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炉!2021年广东高考 各市各名校培优概况 及 全省一分段一排名
广东2021年概况:广东高考真的难!
省城2021年高考概况:广州真的优秀
对比往年数据,广州的高分段考生数量及全省占比都达历史新高,超过了其他城市。
近年或许因深圳中学表现强势,深圳优生表现抢眼,很多人认为深圳教育已优于广州。教育看总体,从物理类前20名和历史类前10名的数量和占比率(优生在考生人数中的占比)来看,广州优于深圳;而从物理类前150名和历史类前50名来看,广州有47人,占全省近1/4,深圳则有45人,不过占比率优于广州。然后我们继续往下看,文理前1000名考生中,广州超过450人,占全省45%以上!文理前2000名考生中,广州突破了900人,占全省45%以上!广东省理科前一万名中,广州约2500名考生跻身其中,占全省1/4(25%);文科前5000名广州市占800,占全省16%;
广州不只有华师附中、市2中、广东实验中学、执信中学、广雅中学、市6中、广大附中、广铁一中这八所经常在省内大放异彩的强校,还有广州中学、真光中学、仲元中学、协和中学、天河外国语、市1中、市3中、市5中、南武中学、市7中、培正中学、育才中学、16中、天河中学、65中、培英中学、86中、秀全中学、增城中学等实力强劲的名校。
结合全省录取率和广深录取率来看,广东的录取率是否“过低”有待商榷,从全省前30、前200、前1000、前2000、前10000这些数据来看,广深两市总和占了46%-80%之间,要知道,全省有21座地级市合计78.3万考生,而广深的考生总量只有10万出头。所以表面上,是78.3万人在争取优质大学学位,但本质上,似乎已成了十万考生在分配全省大多数的优质大学学位。对比:北京高考生为不足5万,上海高考生为7万余,天津高考生为5.6万余。因此,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和珠海六市的录取率并不比北京、上海、天津这些令人艳羡的直辖市低许多。广东省的“低”或许是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造成。所以广东考生的“上大学难”或许更多的是非珠三角地区考生的“上大学难”。
省内各市及各大高中2021年高考培优概况
一、无论资本还是人才,“虹吸效应”极为明显
下面简要分析各梯队各市的“教育强处”:
①广州和深圳均有几大名校坐镇,要么“东边不亮西边亮”,要么“百花齐放”,足够多的名校意味着有足够多的佳选
广州“六大名校”华师附中、省实、广州二中、广雅中学、执信中学和广州六中今年表现都不俗,其中经常出现“大年”的广州二中今年又“大”了一把,此外,近些年强势崛起的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几乎稳坐“广州前四”宝座,办学地点设在大学城的广大附中未来或有更为惊艳的表现。而如黄冈中学广州分校这类民校和广州中学、天河外国语等新兴公办名校也有厚积薄发之势;
深圳“三大名校”深中、深实、深外一如既往的强势,而十年来高水平稳定发挥的深圳高级中学也早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深圳四大名校”之一,除这四所外,四大区重点名校宝安中学、翠园中学、红岭中学和育才中学也都经常有不俗表现,外加民办学校的偶尔冒泡,以深中为发光轴的深系确实很强;
②佛山、汕头、东莞和湛江这四强,除佛山外,其它几市发挥不算稳定,个别市可能升级,个别市可能掉队
佛山有三大公办强校:佛山一中、南海石门和顺德一中加持,外加曾受网民诟病的民办“国华纪念”(省外生源问题),“3+1”形成总量稳定的发挥体系,总体而言,佛山长期在全省3-5名之间,稳居第二梯队;
汕头基本是“1+1”体系,即过去在省里争雄的公办汕头金中和如今在省里争雄的民办潮实,而汕头一中、潮阳一中、聿怀中学和澄海中学这些过去表现不俗的公办强校如今已不复当年之勇,光靠“金实”这两大巨头发挥,强势时可与广深争霸,弱势时则可能被佛莞翻过身位,而潮实更是实际分放榜时代后所谓的省总分“状元”常见门户;
东莞基本是“1+2+1”体系,即公办的东莞中学(较强)、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较弱)和民办的东莞东华、光明中学,其中东莞东华是省级巨头,过去在光靠东莞中学发光发热的年代,东莞教育于省内相对弱势,而在东莞民校尤其是东莞东华强势崛起后,东莞高分生数量有时可与广深掰手腕,而与汕头佛山相比,则总体差距不大;
湛江基本是“1+1”体系,过去,湛江的教育在粤西都算不得最强势,原因便在于湛江几乎是湛江一中独唱风骚,相比身边多点开花的茂名来说稳定性不佳,近年来,湛江也开始构建起类似汕头的“1+1”体系,湛江一中一如既往地稳定外加廉江实验的强势发挥,湛江也成功挺进了第二梯队。
③第三梯队不太稳定,偶尔出现“大年”时实力接近第二梯队
中山以中山纪念中学和中山一中为两强,两所学校在高考的表现上不算抢眼,不过中山纪念中学的奥赛情况属全省前三的存在;
珠海基本靠珠海一中独撑大局,强势的珠海一中在高分生层面也曾冲进全省数一数二的行列,珠海一中优生在理科方面的表现尤为抢眼;
惠州的情况与珠海类似,只是相比擅长理科的珠海一中而言,惠州一中在文科方面似乎更亮眼,偶尔出现个全省总分第一并不奇怪;
茂名是个弱版“佛山”,其以茂名一中为核心,高州中学、化州一中和信宜中学偶尔会有非常亮眼的成绩。
④说说1-2人入列的城市
潮州虽有2人入列,但未见得潮州教育强势如初,潮州金中这些年的表现不算抢眼,而曾亮点多多的饶平二中则“隐身”已久;
河源过去曾是全省经济文化教育最弱市之一,如今有1人入列已属不易,河源中学上榜的背后是经济的崛起;
江门的情况与茂名类似,属多点开花类型,只是学校规模相对小得多,有1人入列大致算稳定发挥;
梅州属人口大市,过去教育基础较好,如今虽不算抢眼,但域内“一超”梅县东山中学和县属的兴宁一中、蕉岭中学也偶有亮点,有1人入列与过往情况基本一致;
清远的情况与河源类似,清远中学可对比河源中学,有1人入列亦是可喜可贺;
汕尾自近代以来虽走出过不少响当当的大人物,但教育基础相对较弱,一直缺乏“中心名校”,近些年来可谓民校挑大梁,此1人或可见成果;
肇庆可以说是弱化版的惠州,同为人口和面积大市,肇庆中学挑大梁,遇上大年的时候,肇庆中学亦有不俗表现。
⑤其它四市
作为人口大市的揭阳显得十分尴尬,其自古教育基础非常好、人才辈出,亦不乏名校,是江海之城、人口大市。但近些年来成绩多少有些难看,究其原因或是揭阳的公办民校衰落,而域内强校则“变来变去”,如今只剩较为稳定的揭阳一中可以靠“大年”冲一把,而普宁二中、揭东一中、棉湖中学等公办名校早已在金榜上销声匿迹,前些年在省内名噪四方的华美实验学校由于是民校,资金和师资稳定性远不如公办学校,地方在公办教育上的投入不足,若倚仗民校发挥,退潮时便会裸露短板,加上本地中考高分生的分布情况明显有些“畸形”(上重点高中线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学费高昂的民办初中,这意味着绝大多数最优质的的高中资源为少部分家庭富裕的学生所拥有);
韶关地处北江中心地带,无论是历史底蕴还是教育基础与惠州、肇庆相似,亦主要靠北江中学大放异彩,韶关一中增光添彩!不过,如今的韶关经济远不比惠州,亦不如肇庆;
阳江和云浮都是较为年轻的“小市”,不同的是阳江是中心城区凸显的滨海城市,经济实力较强,阳江一中偶尔有神级发挥,而云浮则是“小市大县”,域内最强高中是县属罗定中学,而罗定中学在省内还算不得强校。
像揭阳、梅州这些过去既是人口大市也是教育强市,如今的高考成绩表现相当不理想。
从“七普”最新数据来看,揭阳常住人口为557万多,列全省第八;梅州市常住人口为387万多,列全省第十四。都算得上是人口大市,但在这份达200人的尖子生榜单中,揭阳缺席,梅州亦只有1人上榜。2018年以前,揭阳高考还曾走出过多名省尖子生,其中全省总分第一的文理科各有1名(均来自民办的普宁华美实验学校),而梅州高考亦在7年前走出过1名全省文科总分第一。
广东各市人口增长概况,粤东地区相当绿
是什么原因导致揭阳、梅州这类地市的“高考成绩不理想”。我们在“七普”数据里一样可以找到一些答案:广东省出现人口负增长的市差不多都出在粤东——人口负增长量最严重的几个市分别是梅州、揭阳、汕尾、潮州、河源;负增长率最高的几个市分别是梅州、汕尾、揭阳、河源和潮州。换而言之,粤东只有旧日的“广东老二”汕头不存在人口负增长!然而,在长达十年时间里,汕头的人口增长率仅2.06%,在全省21市的人口增长率中排第13,也就是倒数第九,由此看来也没比粤东其它城市强多少。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省倒数三位分别是汕尾、潮州和揭阳,而以人均来看,无论是以户籍人口还是常住人口相除,揭阳、汕尾和潮州都是“全省财政最拮据”的市。粤东另外三座市汕头、梅州、河源也不富裕,即便是中心城市汕头的财政实力也非常一般。全省倒数八名,粤东六市全有份。而以人均算,倒数六名几乎来自粤东。
从人均财政支出来看,揭阳、汕头、湛江、茂名和潮州人均获得的财政投入非常少,倒数第一的揭阳仅为正数第一的深圳的1/7左右,而同为特区,汕头的人均财政支出也仅有深圳的1/5不到。财政教育支出情况可想而知,财政支出少的城市往往意味着公共文化设施少,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城市只实现了商业上的集聚(城镇),而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城市。这些都是需要引起重视之处。
这充分说明粤东人口流失严重,而人口流失的原因是什么?一是本地经济落后,如揭阳2020年的户籍人口超过700万、常住人口则仅有557万,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还不足74亿,这个数无论除以户籍人口还是常住人口都是全省倒数第一;二是周边存在强势经济圈对其进行虹吸,不仅粤港澳的吸附力极强,即便是邻省的闽南都市圈都能吸走粤东的人力和资本,过去粤东商旅和货物往闽南的机场和港口跑的情况较为常见。
除了人口增长量和率,“七普”的另一份数据——各市每10万人口中拥有的各类受教育程度人数:揭阳、汕尾以绝对劣势排倒数一二,潮州则倒数第三,汕头和梅州亦居倒数十名之列。这充分说明本土产业非常低端、高校资源匮乏、需要中高级知识分子的机构很少。且不与粤中(粤港澳大湾区)比较,即便较之粤西、粤北,粤东的产业都要落后不少。粤西如湛江、茂名有大型国企、大体量高校和重要机构,人才需求量较大;粤北则一直主要靠国企贡献经济能量;而粤东则一直主要靠民营的劳动力密集型加工业支撑门面,其当下产业概况较上世纪80年代亦无太大差别,工业上依旧主要是非常低端的人力加工,而商贸上除了更多的转战虚拟平台外并无大的变化。粤东的揭阳虽是滨海人口大市,但至今仍无在校本科生(高校资源匮乏),足见投入之不足,中心城市汕头则因得益于李嘉诚基金会助力,小规模招生的汕头大学算得上是小有名气。粤东诸市中,也就梅州在国企和教育基地的投入上比较上得了台面,其它的还有很多短板要补。
财政转移支付是救急渠道之一。
上世纪20-80年代,汕头是广东省第二大城市,粤东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心,县镇群广布,珠三角还未能对粤东西北形成虹吸效应。
表面上看,汕头似乎还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其发光点乃是民办的潮阳实验学校,一旦民办学校的模式难以为继,粤东教育可能就将寂寂无名。
总的来看,较之其它地区尤其是粤中地区,粤东教育是在走下坡路,需解决的问题较多,包括“增强粤东中心城市的带动力、加快都市圈同城化进程”“加大公共教育文化等基础设施投入”“升级产业、壮大经济”等。
名校概况
省内各市及各大高中2021年以前的高考录取概况
2017-2019年广东各地市高考录取率:东莞第一
按2019各地市录取率高低排序:
广东录取率最高的地市是东莞(95.83%),其次是中山(95.03%),然后是佛山(94.51%),深圳则位居第4(93.00%),广州(92.26%)则由2019年的第五掉至第七,录取率最低的则是茂名(81.57%)。
可以看出,各地市2019年的高考录取率相比前两年都有不同幅度的上升,其中肇庆、潮州、汕头、清远、惠州、江门、韶关7个地市2018年的录取率均为80%+,2019年高考录取率都上涨至90%以上。
数据来源:广东省教育考试院
2019广东各地市高考&录取人数:广州、茂名最多
从高考及录取人数来看,广州和茂名的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都是最多的,共占全省高考报名人数的20%。广州、茂名、湛江、佛山、汕头、深圳、揭阳这七个城市,高考报名及录取人数已经占了全广东的55%左右。
结合录取率来看,高考报名人数、录取人数都最高的广州,录取率为92.26%;但同样双高的茂名,录取率却是全省最低的,只有81.57%。
在珠三角城市高考更容易上大学
综合来看,录取率前六的地市(东莞、中山、佛山、深圳、韶关、江门)中,除了韶关,其余均为珠三角地区的城市。而珠三角地区地市的高考人数及录取人数也是最高的。
往年高考情况参考
2020年高考 |广东省历年高考状元、2020年全省文理科前一百名全单、各高校19年在省内录取概况
2017年广东省各市中高考人数增减情况,6座城市高考人数持续下降
2007-2020年 实行新课标高考以来广东名牌高中二十强
高考志愿填报攻略
广东省2021年高考普通类(历史)分数段统计表(含本、专科层次加分).pdf 广东省2021年高考普通类(物理)分数段统计表(含本、专科层次加分).pdf 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考广播电视编导类总分分数段统计表(含本、专科层次加分).pdf 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考书法类总分分数段统计表(含本、专科层次加分).pdf 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考体育类总分分数段统计表(含本、专科层次加分).pdf 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考舞蹈类总分分数段统计表(含本、专科层次加分).pdf 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考音乐学类总分分数段统计表(含本、专科层次加分).pdf 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考音乐表演-声乐类总分分数段统计表(含本、专科层次加分).pdf 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考音乐表演-器乐类总分分数段统计表(含本、专科层次加分).pdf 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考美术类总分分数段统计表(含本、专科层次加分).pdf
附件1.广东省2021年高考普通类(历史)分数段统计表
附件2.广东省2021年高考普通类(物理)分数段统计表
附件3.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考广播电视编导类总分分数段统计表
附件4.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考书法类总分分数段统计表
附件5.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考体育类总分分数段统计表
附件6.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考舞蹈类总分分数段统计表
附件7.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考音乐学类总分分数段统计表
附件8.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考音乐表演-声乐类总分分数段统计表
9.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考音乐表演-器乐类总分分数段统计表
10.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考美术类总分分数段统计表
2021广东高考分数线及相关分析
6月25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2021年高考分数线(点击查看),其中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控制线普通类(历史)548分,普通类(物理)539分;本科普通类(历史)448分,普通类(物理)432分;专科普通类(历史)160分,普通类(物理)160分。
据悉,广东今年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招生计划都比往年有所增加,但全省计划变化不大,建议考生多关注粤东、西北校区,分数可能略低,争取低分也能上好学校。
今年全国各高校在广东招生计划数如下(数据整理自2021年招生专业目录,不包括提前批。如有错漏,请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官方公布为准):
本科:物理类186052人,历史类78222人。合计264274人 专科:物理类94329人,历史类74937人。合计169266人
也就是说,今年本科物理类和历史类总招生计划为26.4万,而参加夏季高考的考生是67.4万人,由此可以推算出今年的广东高考本科率约为39%,再加上本科提前批的招生计划,预计本科率将会超40,但也不足五成(仅供参考,请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官方公布为准)。因此,志愿填报变得尤为重要!
2021广东高考志愿6月27日起填报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昨晚发布高考志愿填报工作通知和特殊类型招生专业目录,2021年高校招生志愿填报将于6月27日开始,分两个时段进行,今年不设现场签名确认环节,但必须进行网上确认志愿信息。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负责人在昨天(25日)的发布会特别提醒,为了提高志愿填报的有效性,要注意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要做足功课,请广大考生啊在填报志愿前认真了解省招生委员会公布的招生工作规定,招生专业目录,还有高校的招生章程,并根据本人的高考成绩排位情况和身体条件等等,参考往年的录取情况,选择适当的院校专业组。
第二个要提醒的是要切记做到确认。当考生明确不再进行志愿的修改时,就请必须要点击志愿确认的按钮,凡是没有点击确认按钮的,这个自愿是属于无效的。有一些同学填报了志愿以后,确认以后又修改了的,这时候修改完以后一定要再次点击确认,往年都有这种情况,啊没有点确认结果错失了,请大家务必注意。
第三个需要提醒的是要错峰填报,为了避免集中填报造成网络塞车,请考生注意避开填报志愿的高峰期,尽量减少连续在线时间。
负责人表示,考生千万不要熬到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刻,再去点击确认。往年有不少考生就是这样,都一直等到最后一刻再确认结果,在那一个时间段遇到了断电断网或者网络堵塞等等意想不到的原因,导致点不了确认,造成一个巨大的遗憾,所以请各位特别特别要注意。
小媒君温馨提示
2.志愿填报取消现场确认志愿,请务必记得点击“确认志愿”按钮,并进行网上确认。
3.网上确认时,须点击获取短信验证码,并输入收到的验证码(发送到报名时已绑定的手机)后再进行网上志愿确认。手机收到的短信验证码为6位数字,有效时间为3分钟,超过有效时间则需重新获取验证码。
4.2021年广东省本科批次不再设高分优先投档线。平行志愿投档中,所有考生、所有本科高校(专业)均实行一次性投档,即按考生投档分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检索考生所填院校专业组志愿进行投档。
1关于广东新高考填报志愿的八大变化
重磅干货,请上下滑动查看:
变化一:不再设高分优先投档线
对考生有什么影响?对高优线上考生来说,没有高分优先投档线后,本科院校均实行一次投档,也就是说,高分层考生少了一次投档机会,竞争将会更激烈。
2020年高优线上考生:可在高分优先投档线上进行第一次投档,如未被录取,可与本科线上考生再次进行投档录取。如果在本科线上投档还是没有被录取,那考生还可以参加本科批次补录。共拥有3次投档机会,如下:优先投档线上投档(未被录取)→ 本科线上投档(未被录取)→ 本科批次补录投档
2021年高分层考生:所有本科线上考生统一进行投档录取,若未被录取,考生可参加本科批次补录。共有2次投档机会,如下:本科线上投档(未被录取)→本科批次补录投档
从另一角度看,取消高分优先投档线,其实也是增大了高分层考生滑档的风险。考生在志愿填报需更加科学谨慎,避免滑档,尤其要服从调剂。
对本科线上考生:没有高分优先投档线后,本科院校均实行一次投档,本科线上所有考生统一进行投档录取,影响变化不大。
变化二:新增一条分数线
取消高分优先投档线后,新增了“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控制参考分数线”。往年强基计划/高水平艺术团/高校专项计划/综合评价这几类使用的是普通类文理高分优先投档线,高水平运动队是单独划线,而今年划定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控制参考分数线,主要用于高校专项计划、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综合评价等特殊类型以及其他有相应文化成绩要求的院校(专业)招生录取,符合特殊类型招生资格且达到控制线的考生,将全部投档给院校。也就是说,高水平运动队今年也是参照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控制线。
变化三:报考科类有变
2021年高校招生专业分为普通类(物理)、普通类(历史)、艺体类(音乐类、 美术类、书法类、舞蹈类、广播电视编导类、体育类、艺术校考类专业)。2021年普通类考生报考科类不分文科类和理科类, 而是分成选考物理和选考历史科目组;艺术类增加了书法类统考。2021年艺术类考生由 2020 年不分文科类和理科类, 变为不分物理、历史。上述过程完成后,无论档案是否投出,均视为该考生已完成了本批次平行志愿投档。
变化四:志愿填报单位有变
由于2021年广东高考录取以专业志愿组为投档单位,省招办对专业组志愿进行投档,考生们填志愿时也不再以“院校”为单位进行志愿填报,而是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进行填报。
这样的变化,带来的最直观的影响就是:若某个院校在普通类招生中有多个专业组,那么该校就有相应多条分数线。
若某专业组内的专业相对冷门,那么该专业组的分数线就会相对低;相反,若某专业组内的专业都相对热门,报考人数多,那么该专业组的分数线就会相对高。这样一来,同一个院校,热门专业组和冷门专业组的分差会拉得较大。所以大家填报志愿要注意冷热门专业合理结合。
变化五:专业调剂范围有变
2021年,专业调剂必须在同一院校专业组内未完成招生计划的专业内进行调剂,考生需要更准确地定位自己在一所院校里专业的位置。
变化六:军检院校志愿原则有变
调整为平行志愿,增加了考生被录取的机会。公安院校纳入军检院校志愿栏中填报,实行平行志愿。军检院校包括:军队、武警、公安、司法、消防、民航招飞院校。
变化七:志愿填报数目有变
本、专科批次分别可填报45个平行志愿。
变化八:志愿填报步骤有变
2021年分物理或历史科目组合下的院校和专业。若考生首选科目为物理,就只能填报物理组的院校和专业;若考生首选科目为历史,就只能填报历史组的院校和专业。选择完上述对应的组类,再对应看该组类下的院校或者专业的再选科目要求,符合要求即可填报。
今年广东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与往年有了诸多变化,为进一步提高志愿填报的命中率,特地为广大考生整理了填报志愿时应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请上下滑动查看):
一、要看政策文件,了解招生规则、专业计划
首先是要看以下2个文件,因为这是广东2021年招生录取的依据,考生可通过文件提前了解好广东2021年的招生录取政策、投档规则、录取工作安排等:《广东省2021年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
其次考生还需留意《广东省2021年网上填报志愿的通知》,通知中有2021年网上填报志愿的详细安排,包括各批次各科类考生填报时间、填报流程、注意事项等。由于今年所有考生、所有本科高校(专业)均实行一次性投档,所以要特别关注填报时间和要求,达到填报要求的各类批次尽可能填报,增加被录取率。
另外,还要特别关注《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里面包含2021年所有在粤招生的高校和办学属性、招生的院校专业组(专业)、招生计划、办学地点、收费标准等信息,可以了解高校招生专业、招生计划等的变化情况。最重要的是,只有在《招生专业目录》里有的院校专业才能填报,因为部分院校每年招生专业都有可能不一样,会出现新增或者取消的招生专业。
二、关注成绩及专业排位、投档情况,准确定位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参考成绩排位,而不是仅仅简单用分数与往年录取分数做加减进行比较,尤其是今年更要关注自己的排位情况。
因为平行志愿投档是分数优先,按排位从高到低进行检索投档,而考试分数往年都会因试题难度、考生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高校录取时,只要招生计划没有较大变化、招生人数较多, 一般来说其投档排位会相对稳定。排位信息可以重点参考官方公布的广东省2021年1分1段人数的统计情况,届时请广大考生密切留意考试院微信公众号和门户网站。
另外,2021年广东省按照新高考录取模式进行,实行院校专业组投档录取模式,因此,考生不仅要看院校往年投档最低排位,更要认真对往年各专业招生计划和录取排位进行科学合理分析。广东省今年公布本科计划增加近15000个。
三、留意高校招生章程,尤其专业要求、录取原则
高校招生章程中有该院校最详细的专业录取规则,考生特别要注意有些专业可能对身体条件有限制,有些专业可能对考生单科成绩有要求,查阅时一定要仔细查看自己是否符合拟报考专业的要求。
四、注意“冷热门”专业结合填报,合理服从调剂
为了增加被录取的机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注意 “ 冷热门”专业结合填报。在院校专业组投档录取模式下,会更注重专业的选择,所以考生在选择志愿时,既要填报“热门”院校及专业,也要考虑填报“冷门”院校及专业。分梯度进行填报,可以适应多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提高被录取的机会。另外,考生如若非某个专业不可的情况下,可以在填报时勾选“服从调剂”。因为实行平行志愿后,投档率会很高, 如果考生不填 “服从调剂",将很可能会失去被录取的机会,造成“ 滑档 "。
五、正确处理线上线下的关系
如果考生成绩刚上线或者高出分数线不多,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要注意避开往年“热门”高校和专业,而成绩在分数线下的考生也要注意征集志愿的安排,积极参加,增加录取机会。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富 强
各市诗词(二) | 古代著名诗人在广东各地留下了哪些诗词
古今大文豪、大诗人为广东留下的千古名篇,你读过几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