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典音乐雅俗之辩丨伟大的作曲家们都不是省油的灯!

2016-10-04 张奕明 每晚一张音乐CD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190zhaclp&width=500&height=375&auto=0鲁岗斯基演奏李斯特《鬼火》

古典音乐雅俗之辩

 话说从小读历史教科书读到语言或者歌唱的产生,其结论总是会扯到劳动上去。这虽不能说是扯淡,但说其是片面的定义,总该不过分。语言的产生,为什么不能出于谈情说爱之需要?歌唱的产生,为什么不能出于叫床之需要?是的,劳动很重要,没有劳动,种族难以延续。可“开辟鸿蒙,谁为情种”?没有谈情说爱,没有叫床,种族又何以能延续?君不见,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火把节、泼水节等等,哪个不是既与“相亲”有着密切的关系,又残留着古代宗教仪式的遗风? 


 我的朋友Jamine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她有一次抱怨说,现在人心不古,人们来教堂不再以崇拜上帝为唯一目的,而是来社交、相亲、谈生意……我说,这也许正是人心“古”的体现呢! 


 翻开音乐史的教科书,你几乎都会发现以下这个以偏概全的现象。一部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晚期的音乐史,几乎就是一部宗教音乐史,民间音乐、器乐音乐往往几笔就带过了,这怎么可能是实情呢?人们不会只有进了教堂才歌唱,也不会只是为了念经念得好听才歌唱。民间音乐之花肯定到处在开放,游吟诗人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可惜这些花儿没有像教堂音乐那样得到系统的整理、统一、保留和研究。 

 对于音乐来说,统一虽然不是什么好事情,但却有利于保留和研究。举一个例子做类比。我们都知道中华武术有少林和武当两派,缘何少林的名气(旅游业、电影电视、包括那位CEO方丈)远大于武当?缘何对于各种少林武功,我们可以如数家珍,而对于武当绝技,除却太极、形意、八卦之外再难列举?窃以为并非少林强而武当弱,只是少林更留心于整理、继承与炒作而已。“少林的宣传,远远好于武当;武当的潜力,远远大于少林。”这是国际武术联合会顾问徐才的话。 


 因此,我的结论是:对于巴洛克之前的音乐,宗教音乐的宣传,远远好于民间音乐;民间音乐的潜力,远远大于宗教音乐。说民间音乐的潜力大其实很好推测:宗教音乐相对僵化保守,有时候要遵循一定的套路,民间音乐则没有这些条条框框,相对来说要活得多。从艺术创作的普遍规律来说,民间音乐无疑是更好的土壤。音乐被宗教从民间拿来,用作教化人的工具。可惜,只有这一部分“洗脑”用的音乐得到了最妥善的保存,其他音乐则由于散落百姓家,终于不见了(须知那时记谱法还不完善呢,哪怕是被记录下来的中世纪宗教音乐,我们也只能半蒙半猜),以至于我们想当然地认为绝大部分的中世纪音乐均为宗教“专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宗教慢慢地“包”不住了,终于,佛罗伦萨的一群“现代”艺术家搞出新的一套,这就是歌剧的前身。这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音乐终于堂而皇之地接了地气,复归本源。 

 伟大的作曲家们都不是省油的灯:

  1. 巴赫曾经与乐手当街打架;

  2. 莫扎特、贝多芬都是地下组织共济会(外国“青帮”)的参与者,也就是社会不安定分子;

  3. 莫扎特还有着典型的沾花惹草的性情,写个四手联弹就为碰碰女学生的小手;

  4. 李斯特则一贯热心于政治宗教,他支持工人起义,写了《里昂奏鸣曲》;

  5. 瓦格纳就更不用说了吧;

  6. 就算是舒伯特,看上去很温顺吧,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此公如此大才,又在小范围内颇为知名,何至于连工作都找不到?其实还是性格的原因:有一次,一位歌剧院经理约他写一部歌剧,报酬不菲,条件是经理的女朋友——一位蹩脚的歌唱家——必须参演,舒伯特闻知后勃然变色,愤然离席。 

  7. 至于舒曼,我一直想替克拉拉的父亲老维克翻翻案。我们现在知道老维克,只因为他是典型的阻碍自由恋爱的封建家长,其实这个人在钢琴教育的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他与小两口剑拔弩张之前,舒曼其实早已在他家以学生的身份“潜伏”了多年,早就对他女儿展开攻势了,老头儿能看不明白舒曼的伎俩?而且,凭借老头儿的音乐修为,他也肯定看出了舒曼的音乐才能——舒曼当时已经写了很多著名的钢琴作品了,其中包括《狂欢节》《蝴蝶》等都是前无古人的惊世骇俗之作啊。然而,我想他最不放心的是舒曼的作品中无处不在的神经质,那种时而抑郁、转眼间就变得十分狂躁的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状。更何况舒曼还有家族精神病史,而且他之前的风流史也是众所周知的,试问,谁敢把闺女嫁给这样的天才啊? 

 侃了一堆,其实我就是为了证明古典音乐其实本质上一点儿也不高雅,亦不贵族,至少这些伟大的作曲家一个个都不是。我们之所以会产生古典音乐高雅的错觉,是因为宗教的确将它拿来用“乐治”,贵族们也将其用来装点门面。何谓装点门面?比如,盛极一时的“华丽风格”(Galant)为什么没有出现真正“提得起来”的作品?因为这种风格的音乐其实就是贵族们吃饭、会客时所用的背景音乐,它的目的本来就不是为了吸引你的注意力,若有若无,似听非听最好。若说高雅,也许只有Galant风格才是真正的“高雅音乐”吧。 

galant(华丽风格):来自法语galant(华丽风格),顾名思义是“华丽”,其实用于艺术风格,它的含义更要丰富得多。首先是指欢乐,这是一种直率的、任性的欢乐:感官的欢乐,它有别于道德的说教及更深刻的艺术境界,也意味着一种优雅和尘世的趣味。在音乐上它首先是流畅的旋律,摒弃了复杂的对位手法;其旋律听来使人感到极为清晰,因为伴奏部分很清谈,通常用通奏低音(如羽管键琴)演奏固定的音型或者很慢地进行,绝不会对旋律喧宾夺主。华丽风格的乐曲最理想的表演媒介是人声,康塔塔或 歌剧选曲(最好是爱情歌曲);作曲家通常把乐句分得简洁而又规律,用一种可以预测的问答式进行,歌者的声音较为朦胧但却极富表情。另一种流行的表演媒介是长笛(替代老式的和音色明亮的竖笛),人们特别欣赏它那优雅而柔和的色彩。华丽风格也指舞蹈节奏的使用,巴赫等人在他们的键盘乐组曲中采用的外加乐章之一,即称为“华丽曲”(galanteries);它意味着常常使用一些固定的、短小的旋律乐句,一如姿态优雅的鞠躬和礼仪。

 前面提到了萨列里(Antonio Salieri,1750年8月18日生于威尼斯共和国莱尼亚诺,于1825年5月7日在维也纳逝世),这里再多说几句。此君并没有害死莫扎特,莫扎特晚年在我看来是典型的妄想症症状,很多事都是他臆想出来的,跟曹操一个病,但肯定比曹操严重。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席御用作曲家,萨列里的权位为他赢来了众多踏破门槛的求学之人。能踏进他的师门本身就是一种才能的体现,至于学得到学不到,只有天知道了。首席御用作曲家,极为高雅了,可是他的音乐传世了吗?因为一个不实的栽赃,人到现在还红着,音乐却死了。 


 与“高雅”相对,好的音乐都有一股子非与传统拧着来的“痞”劲儿,倔强不屈,化不可能为可能,以我为主。巴赫的平均律现在已经被用作教科书了,可放在当时看来,就好像我们现在看南美洲足球运动员那些无处不在的小动作。等到了贝多芬时代,那就不是小动作了,《悲怆》之类的绝对属于连过五人之后的“上帝之手”级别。传统的南美洲天才足球运动员多出自贫民窟,南美人的性格又是天生的自由散漫,故而形成了马拉多纳这种天使与魔鬼,傲气、霸气与天才混合的产物。启蒙运动的年代自然是一个“自由散漫”的年代,所以贝多芬,莫扎特都是这样的主儿! 


 从历史上看来,古典音乐的确存在过成为大众文化的契机,罗西尼、帕格尼尼与李斯特都差一点儿做到。但是契机失去了,我想也不会再来了,因为现今人们生活中受到的诱惑远大于罗西尼、帕格尼尼和李斯特时代。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契机失去之后发生了这样的情况:

   “我们懂古典音乐,我们喜欢古典音乐,你们不懂、不喜欢,所以我们比你们高级、高雅!”

   尽管我也算一个古典音乐工作者,却也对这种情况不寒而栗,因为接下来发生的是:

   “我会弹三十二首贝多芬奏鸣曲,你只会弹十首,他只会一首,我是最高级,你是比较级……”

   “我会弹李斯特的《鬼火》,你肖邦练习曲还弹不干净呢,我是你的比较级……”

   “这个钢琴家和那个钢琴家,谁是比较级,谁是最高级?” 

 …… 

 这种事情天天都在发生,求求大家放大家一条生路吧!

本文作者张奕明,原载《音乐爱好者》,2013年。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19019elmg&width=500&height=375&auto=0基辛演奏李斯特超技练习曲第5首《鬼火》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175wiuggl&width=500&height=375&auto=0沈文裕演奏《鬼火》

欢迎关注古典视频公众号

每晚古典音乐会

古典群加入联系微信17098908309

北上广音乐会转票群开放

【巴赫专家】不用眼睛看天堂:管风琴家瓦尔哈【访谈】邓泰山:巴赫会是我的最后一座高峰321巴赫生日快乐丨他的音乐使我感到愉快丨我们可以安静的吃草啦【小传】巴赫养成记(上)【小传】巴赫养成记(下)【历史】“巴赫是父亲,我们是孩子”:C.P.E巴赫论巴赫音乐的埋没与复兴丨看完《马太》后,黑格尔说:“从欣赏伟大巴赫作品中的全部价值,我们又一次体会到了这种天才般的坚定和博学。”【周末乐谈】巴赫与灵魂的虔诚【音乐资源】巴赫作品目录(改编自维瓦尔第的作品说明)【贝多芬专题】《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Op.2 no.1 )分析音乐父亲节丨看贝多芬的父亲是如何培养贝多芬的音乐兴趣的【笔记】席夫讲座:贝多芬《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Op.2 no.1 )每晚古典讲堂丨席夫讲解贝多芬丨上海大师班否定的浪漫旅程丨贝多芬与《英雄》丨他的作品唤起对无限的渴望丨打开通往不可能之域的冲动【贝多芬专辑】贝多芬晚期的音乐把听众变成了诠释家【研究】贝多芬的艺术歌曲哈农库特的天鹅之歌丨贝多芬的《命运》与“命运”无关?【比较】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六版本演绎比较【论文】严宝瑜:贝多芬在中国的接受史初探(一)【脑洞】王涛: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与德国民法典必看丨耳聋的贝多芬指挥《欢乐颂》的视频?【唱片】重听拉杜·鲁普的贝多芬【音乐研究】朗陶尔米:“论舒伯特与贝多芬” (摘自《傅雷家书》)【主题】保罗·亨利·朗论莫扎特(一)/杨燕迪译奥地利女钢琴家海布勒丨专为莫扎特而生丨她像操控木偶般演奏丨深知木偶的优雅与脆弱丨她不会刻意求新求变丨只是诚挚地面对内心之美。【视频】莫扎特《D小调安魂曲》【视频】莫扎特250周年萨尔茨堡节日庆典音乐会【作曲家专题】莫扎特的作品 :不象他的生活,而象他的灵魂【研究】论莫扎特:根据莫扎特书信(上)【研究】论莫扎特:根据莫扎特书信(下)莫扎特最大的贡献“教会了乐器歌唱”,聆听郎朗的《莫扎特》【版本】莫扎特《安魂曲》版本比较音乐父亲节丨看莫扎特的父亲是如何规划莫扎特的音乐教育的电影中的莫扎特丨让子弹飞丨走出非洲丨莫扎特完成的天鹅之歌丨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分析】莫扎特《安魂曲》详细分析【城市】莫扎特在维也纳【纪念】卡尔•巴特:论莫扎特的自由——莫扎特诞辰260周年!陈丹青论莫扎特丨不强迫自己孩子听莫扎特丨《陈丹青音乐笔记》选读丨霍洛维茨之死【简论】莫扎特《安魂曲》“痛哭之日”的创作特点【视频】莫扎特声乐作品音乐会【视频】莫扎特歌剧《魔笛》看“灵魂属于贝多芬”的舒伯特的公众号多久更新一次?朱晓玫演绎舒伯特四手联弹(钢琴二重奏)【音乐与城市】贡布里希:舒伯特与他那个时代的维也纳【音乐资料】罗伯特·温特上音舒伯特讲座:第一讲:“舒伯特的维也纳”詹姆斯·列文的舒伯特《鳟鱼五重奏(D667)》夸斯托夫的舒伯特《冬之旅》(Winterreise)【作品】舒伯特《菩提树》(D911:5)用音乐倾诉内心深处的温柔呢喃:舒伯特《降A大调即兴曲》男高音翁德里希丨自然地歌唱无需特殊技巧丨舒伯特《致音乐》丨莫扎特《魔笛》丨作曲家是如何创作的丨巴赫及其音乐对人的教化体现在哪些方面丨 音乐真的能够提高人的品格吗?崇高音乐就能使人心向善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