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待郑州富士康事件的几个视角

燕志华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2022-11-23
我们生产网络舆情和危机管理专业观点,欢迎关注!
燕志华
近几天,关于郑州富士康员工返乡的图片和新闻引发很大的关注。相比疫情,人们更关注这种在社交网络上流传的各种不可思议的情景:
富士康员工翻墙而出、流浪一般散落在田野里、公路上,以及善良的人们在路边提供补给品等相关的图文视频,营造了一幅争相逃难的社交图景。再加上此前传统媒体渠道并未就此进行报道,事情如同突然引爆了一个遮盖已久的秘密。正是这种“新闻奇观”吸引了网络的极大关注。人们最想知道的是:郑州,以及郑州的富士康到底发生什么了?
权威的正统的渠道保持沉默,而网络和社交媒体上却图文并茂,构成了典型意义上的舆情事件。虽然在网络曝出后,河南省、郑州当地和富士康都开始陆续发声,有利于人们将各种信息碎片拼凑成真相版图,似乎距离真相只有一步之遥。但是社交时代的“真相”却是,即使官方真相出来了,人们依然可以选择相信各种阴谋论。
根据近两天的资料,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视角来认识和理解此次富士康的各种碎片传播迷雾后面的真相:
1、又是郑州最近两年来,郑州成为多起大型舆情的风暴中心,吸引了大量关注。此次富士康事件,是刚刚闭幕的重要大会之后曝出的第一起重大舆情,在新闻空窗效应下,成为网络关注焦点不足为奇,而焦点关注本身又增加了新的传播风险。我们的旧文漩涡中的郑州提供的思考框架视角依然值得借鉴。无论如何,频频爆发的网络舆情,提示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需要放慢步伐,补上落下的社会治理和网络治理的空白课程。
2、郑州或许点错了城市发展的“科技树”。从恒大到富士康,都曾经作为郑州招商引资的重头戏和GDP的主角,但是随着中美竞争和经济转型,作为传统发展模式下的两大主力军,反倒成为风险资产。毋庸讳言,恒大几乎拖垮了这座城市。富士康作为城市发展支柱,一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影响城市发展,但20多万人口的劳动密集型的大型企业,恰恰是疫情防控中脆弱的环节。一出事就是大事。大型企业要确保生产,不容有失,有感染案例也强化内部解决的思路,这或许构成了此次事件扑朔迷离的一个隐秘因素。反观同样是明星城市的合肥,或许点对了自己发展的“科技树”。
3、这个事件全部责怪郑州,可能也有点冤枉。富士康作为全球产业链上举足轻重的大型企业,落户某地从来都具有经济地缘意义,能够改写城市竞争经济版图,富士康之于郑州,权重过于重大,因此富士康在谈判中能够获得足够的话语权,再加富士康地处重要产业园,这起码意味着以下两点:一是富士康对于自己辖区的事件具有主要决策权,地方或许无从置喙,或者话语权很小。对于疫情防控,富士康有可能难以严格遵守地方政策;二是富士康所在园区上头有好几个婆婆,平时管理可能大家都来指手画脚,但是事到紧急关头,反倒找不到主管者和负责人。无论是天津港大爆炸,还是类似事件,都表明“婆婆”多在重大突发危机爆发的时候会是一个显著的劣势。
4、此次富士康员工逃难的网络舆情,或许是社交媒体营造的一个典型的“网络幻像”。它放大了少数真实场景和群体恐慌,以及网民的阴谋想象,由于和平年代出现“逃难”场景,本身构成了一种足以引发热烈围观的“新闻奇观”,因此成为社交媒体众口相传、争相传播的热点图景,但它并不一定是事实真相,却会成为“社交真相”,引爆舆情。正如网络上传言富士康有2万个感染者,这应该是个虚假信息,但是它和这种逃难场景会互为印证,增加传播的说服力。不过也可以肯定地说,这种“幻像”本质上也是对于主流媒体沉默的一种清算和报复。
此次富士康员工返乡事件在社交媒体上引爆之前,人们对于郑州疫情的感受是,只有网络传言、流言,而无权威正式说法。如果一件事情,众所关注而又众说纷纭,却又没有正式说法,正是谣言酝酿的高速引擎,是大爆发的最佳温床。可以说,在此轮疫情之中,郑州已经处于谣言大爆发的前夜,逃难的人们或许为这个谣言贡献了一个关键的证据。所幸的是,地方在舆情引爆之后开始密集发声,一定程度上狙击了谣言的大爆发。在此前,一个自媒体大号后面的留言,希望聊聊郑州疫情的留言获得了一万多个点赞,就足以说明问题,那就是隐瞒真相导致了真正的危机。

一些地方部门对于主流媒体的严格操控和不当操作,在实践中愈来愈成为巨大的风险源。有好事的时候一窝蜂地唱赞歌,百姓却兴趣寥寥;危机事件的时候,主流媒体自我放逐、自我失语,却放任自媒体和社交媒体制造热搜,最终导致主流媒体的阵地沦亡。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当一件事情只在社交软件发酵的时候,人们本能地认为事件就是真实的。因为人们倾向于认为,当某件事情在网络热传而主流媒体沉默的时候,它往往就是一个放在等最后爆发的“大彩蛋”。这是荒谬的社会心理,但它依然是现实的心理。
5、此次富士康员工返乡事件,影响是非常负面的,是对郑州城市声誉形象的又一次重击。无论事件是富士康的,还是园区的,抑或是全省各地的,但它归根到底是落地到事发地郑州的。我们曾经提出,任何一个大型网络舆情的最终的替罪羊、牺牲品,就是事发地城市的声誉形象和地方营商环境。看看东北和海南的某些城市,就知道这种论断所言非虚。很不幸的是,事件多发的郑州,这一次又将担下所有。
作者简介:
燕志华 博士  
紫金传媒智库研究员/舆情管理顾问

往期精选:

从李宁品牌舆情,再谈“共情式”危机管理

海天事件启示:舆情时代企业危机管理应有新思路

与公众为敌:从海天的两次声明看危机管理之失

谨慎为这位县委书记点赞

统计显示7月重大舆情的引爆者都是90后!

从安倍遇刺事件看中国公共外交的困境

上海“保卫战”如何影响了社会心态和网络舆情?

一些地方终于搞到人们从防控疫情到“防控权力”了

唐山打人案中的“深喉”击中了法律和伦理难题

唐山打人案:防范经济下行压力下极端反社会行为

这种社会现象成为新型舆情!谨防成为一个烫手山芋

教材插图、丰县“八孩女”、新疆毒教材……事件已经存在多年,为何今天才引爆舆情?

关于教材插图的问题:要害在于把关人

从近日几则丑闻看新媒体时代如何风险把关?

上海需要着手为“伤城”进行国内国际公关

从两个舆情事件看当下社会心态的冲突性

看待上海疫情的3个新视角

我们用五个舆情事件,来说明一个社会心理禁忌

从俄乌冲突看今天传播领域的最大风险

从名教授“被打”传言看社交网络的一个困境

舆情视角下的摇滚崔健:天才般的归来

面对“受困女”榆林和丰县首次回应的高下差别

从俄乌冲突看出中国当下的决策风险和社会风险

看丰县舆情是如何一步步走到难以收拾的?

重大舆情的官方回应需要“善后”和打补丁

从4个官方通报,总结重大舆情回应的关键策略

县城都是如何应对社会性丑闻舆情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