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生三个不同阶段,他对莫扎特音乐竟有如此不同感悟!

2016-10-12 杨燕迪 每晚一张音乐CD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153vaq8hj&width=500&height=375&auto=0小泽征尔指挥莫扎特《第三十五交响曲“哈夫纳”》K.385

莫扎特音乐的当代人文价值(一)

——杨燕迪教授在上海音乐学院的讲演

    说到底,莫扎特毕竟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儿子。他的某些精神特质与“现代人”有缘,但“现代人”却不再具备莫扎特般的宽容、睿智、超脱和达观。故此,我们看到,莫扎特的音乐具有奇异的多维时间性。他的音乐语言和音乐风格是18世纪的精粹结晶,但他通过音乐作品表达出来的心灵感受和人生态度,却不仅具有特别的现代感,而且还超越古今,直接指向了永恒。

一、如何理解莫扎特

   2006年是全球性的“莫扎特年”。世界各地的乐人和乐迷,纷纷举行和参与了各类活动,隆重纪念莫扎特——这位伟大的音乐家降生于世,已经整整二百五十周年。这位18世纪的奥地利人(1756-1791),跨越如此巨大的时空,在21世纪的当下,通过其音乐的鸣响,仍然拨动着我们的心弦。这其中究竟蕴含了什么样的深意?

   可以说,这是莫扎特具有“当代性”的证明。每当他的音乐响起,我们总是感到,这音乐一点也没有“过时”,而且,这音乐似乎根本不会“过时”,甚至,它好像就是专为我们当代人而作。毋庸置疑,莫扎特的音乐属于“经典”。而所谓“经典”,就是经得起时间考验,摆脱了具体时空限制,并能够针对一切时代诉说的精神产品。在这层意义上,一切经典都是当代的,因为经典触及了人性的根本命题。


古典风格——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莫扎特的音乐究竟在什么意义上、以什么角度触及了人性的根本,乃至我们觉得他的音乐直接针对我们说话?之所以如此设问,是因为我相信,这种“人文性”的切入角度,其实应该是聆听音乐和理解音乐的真谛所在。“人文”一词,近来在汉语世界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我自己很喜欢这个与人的生命、人的性灵、人的精神和人的理想密切相关的概念。“严肃音乐”作为艺术之一,本是“人文”的一份子,并具有别的艺术无法替代的独特“人文”价值。

   当然,谈论莫扎特可以有各种不同角度。我们可以谈论他的神童经历,他的短暂人生,他的音乐技艺,他的历史境遇,他的文化背景,等等。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美国好莱坞根据英国剧作家谢佛的话剧剧本拍摄了一部很出名的电影《阿马丢乌斯》(按:此片在国内一般被称为《莫扎特传》),通过莫扎特遭作曲家同行萨列里陷害致死的虚构传说,探讨天才、庸才、嫉妒、荣誉和信仰的复杂命题。当然,在这部电影中,莫扎特的人格遭到歪曲和贬损,让很多热爱莫扎特的音乐家感到不快甚至愤怒。的确,多少年来,有关莫扎特的话题何止千万。然而,我们今天所谈论的,是一个在我看来应该居于中心的论题——即讨论莫扎特音乐的人文性,或者说,从人文价值的角度重新审视莫扎特。我们所关切的是,莫扎特的音乐如何提供了对人性的特殊洞察和独特发现。

   讨论莫扎特的音乐,一个很方便的参照点是将他与贝多芬(1770-1827)放在一起比较。这两位作曲家彼此认识,同属维也纳古典乐派。贝多芬非常仰慕莫扎特,而且在很多方面直接继承和发展了莫扎特的艺术。然而,在不少音乐爱好者甚至专业音乐家看来,莫扎特与贝多芬相比,不仅多少显得稚嫩,而且甚至有些简单。形容莫扎特音乐的辞藻,多半是“典雅、美丽、明朗、欢快、流畅、动听……”之类。不难解释为何如此。熟悉了贝多芬音乐的深沉、厚重、悲怆、浓烈——特别是贝多芬创作中期的所谓“英雄性”——之后,莫扎特确实显得有点“单薄”,好像优雅有余,但“冲击力”不足。对于“现代人”而言,贝多芬的抗争气质和主观精神好像具有更强的感召力。莫扎特的工丽笔法与精巧编织,令人联想起的似乎更多是“前现代”的贵族宫廷社会图景——喷香水的假发套,带镶边的银丝袜,行鞠躬礼,跳小步舞。

   果真如此吗?

   一位以出色续完马勒第十交响曲残篇闻名的英国音乐家戴里克·柯克在其《音乐语言》中,勇敢地坦陈自己误解莫扎特音乐的经验——

  1. 孩童时代,仅仅感到莫扎特音乐动听悦耳;

  2. 到青春时期,开始听出莫扎特优美而典雅,但并不怎么深刻;

  3. 直至成年,方才醒悟莫扎特的音乐不仅仅是优雅瑰丽,而且其中贯穿深刻而扣人心弦的内涵。

   柯克作为一个深谙音乐理路的“圈内人”,他这番坦白确实耐人寻味。一个资深行家姑且如此,普通人在一开始“小看”莫扎特,应该说情有可原。


孔夫子旧书网可以买到

   一般而论,莫扎特很容易遭到两副“有色眼镜”的歪曲:

  1. 一副是“洛可可”式的——莫扎特被降格为一个轻飘飘、喜好花饰的宫廷作曲家,他的节制平衡被当作温文尔雅,他的简朴纯净被视为“孩童般的天真”;

  2. 另一副则是“浪漫主义”式的——在听惯了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音响浑厚的浪漫主义交响洪流后,莫扎特的音乐似乎过于“清淡”,让人觉得“不太过瘾”。直至今日,我们的听觉习惯其实受19世纪后半叶喜好“高”、“大”、“强”的趣味影响仍然很深。在这种听觉惯势中,贝多芬显然更具优势,而莫扎特则处于不利地位。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187u5iz08&width=500&height=375&auto=0卡尔·伯姆指挥莫扎特《第38交响曲“布拉格”》K504

讲演者小传

   杨燕迪,1963年生。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音乐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西方音乐学会会长,全国音乐评论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第二期重点学科“音乐文化史”特色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上海市政协委员。先后于1983年、1986年和1994年获得学士、硕士(导师谭冰若教授)和博士学位(导师钱仁康教授)。曾留学英国,并在美国和德国进行学术研究。发表著译近200万字。曾获得国家、文化部和上海市的多种荣誉称号与学术奖励。杨燕迪教授多年以来一直提倡做人文性的音乐学术探索,并且致力于提高性的音乐普及工作。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187ffeqty&width=500&height=375&auto=0伯姆指挥莫扎特《第36交响曲“林茨”》K425

杨燕迪作品推荐

欢迎关注古典视频公众号

每晚古典音乐会

加入古典群请联系微信17098908309

北、上、广音乐会门票转让群开放

点击阅读原文查阅公众号推荐购买的音乐图书

作曲家:【古典+爵士】摇摆巴赫音乐会“音乐”是人类喜乐之源丨哈农库特的巴赫宗教康塔塔《心与口》(BWV147)【研究】圣乐与灵性:论巴赫的宗教音乐【观点】富特温格勒评价巴赫的音乐【巴赫专家】不用眼睛看天堂:管风琴家瓦尔哈【访谈】邓泰山:巴赫会是我的最后一座高峰321巴赫生日快乐丨他的音乐使我感到愉快丨我们可以安静的吃草啦【小传】巴赫养成记(上)【小传】巴赫养成记(下)【历史】“巴赫是父亲,我们是孩子”:C.P.E巴赫论巴赫音乐的埋没与复兴丨看完《马太》后,黑格尔说:“从欣赏伟大巴赫作品中的全部价值,我们又一次体会到了这种天才般的坚定和博学。”【周末乐谈】巴赫与灵魂的虔诚【音乐资源】巴赫作品目录(改编自维瓦尔第的作品说明)【贝多芬专题】《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Op.2 no.1 )分析音乐父亲节丨看贝多芬的父亲是如何培养贝多芬的音乐兴趣的【笔记】席夫讲座:贝多芬《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Op.2 no.1 )每晚古典讲堂丨席夫讲解贝多芬丨上海大师班否定的浪漫旅程丨贝多芬与《英雄》丨他的作品唤起对无限的渴望丨打开通往不可能之域的冲动【贝多芬专辑】贝多芬晚期的音乐把听众变成了诠释家【研究】贝多芬的艺术歌曲哈农库特的天鹅之歌丨贝多芬的《命运》与“命运”无关?【比较】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六版本演绎比较【论文】严宝瑜:贝多芬在中国的接受史初探(一)【脑洞】王涛: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与德国民法典必看丨耳聋的贝多芬指挥《欢乐颂》的视频?【唱片】重听拉杜·鲁普的贝多芬【音乐研究】朗陶尔米:“论舒伯特与贝多芬” (摘自《傅雷家书》)【主题】保罗·亨利·朗论莫扎特(一)/杨燕迪译奥地利女钢琴家海布勒丨专为莫扎特而生丨她像操控木偶般演奏丨深知木偶的优雅与脆弱丨她不会刻意求新求变丨只是诚挚地面对内心之美。【视频】莫扎特《D小调安魂曲》【视频】莫扎特250周年萨尔茨堡节日庆典音乐会【作曲家专题】莫扎特的作品 :不象他的生活,而象他的灵魂【研究】论莫扎特:根据莫扎特书信(上)【研究】论莫扎特:根据莫扎特书信(下)莫扎特最大的贡献“教会了乐器歌唱”,聆听郎朗的《莫扎特》【版本】莫扎特《安魂曲》版本比较音乐父亲节丨看莫扎特的父亲是如何规划莫扎特的音乐教育的电影中的莫扎特丨让子弹飞丨走出非洲丨莫扎特完成的天鹅之歌丨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分析】莫扎特《安魂曲》详细分析【城市】莫扎特在维也纳【纪念】卡尔•巴特:论莫扎特的自由——莫扎特诞辰260周年!陈丹青论莫扎特丨不强迫自己孩子听莫扎特丨《陈丹青音乐笔记》选读丨霍洛维茨之死【简论】莫扎特《安魂曲》“痛哭之日”的创作特点【视频】莫扎特声乐作品音乐会【视频】莫扎特歌剧《魔笛》看“灵魂属于贝多芬”的舒伯特的公众号多久更新一次?朱晓玫演绎舒伯特四手联弹(钢琴二重奏)【音乐与城市】贡布里希:舒伯特与他那个时代的维也纳【音乐资料】罗伯特·温特上音舒伯特讲座:第一讲:“舒伯特的维也纳”詹姆斯·列文的舒伯特《鳟鱼五重奏(D667)》夸斯托夫的舒伯特《冬之旅》(Winterreise)【作品】舒伯特《菩提树》(D911:5)用音乐倾诉内心深处的温柔呢喃:舒伯特《降A大调即兴曲》男高音翁德里希丨自然地歌唱无需特殊技巧丨舒伯特《致音乐》丨莫扎特《魔笛》丨作曲家是如何创作的丨巴赫及其音乐对人的教化体现在哪些方面丨 音乐真的能够提高人的品格吗?崇高音乐就能使人心向善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