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年广东省分地市GDP解析:下个十年,经济第一省如何平衡面子和里子?

林隐LY 山川网 2023-08-03

前言:欢迎大家来到2020年度中国内地省区分地市经济运行解析系列。本系列推文为山川网历年的重要系列推送,解读目标为中国内地三十一个省级行政区中,除京沪津渝四直辖市外,其余二十七个设市省区中的重点对象。

本年度系列推送,相较往年在立意上我们做了明显的调整,改变了过去对有所省区采取相近侧重点的方式,对不同区间省区讨论重点重新立意:对前面的九省区我们重点找问题,对中间的九省区我们着重谈发展,对后面的九省区我们主要讲人文。

同时,考虑到今年度该系列内容推送时间恰逢春节假期,为了不过多占用大家的时间,我们对于该系列推送的篇幅尽可能做到言简意赅,点到为止。特别强调,本系列所有内容,均为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参考。在这里,山川网恭祝所有新老朋友新年快乐,阖家幸福!


山川网:今天是大年三十,虽然在上面的前言部分我已经和大家送上了祝福,但是在今天的开篇之前,我还是想再次给大家拜个年。祝大家新春大吉,佳节快乐。感谢大家又一年的关注与陪伴,我们并非作者和读者的关系,而是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朋友关系。

过去的一年并不算特别平静,准确来说应该是颇为跌宕起伏。我清晰记得去年的春节时,由于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我当时留在广东过年的情境,可以说是历历在目,宛如昨日。

而谈到了广东,正好也就进入了今天我们的正题。让大家等待已久的“2020年度中国内地省区分地市经济运行解析系列”,值此新春佳节之际,终于与大家见面,可谓是姗姗来迟。

那么为什么今年的这个系列迟了差不多一周才开始呢?这里要和大家说明下原因,就是关于今年这一系列的立意,我是一直有些犹豫的。如果按照前几年的惯例,基本就是根据各省年度分地市GDP数据,统一讨论各省区的经济格局,哪块多,哪块少,多的多多少,少的少多少。因为已经连续几年如此安排,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所倦怠,但至少我个人是有些倦怠的。

而将今年的系列立意最终调整为“前部省区找问题,中间省区谈发展,后面省区谈人文”,也是一直到昨天才确定下来的。这个犹豫点事实上主要集中在“前部省区找问题”这个部分。因为大家平常听惯了对成绩靠前“好学生”的褒奖,好话好讲,问题难提。

但是在区域经济领域中,各地的问题从来都不少,而且未必经济靠前的地区存在的问题就比经济靠后的省区更好,只不过被阶段性的经济成绩所遮挡而已。所以希望大家在看到本系列中我所提到的各种问题时,能够保持一种冷静思考的心态,明白我们找问题的初衷,就是希望中国的区域强省的未来发展能够再上层楼。

我们就按照年度经济体量排名顺序,结合地区分地市经济数据公布进度,先对经济排名前部九省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福建、湖北、湖南逐一开始找问题之旅。今天是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年度经济总量第一省——广东。

另外,本系列事实上我们依旧是借着谈各个省区的经验与教训,延伸出关于我们人生道路的思索。


【关于经济数据】

由于今年我们本系列立意调整的原因,关于2020年度地区经济运行数据,我们不再进行解析,只将对应的官方数据作为参考素材分享给大家。如果此前尚不了解的朋友可以先行查阅一番,如果已经比较熟悉则可以跳过进入下一章节。

整体:2020年广东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760.94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769.99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3450.17亿元,同比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2540.78亿元,同比增长2.5%。

工业:2020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1万亿元,同比增长1.5%,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2.7个百分点。

投资:2020年,广东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2%,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2.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增长11.6%,增幅比上半年提高4.4个百分点。民生补短板领域投资持续增长,其中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投资合计增长32.0%。

外贸:2020年,广东货物进出口总额7.1万亿元,同比下降0.9%,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0.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3万亿元,增长0.2%,增速实现由负转正;进口2.7万亿元,下降2.6%。

创新:2020年,广东以数字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新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全年新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3.0%,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5.2%。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64.7%。广东有效发明专利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稳居全国首位,国家级高新区14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5.3万家,新增市场主体230万户,总量达1385万户。

财政:2020年,广东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9万亿元,同比增长2.1%,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2.0个百分点,达年内新高。财政支出向民生领域倾斜,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5万亿元,增长1.0%;其中,民生类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9.4%,住房保障、卫生健康、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领域支出分别增长28.7%、12.0%、10.2%和6.1%。

收入:2020年,广东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0万元,同比名义增长5.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3万元,名义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万元,名义增长7.0%。


【关于区域格局】

广东是中国最接近资本主义的地方,这是我个人对于广东省的一个思考定性。

这里的“接近”,既是地理上的接近,因为珠三角地区直接接壤港澳,而港澳是目前中国实际管理地区中唯二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地方。中国的改革开放,广东的改革开放,有相当大的部分是参考了香港经济发展经验的。

广东同时也是国内省区中,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最接近资本主义的地区。由于区位条件和历史因素的综合影响,广东一直都是我国距离政治中心颇为遥远的一个地方,地区居民对于意识形态之争长期处于相对较为淡漠的状态。

正是由于上述的基础,我国的改革开放试验田,才会选择在广东省,才会选择在深圳市。而现如今广东省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整个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都离不开我们长期以来通过观察和学习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方式方法,总结、尝试、开拓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路线。

那么广东经济发展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十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成果,其最核心的内容是否仅限于创造了多少的地区生产总值,诞生了多少的富豪榜巨富呢?至少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广东经济发展历程之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最大的价值,是通过实践检验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论。

这个方法论是什么呢?是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可以参考和学习资本主义哪些切实有用的经验,在拿来主义的过程中,这个分寸和火候如何掌握。如何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更好地发展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同时,我们中学政治课本中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广东省同样也是最关键性的实行地区。显而易见的是,在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验的过程中,作为全国的试验田,广东在过往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遭遇过各式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这些无疑都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十分宝贵的经验。

那么上面我们讲这些,与广东省现阶段的区域经济格局究竟有何种联系呢?作为中国最接近资本主义的省份,广东省目前的区域经济格局其实非常具有代表性,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这种代表性集中体现在,如果我们相对较高尺度参考资本主义的方式发展区域经济,会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弊端。

优势自然是显而易见的,在地区经济规模的持续快速发展上,在地区经济数值的不断刷新上,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方式具有极强的优势。广东省经济总量连续三十多年保持国内省区第一位,便是强有力的证明。

但弊端是什么呢?自然就是贫富差距的迅速拉大,这是资本主义制度生而俱来的属性所致。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能够将贫富差距问题完全解决,这源自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缺陷性。如果真的想要改变,那么资本主义国家就势必要反过来学习和参考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截至目前,我们还没有发现有如此魄力的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资本主义强国。

关于珠三角地区和非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性,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在往年的相关讨论中我们基本上也都会谈及到。

今年我们简单一些,就只看广东省下辖21地市中,第一名深圳市和最后一名云浮市的2020年度经济体量差,超过27倍。而这个差距未来非但不会缩小,还会进一步加大,几年之后就会超过30倍。事实上如果不是2020年的新冠疫情,这个数值在2020年就应该已经超过28倍。

这里做个类比,在今天你作为一家还不错的上市互联网私企员工收入和你老板收入的差距,对比下当年你父母在一家普通的国营工厂做工人和其厂长的收入差距,是不是感到了有异曲同工之处呢?

当然了,如果按照纯粹的资本主义制度,作为公司普通员工你的收入,和你老板的收入是不可能仅有30倍的。比如你是阿里普通员工,比如你是腾讯普通员工,无论是你的月薪是两万、三万还是更多,你都是绝不敢去和马云、马化腾去比的,那个差距值只会令人瞠目结舌。

所以,没有绝对好或绝对不好的制度,关键在于人如何去使用和拿捏。


【关于区域中心】

在中国的经济大省中,广东省的区域中心应该说是最为清晰明了的。主中心有两个,广州和深圳;副中心也有两个,佛山和东莞。

但和其他省区最大的不同点是,广东省的省域两主两副四中心,是全部挨在一起的。换而言之,相较于大家一般理解的区域副中心存在价值是为了更好地带动省域区域格局均衡发展,在广东省是并不存在的。

在许多关于广东省区域经济的讨论中,一直都将广东省视作是“多核驱动”地区,认为以上述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为代表的一众经济强市,是广东省经济多核驱动的有力证明。

这里我分享一个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正是由于上述并不正确,至少是并不准确的区域经济定性,而且还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广东省区域经济持续性失衡发展。

那么上述观点错在哪里了呢?错在对于省级行政区“核心”的理解。对于一个省级行政区而言,设立区域中心和区域副中心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全面拉动和辐射省内各片区地市的综合发展。

而在广东省内,目前的省域经济格局本质上就是单核驱动,只不过这个“单核”相较于许多中西部省份为单一地市,在广东省内被扩大到了广佛深莞而已。而上述四城的省内辐射范围,目前最大值也仅有珠三角九市。

彼此直接接壤的广佛深莞四市,合计面积也仅有1.5万余平方公里,这还要略小于北京一市的1.6万余平方公里。抛开行政区划之后,这1.5万余平方公里,才是之于广东省整体近18万平方公里的区域主中心。这里我还要再多说一句,我一直都认为广东省地市划分过于细碎,如果参考上述讨论,大家是否觉得依照广东省实际情况,有十二三个地级行政区的话已经足够了呢?

那么理性来讲,参考国内各省设置区域副中心的标准,广东省的区域副中心应该在哪些地方呢?打开广东地图,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粤北的韶关,粤西的湛江,粤东的汕头。

而过去我们讨论关于广东省非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时,总有一种观点认为是非珠地区自身的地形和区位条件决定其只能对于当下的落后状态“安之若素”。

平心而论,我认为这种观点有些“诛心”。单就区位优势而言,韶关、湛江、汕头丝毫不差,特别是湛江、汕头二城及其对应的区域,其区位条件最保守说,也领先全国七八成以上的地区。比如汕头,如果不是上面我们说的这样,当年也不可能和深圳、珠海、厦门一起被列为首批经济特区。

所以从上述维度来讲,过去四十年间,广东省没能将区域经济版块中至关重要的两翼粤西湛江和粤东潮汕发展起来,应该说是最为令人遗憾的地方。

我想大家应该在相关的一些推送中也看到过,关于广东省下个五年乃至十年,区域城市格局出现“断层”的描述。广佛深莞规模越大, 越反衬出广东省区域经济版图上的“后继乏人”。

湛江、汕头两市目前经济体量都仅有3000亿元左右,尚且还在四线城市的门槛上挣扎徘徊,距离现阶段三线城市的入围门槛5000亿元都还有极大的差距。这也就意味着,两市目前甚至连扶持成为区域副中心的基础条件都还十分不足。

2020年,广东省经济增长势头依旧良好,增速方面与同期全国均值基本持平。在此前的相关推送中,我也讲到过这一点,殊为不易。尤其是结合广东省既有的10万亿+的地区生产总值基量,还有年度国内外宏观环境之下。

但是在这背后,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广东省经济增长对于头部四市广佛深莞的高依赖性。广东省腰部城市、尾部城市对于省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极为有限的。

而这样的区域经济增长方式,我们认为是存在巨大问题的。头部狂奔,腰部亦步亦趋,尾部彻底落后,区域城市生态呈现出首尾难以顾及的姿态,这是兵家的大忌,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忌。

最为关键的是,这种大忌还不是出现在自身基础比较薄弱的中西部省份,而是出现在经济总量第一省的广东身上,这本不是好与坏的问题,而是应不应该出现的问题。


【关于基础建设】

为了更好地观察广东省的经济发展特性,事实上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曾亲自到广东省常住了数年的时间。我和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一样,上班下班,吃饭睡觉,深入去观察和体会这一片热土。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基建狂魔”,但是实际上,由于中国国土面积广阔,区域间差异巨大,中国各地的基建情况差异很大。那么如何评价广东省的基建情况呢?

这里我们还是以省会广州为例,我认为和特区深圳相比,广州市对于广东省的基建情况代表性更为强烈。那么广州市的基建表现如何评价呢?总结一句话:局部性亮点很多,但整体规划大局观和前瞻性问题颇多。

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例,广佛同城的概念提出了很多年,但是过去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黄金时代中,广州与佛山之间开通运行的地铁有且仅有一条广佛线。而即使不提广佛同城,依照佛山市自身的经济规模,目前的城轨建设进度也是十分落后的。好在,这一情况在未来五年会有明显的改观。但是,这样的前瞻性和效率无疑都是不合格的。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东莞市身上,截至2020年末,东莞市开通的也仅有孤零零2号线。而从东莞市与相邻广州、深圳二市已通车城轨最近站点的距离,三城之间的城轨直接对接,同样不应该拖到2021年这个时间点。这不是一个有魄力,也有实力的城市群,应有的区域轨道交通建设表现。

一些朋友也提到,这可能是钱的问题,也就是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的问题。那么在近期城轨圈内最为热议的话题是什么呢?是珠海市有轨电车一号线的存留问题。

珠海有轨电车一号线于2013年9月建设,总长度8.9公里,总投资26亿。由于规划的缺陷,该线路自开通后每日客流仅数千人,长期亏损运营。2022年1月22日,官方宣布线路暂停运行。

2021年2月1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珠海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当天,多位市政协委员呼吁,珠海有轨电车占用了主干道原有的两条机动车道,但建成通车后使用率极低,多名珠海市委市政府放下包袱,勇于面对现实,敢于实事求是,因此建议尽快拆除轨道恢复汽车机动车道。

珠海市有轨电车一号线的问题本质是什么?是城市管理者规划能力科学性的欠缺和对于未来前瞻性的匮乏。

再回到广州和深圳。广州市地铁3号线的客流过大的问题由来已久,体育西站的换乘设计更是失败中的失败。深圳市地铁建设则是关内地铁密度超过地表主干道,关外地铁建设则长期处于半荒废状态。

2019年,广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6.46%,已经接近一座城市城镇化进度的上限。但是,广州市现存的城中村数量规模仍多达两三百个之多。由于已经错过了旧城改造的黄金时期,未来再想要改掉如此巨大规模的城中村,几乎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只能通过其他的替代方式进行调整改造。

我们从不否认在特定的区域经济发展时期,城中村的存在对于广州乃至整个珠三角地区的巨大价值。但是,它们不应该在2021年这个时间节点,还有如此大数量和规模存在,这对于城市整体的升级与发展无疑是个巨大的失误。这让我们不由得联想起香港光鲜亮丽维多利亚港高楼大厦背后,那些低矮破旧的房屋。

而由于城市城镇化进程的规划问题,还造成了另外一个十分麻烦的事情,就是移动设备通讯信号在珠三角,无论是移动联通电信,哪怕是在城市主城区,只要进入建筑密度大,居民自建多的区域,信号时常会出现完全无法连接的状态。


【关于人口情况】

目前,广东省常住人口正在朝着1.2亿持续增长,可以说是毫无争议地坐稳了中国省区人口第一的位置。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论是省内新生人口,还是省外流入人口,都保持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准。

我也曾多次看到在许多的经济学者、专家持续都在发表经济发展的人口至上理论。该理论简而言之只有一句话:人口规模就是一切,各省各市各地为了发展经济都应该不惜一切代价想方设法增大人口规模。这里我再次发表一下我对这件事情的理解,我不认同上述观点。

1、人口规模是一把双刃剑

对于区域经济中的人口要素,我的一贯观点都是人口规模是一把双刃剑,只有适度适量的人口才真正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从最朴素的哲学观来讲,这世上从来不存在一件事,是有百利而无一害。恰恰相反,一件事的利弊水平永远是相辅相成,某种程度上基本是对半分的。

庞大的人口规模的的确确为过去几十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帮助,但是大家要注意人口规模并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唯一支撑。如果人口规模大就注定是世界第一大国、强国的话,那么印度应该马上就可以实现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新霸主的地位,但是所有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人口规模的另一面是昂贵的行政管理成本和巨大的资源消耗,并不是所有人口,所创造价值都能大于其消耗资源。同时,对于已经处于经济发展成熟期的地区而言,庞大的流动人口对于社会秩序与治安水平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大家对社会、人性、犯罪等领域感兴趣,建议大家到喜马拉雅FM搜索“人间网”,听听我录制的百余起(还在持续更新中)发生于中国各地的真实大案要案纪实节目。我相信,你会对于人口以及人性的认知,更为深入一些。

根据此前广东省统计局发布《2019年广东人口发展状况分析》显示:2019年,广东省整体人口密度已为全国平均值的4.4倍。而在当年度广东省11521常住人口中,有55.96%生活在珠三角地区,其中广佛深莞人口密度更是惊人。

就我个人在广州的生活体验而言,过高的人口密度带来的并不是生活宜居感和幸福感的提升。恰恰相反,高密度人口下的近乎日夜不停歇的商业、娱乐带来的是所在地区近乎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喧嚣与吵杂。除了赚钱和享乐之外,你甚至无暇思考其他任何事情。

事实上,我并不认为目前广东省1.1多亿的常住人口本身有任何问题,但是我认为这其中近六成人口高度集中于整体面积并不广阔的珠三角地区,尤其是广佛深莞四市,是存在问题的。如果广东省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地区经济多核驱动,大量常住人口能够分流向粤北、粤西、粤东的区域副中心,那么这些庞大的人口新增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其实际的价值。

这里我再额外分享我一个私人观点供大家参考,就我个人对中国百余座城市的亲身体验经历来说,如何综合所有维度,包括经济、文化、秩序、宜居等等方面,现阶段中国城市中常住人口规模在一千万上下的城市,我认为是最为恰当适中的。

超大规模人口体量的城市中国需不需要,需要,但是不宜过多。当城市常住人口超过一定体量之后,新增人口非但不能为城市发展带来更多活力,反而会带来更多的麻烦与隐患。

将人口增加作为城市持续经济增长的思维方式,我认为同样是另一种形式的路径依赖,并不完全可取。

2、人口的单向流动是隐患

广东省是人口流动大省吗?

这个问题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按照官方数据,广东省每年都有规模不小的人口流入,怎么不是人口流动大省呢?

这里又涉及到一个问题,人口流动的定义是什么?人口流动不等同于人口流入,它还包括人口流出。我们这里讨论的是人口流转、流通起来,是双向乃至多向的,而人口流入则是单向的。

又有朋友会说,那么广东省每年向外流出的人口也并不少啊。没错,但是这些流出人口当中,绝大多数本身就是外省人口,他们的流出并不能算是广东本省人口的流出。

到此,我们才接近了问题的本源,广东省人口主动流向外省的规模极少。为什么?许多人首先想到的自然是我们本身的经济发展这么好,连续多年都是全国第一,守家带地就可以解决温饱问题,还能够发家致富,我为什么还要离开家乡去外面呢?

任何一种道路,任何一种思维,任何一种人生,都有其局限性。就像纯粹的共产主义于中国水土不服,盲目学习资本主义也只能革命失败一样,只有持续性的开阔视野、博采众长,再结合自身不断的发展变化,才有可能走出适合自身的道路。

我在广东省内,极少遇到想要出省探索的年轻人;我在全国各地,也极少碰到外出探索的广东人。注意,我这里提到的探索可不是出来旅游式的走马观花,是愿意至少以年为单位外出探索广东省外的中国,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广东年轻人。

时至今日,我认为绝大多数中国人对于欧美国家的了解,要远胜于欧美国人对于中国的了解。所以中国持续在发展与发力,在不同维度超越曾经领先我们的欧美国家。

同理,我希望所有的广东朋友也能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下外省人口对于广东省的了解,和广东人对于外省的了解,是否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值呢?这种差值应不应该尽最大可能去消除,从而保证对于自身和外界永远的对等了解程度。

南方报系,曾是广东地区极具代表性的媒体阵营代表。但是近些年来,应该说光芒大不如昨。背后反映的问题,还是思想的问题,站位的问题,意识形态的问题。在中国的国情之下,无论对个体还是区域的要求都是相似的:地位越高,责任越大;财富越多,担子越重。

永远不要尝试去试探中国坚定的社会主义路线决心,更不要以言论自由为幌子,对不同地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人群进行随意攻击。资本在中国永远都只是发展社会经济与民生的重要工具,而不可能发展成为像韩国那样的财阀势力。

资本的兴风作浪,在中国行不通。关于这一点,在后续的本系列浙江篇当中,我们还会再次提及。所以赚钱没错,但金钱至上,金钱万能的思想,是大错而特错的,特别是在中国。

到这里,今天我们的推送就已经差不多结束了。原本我们是计划本系列推文单篇字数是在4000字左右的,但是写到这儿时,我发现字数已经接近了10000字,但是从实际的表达上来,我却依旧认为仅仅是开了个头。

本文一些想法和观点,事实上一直以来都在我脑海里,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和大家分享。今天我们看似讲的是广东省的事儿,实际上讲的是中国的事儿,时代的事儿,以及你我们一个普通人的事儿。

虽然本文开始时我已经强调过这一点,但是为了防止一些朋友产生误会,这里我还是再次重申这一点。本文所有讲到的问题,并不针对广东一省。

我希望大家明白的是,哪怕是经济发展到了广东省这一体量和规模,依旧还是有非常多的问题,甚至是棘手的问题等待解决的。而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诸多问题,大家同样是可以想象到的。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如果说我们的发展过程中有什么问题,那么决然不可能是仅局限于一城一地的,它必然是广泛存在于我国各地区各领域的。只不过,广东作为全国经济体量第一省,我们以其为案例来讲,是认为广东省有这个气度与心胸接受和反思这些问题。

领先时切忌妄自尊大,落后时万莫妄自菲薄。这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也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而一直到这里,我们都还没有提到本文标题中的“下个十年,经济第一省如何平衡面子和里子”中的“面子和里子”究竟指的是什么。我个人认为,这里有很多重的解释方式。

其一,面子是珠三角地区,里子是非珠三角地区。下个十年,能不能让非珠三角地区年轻人能够有更多元化的选择,而不是有且仅有到珠三角打工赚钱,然后回非珠地区颐养天年这一条路,这需要平衡。

其二,面子是珠江新城和深南大道,里子是数以百计的大小城中村。下个十年,能不能把更多的资金、精力、人力、物力投入到城中村的改造与升级上,让更多新老广东人居者有其屋,这需要平衡。

其三,面子是三十年如一日的省域经济总量全国第一,里子是广州的规划与交通,深圳的教育和医疗,佛山东莞的城轨,广东省内地市间的高铁票价。还有,似乎是完全无法被地方政府有效调控的珠三角核心城市房价,这还是需要平衡。

其四,面子是每年百余万的外省流入人口体量,里子是这些新广东人是否真正能够认同、了解、融入乃至发扬以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等为代表的众多岭南区域文化。普通话的全面普及和粤语的广泛使用,同样值得平衡。

好了,本文结束,希望你能够有所收获,对得起你用以阅读本文的时间。今年大年三十了,再次祝福看到这里的诸位:万事顺遂,新春大吉!


2020年各省分地市经济解析推文系列参考素材:








【以下为广告,请根据实际需求了解】


“数据思维”大数据资料分享社群,目前已正式开通。
每日更新最新各行业大数据报告,支持报告电子版下载。可以帮助你实时、高效、精准获取各行业大数据。
对于大数据&数据报告资料有需求的朋友,可以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了解 ↓





2020独家:省区排名 丨 城市排名 丨 持续更新  GDP30强 丨 GDP50强 丨 GDP100强 丨 2021各省增速目标 丨 长三角之一  丨 长三角之二 丨 河北、山西、内蒙古分市  辽宁、黑龙江分市  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分市  河南、湖北、河南分市  广东、广西、海南分市  四川、贵州、云南分市  陕西、甘肃、宁夏分市


2020官方:广东报告 丨 江苏报告 丨 浙江报告 丨 河南报告 丨 四川报告 丨 福建报告  湖北报告 丨 陕西报告 丨 江西报告 丨 辽宁报告 丨 云南报告 丨 广西报告  山西报告 丨 吉林报告 丨 甘肃报告 丨 海南报告丨 青海报告 丨 北京报告  上海报告  重庆报告  天津报告丨 广州报告  苏州报告 丨 武汉报告  南京报告  无锡报告 丨 郑州报告  青岛报告  南通报告  合肥报告   泉州报告  唐山报告


新一线城市圈:济南都市圈 丨 青岛都市圈 丨 徐州都市圈 丨 沈阳都市圈 丨 合肥都市圈 丨 郑州都市圈 丨 成都都市圈 丨 武汉都市圈 丨 杭州都市圈 丨 南京都市圈


城市:市市通地铁 丨 主要城市居民储蓄 丨 均衡第一省启示录 丨 区域城市生态 丨 连镇高铁通车 丨 万亿GDP城市 丨 中西部10强市 丨 北方城市房价 丨 各省市人均GDP 丨 GDP50强城市 丨 北方十强城市 丨 中国百强医院 丨 十大消费城市 丨 2020十强城市 丨 31省市前三季度经济回顾 丨 前三季度27省GDP 丨 人口是一把双刃剑 丨 2020富豪榜 丨 各省房价前三城 丨 城市群与经济带 丨 长三角机场格局 丨 2019百强镇 丨 GaWC 2020 丨 上半年GDP百强 丨 就业结构 丨 社消大数据 丨 外贸依存度 丨 头部24城新格局


人文:排名启示录 丨 区域经济失衡 丨 私人美术馆分布 丨 山东沿海县镇乡 丨 流民与犯罪 丨 地区媒体分布 丨 隐秘的角落 丨 齐鲁区域与山东艺术 丨 南方车站的聚会 丨 广州站 丨 天下九州 丨 最宠游客城市 丨 瑞丽缉毒门户 丨 城镇化犯罪 丨 易错地名 丨 国人离婚率 丨 长江断流 丨 长安十二时辰 丨 宏颜获水 丨 广州红专厂 丨 中国啃老族 丨 大洋怪重地名背后 丨 中学地理课 丨 罪案片石家庄 丨 破冰行动 丨 白鹿原 丨 低调的宝藏城市 丨 渤海湾跨海通道 丨 城中村拆迁往事 丨 区域阅读大数据 丨 燕大南迁往事 丨历史文化名城 丨 妖都广州 丨 城市建筑设计 丨 离结比 丨 城市选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