心長的称一声諸位佛的弟子!这位修无尽功德藏廻向法的菩薩中的大菩薩,他之所以能得到十种的无尽藏,不是輕易可以得到的,是以他修積的种种善根,毫不自私,一點不保留的,眞心誠意廻向給无上菩提,眞如实際,十方三世一切众生的果报,才有此十种无尽藏的收穫。

爾時金剛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观十方,而說頌言:

當金剛幢菩薩說完了第五无尽功德藏廻向的長行经文之后,他又仰承著十方諸佛,毗盧遮那佛,和释迦牟尼佛等的大威德的神力,普徧观察十方三世一切众生的因緣,而用偈頌,把前面的長行重說一遍,以便利三世一切众生容易明白,容易瞭解,容易依法修行。

菩薩成就深心力       普於諸法得自在

以其勸請隨喜福       无礙方便善廻向

深心力就是般若之力、智慧之力。这位修无尽功德藏廻向的菩薩,他修此法門成就了,而得到了深心力——般若之力,智慧之力,所以才能对於諸法通达徹悟,運用自如,受用自在。諸法就是佛所說的八万四千法,这也是为了針对众生的根性,故採取善巧方便,以便普度众生,教化众生。菩薩善於運用,所以說普於諸法的自在,这是灵活運用之意。因为这位大菩薩常勸諸佛常住於世,常請諸佛轉大法輪,又隨喜諸佛修習一切功德,同時还隨喜諸位大小菩薩修積一切功德。因勸請和隨喜的緣故,所以得到无量福报。菩薩有了殊胜智慧,无量福报,又了悟諸法善於運用,於是他用圓融无礙善巧方便的法門,把一切的善根功德,廻向給无上菩提,眞如实際,法界一切众生。

三世所有諸如來       严淨佛刹徧世間

所有功德靡不具       廻向淨刹亦如是

三世——过去世、現在世、未來世,在这三世中,十方无量諸佛,他們所居住的刹土,都是清淨庄严的。这种佛刹並非祇在一处,而是徧滿十方世界。修无尽功德藏廻向的这位大菩薩,他所修積的种种功德,沒有一样缺少,都圓滿具足了,同样徧滿了十方三世的佛刹,以此功德都廻向給十方三世諸佛,庄严清淨諸佛的剎土。

三世所有諸佛法       菩薩皆悉諦思惟

以心攝取无有餘       如是庄严諸佛刹

修无尽功德藏廻向法的大菩薩,他对於十方三世諸佛所說的法都能通达其眞理,依法修持,靜念思惟諾法的眞实意義。他用他的智慧一一攝受,无欠无缺无有餘。他对諸法沒有偏見執著,也不分別这個法高,那個法不究竟。他不会想:这個是大法,修此法門就有功德,可以見佛,能夠成佛。那個是小法,修來沒有利益。菩薩不執著,沒有分別心。凡是諸佛所說的法,他一概一心專注攝取无餘。以其所修積的善根功德,庄严每位佛的刹土。

尽於三世所有劫        讚一佛刹諸功德

三世諸劫猶可尽        佛刹功德无穷尽

菩薩以三世那么長的時劫,來讚歎一位佛刹的功德。三世的時劫,在凡夫看來雖然很長久,但是它还有穷尽的時候,而佛的功德是无有穷尽的,穷未來劫也讚歎不完。讚歎佛刹所得的功德,也是无穷无尽的。

如是一切諸佛刹        菩薩悉見无有餘

總以庄严一佛土        一切佛土悉如是

在虛空中有如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佛剎,这位修无尽功德藏廻向的菩薩,以他修持所得的无礙境界,沒有一個佛刹看不到的。他並不是庄严一個佛土就認为滿愿了,而是要庄严所有的佛土,使每一位佛的刹土都同样清淨庄严。

有諸佛子心清淨       悉從如來法化生

一切功德庄严心       一切佛刹皆充滿

諸佛的弟子們,他們的心都清淨光明了,因为他們從佛聞法,依教修行,深得聞思修的三昧,捨棄了过去一切的汚垢,得到清淨的身心,猶如從佛的佛法中重新化生出來一样。他們的清淨光明智慧之心,是由於修積的善根功德所庄严而成的。佛剎中充滿了心清淨的佛子。同样一切剎土中充滿了无量功德。

彼諸菩薩悉具足        无量相好庄严身

辯才演說徧世間        譬如大海无穷尽

在一切佛的剎土裡边,都有无量无数的大菩薩。这些菩薩每位都是相好庄严其身,不但相好庄严,更都具足了无礙辯才,能演說一切佛法,普徧到每個世間,去教化一切众生。好像大海一样,不拒細流,有无穷无尽的容量,和深不可測的境界。

菩薩安住諸三昧        一切所行皆具足

其心清淨无與等        光明普照十方界

菩薩雖說夙夜匪懈,普度众生,看起來他是忙得馬不停蹄,可是他的心確常能安住於种种的三昧定中,不受外边的境界所擾乱。菩薩所修的六度万行,一一具足圓滿了,广引菩薩道,自觉觉他,自度度他。菩薩的心沒有一點雜念,也沒有任何染汚,他的心清淨得沒有东西可以與它相比。他的智慧之光,就能普徧照到十方法界去。

如是无餘諸佛刹        此諸菩薩皆充滿

未曾憶念声聞乘        亦復不求緣觉道

像上面所說的旣清淨又庄严的佛刹,徧滿了尽虛空徧法界。这些大菩薩,都充滿在每一個佛刹裡。他們都是修大乘的六度万行,行大乘的菩薩道,從不曾想退轉來修声聞乘的法門,以求自了。更不妄想改求緣觉的二乘道理。諸大菩薩自始至終是发大菩提心,不畏艱苦,也不考慮時劫遙遠,也不急急於求证佛果,入般湼槃。菩薩一心一意在普度众生,不念众生的舊惡,也不捨棄難度的众生,所以說菩薩心就如慈母的心。

菩薩如是心清淨        善根廻向諸群生

善欲令其成正道        具足了知諸佛法

菩薩的心是如此的慈悲,如此的清淨无为,如此的平等无私,如此的广大寬宏。菩薩对众生的心意,有說不尽的偉大慈愛,猶如和熙的陽光。他把自己修積的善根功德,毫不藏私,統統廻向給一切众生。他的用心並不在與众生結好,令众生來感激他、供养他,他的目的是希望每個众生得到他廻向的利益,而能早成佛道,和能明白諸佛所說的一切佛法,知道依教奉行,切实依照諸佛所說的道理,做個心地善良、品德優良、行为端正的佛弟子。

十方所有众魔怨        菩薩威力悉摧破

勇猛智慧无能胜        決定修行究竟法

众生有多少,魔就有多少。佛有多少,魔也就有多少。古德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高一丈。魔在頭上」。每一個修行的人,必須经过几番磨練,才能知道是否经得起考验,能否走这條修行的路,倘若受不了折磨,就成不了佛。如果经不起苦難,就換不來福享。要想成佛,必須先在魔王隊裡经过一番鍛鍊,認清楚了佛魔的差別,就自然会轉變魔境界为佛境界了。假如你想有好福报,首先就要受得了种种的困苦艰难。十方世界都有佛,十方世界也同样有魔。这個魔,其实他也是助人成道的,不过他所引导的方向不同,他是在反面來帮助人。他以引誘的方法來迷惑你,考验你,在这种關頭,如果能清楚善惡业,不受引誘,不被迷惑,就不会做魔子魔民了,就衝出了众魔怨的包围。修无尽功德藏廻向法的大菩薩,他成就了大威德神通之力,可以把一切魔怨都降伏、都消滅、都摧折破壞乾淨。菩薩有勇猛堅強的威神之力,沒有人能胜过他的大智慧,所以他能決定应該修行的正法。眞正圓融无礙的大法,就是究竟的佛法。

菩薩以此大愿力        所有廻向无留礙

入於无尽功德藏        去來現在常无尽

凡是修菩薩行的,一定要发大愿力。什么是大愿力?就是恒不捨離众生。菩薩於長久的時劫中,隨众生來往於生死海中,不过他是乘著愿力來去的。过去世的菩薩,他已发了大愿。現在世的菩薩正发著大愿在行菩薩道。未來世的菩薩也应當发最大的愿力。沒有大愿是不能入菩薩之流。这位修无尽功德藏廻向的大菩薩,就根據他发的大愿修此廻向法門,將修積的无尽功德善根,全部都將它廻向,一點不保留地廻向給一切众生。廻向給圓滿大菩提。因为此廻向的功德,而入於无尽的功德宝藏。这是沒有時間的限制——过去、現在、將來。他的廻向无有限量,他的功德也是无穷无尽。

菩薩善观諸行法       了达其性不自在

旣知諸法性如是       不妄取业及果报

修无尽功德藏廻向的这位大菩薩,他善於观察种种修行的法門,他明白通达所有一切法都是无常的,都是生滅的法,所以說他能了达其性是不自在。旣然已经知道諸法的法性是苦空无常无我,所以菩薩就不会妄生分別心,來分別善业惡业,也因此沒有善惡业的果报了。

无有色法无色法        亦无有想无无想

有法无法皆悉无        了知一切无所得

沒有色法,也沒有无色法的區別。色法就是五蘊法,包括色、受、想、行、識。色是有形体的,受、想、行、識是无形体的,具是空假。菩薩能理解这种道理,在他的眼中,根本无所謂五蘊的色法和无色法的观念。沒有想蘊,也不会有想蘊的看法。无论是有为法,或者是无为法,都是空幻。如果能明了一切的法都是空的,沒有相的,更无所謂愿。智和得也是虛空的。所謂「无智亦无得」,心经上說得最透徹了。

一切諸法因緣生        体性非有亦非无

而於因緣及所起        毕竟於中无取著

所有一切的种种法,无论是五蘊,十二因緣法,和四諦法等,都是從因緣生出來。这种從因緣所生的法,它的体性旣非有,亦非无,因之,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沒有。總之,「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滅」它旣不是有为法,也不是无为法,它只是隨著因緣而生滅。由这道理,就不必再在种种法中生出執著心來,自己困擾著自己。

一切众生語言处        於中毕竟无所得

了知名相皆分別        明解諸法悉无我

种种的众生,具有种种語言。語言是无相、空的,如要追究言語的实在处,則是无有所得。如果你能明白一切有名有相的事物,它乃是沒有分別而成的道理,就可以觸类旁通,以此类推,自然就了然一切法都是无我的。

如众生性本寂滅        如是了知一切法

三世所攝无有餘        刹及諸业皆平等

一切众生的本性,本來都是寂滅的。根據这個道理,就能明瞭所有一切种种的法,都是一样的道理。三世在時間上看,似乎不同,但它所攝一切法,同样无有剩餘。无论是佛刹,或者众生所造的善惡业,都是平等平等的。

以如是智而廻向       隨其悟解福业生

此諸福相亦如解       豈復於中有可得

用前面所說的无上智慧,來給一切众生廻向,隨著自己的悟解力明白了一切諸业,一切的果报,而不執著於法,不困惑在諸业和果报裡,心意宛然自在,福业就隨之而生出來。对於所謂的一切福德相,也能了解它是如幻如泡影的。业障本來也是虛妄空假的,在这种通达无礙的智解中,又能找出個甚么呢?又有何可得呢?

如是廻向心无垢       永不称量諸法性

了达其性皆非性       不住世間亦不出

这位修无尽功德藏廻向法的大菩薩,他將所修積的善根廻向給一切众生的時候,是用他的清淨心來廻向。他修的是清淨行,所演释的是清淨法。以清淨法來教化五濁惡世中的顚倒众生。菩薩雖然累劫在顚倒的众生中周旋,來教化这些顚倒众生,但菩薩的本性始終是清淨,沒有一點染汚。他離開一切过惡,永无惡业而修一切善业,決不会再受境界的沾染和轉變。菩薩以殊胜的智慧和定力,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所以說他在修廻向時,其心无垢。垢字在这兒,也可當執著的意思讲。如果有了執著,就会生出垢染。若无所執著,就是清淨,无往不通利的。菩薩因为不執著,就沒有我見,就不会生分別心,就不会說:「这個法有很多長处和優點,那個法不究竟,有很多缺點。这個法的價值高,有它的分量,这個法沒有價值,不值得学習。」菩薩從來不妄加批評,不去思量这些无謂的事,也不以言語來議论度量諸法的本性。因为諸法的本性,本來是空寂的。旣知它是空寂的,怎会再去称量,猜度它呢。菩薩的心,沒有顚倒的成見,當然不会再生出顚倒的妄念和臆測了。菩薩早已明瞭通达諸法都是沒有一個眞实的体性,假名安立,是一种善巧方便而已。这個法,它也不是常住世間的,也无所謂出世。我佛大沙門,早已对諸大弟子說过:「諸法從本來,常住寂滅相,不可以言詮」。就为了生恐諸弟子破了我執,又迷於法執。所以学修佛道的人,一定要遠離一切的執著,要我執法執俱離。

不住世間亦不出,就是說不应該有個法的執著。什么叫我執?譬如一般人,總是說:「这是我的,这是我所有的,我所做的,我的一切都是好的,对的,我样样第一。」一旦有了一個第一的思想,就不能了生死出苦海,因为有所執著。煩惱痛苦都是由執著所帶來,起惑造业都是受執著的影響而作出惡事,种下惡因。要求得平安自在,就不要事事爭強逞能,爭取第一,而要放棄我執,沒有什么第一、第二、第三的思想。更明白了諸法无常,无自性体,法也沒有可執著的。我法二執皆空,无有存在,这就是菩薩的境界。

一切所行众善业        悉以廻向諸群生

莫不了达其眞性        所有分別皆除遣

一切所行众善业:包括菩薩所修積的种种善业——身口意三方面的善业,如立功、立德、立言、立行。菩薩所立的功,他不自居为功而为私有,而廻向給众生,令众生得此利益而增善根。菩薩所立的德行、德性、和恩德威望,他不以自得、自傲、自耀,也廻向給一切众生。菩薩言不虛妄、不詐偽、不花言巧語,所說的句句都是良言善語,苦口婆心,无一言不是以利众生而說的。菩薩的作为,更是仔細謹愼,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佳言義行,給众生做最好的榜样。菩薩为了教化众生,是不計艱辛、不計時劫。菩薩心目中祇有善,沒有惡。因之他自自然众善奉行,任何惡事也不会作。菩薩行善,不揀大小,不好大喜功,不自我吹噓,不求名聞利养。至於他所見到的惡事,再小他也不作;再对他有利,他也不作,所以說菩薩是「众善奉行,諸惡不作」。也因为如此,他的三业——身:不殺生、不偸盜、不邪淫。口: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意:不貪、不瞋、不痴。这就是菩薩教化众生修学的十善道。菩薩將他所修積的一切善根,統統廻向給所有众生。菩薩对於这种善业的眞实性,他沒有一點不明白的。所謂为善最乐,所以他將此善业廻向給众生。菩薩能夠有这样的心量,就因为他已沒有人我的分別心,他把众生都看成为和自己是一体。他本著无緣大慈,不管有緣无緣,他都用大慈心待人。慈心能予人安乐。同体大悲,他認为一切众生和自己一样,应該沒有彼此分別,他心中從來沒有以为我是菩薩,他們是众生,我和他們不一样的这种分別思想。菩薩他觉得全世界的人都是一体的。全世界的众生,也是一体。整個法界的种种众生,都是一体,这样才是眞正了达人我众生的眞性。

所有一切虛妄見        悉皆棄捨无有餘

離諸熱惱恒清涼        住於解脫无礙地

世間上充滿了种种虛妄不实的事,每個人都有他自我的知見,因此明爭暗鬥,各逞私欲,貪瞋痴的烏云,瀰漫於整個宇宙,令人見不了光明,得不到清涼,祇有菩薩把这一切虛名、假利、虛空的生死,令人墮落、纒縛人的五欲——財色名食睡等,都能捨棄无餘。因之他的眞实智慧就能顯現出來。如果这种虛妄知見放不下,纒縛不解脫,那眞实的智慧是絕对露不出來的。所以我常对大家說:「捨不了假,就成不了眞。捨不了死,就換不了生。」人人都怕受苦,祇貪圖享受,我告訴你們:「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要想享福,要想了生死,你要把虛妄放棄。倘若不能把虛妄棄捨掉,那個眞实的东西就永遠得不到。为什么呢?因为你儘跟在虛妄的后面跑,怎么会認識眞实的面目呢?想要明白眞实的道理,就趕快先把虛妄的知見放下,把五欲的纒縛解脫。離諸熱惱恒清涼;諸熱惱,就是很多的煩惱。煩惱有多少呢?大概有八万四千那么多。雖然有这么多煩惱,假設你能把它放下了,就是清涼。能離開一切煩惱,就常常在清涼中生活。好像白天烈日炎炎,熱得汗流夾背,喘不过氣來;一到晚間,涼風習習,就不熱而涼快了。

人的煩惱,就是熱惱,熱惱得心煩意躁,坐立不安。誰叫你生煩惱的?其实都是自己自找的。我見太重,稍有一點不遂自己的心意,脾氣就來了,就像老虎发起威來那么凶,弄得別人不安,自己也无利。如果能想透了,发脾氣无济於事,煩惱也解決不了問題,把这种愚昧的行为改了,就像綿羊一样的純靜了,清涼了。離,是捨離,也可以說是改變。轉變如所謂「轉煩惱为菩提」,轉變了煩惱也可以恒常清涼了。菩薩他已沒有了煩惱,所有他是恒時住在清涼之中,常处於解說圓融无礙之地。什么叫解脫?解脫是說你的身心被一种东西所束縛著了,現在把这束縛你的东西解掉。

人的束縛有一种是有形的,別人可以替你解除。有一种是无形的,如內心的煩惱,精神的束縛,这是別人无法代你的解除的,也不是別人加諸於你的——这就需要自己來解脫。從前有一個修行人,向一位老修行請求指示他求解脫的方法。他說:「請問上座,要怎样才能得到解脫?」老修行反問他:「誰綁著你了?」这人一聽,心中一想:「是呀!誰綁著我了,我为什么要像蠶一样,自己把自己束縛住呢?」於是他立刻開悟了,馬上得到了解脫。你能无罣、无礙、无人、无众生、无壽者,这就是解脫,也就是前面所讲的沒有我執、沒有法執、沒有一切的執著,就是解脫。人們为什么得不到解脫,就因为我執、沒有法執、沒有以前的執著,就是解脫。我們为什么得不到解脫,就因为我執太重,这东西是我的,身体是我的,房子、地皮、財產都是我所有的,就这样自己把自己迷住了,得不到解脫。如果能知道一切都是假的,都是有为法,都是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誰能把你綁得住?你要上天入地,到东到西,到歐洲不要飞机票,到澳洲用不著坐輪船,无入而不自得焉,是多么的安然自得!像这样就是到了解脫无礙地。於是,还有甚么可求的,还有甚么可執著的?甚么都可以放下了。放下眞心佛自成,还到甚么地方再去找成佛之道!放得下一切,那还有個我?我都沒有了,还有甚么煩惱可離的。我相不空,想不透,看不破,放不下一切,才得不到自在。要能甚么都看得破,放得下,这時候整個法界都屬於你了,还有甚么可貪求的!

菩薩不壞一切法       亦不滅壞諸法性

解了諸法猶如響       悉於一切无所著

修无尽功德藏廻向的这位大菩薩,他对諸法了然通达,他知道一切法都是无形无相沒有一個本体的。旣然是個沒有体相的抽象东西,又有甚么可破壞的呢?又怎麽样使它壞呢?但是顚倒迷惑的众生,他們就能把好法變成壞法,把善法變成不善法。这話怎样讲呢?其实法的本性並沒有被變失掉,好还是好,善还是善。可是,因为世上一切的一切,都是法的表現,你若順著善法去做,表現的是善法。你若不依照法去做,这就是壞法不善法的表現了。众生劣弊的多,常常顚倒行事,不依法則,看起來好像是把法變壞了,那只是众生起惑造业,而法的本性並未因众生起惑造业而有所改變。菩薩的一切行动,語默动靜,沒有一处不是依法修行,那怎会壞一切法呢!所以說菩薩不壞一切法,不违背一切法。旣不壞不违背,也就不会滅壞諸法的本性了。菩薩是護持一切法,倡明弘揚一切法,精进勤修一切法,所以他不会破壞損滅諸法的本性。菩薩明白一切法,就如你敲擊一個东西发出的響声。如果你不去敲打,就沒有声音发出,一敲就有声音出來了。好像鐘,叩之則鳴。又如树木,因受風的吹蕩則鳴。又如海濤,遇有大風時,水被風擊,它也发出浪濤的響声。人間有殘酷的事发生,欺淩弱者,就会引起公憤。草木无声,風蕩則鳴;人情乖戾,不平則鳴。法性也是这样,不說就不能顯現;不說法就不知道有法。一說法就有种种的法。菩薩他了解一切的一切都好像響声一样。法性是空寂的而无体相,祇須循著它的軌則去做,不必執著於法。假如執著,就会把自己束縛起來。菩薩瞭解法的法性,他旣不违背法則行事,也不滅壞法的本性,他知道法是如響应声的,所有他能不執著一切法。沒有執著,就是破除了法執,沒有法執,就是明白了諸法的空相,旣明白了諸法的空相,又執著個甚么?

了知三世諸众生       悉從因緣和合起

亦知心乐及習氣       未曾滅壞一切法

菩薩具足了六通三明,所以他能明白知道一切众生的三世因緣。众生是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广泛的說,包括有情无情。有情不特有生命,还有知觉灵性。有優秀的有情、中等知能不好不壞的有情,还有下劣的无知能的有情。人就是有情中優秀的一种。无情还是有生命,不过沒有灵性而己。佛经常常說的众生,則大多是指有生命有灵性的人类和其他动物。众生的來源,乃是和合許多因緣而成的,所有叫众生。所謂因緣就是业網。和合就是生生世世的业網交織,錯綜複雜,源源不絕的輪廻遞償。众生藉因緣而生,它也依因緣而滅。菩薩了知現在世、过去世、未來世的众生,都是從因緣和合而生起的。他也很清楚这些众生的心性習氣,以及他們所愛惡的。因緣所生法,本來都是空;旣然众生皆是依因緣和合而生,那當然众生也是空的,众生雖是空,但他並不曾滅壞一切法的本性。

了达业性非是业        而亦不违諸法相

又亦不壞业果报        說諸法性從緣起

菩薩明白通达业性也是空的,业的本身也沒有一个实在的体積,也沒有一定的体相可得。这种說法,是在菩薩的立場,因为菩薩不妄說高论,他是由眞修实学而证得了大智慧,以智瞭达諸法的实相,捨棄了執著,永絕了染汚、惡念、所謂业與报,在菩薩的观照中都是空的。凡夫生存在业網交織的輪廻中,业果是有的,法相宛然,果报是絲毫不爽的。种善因,結善果。种惡因,結惡果。菩薩了业性空,但他並不壞业的果报。他演释諸法性和法的根源,則說明它是從因緣生出來的。

了知众生无有生       亦无众生可流轉

无实众生而可說       但依世俗假宣示

菩薩也明瞭众生是众緣和合而生的,緣滅則滅,众生也等於沒有。旣然沒有众生,也就沒有來流轉生死。众生空,业相空,諸法也空,所以沒有实实在在的众生可說,那还有甚么可執著的。而今经文上隨時提到菩薩不捨众生,菩薩为了拔救众裡生修六度万行。为了教化众生,勤修諸佛法,这又是甚么意思呢!这是不壞假名,依著世俗的習慣方便——旣是世間法,又称俗諦,故給他們一個假名,叫「众生」。如是方便向世間宣說諸佛教化人的眞正道理。(未完)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150链接(未完)

华严经淺释150 : 不被世間法所动搖,不被境界所轉變,是出世間法的要素

华严经淺释151 : 現在是末法時代-鬪爭堅固的時期,魔最喜欢的就是鬪爭

华严经淺释152: 欲令大乘法存在,必須讀华严、拜华严、修持华严、流通华严

华严经淺释153 : 從十方世界來的菩薩中選出的上首菩薩用偈頌來讚歎佛的功德

华严经淺释154 : 修道的人必須生生世世立功、立德、立言

华严经淺释155 : 誰能見到我的过錯,誰就是我的師父

华严经淺释156: 各方代表菩萨用偈頌來說明佛的功德和佛的境界

华严经淺释157:  菩薩所修行的廻向有十种之救護一切众生離众生相廻向

华严经淺释158: 行菩薩道一定要在众生的身上修,才能積聚所有的功德

华严经浅释159 : 修十迴向法門的菩薩以他所積修的种种善根回向众生

华严经淺释160: 以偈言分別頌揚第一种廻向法門的殊胜

华严经淺释161 : 以偈言分別頌揚第一种廻向法門的殊胜

华严经淺释162 : 菩萨所修十回向法门之第二迴向:不壞廻向

华严经淺释163: 菩薩以此修不壞廻向法門的力量廻向众生

华严经淺释164 : 菩薩所修十回向法门的第三个:等一切佛廻向

华严经淺释165: 又用偈頌把这第三回向的妙法重說一遍

华严经淺释166 : 修十回向的菩萨所修行的第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

华严经淺释167 : 菩薩所修的十廻向法門的第四廻向:至一切处廻向法的过程和境界

华严经淺释168 : 金剛幢菩薩開始闡演第五种无尽功德藏迴向的法

华严经淺释169: 菩薩修此无尽功德的廻向具足了一切功德,成就一切大愿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