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区域城市生态对比:北京、成都、武汉、西安、郑州与各自的周边城市

林隐LY 山川网 2023-08-03
标题二:《从所谓“环京贫困带”,谈中国环区域中心城市“贫困带”的广泛存在》


山川网:在不久前的2020年11月23日,相关部门宣布,中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中国再无贫困县,这意味着,中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

在当时的时间内,许多的财经相关媒体和区域经济相关自媒体,都对此新闻进行了相关的分享与解读。我当时是没有跟进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贫困”这个概念,在我看来是相对的,并非绝对的。

上述新闻中我们所讲到的“中国再无贫困县”,一方面我们必须要肯定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明白这件事儿本质是在某个时间点,按照固定的某个“贫困水平线”标准,得出的一个静态的结果。

而在当下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经济背景下,贫困其实从来都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已经脱贫的地区和家庭,未必不会因为种种原因出现返贫。而曾经的贫困县,如果将其各项经济指标和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区作对比的话,其依旧是处于“贫困”阶段,且未来还将长期处于“贫困”阶段的。

众所周知,经过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从过去的整体普遍贫困,发展成为小部分地区脱贫致富,大部分地区仍处在脱贫致富过程中的这样一个阶段。而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就是,区域间、家庭间、个体间的财富差异,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悬殊差距水平。

而在提到区域间发展巨大差异时,过去有一部分人时常用所谓“环京贫困带”来开玩笑。尤其是伴随着今年全国GDP十强城市中北方城市仅剩下了北京一座城市,一些相关观点又开始在各种平台上活跃。

上文我们已经说过了,“贫困”在当今是相对概念而非绝对概念。如果对标的城市是北京,我想试问一下,别说环京一圈的河北地市“贫困”,全国还能剩下几个城市是不“贫困”的呢?

而在绝大多数普通人眼中,比较城市之间谁更富裕,最多能够想到的也就是GDP、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些直观的数据。在这些有限的领域内,国内还能够有极少城市与北京进行比对。那如果是比较资源呢?科技资源、国际资源、政治资源、金融资源、人力资源、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等资源……显而易见,如果我们这么比下去,这天就完全没法聊下去了对不对。

所以从相对的观点来说,所谓的“环境贫困带”的问题,根源还是在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形成的悬殊差距所造成的。这种差距不是简单的一两个区域经济数据能够解释的,它是多维度、全方位的。

所以今天我就想简单再和大家谈一谈这个话题,关于在当下的中国,环区域中心城市“贫困带”的广泛存在。注意,我再次强调,本文中所有关于“贫困”的描述,均为相对概念,所以我也全都会使用引号注明。这样描述,只是为了方便绝大多数人的习惯性表达方式,并无针对性。


一、环北京周边城市情况


接下来是我举的几个区域的案例,其广泛分布在中国的南北方和东中西部,借以说明现阶段中国环区域中心城市“贫困带”的广泛存在,而非某一特定区域的单独现象。

同时,关于这里的“环”区域中心,我们的定义是地理上环绕中心城市一整圈,与区域中心城市直接土地接壤的周边城市。今天我们讨论到的城市,基本上周边城市数量都在5~6个的标准,比较有对比性。

而既然我们今天的话题是从“环北京贫困带”讲起的,我们不妨也就先从环北京周边城市谈起。下面是一份简单的北京周边城市行政图,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引用的相关地图,均为参考地图,并非官方地图,所以有些细节的差异,大家不必过于较真,只要能够看到周边城市的分布情况和位置即可。


如上图所示,与北京市土地直接接壤的周边城市共有5个,分别是天津、保定、廊坊、张家口、承德。其中廊坊市的行政区划分布有些特殊。在京津二城中间还有一块飞地,但是飞地之外的部分也是与北京直接接壤的。



而通过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我们得出了上述的关于北京与周边城市GDP总量、人口规模、人均GDP、土地面积四项基础经济相关数据。经过对比,我们可以大致得到以下的几个观点——

1、2019年北京市完成GDP总量35371.1亿元,位列同期全国第二位。而环北京周边五市同期GDP合计总量为24094.34亿元,其中最高的当然就是天津市的14104.28亿元。从对比的绝对值而言,北京市经济总量为周边五市的1.47倍。那个这个差距悬殊吗?是否能够撑得起坊间所谓的“环京贫困带”的说法呢?这个先不急,下面还有四个区域案例,到时候大家自己比对,心里就应该有了答案。

2、从2019年的常住人口数据来看,区域中心北京市2153.6万的常住人口规模(官方数据,我个人倾向于实际人口数据更具参考性,但为了横向对比,我们暂且使用该数据值),仅为周边五市人口总量4040.48万人的53%,也就是差不多一半的水平。区域内同时还存在两个人口大市天津和保定,常住人口均超过千万规模。从人口规模对比来看,区域中心城市北京并没有对周边城市形成破坏性的人口虹吸效应。

3、在人均GDP这一数据上,北京与周边五市的差距十分明显。作为国内发达地区的代表,最新的北京市人均GDP数据已经超过了16万元(使用2153.6万常住人口数据的前提下),而同期周边五市的人均GDP数据约为5.26万元。2019年全国人均GDP约为7万元左右,环京五市中只有天津市超过了这一标准,其余四市中除廊坊较为接近外,其余城市均差距较明显。这也是造成,外界对环京城市普遍“贫困”的重要依据。而这一数据如何看待,也请大家在后续通过对比其他区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4、从城市土地面积来看,北京本身是管辖超过1.6万平方公里的大市,同时周边五市中除廊坊面积相对较小外,其余四市土地面积均超过1万平方公里,张家口、承德更是接近4万平方公里,所以区域中心北京市占比周边五市的土地面积为14%。


二、环成都周边城市情况


谈完了北京,我们接下来来谈近些年在区域经济圈内曝光度持续保持高位的成都市。在区域内绝对强势这一层面,成都与北京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坊间也一直流传着“成都省四川市”的说法,由此可见一斑。

但和北京不同的是,环北京城市中还有直辖市天津,即使近些年经济增长相对较慢,但综合实力仍是北方第二。而四川这边自重庆市直辖之后,成都市在四川省的强势地位近些年来一直都在持续上升。那么到2019年这个时间点,究竟已经达到怎样的一种水平了呢?


如上图所示,与成都市土地直接接壤的周边城市共有5个,分别是德阳、眉山、资阳、雅安、阿坝。这其中,前四个都是普通地级市,第五个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情况相对比较特殊。


1、2019年成都市完成GDP总量达到了17012.65亿元的规模,排在全国第七位,仅次于江苏省经济体量第一的苏州市。但同期环成都五市的GDP总量仅有5607.77亿元,五市合计才刚刚达到一座三线城市的经济体量入围门槛。这样一来的结果就是,在经济体量上,成都市已经是周边五市的3倍以上,形成绝对意义上的强势地位,且对于未来拉近距离都造成了较大影响。

2、而相较于经济总量,人口规模上成都市也具有绝对优势,2019年成都市常住人口达到1658.1万人,同期周边五市人口规模合计为1325.71万人。人口相对较多的德阳、眉山、资阳三市,各市平均人口均为300多万,这对于人口大省四川而言,无疑是颇为弱势的体量。

3、而人均GDP数据上,成都市目前已经超过了10万元,同期周边五市中相对较高的德阳市刚刚达到6万元,其余地市都还处在2~4万元的水平之间,落差同样较大。

4、而在土地面积这一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除去情况特殊的阿坝州之外,环成都地市的面积普遍都较小,经济体量相对靠前的德阳、眉山、资阳三市,面积都5000~7000平方公里。过于细碎的地级行政区划,使得四川省各地市在经济和人口上表现更加弱势。在这点上,四川与广东省非珠地区颇为相似。


三、环武汉周边城市情况


说完了成都,我们再来看看过去这些年来长期与成都堪称“欢喜冤家”的武汉。

在很多维度上,成都和武汉都有较高的相似度,一个是西南区域中心城市,一个是华中区域中心城市,均为各自所在区域的交通、教育、医疗等多维度中心城市。二城的区域首位度情况,同样都较为突出。

但不同的则是,由于历史、地理、文化、区划的多重影响,湖北省在武汉市之外还有襄阳与宜昌两个区域副中心城市,四川省则因为早些年重庆市的直辖,现阶段省内暂无能够担当区域副中心经济实力的地市。

那么,武汉市的周边城市情况又如何呢?


如上图所示,与武汉市土地直接接壤的周边城市共有6个,分别是黄冈、孝感、黄石、咸宁、鄂州、仙桃。这其中,前5个均为普通地级市,仙桃则为湖北省直管的县级行政单位。


1、2019年武汉市完成GDP总量为16223.21亿元,排名全国第八位,介于成都市与杭州市之间。环武汉周边六市中,虽然区域副中心襄阳、宜昌不在此列,但是地级市GDP普遍可以达到1000~2000亿元的规模,最终六城合计值更是达到了1万亿元的水平,这已经是达到了目前二线城市的门槛。而从同期武汉市对比周边六市经济总量1.6倍的差值看,也与上文中的北京处在相似的区间。

2、而经济体量自然与人口规模相匹配,2019年武汉市常住人口规模为1121.2万人,周边六市的人口规模合计为2050.18万人,差不多同样是武汉市的一倍,情况与北京同样较为相似。武汉市在区域内较高的首位度,尚没有对周边地市人口形成不可逆的人口虹吸效应。

3、而在人均GDP数据上,武汉市的表现在中部城市中是十分突出的,2019年已经超过了14万元。同期,武汉周边六市人均GDP也能达到6万元左右的水平,与全国均值的7万元差距较小,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十年中,有较大概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4、从土地面积上,虽然武汉市周边六市中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城市也并不多,但由于武汉市的土地面积也未超过1万平方公里,对于周边城市的“压迫感”并不太强,所以整体城市生态分布尚属合理。在中心城市面积对比周边城市总面积这一数据中,武汉市的数据在今天的案例中也较为突出。


四、环西安周边城市情况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列举了几个区域强势中心城市的典型案例,在这些区域中,中心城市的经济体量往往都能达到周边城市合计值的倍数水平,部分甚至已经达到了3倍的悬殊差距。

而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尚且处于发展期的区域(都市圈),其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体量之和周边城市合计值相当,甚至还明显低于周边城市经济合计值,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

接下来,我们看看西北地区的西安市。


如上图所示,与西安市土地直接接壤的周边城市共有6个,分别是宝鸡、咸阳、渭南、汉中、安康、商洛。从分布位置来看,正好三城位于西安以北,三城位于西安以南。


1、2019年西安市完成GDP总量9321.19亿元,如无意外2020年末将是西安市GDP总量首次迈入万亿门槛的重要时间点。和本文中其他均已较早完成这一目标的城市相比,西安市的情况显然更具有代表性,是发展中区域中心城市的一个缩影。而2019年西安市周边六市的经济体量合计为9814.47亿元,还要略高于同期西安数值。这其中,除商洛市GDP尚未能过千亿外,其余五市均在1000~2000亿元区间。

2、经济体量上的对比,在人口规模上也有一定的反映。虽然西安市在过去几年拼命做大人口规模,但是对比同期周边六市的合计值,西安市暂且还未能超过半数。但受限于地理环境,西安市周边再无真正意义上的人口大市,人口最多的渭南也仅有500万的人口规模,且在未来必然还会处在持续外流的状态。

3、而在人均GDP数据上,西安市与周边六市的差距也比较鲜明。西安周边六市的人均GDP数据彼此差距较小,说明各市的发展缺乏明显的阶梯状态,普遍处于城镇化进程的相对初期阶段。

4、不同于上文中我们讲到的四川与湖北,陕西省的行政区划并不存在过于细碎的问题,西安周边六市的面积规模普遍都不算小,区域中心西安在其中反而显得并不十分突出。此前,民间也长期热衷于讨论西咸合并,但陕西官方对此态度却始终“冷淡”,此前历次的区域经济规划官方发布中,也几乎没有任何与之相关的内容。相反,类似广佛同城的“西咸同城”发展路线,目前正日渐明朗化。


五、环郑州周边城市情况


说完了西安,我们再来看看长期被人们视为西安CP的郑州市。同为区域中心城市,同为国家中心城市,经济体量接近,地理位置不远,这些通通成为人们乐于讨论西安和郑州的原因。

但就像成都与武汉之间在区域城市生态上的鲜明差别一样,西安与郑州之间的区域城市生态分布也有明显的不同。因为在郑州的旁边,还有洛阳这样的河南区域副中心城市。


如上图所示,与郑州市土地直接接壤的周边城市共有6个,分别是洛阳、许昌、新乡、焦作、平顶山、开封。这其中,一左一右的中国两大古都洛阳和开封,显得是尤为令人瞩目。不过,时过境迁后,两市现如今的经济发展情况却又有着明显的不同。


1、2019年郑州市完成GDP总量为11589.7亿元,这一数据差不多正好是河南区域副中心城市洛阳市的一倍多一些。同期,洛阳市完成GDP总量为5034.9亿元,坐稳了三线城市阵营。而环郑州市的其他周边城市,普遍GDP总量都在2000~3000亿元的规模,这比上文中我们提到的许多区域明显高出一个级别。由此一来,郑州市对比周边六市的比值自然也就仅为六成的水平。短期来看,似乎会显得郑州市区域首位度不够强,但是从长期来看,特别是对区域居民的生活宜居性而言,这样的局面无疑是更为良性的。

2、经济规模的对比,在人口体量上反映更为明显。虽然郑州市目前也是常住人口超千万的大市,但是郑州周边六市各自的人口规模也均处于不低的水准。其中洛阳市人口更是接近700万,其余多个城市人口也都在500万的水平,这显然也得益于河南省本身人口大省的优势。未来伴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趋于放缓,一些人口的持续回流,郑州市及周边城市的发展将更具保障。

3、人均GDP数据上,郑州周边六市中,更是有一半的城市超过了同期全国均值,这可能和许多人过去长期认为河南是劳动力输出大省的形象有所差异。洛阳、许昌、焦作三市的人均GDP都超过了7万元,且未来还将持续提升。其余三市虽然相对略低,但也均在5万元附近,这与上文中许多人均GDP低至2~3万元的城市差别同样明显。

4、而在土地面积上,郑州市同样并不是所在区域面积最大的市,其7446平方公里的规模,基本处在区域内的中流水平。关于通过合并周边区域短期内迅速做大城市经济规模的做法,我个人认为仅适用于面积1万平方公里以下的城市,超过这一标准后继续采用该方式其弊端将有明显的上升状态。


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且大家对于今天我们讨论的相关话题比较感兴趣的话,后续我们可以安排在区域经济领域中更具代表性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做类似对比。

而不同于今天我们讲到的单一区域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对比,当我们谈及长三角和珠三角时,更有意义的对比方式其实应该是区域核心区域与周边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对比。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敬请期待。





【以下为广告,请根据实际需求了解】


“数据思维”大数据资料分享社群,目前已正式开通。
每日更新最新各行业大数据报告,支持报告电子版下载。可以帮助你实时、高效、精准获取各行业大数据。
对于大数据&数据报告资料有需求的朋友,可以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了解 ↓





2019全年: 江苏篇 丨 浙江篇 丨 广东篇 丨 山东篇 丨 安徽篇 丨 重庆篇 丨 江西篇 丨 各大区GDP对比 丨 城市三十强 丨 城市二十强 丨长江经济带 丨 各省人均收入 丨 各省GDP增速 丨 各省GDP总量 丨 各省GDP实现情况 丨 29省市GDP增速目标


新一线城市圈:济南都市圈 丨 青岛都市圈 丨 徐州都市圈 丨 沈阳都市圈 丨 合肥都市圈 丨 郑州都市圈 丨 成都都市圈 丨 武汉都市圈 丨 杭州都市圈 丨 南京都市圈


城市:连镇高铁通车 丨 万亿GDP城市 丨 中西部10强市 丨 北方城市房价 丨 各省市人均GDP 丨 GDP50强城市 丨 北方十强城市 丨 中国百强医院 丨 十大消费城市 丨 2020十强城市 丨 31省市前三季度经济回顾 丨 前三季度27省GDP 丨 人口是一把双刃剑 丨 2020富豪榜 丨 各省房价前三城 丨 城市群与经济带 丨 长三角机场格局 丨 2019百强镇 丨 GaWC 2020 丨 上半年GDP百强 丨 就业结构 丨 社消大数据 丨 外贸依存度 丨 头部24城新格局 丨 上半年GDP20强 丨 安徽16地市 丨 上半年27省GDP 丨 上半年各省市收入


人文:私人美术馆分布 丨 山东沿海县镇乡 丨 流民与犯罪 丨 地区媒体分布 丨 隐秘的角落 丨 齐鲁区域与山东艺术 丨 南方车站的聚会 丨 广州站 丨 天下九州 丨 最宠游客城市 丨 瑞丽缉毒门户 丨 城镇化犯罪 丨 易错地名 丨 国人离婚率 丨 长江断流 丨 长安十二时辰 丨 宏颜获水 丨 广州红专厂 丨 中国啃老族 丨 大洋怪重地名背后 丨 中学地理课 丨 罪案片石家庄 丨 破冰行动 丨 白鹿原 丨 低调的宝藏城市 丨 渤海湾跨海通道 丨 城中村拆迁往事 丨 区域阅读大数据 丨 燕大南迁往事 丨历史文化名城 丨 “妖都”广州 丨 城市建筑设计 丨 离结比 丨 城市选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