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淺释204: 我们要遠離十不善业道,同住在十善业道的法苑裡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宣化上人主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又作是念。十不善业道。上者地獄因。中者畜生因。下者餓鬼因。於中殺生之罪。能令众生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偷盜之罪。亦令众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貧穷。二者共財不得自在。邪婬之罪。亦令众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妻不貞良。二者不得隨意眷屬。妄語之罪。亦令众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誹謗。二者为他所誑。兩舌之罪。亦令众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眷屬乖離。二者親族弊惡。惡口之罪。亦令众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聞惡声。二者言多諍訟。綺語之罪。亦令众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言无人受。二者語不明了。貪欲之罪。亦令众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心不知足。二者多欲无厭。瞋恚之罪。亦令众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被他人求其長短。二者恆被於他之所惱害。邪見之罪。亦令众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見家。二者其心諂曲。佛子。十不善业道。能生此等无量无边众大苦聚。
金剛藏菩薩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大弟子!修菩薩行,積聚种种善根的大菩薩,得到離垢地的果位后,又作如是观想:这种十不善的业报,最严重的就是墮地獄,中等的就做畜生,稍次的便做餓鬼。在这十种不善业中,第一是殺生的罪报,众生因殺生,墮地獄道中。地獄有千万种,不单祇有一個,而是分門別类,隨罪业而顯現,入其中受果报。畜生也有百千万种,因种种不同罪业,各自承受不同苦报。餓鬼也有百千万种。假使造了十惡业,墮入三惡道,受完三惡道应受的罪报后,如生到人間,就得二种应得的果报。若好殺生的,雖得人身,假若不是短命便是夭折,二者就是病不離身,受病痛的折磨。若犯偷盜罪的,如生到人間,也要得兩种果报。一者終身貧穷,因为他曾偷盜別人的財物,使別人受到貧苦之故。二者共財不得自在,不能自己有財富,必須與人共謀,若合夥求財,也不能有主權,要受人控制,得不到自由自在的受用。若邪淫之罪;邪淫是不正當或违背法律的性行为。即非己妻而用某种手段引誘他人妻,或用強暴淩辱他人妻,而达到性行为的滿足,这都是犯下了邪淫的罪惡。古諺云:「万惡淫为首,死路不可走」,意思是在万般的罪惡中,以邪淫为罪魁禍首,我們千万不要去犯邪淫的罪。犯此罪惡,是自找死路。犯上这罪,死后墮三惡道中,受完一切罪报后,如生人間,要得兩种果报。一者妻不貞良,因为他曾使別人的妻子不貞良,今生也要受自己妻子不貞良的果报。二者得不到如意的眷屬,總是眷屬不和,沒有幸福。
若妄語之罪,也令众生墮三惡道。在三惡道中把应得的罪报受毕后,如生到人間也得兩种果报。一者常常被別人誹謗,就是常受指責。二者因往昔愛打妄語,欺騙別人,所以这生就常被別人欺騙和誹謗。若兩舌之罪,也令众生,墮到三惡道受苦,受毕应受的罪报后,若生到人間,也会得兩种果报。一者眷屬不和睦或常分離。二者親族众人中,大多相貌醜惡,少有俊秀而且多成怨敵。惡口之罪,就是喜欢对人惡言惡語,出口傷人,刻薄寡情,不給別人留餘地。这种人死后,墮到三惡道中。受完应得的罪报后,如生人間,也要得兩种果报。一者常受別人惡言惡語,開口就與人爭论,甚至发生訴訟。二者受人惱害。若綺語之罪,就是愛說邪話,挑逗引誘人做不正當的事情,导致不正當的思想。說話尖酸刻薄或諷刺,也是邪惡罪行,死后也会墮入三惡道中。受毕苦报后,如生到人間,也得兩种果报。一者說話无人理睬。二者說起話來口齒不清,不能吸引別人的注意。
若貪欲之罪,貪心生的人,欲望亦多,終生枉費心力,也不能滿足貪念,死后墮入三惡道。受毕苦报后,如生人間,也得兩种果报。一者心中老是感到不能滿足欲望,而煩惱和痛苦。二者碌碌終生,样样事物貪得无厭,得不到自在愉快。若瞋恚之罪,也令众生死后墮三惡道。受毕苦后如生人間,也得兩种果报。一者常受別人苛責,說他的不是。二者總受別人厭棄,做得好的別人不認为好,常被人惱害。若邪見之罪,邪見就是不正當的見解,对於事理,常持偏見,專門反对正知正見,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說些蠱惑人心的話,因而造下許多罪业,死后墮三惡道。受毕苦后,如生人間,也得兩种果报。一者投生到邪見的家族,所見所聞皆是邪惡的事情,永遠見聞不到正知正見的事理。二者就是生來便心地不正,做人行为卑劣,虛偽狡詐,阿諛諂媚,曲意奉承有權有勢的人,專門欺壓貧穷弱小,看不起正知正見的君子。正因为邪見,就会犯上十惡业,多行不義,不知死后还要墮入三惡道受尽痛苦果报。为人如果受到以上的苦报時,千万不要怪別人不好,对你不友善。应該自我反省,这都是往生中所种下的惡因,今生受报,是自作自受。金剛藏菩薩說完了十不善业道以后,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大弟子!你們現在都知道十不善业道的罪报是无量无边广大的痛苦,作惡的众生是要受償无量无边广大的罪报。
是故菩薩作如是念。我當遠離十不善道。以十善道为法園苑。愛乐安住。自住其中。亦勸他人令住其中。
知道以上十种不善业道的罪报后,这位住離垢地的菩薩,於是便作如是的观想:我修行菩薩道,不应該再犯这些罪惡,不应該隨十不善业道去行事,应當根據十善业道修学佛法,以上善业道为我的規範,作我修行的目標。遠離十不善业道,又以十善业道为佛法乐園,愛乐自在的住在十善业道中。自己能住在这殊胜的法苑,也勸其他眷屬、親友,都遠離十不善业道,同住在十善业道的法苑裡。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復於一切众生。生利益心。安乐心。慈心。悲心。怜愍心。攝受心。守護心。自己心。師心。大師心。作是念言。众生可愍。墮於邪見。惡慧。惡欲。惡道稠林。我应令彼住於正見。行真实道。
金剛藏菩薩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大弟子!证到離垢地的菩薩,他行菩薩道,積聚种种善根,諸惡莫作,众善奉行,所以成为菩薩中的大菩薩。他又对於一切的众生,生起十种心愿:①救度惡行的众生,使他們能生活在善行中,令他們得到真正的利益心。②为那些苦惱的众生,開示他們,令得安乐心。③令那些被怨憎情緒困擾的众生,開导他們生起慈心,不再互相报復,互相嫉妬而得不到安寧。④对於貧苦众生,生起帮助他們脫離困厄的環境,生活於安乐中的悲心。⑤看到那些醉生夢死,沉溺在放逸生活中的众生,生起怜愍心,用四攝法,令其觉悟,然后引导他們走入正途。⑥对於那些失去正念,流入邪道的众生,生起攝受心,教化他們,使令生正信。⑦对於同修的法友,生起守護心,不令他們因小故而生退轉心。⑧見到那些能发菩提心的众生,生起愛己一样的欢喜心。⑨对於那些勇猛精进,趣旨大乘道的众生,生起敬之如師的師心。⑩对於那些具足了一切善根功德的修行者,生起大師心,恭敬他如大師長。
菩薩又作如是观想:众生真是可怜,他們因为无知,沒有遇見善知識的教导,而墮落邪知邪見的途中,还自以为聰明。生起一些不正當的欲念,如同走在充滿毒刺的荊棘中(三惡道之意),不見天日,迷不能出。我应該引导他們,使他們生起正見、正信,常修行於真实不虛的佛法中。
又作是念。一切众生分別彼我。互相破壞。鬥諍瞋恨。熾然不息。我當令彼住於无上大慈之中。又作是念。一切众生貪取无厭。唯求財利。邪命自活。我當令彼住於清淨身語意业。正命法中。又作是念。一切众生。常隨三毒。种种煩惱。因之熾然。不解志求出要方便。我當令彼除滅一切煩惱大火。安置清涼涅槃之处。又作是念。一切众生。为愚痴重闇。妄見厚膜之所覆故。入陰翳稠林。失智慧光明。行曠野險道。起諸惡見。我當令彼得无障礙清淨智眼。知一切法如实相。不隨他教。
住在離垢地的菩薩,積聚一切的善根,为一切众生迴向,以利益众生。所以他又这样的观想:所有的众生,都因有我相我見,分別彼此的观念太重,就发生「互相破壞,彼此鬥爭」的事情。其原因就是为了爭利之所在,都希望得到大利益,才发生互相破壞,鬥爭不息。佛當年住世時,是正法的時代,到佛入涅槃后,就是像法時代。这時寺廟普徧,到处興塑佛像。現在是末法時代,我們都生在此末法時代,人們腦中只充塞著「利」字,到处是鬥爭。國與國鬥爭、家與家爭、個人與個人爭,總是爭權奪利,处处充滿了瞋恨的氣氛。瞋恨的火焰,熾然不息,飞馳蔓延,難於撲滅。住在離垢地的菩薩,看到这种情況,生起大慈愍心,說:「我应該教化这类众生——互相破壞、鬥爭、瞋恨的众生——使他們知道瞋恨的业报,改惡遷善,修学大慈悲的行門。对於一切众生,滅除瞋恨心與鬥爭的行为,能令大家安住在大慈悲的天地中」。
菩薩又作这样的观想:这些众生們,都是貪得无厭,沒有滿足的時候。譬如经商求財,總希望能獲大利,得千想万,得万又望億,永不知足。邪命自活,就是不考慮財利的來处是否正當,也不計較職业是否高尚。如仰口食者,上观天星,說一些危言聳聽的預言,令人相信,以謀多利。又如俯口食者,为人占、卜、吉、凶、相命、算命,說些好聽的話,藉机騙錢,这些都是邪命自活。菩薩是不問吉凶禍福的,所以他不信預言,也不占卜。因此,他发愿度这些邪命自活的众生,令他們能身、語、意三业清淨,有正知正見,住到正命正业中生活。
離垢地的菩薩又作这样的观想:一切众生,常隨三毒——貪、瞋、痴——打轉。從无始劫以來,为什么众生不能成佛,修道人也很少证果?就是被这三毒所迷,把人迷得事事顛倒还不觉醒。貪是貪得无厭。瞋是无明火,令人脾氣特別大。痴是見事不明,还自以为是。三者之中,以貪心重的人,最難教化。因被三毒迷覆了心智,就生出无量煩惱,煩惱可使人沒有智慧,沒有智慧就息滅了光明。这种煩惱的毒火猛烈熾燃,覆蓋本性,使沉迷其中的众生,根本不能明白这种三毒之害,輾轉輪迴,川流不息,又不知道尋覓方便的法門脫離罗網,超出三界。我应帮助他們滅除三毒的煩惱大火——煩惱有八万四千之多。把他們安置到不生不滅的清涼境界中,证得常乐我淨的涅槃四德。
菩薩又作这样的观想:一切众生因为愚痴,不明是非,就如被關在重重的黑暗中,見不到光明。因愚痴就生出虛妄之見,妄見就像眼中所生的一層厚膜,遮蔽了視觉。又如走入陰暗的密林中(煩惱太多之意),失去本有的智慧光明,又如走到了徧地惡獸——狼群、虎、豹、獅的危險曠野一样。这样的众生,他們隨時都会生起种种惡毒的偏見。菩薩說:「我应該救度这类众生,令他們得到圓融无礙的境界,得到清淨的智慧之眼,照徧一切諸法实相,真如实相,不需要依賴別人的教化,自己也能觉悟这种境界」。
又作是念。一切众生。在於生死險道之中。將墮地獄畜生餓鬼。入惡見網中。为愚痴稠林所迷。隨逐邪道。行顛倒行。譬如盲人。无有导師。非出要道。謂为出要。入魔境界。惡賊所攝。隨順魔心。遠離佛意。我當拔出如是險難。令住无畏一切智城。
住在離垢地的菩薩,離開一切的煩惱、習氣和毛病,也離開了一切染汚。沒有染汚心,也沒有欲念,达到断欲去愛返本还原的境界。凡夫則不然;欲心重,視愛为第二生命,顛倒行事,終日在煩惱中还自以为乐,把飲食和煩惱混而为一,也不自觉。遇有善知識教化,欲令離苦求清淨的真乐,也不相信。有些人到老,或臨終時才能觉悟,但已经來不及学習修行了,有些人則至死也不觉悟。众生就是如此乖戾,人則更甚。菩薩見到一切众生如此顛倒愚痴又作这样的观想:許多众生在很危險的生死道路中徘徊,稍有不慎便会鑄成大錯。一念生惡,就墮到地獄、餓鬼、畜生的三惡道中,受无限期的罪报。一念生善功德,便生蓮邦得佛果,一切只在一念間。地獄不是像人間的監獄,等候監禁犯人的,而是隨個人自作的罪业而現,业成熟了便去受。最重的叫无間地獄,这地獄不受人数的限制,一人亦滿,時間也不知有多久。为什么会有这地獄呢?就因为做人邪見太甚。畜生也有百千万种的畜生,受报也不一样。餓鬼是鬼道中的一种,鬼有百千万种的鬼,如有餓鬼、富鬼、穷鬼等。富鬼並不是像人間的富豪,擁有著許多財產,而是有勢力,有鬼通。鬼有五通,但沒有漏尽通。穷鬼也並不是沒有錢,而是沒有勢力,沒有鬼通,知識淺薄。中國民間給亡人焚化紙錢,是否有作用?无法证明。西方人不燒紙錢,難道他們的亡者都不用錢嗎?中國人燒紙錢的真实用意,是后世子孫,对祖先表示孝思,不忘先人的辛勞,所謂慎終追遠,为紀念而已。餓鬼他几乎百劫難得到一點飲食裹腹,再好的飲食,一入其口立刻變成火,这就是人的业报所感。
入惡見網中,为愚痴林所迷,众生无正見,就生起惡見,行事顛倒,就如困在惡見的網罗中,愚痴就像稠密的荊棘,把众生迷惑在其中。困在邪見、愚痴的稠林中的众生,心性被迷惑了,自然跟隨著外道跑,行事也就顛倒了。这裡有個比喻,好像瞎子走路,沒有人領导,根本沒法走出三界,但他自以为已走出三界。其实是入了魔的境界,作了魔的眷屬,被惡賊所攝伏了。一切隨順著惡魔的心意,遠遠離開佛的正道思想。菩薩自念应從这危險道中,把众生救拔出來,使他們超脫困難的環境,令他們住到四无所畏和具一切智慧的城郭中,永遠再不会墮到魔境裡。
現在討论一下,众生为什么有这么多煩惱?主要是一個「我」相作祟。一、众生:是众緣和合所生,人就是有众緣和合的因緣,才生为人。二:我見:就是我相。有我見,就有我相。有我相,就有人相。有人相,就有众生相。有众生相,就有壽者相。这是所謂四相。我見,就是先有一個我的观念。可是这個我,並不是真的有個我在。一般人都認为有我。那么,我們不妨仔細思考、观察一下,人的全身,從頭到脚、五官四肢,內有五臟六腑,外有毛、发、皮膚,各有其名,那一個地方是叫我的?既无我,那有我見呢?这就是众生的執著。因有我,就有了自私,就生出執著的我見,爭取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一切都屬於我。我生時掌握一切、保管、看守著它,不会失去。我死后,心愛的和寶貴的,也都帶不走,只好放下,所有一切也沒有了,我又往那兒去呢?为了一個我,只知自己,不管他人的死活,因此把这個世界弄得烏烟瘴氣,人心趨於下流,一日不如一日,这都是執著所造成的业果,把人类也害苦了。我要是沒有了,那还有我見?这就是破除了大我的執著我見;小我还有一點微細的執著,沒有執著,我相就空了。这時尽虛空、徧法界,都與自性合而为一,便达到「无人无我观自在,非空非色見如來」的境界。把人我看成一体,他人有吉、凶、禍、福,即如我有,如此就可漸漸滅除執著。菩薩利益一切众生,從不想他是在利益別人。雖度尽了一切众生,但他從不想起他曾经度过那一位众生,这就是所謂的行所无事、掃一切法、離一切相。如果你想到我在助人、利益人,就是等於在打妄想。本來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呢!
又作是念。一切众生。为大瀑水波浪所沒。入欲流。有流。无明流。見流。生死洄澓。愛河漂轉。湍馳奔激。不暇观察。为欲觉。恚觉。害觉。隨逐不捨。身見罗剎。於中執取。將其永入愛欲稠林。於所貪愛。深生染著。住我慢原阜。安六处聚落。无善救者。无能度者。我當於彼起大悲心。以諸善根而为救济。令无災患離染寂靜。住於一切智慧寶洲。
证到離垢地的菩薩又作这样的观想:一切的众生,好像站在很大的瀑布水边一样。瀑布水就是來勢很洶湧的急流,沖瀉到大河或大海中時,可以激起衝力很大的浪濤。人站在这样的瀑布水边,可能会被捲沉入海中,甚而喪命,这是比喻众生在惡見中生存的危險。众生將被沖进欲流:欲流就是從貪欲无厭而起的壞行为。有流:就是被引入三界有,或二十五有的邪見中。无明流:一切的邪知邪見,都因无明而生,入了无明流,一切壞事也能做出來。見流:就是偏見邪見,是人类中的害群之馬。这些众生在生死海中,被波浪洄澓旋轉,在情情愛愛的河中輾轉漂浮。湍馳奔激:是形容瀑布水流得很急,像馬一样狂奔,把众生牽扯著盲從依持,也沒時間仔細观察这种情形。又被邪慧所使,生起貪欲的觉知,貪求无厭。瞋恚的觉知,使人脾氣乖戾,尽做些无益有害的邪觉知等,而且被这些邪慧纏繞著不能脫出。又被一种邪見的惡鬼身見罗刹,在其間把他抓著不放鬆,將他拖入愛欲的密林,永遠迷惑於所貪愛的惡念劣習中,深深地生起染汚和執著;使他住在大我慢的高山上,安然生活在六尘六根的村落裡。沒有人用善巧方便的方法救拔他,也沒有人帮助济度他。菩薩見此种众生,就发愿說:我应當对这些众生們生起大悲心,以我所修行積聚的种种善根功德,救济他們,令他們永无災難,遠離染汚,而得到涅槃寂靜的安乐,使他們住到具有一切智慧的大寶洲上。
又作是念。一切众生处世牢獄。多諸苦惱。常懷愛憎。自生憂怖。貪欲重械之所繫縛。无明稠林以为覆障。於三界內。莫能自出。我當令彼永離三有。住无障礙大涅槃中。
住離垢地的菩薩又作这样的观想:一切众生处世牢獄,他非常的嘆惜,这些众生处在这世界上,就像是住在牢獄中一样,不能超出三界的苦惱。佛曾說过:「三界无安,猶如火宅」,但众生不觉悟,像鳥被關在籠子裡,不能自由。人生到这世間,有很多的苦和无量的煩惱擺脫不開。常常都被愛別離,或怨憎会所苦,即是有怨的、憎恨的,偏要碰到一起,互相迫害而生苦惱。自己又常常无事生憂,虛妄恐怖。愁衣愁食,愁子孫不发达,愁家財不興旺。既怕沒房子住,又怕疾病災害降臨,就这样終日惶惶,忐忑不安。貪欲的心,就像一副很重的枷鎖,把人綑得动彈不得。貪得无厭,弄得心勞神拙,到死時卻什么也帶不走。欲望就像牛筋繩,把人綑得牢不可脫。无明就像密密的叢林,把人的眼睛遮著看不見东西。愚痴而沒有智慧的人,終日在黑暗中摸索,流轉於三界中——欲界、色界、无色界,永遠不能自己脫離。菩薩說:「我应當度这些众生,讓他們永遠脫離三有的痛苦,住到沒有障礙、,不生不滅、常乐我淨的大湼槃境界裡。
又作是念。一切众生執著於我。於諸蘊窟宅。不求出離。依六处空聚。起四顛倒行。为四大毒蛇之所侵惱。五蘊怨賊之所殺害。受无量苦。我當令彼住於最胜无所著处。所謂滅一切障礙无上涅槃。又作是念。一切众生。其心狹劣。不行最上一切智道。雖欲出離。但乐声聞辟支佛乘。我當令住广大佛法。广大智慧。
住離垢地的菩薩又作这样的观想:一切众生,都有同样的毛病,就是都執著於一個我。在五蘊——色、受、想、行、識的暗宅中,不想走出这暗窟。依賴著六处——眼、耳、鼻、舌、身、意。空聚的意思,就是說原本是空的,故說六处空聚。生起四种顛倒的行为:①非常計常。②非乐計乐。③非我計我。④非淨計淨。因了有了这四种顛倒,所以便把自性迷失了。这四條大毒蛇侵害熱惱——四毒蛇是地、水、火、風。又被如冤賊般的五蘊所殺害——五蘊:色、受、想、行、識,因而受无量的痛苦。菩薩說:「我应當教化这类的受苦众生,使他們住到最殊胜,而沒有一點執著的地方,把一切的障礙都滅除,到无上涅槃的地位,令一切众生都得到安乐。」菩薩又作这样的观想:一切众生,他們的心量,都很狹窄和卑微,不知道修学具正知正見正信最殊胜的六度万行,和等地以上的广大佛法。雖然他們也想出離三界,超脫苦海,但因心量狹劣,祇欢喜修学声聞、辟支佛,趣於二乘思想。菩薩想:我現在既然已经知道他們发的是小乘心愿,就应該教化他們迴小向大,发大乘的心和愿,趣向大乘,求得广大无边的真正大智慧!
佛子。菩薩如是。護持於戒。善能增長慈悲之心。佛子。菩薩住此離垢地。以愿力故。得見多佛。所謂見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多億佛。多百億佛。多千億佛。多百千億佛。如是乃至見多百千億那由他佛。於諸佛所。以广大心。深心。恭敬尊重。承事供养。衣服。飲食。臥具。醫藥。一切資生。悉以奉施。亦以供养一切众僧。以此善根。迴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於諸佛所。以尊重心。復更受行十善道法。隨其所受。乃至菩提。終不忘失。
金剛藏菩薩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大弟子!菩薩像这样護持他的戒行,因而就更增長他的慈悲心來護益众生。佛子!住在離垢地的菩薩,因为他的愿力殊胜高遠,所以能夠見到很多佛,多到百、千、億,百億、千億、万億,乃至不可数那么多的佛。在諸佛的处所,用最广大的大乘菩薩心,至誠懇切的真心,乃至高无上的恭敬禮儀尊重,並謹慎小心殷勤地侍奉諸佛。又供养一切生活必須之衣服、飲料、食物、臥具、醫藥等的物質,无不齊備,也以同样的东西,供养所有的賢聖高僧。以他所修学的善根,積聚种种功德,迴向給至高无上的菩提觉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諸佛的地方,更以十分尊敬重視的心志,修習十善业道的法門,隨著所修習的一切心得,自初发心到证得菩提觉果,永不会稍有忘卻。
是菩薩於无量百千億那由他劫。遠離慳嫉破戒垢故。布施持戒。清淨滿足。譬如真金。置礬石中。如法鍊已。離一切垢。轉復明淨。菩薩住此離垢地。亦復如是。於无量百千億那由他劫。遠離慳嫉破戒垢故。布施持戒。清淨滿足。佛子。此菩薩四攝法中。愛語偏多。十波罗蜜中。持戒偏多。餘非不行。但隨力隨分。佛子。是名略說菩薩摩訶薩第二離垢地。菩薩住此地。多作轉輪聖王。为大法主。具足七寶。有自在力。能除一切众生慳貪破戒垢。以善方便。令其安住十善道中。为大施主。周給无尽。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諸所作业。皆不離念佛。不離念法。不離念僧。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种。一切智智。又作是念。我當於一切众生中。为首。为胜。为殊胜。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乃至为一切智智依止者。是菩薩若欲捨家。於佛法中。勤行精进。便能捨家妻子五欲。
住在離垢地的菩薩,在无量百千億不可数的劫前,已遠離慳貪和嫉妬,戒絕这类壞的習行。他們時刻謹守清淨的戒律,像中秋夜的月亮一般晶瑩皎潔,沒有一點闇淡。对於布施和持守淨戒,都已是清淨无染,圓滿具足了。就像真金,放在礬石中,依法鍛鍊,鍊去一切滓垢,變得比以前更明亮更純淨。菩薩修证到第二地時,也如鍊金一样,在无量劫以前,就遠離了那些慳貪、破戒的染汚,所以行布施和持淨戒,能格外清淨圓滿。
金剛藏菩薩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大弟子!住離垢地的菩薩行菩薩道度众生的方法,在四攝法中,多用愛語方法教化众生。行十度波罗蜜時,最注重持戒,在戒行方面,從不疏忽亦不放鬆。在四攝中其中的三者,和另外的九种波罗蜜,並不是完全不用,祇是見机行事,隨众生的緣份和自己的力量而为。
金剛藏菩薩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大弟子!这不过是大略地說一點住離垢地的大菩薩們,修行的情形而已。菩薩在第二地時,很多也到人間示現作轉輪聖王,以佛法治理國事,教化人民。或作大法王,弘揚正法。以菩薩的善根功德,化現輪王,他們一定是七寶具足:①輪寶,名无礙行。②象寶,名金剛身。③馬寶,名迅疾風。④珠寶,名日光藏。⑤女寶,第一夫人。⑥藏臣寶。⑦兵寶。有任運自如的自在神力,能夠破除众生一切的慳貪、破戒的染汚習氣。以善巧方便的方法,教化他們修学十善业道的佛法,令他們亦能安然住在十善业道中。作大布施的主人,无穷无尽的周济那些可怜的人。菩薩用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來教化救度众生時,從不曾忘記过念佛、念法、念僧,念三寶的功德。也具足一切善根,和一切特殊胜妙的无上智慧。
菩薩又作这样的观想:我应在一切众生中,作他們的首腦,作一個有思想、有正見,和具有至高、微妙智慧的領导者,成为他們的明燈,和能依止的安全港。发这样菩薩心愿的菩薩,如果他想捨離俗家的束縛,全心全意在佛法的薰陶下精进修行,立刻就能拋棄妻子,捨離世俗一切財寶,及五欲的享受(財、色、名、食、睡),过著清淨无染的梵行生活。
既出家已。勤行精进。於一念頃。得千三昧。得見千佛。知千佛神力。能动千世界。乃至能示現千身。於一一身。能示現千菩薩以为眷屬。若以菩薩殊胜愿力。自在示現过於是数。百劫。千劫。乃至百千億那由他劫。不能数知。爾時。金剛藏菩薩。欲重宣其義。而說頌曰。
菩薩既捨國城妻子、財寶,及五欲——財、色、名、食、睡;息滅貪、瞋、痴,來到佛法城中出家,所以他特別勤勉精进,修行戒、定、慧。就在一念間,他便開悟证果,得到千种的三昧——正定、正受。也能見到千位佛,並能知道諸佛的神通力量。又能使大地震动,甚至震动千個世界,又能示現千种身相,在每個身相上,又能示現千位菩薩,作为他的眷屬。假若以菩薩的特殊胜妙愿力而言,他是非常隨意自在地任運他的神力,其可顯現的神力还遠超这個数目。甚或一百劫、一千劫、百千億劫、乃至不可数的多少劫,也不能知道神通變化的確实数目。这時,金剛藏菩薩欲重述一遍以上的話,就用偈頌來表达。
質直柔軟及堪能 調伏寂靜與純善
速出生死广大意 以此十心入二地
住此成就戒功德 遠離殺生不惱害
亦離偷盜及邪婬 妄惡乖離无義語
不貪財物常慈愍 正道直心无諂偽
離險捨慢極調柔 依教而行不放逸
地獄畜生受众苦 餓鬼燒然出猛燄
一切皆由罪所致 我當離彼住实法
人中隨意得受生 乃至頂天禪定乐
獨觉声聞佛乘道 皆因十善而成就
如是思惟不放逸 自持淨戒教他護
復見群生受众苦 轉更增益大悲心
質直心、柔軟心,和堪能忍辱心、調伏心、寂靜心、純善心、速出生死无雜染心、无顧念心、广大和大心。要用这十种心,便可证得離垢地的果位。修学十种善心的菩薩,就可以进住離垢地,成就他的持戒功德。遠離殺害一切众生的惡習,也不无故擾乱和侵害他們。更不偷竊別人的財物,尤其不引誘人家的妻子,发生不正當的邪淫行为。切戒妄言、惡口、兩舌等惡劣乖戾和无聊下賤的言詞和思想。对於这些惡行应該特別謹慎,切实戒除遠離,才不会墮入三惡道。修行的人,不要貪圖一切財物,心裡常存著慈悲、哀愍众生的心,应該修習八正道:①正見。②正思惟。③正語。④正业。⑤正命。⑥正精进。⑦正念。⑧正定。要以正直誠懇的心对待別人,不要專門趨炎附勢,虛偽狡詐,欺淩貧苦。也要破除陰險惡毒的心,捨棄貢高我慢的態度,对人不论貧、富、貴、賤,一律以極慈悲柔和的心誠意接待。謹遵佛的教言而修行,一點也不懶惰,更不踰越規矩,行、住、坐、臥,待人接物,一切都要合乎出家人的規戒。那些墮入地獄和受生畜生道的众生,他們都要受很重和很長久的苦报。若墮在餓鬼道,要被猛烈火焰燒至百千劫也得不到一點飲食。
这些墮在三惡道的众生,都是由於他們自己所造的十惡业所感。雖然如是,我也应該救度他們出離惡道,使能住在真实佛法的地方。在人間的國土,任隨他們的心意,愿受生到那裡就到那裡。就是想受生到天上,最高的有頂天,四禪或四空处,享受天福,或享受禪定的快乐;或想成就獨觉乘、声聞乘等二乘觉道;或想发大愿心成就菩薩道、佛道、二乘觉道;或想发大愿心成就菩薩道、佛道,这些都是從十善业道种下的善因而成就的。菩薩作如是思惟、观想,不懶惰、不隨便、不嬉戲,並謹慎守持清淨戒律,也教別人知道守護淨戒的功德利益。菩薩因見到一切众生受苦的情形,更加深了他的慈悲心,去教化所有受苦的众生。
凡愚邪智不正解 常懷忿恨多諍訟
貪求境界无足期 我应令彼除三毒
餓鬼的思想與人比較,更不正確。畜生的思想與人比較,更愚痴蠢笨。凡夫的思想與聖人比較,也是非常愚痴。凡夫總以为自己事事都对,但在聖人眼中,則无一不是顛倒,也沒有正知、正見、正解。因为愚痴顛倒,就生出許多邪知、邪見、邪解,故說凡愚邪智不正解。凡夫們的心裡,總是常常滿懷忿恨,不是氣忿这事,就是怨恨那人。动輒與人爭鬥,甚而到法院訴訟,对於一切事物,都是不要命的互相貪求爭取,永遠沒有止境。古人說:「知足常乐,能忍自安。」他們不知足,也就不会安。如果人人能知足,世界就不会有戰爭,人类就会和平了。離垢地的菩薩,見到凡夫們如此造业,就发愿要教化他們,使他們能知道消除貪毒、瞋毒、痴毒。
愚痴大暗所纏覆 入大險道邪見網
生死籠檻怨所拘 我应令彼摧魔賊
凡夫們为什么会做出这些不正當的事呢?因为他們都被愚痴的大闇——无明,把心智矇蔽,纏繞覆蓋了。而流入到險惡的道路中,和深入於邪見的重網。被生死的籠子所禁,为冤怨的監牢所困,不明白何以会輾轉顛倒的在生死流中,永不能得到自由。離垢地的菩薩发愿,我应該教化这些凡夫,令他們知道去摧伏六根六尘的魔賊。
四流漂蕩心沒溺 三界焚如苦无量
計蘊为宅我在中 为欲度彼勤行道
四流就是流轉生死,和顛倒的思想——貪、瞋、痴、慢四种的顛倒想。也就是:非常計常、非乐計乐、非我計我、非淨計淨。意思就是:不是真实的常、乐、我、淨,而凡夫把它當作真的。顛倒思想很多,僅此舉四种主要的而已。凡夫、外道,認賊作子,認假为真,以苦为乐。故四处漂蕩;就如在大海中,茫茫然沒有目標,隨波逐流一样。心沉沒在顛倒的思想中,沒有智慧。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佛曾說:「三界无安,猶如火宅」,欲界的众生,視欲为生命,貪求財、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觸,永无滿足,这就是以欲为生活的中心。如能断欲去愛,就能超出欲界天,到达色界天。如打不破色欲,到了色界天又迷了。出了色界天,就到无色界天,这兒既无声、色,也无思想,但还是在三界內。三界的苦,还是无量,故說如焚。人类和一切众生,都生存在欲界天裡。凡夫以色、受、想、行、識五蘊的色法作为住宅,以我为主体住在其中。这种錯誤的思想,所表示的錯誤行为——业,使離垢地的菩薩見到,就发愿救度这一类的顛倒众生,脫離四流顛倒,於是他就勇猛精进修行佛道。
設求出離心下劣 捨於最上佛智慧
我欲令彼住大乘 发勤精进无厭足
有人想修行,但发不起慈悲心,也发不起大乘的无我心,只想作個自了漢,修声聞緣觉法了事。因为只想作自了漢,所以說他心下劣。雖想修出離三界,但心量又不大,只能修罗漢的果位,不求佛的智慧,不求大乘法,对佛的最上、最殊胜的智慧反而不知去求。因之離垢地的菩薩,想要令这一类的众生,发大乘心,住於大乘的佛道,发大菩提心,勇猛精进,修習戒、定、慧,沒有厭足之時。
菩薩住此集功德 見无量佛咸供养
億劫修治善更明 如以好藥鍊真金
住在離垢地的菩薩,发广大菩提心,行難行的菩薩道,積聚种种的功德。見到无量无边百千万恆河沙那由他那样多的佛,都承事供养。经过无量億劫的修治,清淨的智慧就更加明淨了。就好像用礬石依冶金的方法,來鍛鍊真金一样,金子就越发的光亮。这意思是說智慧更明淨,就不会在修行的途中半途而廢,祇求证到阿罗漢的果位就滿足,而菩薩更知道勤求上乘的佛道。
佛子住此作輪王 普化众生行十善
所有善法皆修習 为成十力救於世
证得離垢地果位的佛子——这個菩薩,他发愿示現做轉輪聖王。为什么他愿做轉輪聖王呢?因为轉輪聖王有大勢力,有大神通,他可藉此力量普徧教化众生,令他們受持五戒,奉行十善,修一切的福报。所有的善法,都教令众生修習,就为了要成就佛的神通十力,普救世間的众生。
欲捨王位及財寶 即棄居家依佛教
勇猛精勤一念中 獲千三昧見千佛
做轉輪聖王的時候,他能夠把王位和財寶,布施給他人,甚至可以把國、城、妻、子,頭、目、腦、髓都布施給众生,然后他依照佛的教化修行。勇猛、精进、勤習无上的佛道,於一念之間,就可獲得千种的三昧,見到千佛和千世界。
所有种种神通力 此地菩薩皆能現
愿力所作復过此 无量自在度群生
所有的种种神通力量,住第二地的菩薩都能顯現。如果以他的愿力之大而言,他所顯現的神通力,还可超过如上面所說的境界,他以此无量的神通力量,運用自在子,頭、目、腦、髓都布施給众生,然后他依照佛的教化修行。勇猛、精进、勤習无上的佛道,於一念之間,就可獲得千种的三昧,度化一切众生。
一切世間利益者 所修菩薩最胜行
如是第二地功德 为諸佛子已開演
一切世間上受到利益的众生,所修習的,都是菩薩教化的最胜的行門。像第二地中菩薩成就的功德,我如今已为諸位佛子演說明白了。(未完)
华严经淺释181 : 菩萨都曾经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圓滿了六度万行才具足成就
华严经淺释182 : 菩薩布施內宮眷屬、妻和子、舍宅時对众生所作的善根廻向
华严经淺释183: 布施不要作非時施,要在最適宜時机布施才能與众生結欢喜緣
华严经淺释184 : 这些种种的道理就是菩薩所修第六种廻向:隨順堅固一切善根廻向
华严经淺释185 : 菩萨將此善功德廻向給一切众生,而沒有一絲毫的取相執著心
华严经淺释186 : 菩萨所修回向法门的第七个回向: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
华严经淺释187 : 德行不夠、善根不深的緣故,才会觉得读华严经实在无意思这思想
华严经淺释188 : 每一种法是对每一类众生的机而說的,只要对机就是第一
华严经淺释191 : 想離一切熱惱就是不发脾氣,想不发脾氣首先需沒有自私心
华严经淺释192 : 大菩萨所修回向的第九种:无著无縛解脫廻向
华严经淺释193: 菩薩用沒有執著、束縛这种淸淨的解脫心修習普賢菩薩所修的大門
华严经淺释194: 用偈颂重说一遍菩萨所修第九无著无縛解脫心廻向
华严经淺释195 : 大菩萨所修的第十回向: 等法界无量廻向
华严经淺释196: 不为耽著一切美色、声香味觸法、五欲等的境界,才修迴向法門
华严经淺释197: 大菩薩所修的第十种迴向,名为等住法界无量迴向的法門
华严经淺释198 : 菩薩应該常修十迴向的法門,这叫普賢菩薩的大行大愿
华严经淺释199 : 一切万物因地而生,因地而增長、成熟、安住和得到解脫
华严经淺释200: 金剛藏菩薩用偈頌重說一遍甚深微妙之極的十地法
华严经淺释201 : 菩薩住欢喜地发了以上大愿后,就得到十种信心
华严经淺释202 : 金剛藏菩薩大略的說初地菩薩們的功德境界和義理
华严经淺释203: 金剛藏菩薩繼续演說十地法的第二地離垢地这個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