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想不为诱惑所动,不为人情所缚?最重要在于明白这个字

2017-12-16 党建全媒体 南方杂志

点击标题下「南方杂志」可快速关注


丨顾易



编者按

为官之道,便是要以法治为先。想不为诱惑所动、不为名利所扰、不为人情所缚,心中明法而不昧是前提。今天我们继续“字说为官”,说文解字“法”,学习从政为官的要义。




法:平之如水 去恶扬善


历史故事

(向上滑动阅读)


“执法如山”这是大家都熟知的一个典故。这个典故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唐代李元纮,为人谨厚,办事公道。他负责地方民政,管理土地、户籍、赋税、财政,一向尽心尽力,公正不偏,深得当地士民依赖。当时太平公主权势极盛,京师百官无不趋奉。她家资亿万,却不知满足,时常为了搜括钱财、侵夺土地,与民间发生争执。有一次,太平公主纵容家奴强占属于寺院的一座磨坊。寺僧不服告官,由李元纮主断本案。李元纮查明磨坊实系寺院产业,他不怕得罪太平公主,秉公将磨坊判还僧寺。他的顶头上司雍州长史窦怀贞对有财有势的太平公主怕得要死,慌忙召见李元纮,促令改判。李元纮可不是朝令夕改之辈,他当场在原判后面写下“南山可移,此判终无摇动”十个大字,意思是说:终南山也许还能移动,我这判决却不可改变。这一句话载入了史册《新唐书》作“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终无摇动“,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执法如山。



“法”,会意字。


 金文。 即去,表示离开住地,代表为生存所进行的各种生产、社会活动; 即水,表示柔软、流动,无所抗拒又无坚不克的物质; 即廌,是指轻盈灵巧的动物。意为古代游牧民族带着牛羊逐水草而居的生活。


 篆文。将金文左右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

《说文解字》云:“法(繁体字为“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法,今文省。”意思是说:法,即刑法。它的量刑标准平得像水面一样,因此字形采用“水”作边旁;廌,是用来在审案中撞触不正直的疑犯的动物,以判别出真犯后将其除灭,所以字形也采用“去”作边旁。“法”,如今文字的写法省去“廌”。释义是根据后来的传说所作的解释。本义为逐水草而居。“法”的基本含义大都与法律、法治、规范等相关,此外又有方法、模式等义。


法家认为,法是国家颁布的准则,代表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法是评判是非曲直的准绳。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云:“治民无常,唯法为冶。”意思是说治理百姓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只有实行法治才能够把百姓管理好。而对于法治的标准,他认为应当是“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绝不能因为任何事情的阻挠而使法制有失公允。中国古代的法律形成形式有刑、法、律、令、比、科、格、式等。


有“法”字的成语有:“法不徇情”是指执法公正,不讲私人感情;“枉法徇私”是指官吏违法乱纪,包庇坏人坏事;“执法不阿”是指执行法律公正无私,不屈从权势;“正法直度”是指严正法律,统一标准;“目无王法”表示不把国家的法律放在眼里,指人不受约束地胡作非为。


一个国家的政治建设,其实重在法治水平以及人与法之间的关系。一个现代化的文明国家,必定有其完善配套的法治体系,能够保障大多数人的切身利益,调节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人们能和谐友好地共同生活。


因而为官之道,便是要以法治为先,坚决维护并不断完善现有的法治制度。做到知法懂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坚持依法治国,以促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法的本质是去恶扬善


“法”字不论是金文,还是现在的简化字,都有“去”字。“去”有离开、离去和除掉等意,与“来”相反。“法”从“去”,表明法的宗旨是法律规范人的行为,打击犯罪,劝导向善,是去恶扬善,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另一方面,要告诫触犯法律的人将受法律的制裁,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历史故事

(向上滑动阅读)


古代周文王和姜太公曾经有一段对话,讲的就是法的出发点。周文王问姜太公说:“我希望得到您的指教:治理国家应该把什么作为最重要的事呢?”姜太公说:“要把法令必行作为最重要的事。如果法令能够得到切实的执行,那么治国方针的推行就会畅通无阻,就对人民非常有利;对人民非常有利,那么君子的德行就彰显出来了。”文王又问道:“法令必行,大利人民,奈何?”太公曰:“法令必行则民俗利,民俗利则利天下。是法令必行,大利人也。”太公解释说:“法令的切实执行有利于人民良好习惯的养成,而有利于人民良好习惯的养成就有利于天下。所以,有法必行是对人民非常有利的事情。


法是去恶的,德是扬善的,这是现代国家治理不可缺少的两手。人性皆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去恶要靠教化,这是自律,也要靠法的约束,这是法律。特别是在社会文明程度和人的文明素养不发达的阶段,法的约束尤为重要,法正是通过强制的手段,使人形成好的习惯,从而达到善的境界,从这个意义上看,德与法是殊途同归的。

法的执行要公平


“法”字从“水”,水有洼则填,随遇而安,使万物趋于平稳,说明法是社会和谐、安定的“稳压器”。水清澈透明,说明法不能掺杂质,是公正透明的。俗话说,水火无情,说明法象征公正、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贫富之分,官民之分,强弱之分,一切以公正为准绳。为官者,当敬畏法律,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法律的权威。

历史故事

(向上滑动阅读)


汉文帝有一次出巡经过中渭桥,有一个人突然从桥下跑出来,文帝车架的马受到了惊吓,也让文帝受惊。于是,文帝命令骑兵抓人,交给廷尉释之处理。汉代的廷尉负责法律的审判工作。张释之审讯那人。那人陈述说:他是乡下人,听到清道的命令,就躲在桥下。过了好久,以为皇帝的御驾已经过去了,就从桥下出来,谁知皇帝的车队正在经过,就想立即跑开。张释之向文帝禀告判决的结果,说:“此人触犯了清道的禁令,应处以罚金。”文帝震怒说:“这个人让我的马受到了惊吓,差一点让我受伤,你竟然只判他罚金?”张释之说:“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张释之又说:“廷尉,就是执掌天下公共执法的,稍一偏失,天下执法者都会任意轻重,百姓该如何是好呢?望陛下明察。”过了许久,文帝终于想通了,说:“廷尉的判处是正确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主张敬畏法律。进入以法律为准绳、以制度为圭臬的现代,法律更成为悬在我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警醒我们要时刻以法为尺,规范自己的言行。每一个人都必须敬畏法律。对为官者来讲,尤其如此。权力场、名利圈,极易让意志软弱者迷失心性,让动机不纯者丧失底线。当沉迷名利权钱之中昏昏然、飘飘然,“为我独尊”地认为可以凌驾法律的威严时,殊不知自己正慢慢坠入法律的天网。任何人不能逃脱法律的制裁,法律面前无特权。敬畏法律,要知法、守法、护法。作为官员,除了要将对法的敬畏刻在意识的终端,还必须依法办事、用法执政,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捍卫法律的荣誉。



法的实施要严罚


法谐音为罚,揭示了法律一方面要对违法行为给予处罚,另一方面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权利。现实告诉我们,有严法没严罚,往往白搭。法是刚性的,它通过处罚违法的人起惩诫作用,这种处罚有经济处罚,又有肉体的处罚,这种处罚就是犯罪的成本。


历史故事

(向上滑动阅读)


李离是晋文公时的法官。有一次,他错误地听取了属下的意见而判人死罪,便将自己关押起来定为死罪。晋文公说:“官位有贵贱,处罚有轻重。这是你属下的过错,并不是你的罪过。”李离回答道:“我官居上位,没有将我的位置让给属下;我接受的俸禄更多,也没有将俸禄分给我的属下。现在我有过错而推给属下,这种道理我从来未听说过。”李离拒绝了晋文公的宽恕。晋文公说:“按你这个逻辑,那也不是我的罪过吗?”李离回答道:“对于法官,有明确的法律既定:刑罚失多则法官要受刑,错判死罪则法官要抵死罪。我的过错理应我承担。”他最终还是不肯接受晋文公的命令,以剑自刎。


李离作为一个法官,严以律己、严于执法,是许多人都无法做到的,值得敬佩。


罚是法施行的途经。 惟有严罚才有秩序,惟有严罚才会使人守规。严罚的目的是通过处罚威慑预防违规违法行为,让公众对法律产生敬畏感。为官者读懂了“法”字,也就能真正做到“执法必严”了。


官  箴


臣闻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法若不行,何以服人?丞相败绩 50 40817 50 20506 0 0 6537 0 0:00:06 0:00:03 0:00:03 6536自行贬降,正其宜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译文】 

臣听闻治理国家的人,都会以尊崇法治为重中之重。如果有法却不依循,那凭什么令人信服?丞相如今遭遇败绩,他选择自行降级,其实按法处理,是非常合适的做法啊。


【解读】


常言道:“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国家法令给百姓规定了哪些事可行,哪些事不可行,本身便具有强制的性质。而一旦法令长久实施后,在民间自然就会形成相应的风俗习惯,百姓尊崇法治的自觉性也会因此提高。所以,官员治国,重点所在应是以法治为先,坚持依法治国,让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得到贯彻施行,这样才能让所有人在法治的约束下安安稳稳地生活。也只有在法治的保障下,政府才能在百姓心中一直享有高度的权威,能够得到百姓的拥护,以凝聚更多民众的力量来促进社会的发展。



字说为官

第1期:如何当一个好官?说文解字为官之道,从“官”字说起

第2期:今天的官员需要学什么?怎么学?

第3期:官德究竟是什么?

第4期:这样的人才提拔比较快

第5期:做到这点, 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第6期:做人做事做官大智慧,离不开这个字

第7期:领导者的成功之道:吾日三省吾身

第8期:为官的最高境界,你到了第几层?

第9期:要升官就要做好这个事

第10期:怎样才能不为私心利欲所惑?

第11期:为官者如何走得稳、行得远、飞得高?

第12期:为官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

第13期:为人为官的根基竟然是这个

第14期:处世之道、为政之根,究竟什么最重要?

第15期:官员们的“交际圈”究竟长什么样

第16期:这个字,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程度超乎你的想象

第17期:为官注重这个字,才不会走歪路、做错事

第18期:树立威望?从这4点下手

第19期:这样为官,才能深受百姓爱戴

第20期:如何才能找到共进退的“左右手”?

第21期:为官者,仅仅能干是远远不够的

第22期:为官者如何识人有术?记住这3点就够了

第23期:“鍚荼壸”怎么读?能不能当官,一试便知

第24期:君若为官,请记下这4条“铁律”,戳心......

第25期:想为官从政?这个能力必须要有

第26期:为官择人丨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如何选择

第27期:怎样用“零成本”激励“赏”出好下属

第28期:怎样赏罚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第29期:宰相“肚里”是如何“撑船”的?

第30期:对待权力,什么样的人可堪当大任

第31期:一字看懂为官应有的心态、原则和能力

第32期:什么是天道酬勤?看完终于明白了

第33期:为官者了解真实社情民意的途径原来是这个

第34期:领导、员工如何在其位谋其职?把握这几个原则

第35期:为官者决策快就是果断?

第36期:做好这一点,官场升迁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南方》杂志订阅电话

(020)87377371


统筹丨戎明迈

编辑丨莫群 林琳

校对丨华成民

来源丨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


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广东最专业的党建传播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