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研究兴趣,为什么不“研究”兴趣?(总第335期)
编前语
读研之后,如何找到中意的研究方向?杜老师在《研究设计》的课堂上与同学们一起探讨了怎么把“好奇”与“兴趣”结合起来,找到自己感兴趣、可执行的选题。本期杜课,整理自课堂对话实录。
Q1
老师,我发现我找不到特别中意的选题方向,可能是因为阅读面太窄了,对事物的了解不深,您说这该怎么办呢?
杜骏飞:
这也是很多同学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面对科研任务时,像是溺水的人找不到方向一般,机械而被动地从事着自己手头的工作。你会在选题的时候考虑导师的研究重点,会考虑自己的所学,甚至考虑到选题的难度。但唯独忘了一点,就是你自己的兴趣所在。这就会导致,你虽然认真地准备每一次作业,也完成了导师布置的课题,但从内心深处来说,你并不认同自己手头的工作。
我想提醒各位的是,在面临研究方向和日后就业这般的选择时,要先有对某事物的好奇心,然后将你的好奇与你的兴趣结合起来。这句话并不是很好理解,我想以你们都熟悉的歌手——薛之谦为例子,来谈一谈“好奇心”和“兴趣”的结合。
当我问我的学生,薛之谦的歌唱得如何?我的学生告诉我,只能说他的音乐产品做得比较好。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一个现场唱功并非十分优秀的歌手,却能够吸引如此高的关注?(听众笑)这就是好奇心。
将薛之谦的火爆原因与我的兴趣结合起来,就可以进一步探讨文化工业的生产机制。一个成熟的艺术产业,它可以让在歌在手一无所知、什么都没做的情况下就可以爆红。这方面的案例非常多。强大的工业流程和生产机制能够使一个产品的内核被层层包裹,失去本来面目。消费者与物的关系因而出现了变化:人们不会再从特别用途上去看这个物,而是从它的全部意义上去看全套的物。橱窗、广告、生产的商品和商标在这里起着主要作用,并强加着一重重的集体观念,好似一个链子、一个无法分离的整体。商品不再是一串简单的产品,而是一串意义。尤其对于奢侈品而言,它们之间相互暗示着更加复杂的高档商品,并使消费者产生一连串更为复杂的动机。
可以说,人们现在购买这些音乐产品的时候,就如同我们买一块摩登包装的月饼一样,其实买的是包装而不是月饼本身,是这块月饼的象征意义。这也是很多人喜欢在朋友圈里晒奢侈品的原因。
换句话说,在这一流行音乐的生产机制当中,还蕴含着另外一个主题,那就是人们的音乐消费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常说,生产社会里重视的是使用价值,而今的消费社会里,人们更为看重的是符号价值。上一个时代的人(也就是像我这样的人了)听一首歌还是要看产品的,还是要看歌手的,还是要强调理解的,而且真正谈得上“喜欢”的歌并不多。当然,这也与那个时代的生产较为匮乏、包装没那么精美、工业机制不够发达有关。
但在今天,我们就可能对自己的所爱、所好不那么清晰,同时会迷恋于工业化的生产,不那么投注到真实的感情当中去。那最最重要的是,那些小众的、有天赋的歌手,并不受这个市场待见。所以如果我做这个选题,既可以研究像薛之谦这样的工业产品,也可以去研究一下为什么那些在自己看来其实很棒的歌手、很棒的歌曲永远没有出头之日。这一现象的文化批评应该建构在哪一点上。这就是议题建构的过程。那么,你的兴趣在哪里呢?
Q2
平时爱听音乐、打篮球,也玩滑板。(杜老师:滑板是什么?是那种小孩儿玩的吗?)(听众笑)这是一种已经被纳入正式体育项目的运动,相对而言还属于亚文化,玩滑板的人和吸食大麻的青年常被归为一类,很多人对他们存在刻板印象。
杜骏飞:
那你说玩滑板不是好青年,骑自行车是不是好青年呢?(学生:这可能就与它们的接受程度有关系了。)其实在这个题材当中蕴含着很多研究的思路:首先你可以研究滑板作为一种亚文化的表征,即亚文化的来源是什么。比如黑人说唱,这也是有文化的渊源的,当然也有文化内核,和文化真实的抗议在里面。你要去挖掘一下滑板本身,它的文化内核是什么?从哪来?
其次,你也可以专门谈一下社会互动问题,即别人是怎么看待滑板。你就可以在写作时描述这样的细节——我一谈到滑板,大家都笑了,杜老师还说这是小孩玩的。你可以从中探究一下,作为一个符号互动的文化现场,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到底是什么地方产生了断裂?
第三,你也可以研究一下滑板作为一种文化的流行,它正处于什么阶段?作为一种运动,它成熟到什么时期了?所以滑板有太多的研究可以做了,只要你喜欢,你就会觉得围绕它的一切你都愿意去发掘一下。
Q3
我对很多事情都有好奇,但很难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您有什么建议吗?
杜骏飞:
你们现在很流行“云养猫”,那我就从我养猫的经验出发,来回答你的问题。
我们家最近养了一只猫。为了养好这只猫,我就得去钻研猫粮、猫舍、猫砂、猫玩具、猫零食、猫医生,将来还得给它找对象。(听众笑)因为你喜欢这只猫,你就被迫出现了好多好奇心要去求知。所以我估计再养个一两年我就可以给别人讲课了,肯定也能写论文了。
除了猫的衣食住行,我最近还在研究猫心理的问题。我们观察猫这两天有点儿郁郁寡欢。为什么呢?没让它出去玩呀。我就担心猫会抑郁。有的时候你们的导师都还不关心你们的心理会不会抑郁,我都关心猫的心理抑郁了,可见我对猫的研究确实也达到很好奇的程度了。猫什么会抑郁呢?原因有很多啊:比如说你呵斥了它一下,它的心理受到了伤害,它就会坐在一个边边角角的地方不肯看你;如果不能出去玩,它就会惘然若失地扒着玻璃抗议。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好奇心,当你真的喜欢它,你聚焦于它,你就会产生真正的兴趣。
你对什么比较关注,你就会产生什么研究兴趣,然后沿着这个方向,你就会成为专家。这就是绝大部分学者成功的法则。当然,那种无病呻吟的课题除外。比如你的导师把一个课题交给你,请你帮个忙做一下,而你本身对他的来龙去脉既不熟悉也不了解,然后也没兴趣,你可以凭借你的职业素养去帮这个忙,但这就很难出现很好的成果。
前年的时候我有一个研究生,她人不大,但对广场舞特别有兴趣。我告诉她,想要写好这篇文章,首先要让自己爱上广场舞。
这位女同学硬是跟着鼓楼的舞队跳了一学期的舞,还帮人家拿麦克风、端凳子,去别人家里做客,差点儿还被人家认成干女儿。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一学期下来,她的论文写成了。换了你,你也会好奇,你也会骂人,也会评价,但是你就是写不出论文来,因为你没有她那样的好奇心。缺乏身临其境,沉浸在场域当中的体验,你根本不可能对它产生什么样研究的兴趣,也找不到真正的发现。
这是我要给你的回答,你满意吗?
【通知】杜课小助手之前出现了一些异常,导致很多粉丝未能及时进群,现在异常已修复。请想进群的粉丝重新扫码添加小助手。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精选
人物:阿米尔·汗的完美人生|丁龙的馈赠与追问|吴清友逝去,留下这九句话| 少数人的责任 | 读昂山素季 |当得起“风骨”二字的,大约只有他这样的奇男子了| 如何造就曼德拉?| 鲁迅先生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变形
文字:我们去露天上课吧?|杜骏飞:“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做沉静的飞鸟”|孔老师的故事|话说“大学90%定律”|这是你步入大学的第一门课|我们为什么不歌唱?
关注:“微博掐架定律”突然火了,作者杜老师怎么看?|杜骏飞:一个教师的自白|发现一位雅典的公民|“蚂蚁财富”做错了什么?|拉斯维加斯的枪声
音频:一诚天下动|罗尔事件|青春|喜欢同一首歌,我们会是灵魂伴侣吗?|微信里的楚门世界|一个互相称“亲”、互扔表情包的时代
元能力养成:敬畏|反思|宽容|美|钝感|坚毅|遗忘 |利他| 运动|善念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萌萌
责编|胡园 王静颖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