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第一炉香》
【温馨提示:本文有剧透】
开门见山,我认为许鞍华拍的《第一炉香》还不错。
这部电影一开始就不被看好:许鞍华之前拍过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半生缘》,得到了“不会拍张爱玲”的评价;电影《第一炉香》从传出风声到最终上画,主演马思纯和彭于晏都被质疑包围着,尤其是女主角马思纯那篇读后感,让不少人怀疑她根本无法领会张爱玲作品的深意;到了后期宣传时,营销团队干脆走起下沉之路。
好在,从影厅的灯关上到再度亮起,那个时空只属于电影与观众,《第一炉香》本身的制作会让人大舒一口气:许鞍华还是那个许鞍华。
许鞍华与王安忆非常尊重原著,故事架构基本复原,很多台词只字未改。
她们当然也进行了一些调整,这些调整几乎都是为了加强人物的复杂性,让人们更同情那些原本被张爱玲冷眼旁观的人们。
电影为姑妈加了三场重要的戏,一场是噩梦醒来,梦里那摇曳的床笫响声还在耳边,下一个镜头,姑妈想起了自己进门时,其他三位太太不愿意喝茶的样子;另一场是这场噩梦之后的一个闪回,姑妈在一个葬礼上,但她并没有去送死者最后一程;还有一场是葛薇龙结婚,姑妈想起曾经的自己。
原小说只说姑妈嫁给老头做四房姨太太,然后得到了一大笔钱。而电影通过三场戏,指出了姑妈身上的悲剧性。
《第一炉香》,俞飞鸿饰演姑妈,马思纯饰演葛薇龙
小说结尾,葛薇龙放弃回上海的想法,主要是一场重病之后意志减弱,又被姑妈与乔琪乔合谋迷惑。电影在此基础上,为葛薇龙加了一场戏,她被挤在登船的人群中,码头黏腻的水渍溅到她的衣服上,好不容易上了船,却被粗鄙的妇人辱骂。用非常直观的落差,展现了葛薇龙回不去了的真正含义——她已回不去曾经的生活阶层。
甚至是花花公子乔琪乔也有了心。
在小说中,葛薇龙对乔琪乔产生了母亲对孩子般的怜爱感,这种感情如何具象化呢?
电影先是设计了一场独处戏,让离开母亲的葛薇龙与失去母亲的乔琪乔产生共鸣。然后为乔琪乔增加了这样一场戏:他养了三年的蛇,父亲并不知情,还当着他的面扔掉了,这场戏既展现了乔琪乔不被重视的家庭地位,也展现了这个人物的脆弱性,使得葛薇龙的怜爱有了前提。
《第一炉香》,彭于晏饰演乔琪乔
许鞍华对人物抱有衷心的悲悯,她为这些人物做的加法,几乎都是在为他们的堕落寻找更多外部因素,对人在社会中的复杂性抱有极高的敏感度,使得观众对这些人物产生更多共情。
这与张爱玲发生了分歧,大多时候,张爱玲只是冷酷地揭露人性。
悲悯与冷酷,从根源上就已南辕北辙。这也是许鞍华一直被诟病拍不好张爱玲的根本原因。
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许鞍华有意无意地避开了一些主要矛盾。
比如花了那么多笔墨去表现乔琪乔的原生家庭,却删去了乔琪乔的妹妹周吉婕的一段话,正是那段话,赤裸裸地揭示了混血儿夹在外国人与中国人之间的边缘状态,那才是乔琪乔这个人物自我放逐的根本原因。
《第一炉香》,彭于晏饰演乔琪乔
他看似上流却身无长物,无法赚钱养活自己;即便是有爵位的父亲,都要暗通款曲,才能得到白冰饰演的情人,他自然更是没有婚姻自主权。
电影把乔琪乔的可怜之处,简化为了对父爱母爱的失落,看似更易共鸣,实则有逃避深刻之嫌。
小说里表现的殖民地的奇怪形态,藏在张爱玲的笔锋里,可电影并没有从影像上强调它。
这个故事里面,每个人都是寄生,每个人都是乱世飘零的浮萍,但电影却并不点明,在这些寄生的链条终端,仰的是谁人的鼻息。许鞍华太耽于对个人命运的展现,而忽略了时代背景的深刻揭露,以致于最后一波又一波地往时代洪流上靠拢时,烘托乏力。
《第一炉香》片场照,许鞍华导演,主演范伟
葛薇龙跟着司徒协去了上海,那里到处都是年轻时的姑妈的影子,电影想表达葛薇龙不过就是下一个姑妈,这里似乎可以结束了;
几个镜头过去,葛薇龙向乔琪乔展开了爱的索求,可他的爱只有一刹那,剩下的时间,葛薇龙只有空虚。在船上,葛薇龙看到一颗玻璃珠,想起父亲的镇纸,那是一些实在的、靠得住的东西,与她得到的只有一刹那的爱形成鲜明对比,可是她回不去了,镜头推得开阔些,船晃晃悠悠,电影却还不打算收在这里;
电影还是在张爱玲写的那个画面里结束了,葛薇龙与乔琪乔在码头上,见到英国水兵带走中国女孩,葛薇龙说自己与她们没有区别,即便有,也只是,“她们是被迫的,我是自愿的”,到这里,电影才真正收尾,但因为加了前面两波,失去了小说戛然而止的效果。
想表达的东西太多,显得有些冗余了。
《第一炉香》,马思纯饰演葛薇龙
许鞍华与王安忆的填补,让《第一炉香》的故事更加流畅易懂了,可是也过于直白,对于喜欢张爱玲式留白的人而言,反而是把一件镂空的华丽晚装缝合上了。
细细想来,《第一炉香》内地上映版本有144分钟,这是一个对排片并不利的片长,可是片方即便把这部文学改编电影宣传成了土味爱情故事,也没有使它变成更短的版本,说明现版本极大程度地保留了许鞍华完整的创作意图。
文学改编电影并不是文本的视觉再现,许鞍华曾在采访中说:“改编电影其中一种,当然是照原著来拍,但有另一种,譬如徐克拍《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王家卫拍《东邪西毒》,其实改了很多,只有名字与某些概念跟原著有关,但大家都很接受,除了金庸自己不是太高兴啦。而第三类,是很多人改编文学作品时,都会将自己对原著的解读放进电影,就像为作品本身写一些评论。譬如林奕华,都是将他怎样看张爱玲放上舞台剧,而不是word for word将原著忠实呈现,但遗憾的是,我觉得自己没这个水准,无法用这种角度去拍张爱玲。”
许鞍华确实尊重原著,仅是填补上了张爱玲的留白,但她下意识地倾向了温柔的理解,其实也是把看法放入了电影,归根结底,这是一部许鞍华作品。
《第一炉香》片场照,许鞍华导演
演员方面,很多人认为彭于晏不适合乔琪乔,主要是说他不符合原著中惨白的设定,认为乔琪乔应该拥有一个较为虚弱的外形,不过王安忆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乔琪乔出入葛薇龙房间时,要爬上二楼,还要翻墙,体力上应当还是健壮的。
实际上当我看完《第一炉香》,我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接受了彭于晏的演出,他虽然还是有着一身训练有素的肌肉,但他的神情和状态,足以让人相信他是一个自我放逐的人。
《第一炉香》,彭于晏饰演乔琪乔
至于葛薇龙的选角,在一篇香港媒体的采访里,许鞍华提到,“如果真是要谈原著,张爱玲写薇龙,她是好瘦、双眼皮、细眼、尖脸,但我最近在读张爱玲的书信集,她在信中写到,自从林黛过身,往后无人可以再做薇龙。
但林黛明明是个肥妹,圆碌碌,眼大大。连作者所想象的薇龙都不是她自己所写的那个,但为什么她会喜欢林黛?我猜,在那一代演员之中,林黛是最性感的,是甜得来很性感,即是妩媚。张爱玲其实是要她那种味道。”
香港地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著名电影演员林黛
想必大多数人很难认同马思纯属于甜得来很性感的妩媚,但许鞍华这番话,重点是选角其实也可以不拘于文字定下来的框架。
原著中的葛薇龙脸部表情有些呆呆的,这一个看起来简单却明镜似的人物,用微表情来演可能更适合,放松时的马思纯状态非常对。
但是马思纯有时并不能抓住人物的内心活动,在小说里,葛薇龙与乔琪乔云雨的前情是司徒协把手镯戴到了她的手上,这是一种进攻行为,葛薇龙感到了害怕,因此她甘心把自己交给乔琪乔,有一部分原因是想挣脱司徒协的“抓捕”,后来发现乔琪乔并不想结婚,策略失败,因此有些崩溃。
而电影里,马思纯演的是葛薇龙动了心,交付了处子之身就觉得一定要结婚了,走向了恋爱脑剧情,完全失去了人物深层动机,再搭配有些台词,确实会有疼痛青春的感觉。
《第一炉香》,马思纯饰演的葛薇龙穿婚纱
从表演上来说,尽管人们可以体谅马思纯困于情绪病的艰难,也可以认为中学生略带一些丰腴并无不妥,但看到马思纯那明显疏于锻炼的背部线条,还是会想:如果再窄一点就更好了。另外,如果她不能控制自己对嘴部的过度调度,未来她还会承受不少演技上的批评。
搜索《第一炉香》的评论,有一场许多人笑场的戏,那就是姑妈那句“我们大家的Uncle”。然而在我看来,那场戏辛辣且讽刺,是许鞍华电影里少有的奔放时刻。
在纪录片《好好拍电影》里,许鞍华透露打算拍到七十五岁。
今年她已经七十四岁了,无论人们对《第一炉香》是褒是贬,许鞍华仍然展示出了旺盛的创作力,希望她能一直拍下去。
获得第77届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时的许鞍华
推荐阅读
主笔专栏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点击标题可阅读更多娱理精彩内容
微信公众号最近更改了推送机制
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
也就是说,需要大家
将[娱理]设置星标
多点在看
这样算法就能
提升我们和你们之间的联系啦
亲爱的你
就能更及时地收到我们的信息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