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过去10年全国主要城市居民储蓄&GDP变化对比:更真实的南北差异

林隐LY 山川网 2023-08-03

山川网:伴随着2020年度的结束,全国各省、各市的年度地区生产总值及其他主要地区经济相关数据,都会在接下来的一两个月时间内,陆续公布。一年一度的区域经济汇总整理忙碌期,很快即将开始。

而在此之前,我们会先根据国家统计局等官方机构的一些整体性年度经济数据,做一些相关的推送。比如今天,我们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全国代表性城市(主要省会、副省级市)过去十年(2010-2019年)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变化情况。以及,进一步对比同时期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找出过去十年哪些城市居民储蓄跑赢了GDP,哪些城市又跑输了。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是反映城乡居民经济情况和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某种维度上,它事实上比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更具备代表性。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国都是世界上极具代表性的储蓄大国。但是一方面随着近些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物价和消费水平均迅速上涨;另一方面社会整体消费主义思潮盛行,信贷产品大规模推出,都使得我国整体储蓄率下降速度迅猛,与此同时家庭负债率却持续上升。

而2019年全球爆发的新冠疫情,使得许多人的收入出现显著的减少甚至中断,社会上长期积累的信贷危机也连续爆发蔓延,更使得许多高负债人群生活遭受了重大打击。平民阶层,特别是平民阶层的年轻人,越发能够深刻地明白超前消费绝不是帮助他们生活更幸福的“蜜糖”,而是极大概率断送他们未来幸福人生的“砒霜”。

对于亿万普通年轻人及普通家庭而言,在应对未来越来越多的潜在经济危机时,家庭储蓄成为他们最重要的人生安全壁垒。在此前与城市居民收入、消费相关的推文中,我也曾再三强调过储蓄对于普通人家庭经济安全的重要性。

那么,在过去的十年,中国区域经济迅猛发展,代表性城市GDP快速上涨的同时,生活在其中千万普通居民,他们的口袋中,究竟多存了多少钱呢?请大家先行查阅下表,相关解读我们在下文中分段进行阐述。


一、过去十年全国35个主要城市居民储蓄余额增幅变化


关于全国35个代表城市2019年的城乡居民储蓄余额总的排名,我这里没有再单独制表进行展示,因为讨论的意义并不是特别大,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从表格中进行查阅。

这里我们仅简单介绍下中国城市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的整体格局,我将之称为“两超多强”。所谓的两超,自然就是指北京和上海。2019年二城在城乡居民储蓄余额数据上分别达到了37309.68亿元和31727.73亿元,与其余中国城市清晰拉开一个维度。

京沪两强之外,2019年居民储蓄余额超过一万亿的城市还有:广州17980.56亿元,重庆17860.4亿元,深圳16010.77亿元,成都14900.55亿元,天津12639.64亿元,杭州11677.34亿元。这与现阶段中国城市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直接关联,并没有太多值得讨论的地方。

真正值得大家关注的,应该是表格上全国35个代表城市中,在过去十年(2010-2019年),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的增幅变化情况。而表格中的城市排序,事实上我也是按照这个迅速进行排列的。

我们可以清楚发现,有三座城市居民储蓄余额增幅超过了200%,分别是合肥278.3%,重庆205.8%,长沙200.7%。

从共同点来看,三城均为中西部城市,且均是过去十年中国中西部城市中经济发展的佼佼者。其中居民储蓄余额增长表现最突出的合肥,应该说是过去十年中国区域经济表现最为优秀的选手。

一方面,合肥对于自身定位拿捏极为精准,在高手如云的长三角城市群中成功站稳脚跟,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极大地利用好了各项长三角一体化的政策优势。另一方面则是合肥执政者的远见卓识,在合肥市经济发展尚处于较低水平时,敢于将有限的资源和资金重磅压在高新技术研发投入之上,做时间的朋友,并从中收获了巨大的收益。

合肥、重庆、长沙之后,其余排在前十的城市也均为中西部和东北城市,无一东部沿海城市进入榜单。原因也十分简单,东部沿海城市的经济高速发展期在更早前的时间段,所以在2010年时东部沿海城市平均的居民储蓄余额都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而加之过去十年东部沿海城市消费水平及物价房价的迅猛提高,都对于区域居民的储蓄余额进一步增长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所以我们发现,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在过去十年居民储蓄余额增幅上排在全国35代表城市的最后位置。这其中,广州也是35个城市中唯一过去十年居民储蓄余额增速低于100%的城市。

从一般逻辑来讲,区域居民的储蓄余额变化,主要和综合收入水平和综合生活成本之间的差额呈正比。所以整体来看,区域收入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区域生活成本(特别是房价)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的城市,理论上居民储蓄余额的增长会相对较快(还与区域居民的消费观密切相关,但在中国国情下这一点其实属于辅因)。

从城市综合定位来看,北京和上海具有强对比性,广州和深圳具有强对比性。在过去的十年间,北京的居民储蓄余额增幅超过上海,前者为119.4%,后者为102.7%;深圳的居民储蓄余额增幅超过广州,前者为138.4%,后者为93.3%。

从生活成本特别是房价数据上,深圳都要显著高于广州,而常住人口体量上广州比深圳又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所以综合来看,广州拥有居民储蓄余额增长的相对优势,但从最后结果弱于深圳的情况来看,广州应该从本身的产业结构和过去十年的自我定位、发展路线、关键选择上深挖原因。


二、过去十年,哪些城市居民储蓄余额增幅跑赢了GDP


过去我们在讨论区域经济时,使用最多的一个经济指标就是地区生产总值。因为这一数据是最直观的,也是普通人最容易理解。但是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一个不太好的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区域之间的发展优劣有且仅有这唯一的一项指标。这显然是十分糟糕的,这会让我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如何更好地使用好GDP数据,但又不唯GDP至上呢?我个人觉得对于大家的建议是,将它作为动态的参考值,而非静态的绝对值。什么意思呢,就是大家可以用多种多样的数据与这个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更加有用的一些区域经济思路与理解。

今天我这里就和大家做个示范,比如我们现在讨论全国35个代表城市过去十年居民储蓄余额的增长情况,如果我们只是将35个城市之间简单比较下增幅,然后做出个排名来,这就是属于典型的静态绝对值,它的意义其实是比较弱的。而如果我们将这个增幅与同期的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进行下对比,就能够得出更有启发价值的动态对比结果来。

大家可以参考表格中最右一栏的“储蓄增速-GDP增速”的数据结果,其中如果数值为正,也就是过去十年对应城市居民储蓄余额增幅跑赢了GDP增幅,我们就用正常的黑色字展示;而如果数值为负,也就是过去十年对应城市居民储蓄余额增幅跑输了GDP增幅,我们就用醒目的红色字标注。

最后我们得出的结果就是,35个全国代表性城市中,共有17个城市居民储蓄余额增幅跑输了同期GDP的增幅,其余自然是18个城市居民储蓄余额增幅与跑赢同期GDP增幅的城市。从整体数量上来看,几乎是一半一半的。

但是这其中,也有非常有趣的事情。我们举几个例子,大家看贵阳、昆明、厦门三座城市,在过去的十年间,三座城市的居民储蓄余额增幅,分别大幅跑输同期GDP增幅的69.5%、76.7%、57.9%。这个数据显然是惊人的,因为它和其他城市的平均值偏离非常明显。

那么原因在哪儿呢?是因为过去十年以上城市GDP增速太快了呢,还是居民收入增长太慢了呢,还是区域消费水平太高了呢?我认为其实以上原因都有之,但三城之间又各不相同。

过去十年,得益于相关区域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的利好,贵州和云南一度在中国省级行政区年度GDP增速排行榜上竞赛。但是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核心原因还是在于政策性扶持大项目的集中性投入。

这些项目可以短时间内迅速刷高GDP总量,但是却不能迅速改变区域产业结构和提升区域居民收入水平。同时,持续走高的GDP却必然会带动房价的快速上涨和生活成本的持续提高。所以站在当下回望过去十年,我们就会发现作为贵州和云南两省代表城市的省会贵阳和昆明,居民储蓄增长大幅落后于GDP的增长。

而和贵阳、昆明情况明显不同的自然就是厦门,作为东部沿海城市的厦门,早已度过了GDP增速的快速增长期,过去十年厦门GDP增速在省内处于正常水平(大家可自行对比同在表格中福州的十年GDP增幅)。但厦门市地小人少,房价和物价却极其之高,长期以来与国内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接近。

在此前的相关推文中,我们也介绍过厦门市家庭人均负债率在国内城市中极为突出。这样一来,无论在厦门收入有多高,都极难能够获得储蓄的显著增加。而事实上,厦门市的人均收入又不处于中国城市的第一梯队,这样综合下来,对于厦门市的居民储蓄余额增长显然就更是雪上加霜。

而更加有趣的,则是居民储蓄余额在过去十年显著跑赢了区域GDP增速的代表城市(储蓄增幅-GDP增幅):长春84.1%、石家庄90.5%、呼和浩特107.6%、沈阳66.4%、哈尔滨100.7%、天津74.5%、大连67.0%。

上述城市又为什么能够在过去的十年中,区域居民储蓄余额大幅领先区域GDP增速的呢?首先比较显而易见的就是上述城市的过去十年GDP增速整体还是偏低。纵观资料上的35个国内代表城市,经济增长普通城市十年GDP增幅平均在100%左右,经济增长突出城市十年GDP增幅平均则进一步达到了200%左右的水平。

这时我们来看上述城市的十年GDP增幅表现:长春101.4%、石家庄70.8%、呼和浩特49.6%、沈阳83.4%、哈尔滨43.2%、天津52.9%、大连35.7%。由此可以发现,上述城市的过去十年GDP增速显然是低于同期国内代表性城市的平均表现的。

但与此同时,以上城市的居民储蓄余额在同期国内代表城市中的增长却是处于正常水准的,基本位于表格中的中等排序区间。这意味着两件事:上述城市在过去十年居民收入增长虽然未必多快,但是持续稳定向上;区域消费水平稳定,特别是房价增长不快。两相结合之后,最终十年时间过去后,对应城市的区域居民反而存下了更多的钱。


三、用更全面的思维去观察南北区域差异,而非想当然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和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一大批靠炒作话题获取流量为生的自媒体,一定还会继续拿着所谓的“南北经济差异”继续做文章。这些人里多数都是根本不懂区域经济,甭管什么热点一律都蹭的;还有少数人是多少了解一些区域经济,但是由于受众爱看所以也跟风的。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中国的区域板块经济发展差异,在我个人看来有且只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做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不沿海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第二个阶段叫做长江沿线地区与非长江沿线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这是由于当下人类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航运城市区位优势必然带来的发展格局,并不存在任何高深的经济学理论。

两个阶段一结合,最终到了当下的这个时间节点,中国的区域经济差异,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沿海沿江地区与普通内陆地区之间的差异。抛开这个基本纲领,妄谈任何的东西差异或南北差异,都是在自欺欺人。

比如那些每天都热衷于造谣南北差异的人,不妨就把沿海沿江所有区域排除在外之后,无论你是按照秦岭淮河为界,还是按照长江为界,自行比对剩余的真正意义上的“南北差异”,看看其结果是什么。

在上文之中,我们讲到了中国35个代表性城市,过去十年区域居民储蓄余额增幅和地区生产总值增幅的对比。抛开任何区域差异,我们只讨论最本质的一件事,无论一座城市经济发展是快是慢,最终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能城市居民兜里剩下更多钱,还是让城市居民负更多债。这里我还要再次提醒大家一下,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请站在这个客观背景下思考问题。

这里我们将上文我们已经提到代表性城市中17座,过去十年居民储蓄增幅跑输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幅的城市列出:成都-12.7%、贵阳-69.5%、郑州-14.3%、西安-27.6%、福州-30.8%、武汉-41.0%、深圳-29.0%、海口-33.8%、南京-33.6%、杭州-20.1%、昆明-76.7%、宁波-2.0%、厦门-57.9%、太原-5.9%、北京-17.0%、上海-19.6%、广州-28.8%。

我个人的观点是,不论上述城市是东部、中部、西部,又或是北方还是南方。过去十年,没能让城市居民的储蓄增长跑赢GDP增长,对应城市都应该做深刻反思。当然,其中大幅跑输的城市应该格外注意。

我们尊重市场经济的客观发展规律,尊重区域经济之间的客观发展差距,但如果是不止过去十年,可能过去二十年甚至更久,居民储蓄都始终没跑赢过GDP增长的区域,显然更应该多些反省。问一问自己,发展区域经济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什么是“不忘初心”?初心就是让更多中国普通老百姓更富裕,而不是更负债,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初心。





【以下为广告,请根据实际需求了解】


“数据思维”大数据资料分享社群,目前已正式开通。
每日更新最新各行业大数据报告,支持报告电子版下载。可以帮助你实时、高效、精准获取各行业大数据。
对于大数据&数据报告资料有需求的朋友,可以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了解 ↓





2019全年: 江苏篇 丨 浙江篇 丨 广东篇 丨 山东篇 丨 安徽篇 丨 重庆篇 丨 江西篇 丨 各大区GDP对比 丨 城市三十强 丨 城市二十强 丨长江经济带 丨 各省人均收入 丨 各省GDP增速 丨 各省GDP总量 丨 各省GDP实现情况 丨 29省市GDP增速目标


新一线城市圈:济南都市圈 丨 青岛都市圈 丨 徐州都市圈 丨 沈阳都市圈 丨 合肥都市圈 丨 郑州都市圈 丨 成都都市圈 丨 武汉都市圈 丨 杭州都市圈 丨 南京都市圈


城市:均衡第一省启示录 丨 区域城市生态 丨 连镇高铁通车 丨 万亿GDP城市 丨 中西部10强市 丨 北方城市房价 丨 各省市人均GDP 丨 GDP50强城市 丨 北方十强城市 丨 中国百强医院 丨 十大消费城市 丨 2020十强城市 丨 31省市前三季度经济回顾 丨 前三季度27省GDP 丨 人口是一把双刃剑 丨 2020富豪榜 丨 各省房价前三城 丨 城市群与经济带 丨 长三角机场格局 丨 2019百强镇 丨 GaWC 2020 丨 上半年GDP百强 丨 就业结构 丨 社消大数据 丨 外贸依存度 丨 头部24城新格局 丨 上半年GDP20强 丨 安徽16地市 丨 上半年27省GDP 丨 上半年各省市收入


人文:区域经济失衡 丨 私人美术馆分布 丨 山东沿海县镇乡 丨 流民与犯罪 丨 地区媒体分布 丨 隐秘的角落 丨 齐鲁区域与山东艺术 丨 南方车站的聚会 丨 广州站 丨 天下九州 丨 最宠游客城市 丨 瑞丽缉毒门户 丨 城镇化犯罪 丨 易错地名 丨 国人离婚率 丨 长江断流 丨 长安十二时辰 丨 宏颜获水 丨 广州红专厂 丨 中国啃老族 丨 大洋怪重地名背后 丨 中学地理课 丨 罪案片石家庄 丨 破冰行动 丨 白鹿原 丨 低调的宝藏城市 丨 渤海湾跨海通道 丨 城中村拆迁往事 丨 区域阅读大数据 丨 燕大南迁往事 丨历史文化名城 丨 “妖都”广州 丨 城市建筑设计 丨 离结比 丨 城市选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