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2018年二模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 文
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
深圳市2018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 文
2018年4月19日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媒介是一把双刃剑,在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拓展人的行为能力以及提供各种超感官体验时,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每天各种无用信息占据人们的大量时间,使人们非理性冲动增多,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淡薄,也更容易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媒体与受众两方面入手,积极寻求对策。
从媒体角度看,媒体可以利用信息智能匹配技术降低受众的信息接收成本。这项技术以数据分析为依托,使信息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从而与受众的需求相匹配。比如,一些媒体机构根据用户个人需求方面的关键词、以往浏览的相关数据以及学历、职业、爱好等特征信息,进行汇集、整理、跟踪和分析,并根据用户充值、消费、反馈等数据信息,了解和掌握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潜在需求,进行精准的信息推送。虽然公司主要以推广自己服务项目为目的,但这种技术更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会大大减少许多有意无意强加于受众的信息,从而降低了受众进行信息处理的时间成本,使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中接收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这样的智能匹配模式会越来越精细化、个性化和特色化。比如,有的技术可以根据手机定位,确定用户是在办公场所、家里还是旅途中来推送合适的视听内容;还可以根据用户手机的睡眠模式、工作模式等确定推送时间,以及根据某一信息关注度的高低确定是否推送。
从信息受众角度看,受众需要提高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受众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即对媒介本身带来的危害及个人在媒介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持清醒认识的能力。任何时候,受众都要保持对新媒介的主动权、选择权,不能被媒介技术左右,而要学会组织与控制信息和技术。这种主动选择权是建立在一定的媒介素养基础上的。除此之外,受众还需要加强法律、伦理道德、文化等方面的素养,能够准确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并掌握好在新媒介上的话语行为的规范和尺度,从而将媒介信息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既要推动媒介的技术革新,又要提升受众对信息的批判思考能力。只有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使媒介技术真正为我所用,形成媒介与受众的良性互动。
(摘编自马慧茹、冶进海《理性面对新媒介的信息海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媒介产生负面效应的原因是人们在信息海洋中没有获得主动权、选择权。
B.人们因无用信息泛滥而形成的非理性冲动,会导致紧张和焦虑情绪的产生。
C.信息智能匹配技术可以根据受众需求实现智能化、个性化信息的精准推送。
D.以推广服务项目为主要目的,决定了媒体很难真正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新媒介有着负面效应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减少新媒介负面效应的对策。
B.全文围绕为何要理性地使用新媒介这一问题,从两个密切相关的角度来展开分析。
C.文章的第二段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特点、优势以及发展。
D.文章先提出新媒介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接着分析解决方法,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精准推送使受众得到好处,对此受众仍要保持清醒头脑。
B.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持续发展,得益于手机、网络的普及和媒体的广泛应用。
C.缺少媒介素养的人,难以组织与控制信息,也肯定无法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
D.如果受众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不能提高,媒介技术革新的成果就要大打扣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朗读与呐喊
莫 言
今年二月,在故乡的大街上,我与推着车子卖豆腐的小学同学方快相遇。方快提着我的乳名骂我闯富了忘了老同学。我说我都六十多岁了,你就别叫乳名了吧!他说,你想让我叫你什么?叫你莫言?呸!方快是很聪明的,他六十多岁了还在卖豆腐只能说他没碰上展露才华的机会。他喊我的乳名就说明他对我的不服气。我获奖后,面对采访的记者他提着我的乳名说:“他呀,根本不行!朗诵课文,他不是我的对手。”于是我回想起方快与朗读有关的事来。
那时我们的语文老师是学校唯一用普通话讲课的老师。在我们那里,谁要是出去上几天学或当几年兵,回来就说普通话,肯定成为嘲讽的对象。在强大的习惯势力压迫下,还坚持用普通话讲课,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老师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们齐声朗读时,老师提着教鞭在教室里转悠,辨别谁的声音里有着对课文的故意歪曲。方快是挨教鞭最多的——其实也不是真打,略有痛感而已。
有天中午,方快带着我们去田野里捉了几十只青蛙,用瓦罐提到教室里,放在脚下。那天新课是《青蛙》,老师带领我们朗读:
“每到黄昏,池塘边有一只老青蛙先发出单音的独唱,接着满塘的蛙跟着唱起来。呱!呱!呱!……”
我们从来没有像那次朗读那样卖力,那样愉快,那样充满期待。我们一边朗读一边偷眼看方快。他的脸膛红扑扑的,脸上洋溢着喜气。他从来都是朗读的捣乱者,但这次却成了领读者。他的嗓音洪亮,富有韵味,而且,他使用的竟是普通话!连老师也用讶异的目光看着他。这时候,我看到他用脚推倒了瓦罐,几十只青蛙争先恐后地跳出来。伴随着女生们的尖叫和男生们的怪笑,我们看到老师变色的脸——教室里只有方快一个人还在朗读:
“……青蛙,真是一种可爱的动物……”
我们原以为老师会跟方快决一死战,没想到在方快响亮的朗读声中,老师蜡黄的脸渐渐红润起来。我们老师是一个有酒涡的男人,他的脸上出现酒涡我们便知道他笑了。方快停止朗读,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对老师傻笑。老师响亮地拍着巴掌,连声说:“好好好!太好了!”
此后不久,方快便当了学习委员,之后又当了班长,成了好学生,成了老师的骄傲,成了后进变先进的典型,还参加全县朗读比赛获得第三名。如果不是因为历史原因,他很可能成为我们高密东北乡一个杰出人物。当然,现在也不能说他不杰出,他家的豆腐,质量很好,供不应求。
方快引发了朗读的热潮。我们朗读,我们背诵,我们把语文课本一字不漏地从头背到尾。我是其中一个追随者。
后来当了兵,我能慷慨激昂地念报纸的才能被指导员发现,让我在团部欢迎新兵大会上发言。调到军校后,领导错以为我文化水平很高,便让我当政治教员给新学员讲课。讲哲学,政治经济学,我哪里懂这些!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硬着头皮也要冲上去。
那年寒假,我背了一大堆书回家探亲。我在邻居家滴水成冰的空房子里备课,讲稿写好了,就一遍遍地读。当时我以为我讲的是标准普通话,后来才知道我讲的是“高普”(高密普通话)。我先是小声读,读着读着就起了高声,最后是手舞足蹈地呐喊。全不顾墙外有耳,全不顾村里人的说三道四,全不顾家里人的难堪。那时我们家东厢房里还养着一头牛,每当我呐喊时,母亲就会进来劝我:别吆呼了,你把牛都吓得不吃草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在开学后的课堂上,作用明显,反响强烈。我也颇为得意。三十多年后的一次聚会,一位性格豪爽的女学员说:我们当年给您起了一个外号叫“野狼嗥”——我心中一怔,才知道他们受了我多少折磨。
去年秋天,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叶嘉莹先生,听她吟诵唐诗宋词。叶先生说从来没有人教过她吟唱,从小她就这样唱读,因为她感觉就应该这样读,这样唱。听了叶先生的话,我想,是的,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腔调,想怎么唱就怎么唱;用标准普通话读出的诗词,确实很好听,但其实都不是古典诗词应该发出的声音。告别叶先生后,我曾把门窗堵严了吟唱过几首唐诗宋词,感觉无比畅快。但我知道,叶先生的自由吟唱会赢得满堂彩,而如果我敢登台放腔,迎接我的——当然不会是猎枪。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快执意叫“我”的乳名,是因为他不服气;而不服气的原因,则是他当年曾凭着朗读而无比辉煌,“我”也曾是他的追随者之一。
B.文中的语文老师很了不起,他不仅有着在乡里人嘲笑中坚持自我的勇气,也有着用宽容、赏识来改变一个捣蛋学生的胸怀与智慧。
C.文章善用加强语势的方法传情达意,如连用三个“成了”表现方快出名后的得意,连用三个“全不顾”表现“我”朗读时的投入。
D.方快与“我”,一个因历史原因而寂寂无闻,一个因抓住偶然的机遇而改变了命运,文章借此表达命运难测、造化弄人的感慨。
5.请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5分)
6.文章题目是“朗读与呐喊”,结尾却写“吟唱”,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09年,中国政府实施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2014年,政府实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政策性利好”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业蓬勃发展。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340多万辆,而在中国销售的电动汽车占比就超过了50%。
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生了车企利用政策漏洞骗补的个案。另外,中国新能源汽车存在“大而不强”的现象。微型纯电动汽车凭着价格低廉、可直接上牌照、能获得政府补贴等优势,占据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的65%(2017年数据),但这些车型排量小、技术含量低。在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和整车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与国际一流品牌仍存在不小差距。
(摘编自林芝罘《解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得失补贴政策待完善》)
材料二: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的迅速扩大,中央财政负担不断递增,2016年补贴清算资金就高达58.59亿元。
2016年12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发布通知,从补贴门槛、补贴方式、补贴金额、骗补惩罚等四个方面做了严格的规定,明确要求2017年的国家补贴在2016年的基础上降低20%。
2017年12月,四部委发布公告,规定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车辆购置税。这一政策虽作用于消费环节,但最终受益者还是新能源汽车企业。当然,消费者的“用脚投票”也会倒逼新能源汽车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提供更好产品。
2018年2月,四部委发布通知,大幅减少补贴金额,并对新能源汽车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电动汽车中,只有续航里程长、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高的车型才能得到更优厚的补贴;而以知豆D2、北汽新能源EC系列等为代表的微型纯电动汽车,在补贴减半甚至失去补贴的情况下,将逐步失去价格竞争优势。微型纯电动汽车制造商为获取补贴,必须进行技术改造。
(摘编自谢光耀《四部委新政下狠手新能源客车财政补贴大降》)
材料三:
我国近年来纯电动汽车补贴政策的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于2013-2018年我国纯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分析)
材料四:
有关部门表示,政府将在2020年底全面退出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为保证政策衔接,《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2018年4月1日起施行,以建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市场化补贴机制。该办法对所有车企提出燃料消耗量积分(即油耗积分)与新能源汽车积分两项考核指标。达标获正积分,未达标获负积分。油耗正积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都能在关联企业间转让;油耗正积分还能结转至下一年底使用,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不能结转。所有负积分都必须在当年内用正积分来抵偿。油耗负积分可用油耗正积分或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抵偿,而新能源汽车负积分只能向关联企业购买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来抵偿。
该办法还规定,新能源汽车在油耗积分计算中,可直接以2~5倍的数量参与计算。可以说,新能源汽车能够在油耗积分和新能源汽车积分中得到双重优惠。因此,生产新能源汽车几乎成了未来乘用车企业油耗积分达标的最佳选择。那些在新能源汽车布局上明显滞后的传统车企,未来势必要额外增加不菲的“买分”成本。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化部政策法规司《<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解读》)
7.下列对“材料四”中“管理办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某车企的新能源汽车积分如果是正分,可以选择出售给关联企业;如果是负分,只能从关联企业购买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来抵偿。
B.某车企的油耗积分如果是负分,它可以选择从关联企业购买正积分来抵偿,也可以选择用上年度结转的正积分来抵偿。
C.某车企如果某年度在油耗积分、新能源汽车积分这两项指标中有一项未达标,就不得不额外增加不菲的“买分”成本。
D.该政策实施的目的是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而且让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再依赖政府的补贴,进一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微型纯电动汽车在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占比很大,说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大而不强”,补贴政策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
B.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实施与延期,使得新能源汽车企业可以从政府那里得到更多的资金来进行技术升级。
C.知豆D2等微型纯电动汽车难以满足2018年补贴政策对新能源汽车提出的更高的技术要求,因此补贴被减半甚至失去补贴。
D.相比2013年,2018年纯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对续航里程数的分类更细,其目的是减少对所有纯电动汽车车型的补贴。
E.参照2016年,可看出2018年纯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对续航表现不佳与续航表现优秀的车型,采取完全不同的补贴政策。
9.我国政府部门针对新能源汽车“大而不强”的现状,进行了哪些政策引导?请简要概括说明。(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咸,字逢儒。登淳熙二年进士第。调内江县尉,县吏受贿,赋民不均。咸以闻于部使,为下令听民自陈利病,而委咸均其赋。改知果州南充县,转运司辟主管文字。岁旱,税司免下户两税,转运使安节以为亏漕计,咸白安节曰:“苟利于民,违之不可。”安节从之。蜀岁收输绢钱,民以为病,咸白安节,核入节出,奏岁减二十余万缗。大修学宫,政以最闻,改知普州。开禧元年,边事兴,四川宣抚使程松奇其才,辟主管机宜文字。咸贻书劝松捐金帛,募死士,搜人才;考图籍以疏财用之源,视险要以决攻守之计。松复书深纳,然实不能用。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迁利路转运判官。曦叛臣于金,关外四州继没,人情大骇。咸留大安军督军粮,檄其守杨震仲振流民,备奸盗,众稍安。安丙密以曦反谋告咸,咸即遣人告松,松不之察。曦以咸蜀名士,欲首胁之以令其余,檄咸议事,咸不往,遂之利州。安丙寻奏以咸总蜀赋,从之。时僭乱后,帑藏赤立。咸至武兴,与丙商榷利病,兵政财计,合为一家。核诸司羡余,移支常平广惠米。汰弱兵二万余,规画备至,故军兴增支之数,皆不取于民。咸昼夜精勤,调度有方,不二岁,钱粮布帛饶足。嘉陵江流忽浅,或云金人截上流,咸不动,疏而导之,自益昌至于鱼梁,馈运无阻。金州地险,咸增馈米以实之,人皆曰:“金州之险,金人不可向,何益之为?”咸曰:“敌至而虑,无及矣。”未几,金人犯上津,赖以固。召为司农少卿,卒。丙列奏其功,赐谥勤节。
(节选自《宋史卷一百七十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B.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C.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D.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漕计,指漕运总量。漕运是古代利用水道来调运粮食(公粮为主)的运输方式。
B.以最闻,指因政绩考核优秀而闻名。古代考核政绩时划分的等级以上等为“最”。
C.图籍,图是指地图;籍是指书籍。古代官府通过图籍来了解疆土、居民等情况。
D.檄,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在本文中作动词,用檄文告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咸长于政事,体恤百姓。内江县官员贪贿无为,赋民不均。陈咸陈情部使,部使让他听准百姓自陈利病,并让他来做调整赋税工作。
B.陈咸应变有方,效果显著。吴曦叛宋投金,多地失守,民心震惊。他督促收集军粮、发布文告赈济流民、防备奸盗,百姓最终安定下来。
C.陈咸总理蜀赋,调度有方。安丙推荐他总理蜀地赋税,他和安丙一同研究财政现状,把兵政财计合为一家,合理调度,收到明显效果。
D.陈咸面对困境,积极有为。面对嘉陵江被金人上游截流的传闻,他并不惊慌,而是积极疏导航道,使得从益昌到鱼梁的航运保持畅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安丙密以曦反谋告咸,咸即遣人告松,松不之察。
(2)咸曰:“敌至而虑,无及矣。”未几,金人犯上津,赖以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扬州偶会前洛阳卢耿主簿
韦应物
楚塞故人稀,相逢本不期。
犹存袖里字,忽怪鬓中丝。
客舍盈樽酒,江行满箧诗。
更能连骑出,还似洛桥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故人稀”点出诗人的处境,暗寓人事的变迁,以淡淡的悲伤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B.诗人的衣袖里仍保存着友人写的文字,这一细节流露出诗人对友人情意的珍惜重视。
C.第四句将眼前人与昔日印象相比照,由此引起内心的波动,反映诗人对友人的关爱。
D.颈联用两个典型的画面,表现诗人与友人客舍对饮的畅快淋漓,江行唱和的兴致盎然。
E.整首诗意象绚丽丰富,风格飘逸豪放,在多个场景的切换中表现了情感的起伏变化。
15.这首诗的尾联笔法灵活,意蕴丰富,请你对此加以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表现出作者心系国家安危、渴望赴边建功的豪情壮志。
(2)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古代圣人更加圣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脱贫攻坚到了关键时刻,只要我们勠力同心,真干实干,就一定能打赢这场攻坚战,兑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
②当年他的大女儿和小儿子哭着抱住他的腿不让他走,儿女情长,令他心如刀割,但为了事业,他咬咬牙,还是毅然登上西去的列车。
③支教老师梁俊和山区孩子们演唱的《苔》,质朴无华,却如天籁;他们让观众用“歌的形式”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无与伦比的魅力。
④林教授讲课时,喜欢从现实生活具体案例中寻找切入点,呈现事实真相;然后避实就虚,由实践上升到理论,寻求规律,直指本质。
⑤美国出现贸易逆差的根源是其国内经济失衡,不解决财政赤字问题,不增加居民储蓄,单靠保护主义来解决问题,这无异于缘木求鱼。
⑥画家借李白的形象抒发胸臆,以笔墨挥洒豪情,飘逸飞动的墨线与李白浪漫清俊的诗章并驾齐驱,将诗仙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南甜北咸”虽然是个笼统的说法,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地区差异的明显特征,也反映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B.全民阅读的推动者与其强迫读者从手机刷屏转到纸质阅读,倒不如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帮助读者提高阅读的质量,为他们搭建优质的手机阅读平台。
C.《国家宝藏》这样的文物类节目的兴起,很好地满足了人们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来学习文物知识、了解传统文化的内在需求,因而受到人们追捧。
D.大家观看了《厉害了,我的国》,电影里中国桥、中国路等超级工程的震撼影像,彰显了祖国的强大实力,也感受到国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19.下列情景中给朋友发的短信,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祝贺生女儿)近日闻尊夫妇喜添千金,弄瓦之庆,遥以致贺。
B.(邀请来吃饭)拟在敝舍准备盛宴,如蒙惠然肯来,荣幸之至。
C.(问候病情)闻君抱恙,不胜垂念,谨致问候,祝早日康复。
D.(拜托帮忙)冒昧唐突干请,所恳之事,务必慨允,不胜感激。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亚里士多德与计算机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正是他提出的逻辑推理系统,①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系统产生前,人们对事物进行判断只能②__________________,因此能做出的判断也是有限的。这一系统产生后,无需任何经验的参与,只需通过逻辑推理就可以得到“逻辑真理”。这对计算机的发展非常重要,因为计算机和人不同,③__________________,尤其需要一套不依赖于生活经验的逻辑推理体系。
21.下面文段有三处存在偷换概念的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分)
规则,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规定出来供大家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每个人心中都要有自己做人的底线。在小人横行、阿谀奉承之风盛行的北宋官场里,周敦颐坚守良知,洁身自好,最终流芳百世。当然,盲目地遵守规则也不行。比如,长辈命令你去做坏事,你就不能盲目遵从。
①“做人的底线”不能等同规则。前者可以主观选择的,后者是强制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子思受邀回到高中母校宣讲成长经历及学习心得。他说自己在母校学习期间就非常喜欢儒家文化;现在,他正跟着研究生导师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有位同学向他提问:“对儒家文化,我们有所了解,像‘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之类的道理,我也很认可;可是,在生活中真要那样做,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
如果你是子思,你将怎样回应这样的提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2018年4月19日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C
2.B
3.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4.D
5.【参考答案】
(1)朗读内容画面逼真,饶有趣味。富有画面感(让人如闻其声),映衬出童心的天真可爱。
(2)朗读内容与(朗读)情境构成重合,意韵丰富。老青蛙带满塘的蛙鸣唱,象征语文老师带动学生、方快带动其他人朗读,意蕴丰富。
(3)朗读情境与现实情境形成反差。一本正经的朗读与后文教室里的混乱相映照,使文章有了波澜。
(4)运用拟人修辞和拟声词,描摹池塘黄昏时分青蛙齐鸣的充满生机的景象,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一点2分,二点3分,三点5分)
6.【参考答案】
(1)为了深化文章主题。“吟唱”表现“我”心态的成熟,“我”更认可用自己腔调来吟唱,也不害怕登台放腔,比以往更加勇敢自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2)为了丰富文章内容。“吟唱”是对前面的“朗诵与呐喊”的有效补充,反映“我”由追随他人到迎难而上、再到勇敢自信的成长历程,丰富文章的内涵。
(3)为了让文章笔法灵活,跌宕起伏。“吟唱”宕开一笔,却又与前文意脉贯通;以“朗诵与呐喊”之外的“吟唱”收结全文,看似闲笔,却巧妙回应文章主旨,体现散文形散神聚的妙处。(每点2分,共6分)
7.C
8.CE
9.【参考答案】
(1)从补贴门槛等四个方面做严格的规定。
(2)延长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期限。
(3)补贴政策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门槛。
(4)实施积分管理,由国家补贴变为市场补贴,使新能源汽车得到实惠。(每点1分,共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0.B
11.C
12.B
13.【参考答案】
(1)安丙暗中把吴曦投金弃宋的谋反计划告诉陈咸,陈咸马上就派人告诉程松,程松却不去核查这个情况。(关键实词有“密”“察”;关键虚词有“以”“即”;重点句式“松不之察”。)
(2)陈咸说:“敌人来了再去考虑,可能就来不及了。”不久,金人(果然)侵犯上津,金州靠提前的准备来固守不失。(关键实词有“犯”“无及”“未几”;关键虚词有“而”“以”;重点句式“赖以固”。)
【参考译文】
陈咸字逢儒,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中进士。初调内江县属四川尉,当时县吏受贿,不能公平收取民赋,陈咸把这种情况上报部使,让他授权地方官吏听取百姓反映陈述弊端,部使官员委托陈咸平均民赋。后改南充属四川知县,转运司征召陈咸主管文书。那年大旱,朝廷税司部门免除百姓两种税赋,转运使安节认为这样会影响朝廷的漕运收入,陈咸禀告安节说:“如果这项措施是对下户平民有好处的,违备它是不应该的。”安节听从了陈咸的建议。蜀地每年强行征收绢钱,致百姓怨声载道,陈咸禀告安节,应该核定收入,节约开支,并奏请上司每年减免20余万缗。陈咸还大修学宫,政绩卓著,改任普州今四川知州。开禧元年1205年边关发生战事,四川宣抚使程松视其才华出众,授陈咸主管机宜文字,他向程松写书信建议程松拿出金帛,招募为国效死的将士,网罗人才,考查土地和户籍材料以疏理财用之源,根据险要的地势情况来决定攻守的策略。程松复信深表接受,实际上没有采用。副使吴曦瞧不起程松,调动将兵,不告诉正使。陈咸对此深感忧虑,又劝程松收纳义士作为战情紧急的备用,要据守险要扼口,建立关隘战堡,来防备意外的变故,程松仍然没有采纳。陈咸后来迁任利路转运判官。吴曦叛宋投金,关外四州阶、成、和、凤相继被割给金国,民情大惊。陈咸留下大安地区的军队来督促军粮,发布文告给大军地区的太守杨震仲让他赈济流民,防备奸盗,百姓才稍稍安定。安丙暗中把吴曦造反的阴谋告诉陈咸,陈咸立即派人告诉程松,却不去深入了解侦察、核查这个情况。吴曦觉得陈咸是蜀地名士,就想欲先胁迫他让他来影响其他将兵投降金人。他向陈咸用公文征召请他来议事,陈咸觉察到其中的阴谋没有前往,于是就去了利州。安丙不久又上奏朝廷让陈咸总理蜀地赋税财政,陈咸接受了这个建议。当时国家动乱之后,国库出现赤字。陈咸到武兴,与安丙商讨现实中赋税政策的利弊,把军事和行政财政合为一体,请安丙上奏朝廷。陈咸又查核诸司财政盈余,移支常平广惠粮仓的米粮。减弱兵二万多,精心规划,所以用于发展军队的新增支出的资金,全不从百姓收取。陈咸日夜精心理财,调度有方,不到两年,钱粮布帛充盈富足。嘉陵江流量突然减小,有人说这是金人在上游截流造成,陈咸并不为所动,在当地疏通河道引导流向,从宜昌到鱼梁,确保粮草运输无阻。金州地势险要,陈咸增拨金州粮草来充实战斗力,人们都说:“金州地势那么险要,金人根本不可能有进攻的可能,那给金州增加粮食有什么必要呢?”陈咸说:“敌人来了再去考虑,可能就来不及了。”不久,金人果然侵犯上津,金州靠提前的准备来固守不失。后来被朝廷征召为司农少卿。去世后,安丙上报他的功劳,赐谥“勤节”。
(二)古代诗歌阅读
14.AE
15.
(6分)①结句不结情,诗情更深化(推进喜悦之情)。“更”句表示两人除偶遇之外,还能并辔同游,这是更大的快乐;“还”句表示仍然能像以前在洛桥一样,将愉悦之情又推进了一层。②打通时(今昔)空(扬州、洛桥),巧妙拓展意境。(也可答“虚实结合”)现在的连骑共行让人想起当年在洛桥并辔同游的情景,现在与过去的场景相重叠,写出作者与故友相聚的喜悦。③留白式结尾,拓展诗的想象空间。还跟当年在洛桥时一样,当年的经历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间。(写出一点得3分,其中结论句2分,分析句1分。总分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2)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D
18.A
19.A
20.示例:⑴使计算机的发展成为可能(或:推动计算机的发展)(2分)⑵依赖有限的生活经验(2分)⑶完全没有生活经验(1分)
21.②“良知”不能等同规则,前者属于自我约束(内心的自律),后者属于外在的制度。③“长辈的命令”不能等同“规则”。前者只约束个体,后者约束大家。只指出相关语句,得1分,分析合理,得2分。
四、写作
【略】
深圳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待修订】
2018年4月19日龙 猫(高映东)
说明:(1)不同群里有很多讨论的声音,因此课件是动态的,待修订的,周期要前后一个月。(2)官方版解析有的,本版不再赘述。故为一家之言,请批判使用。
序图:韦应物、亚里士多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媒介是一把双刃剑,在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拓展人的行为能力以及提供各种超感官体验时,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每天各种无用信息占据人们的大量时间,使人们非理性冲动增多,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淡薄,也更容易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媒体与受众两方面入手,积极寻求对策。
从媒体角度看,媒体可以利用信息智能匹配技术降低受众的信息接收成本。这项技术以数据分析为依托,使信息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从而与受众的需求相匹配。比如,一些媒体机构根据用户个人需求方面的关键词、以往浏览的相关数据以及学历、职业、爱好等特征信息,进行汇集、整理、跟踪和分析,并根据用户充值、消费、反馈等数据信息,了解和掌握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潜在需求,进行精准的信息推送。虽然公司主要以推广自己服务项目为目的,但这种技术更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会大大减少许多有意无意强加于受众的信息,从而降低了受众进行信息处理的时间成本,使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中接收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这样的智能匹配模式会越来越精细化、个性化和特色化。比如,有的技术可以根据手机定位,确定用户是在办公场所、家里还是旅途中来推送合适的视听内容;还可以根据用户手机的睡眠模式、工作模式等确定推送时间,以及根据某一信息关注度的高低确定是否推送。
从信息受众角度看,受众需要提高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受众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即对媒介本身带来的危害及个人在媒介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持清醒认识的能力。任何时候,受众都要保持对新媒介的主动权、选择权,不能被媒介技术左右,而要学会组织与控制信息和技术。这种主动选择权是建立在一定的媒介素养基础上的。除此之外,受众还需要加强法律、伦理道德、文化等方面的素养,能够准确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并掌握好在新媒介上的话语行为的规范和尺度,从而将媒介信息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既要推动媒介的技术革新,又要提升受众对信息的批判思考能力。只有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使媒介技术真正为我所用,形成媒介与受众的良性互动。
(摘编自马慧茹、冶进海(据说也是一位青年作家)《理性面对新媒介的信息海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
A.新媒介产生负面效应的原因是人们在信息海洋中没有获得主动权、选择权。【这只是受众的原因,而原文说“媒体与受众两方面”的原因,故以偏概全,关系错位。】
B.人们因无用信息泛滥而形成的非理性冲动,会导致紧张和焦虑情绪的产生。【“非理性冲动”是结果1,而不是原因,此处为递进因果关系。原因是“使”之前的“每天各种无用信息占据人们的大量时间”,这是“关系错位”,混淆了引起和被引起。】
C.信息智能匹配技术可以根据受众需求实现智能化、个性化信息的精准推送。【“可以”不是“一定”,这是相对柔和的大概率的说法。】
D.以推广服务项目为主要目的,决定了媒体很难真正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于文无据,一个“主要以”就不能对等“决定了”,一是将相对独立事件强加关联,强加联系,属关系错位设误,此外还有概念错位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文章以新媒介有着负面效应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减少新媒介负面效应的对策。
B.全文围绕为何要理性地使用新媒介这一问题,从两个密切相关的角度来展开分析。【看右下角“理性面对新媒介的信息海洋”,是“面对”,不是“使用”,“看待问题”和“使用工具”并不是对等的概念。】
C.文章的第二段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特点、优势以及发展。
D.文章先提出新媒介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接着分析解决方法,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精准推送使受众得到好处,对此受众仍要保持清醒头脑。
B.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持续发展,得益于手机、网络的普及和媒体的广泛应用。
C.缺少媒介素养的人,难以组织与控制信息,也肯定无法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逆否关系不成立。】
D.如果受众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不能提高,媒介技术革新的成果就要大打扣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朗读与呐喊
莫 言
今年二月,在故乡的大街上,我与推着车子卖豆腐的小学同学方快相遇。方快提着我的乳名骂我闯富了忘了老同学。我说我都六十多岁了,你就别叫乳名了吧!他说,你想让我叫你什么?叫你莫言?呸!方快是很聪明的,他六十多岁了还在卖豆腐只能说他没碰上展露才华的机会。他喊我的乳名就说明他对我的不服气。我获奖后,面对采访的记者他提着我的乳名说:“他呀,根本不行!朗诵课文,他不是我的对手。”于是我回想起方快与朗读有关的事来。
那时我们的语文老师是学校唯一用普通话讲课的老师。在我们那里,谁要是出去上几天学或当几年兵,回来就说普通话,肯定成为嘲讽的对象。在强大的习惯势力压迫下,还坚持用普通话讲课,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老师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们齐声朗读时,老师提着教鞭在教室里转悠,辨别谁的声音里有着对课文的故意歪曲。方快是挨教鞭最多的——其实也不是真打,略有痛感而已。
有天中午,方快带着我们去田野里捉了几十只青蛙,用瓦罐提到教室里,放在脚下。那天新课是《青蛙》,老师带领我们朗读:
“每到黄昏,池塘边有一只老青蛙先发出单音的独唱,接着满塘的蛙跟着唱起来。呱!呱!呱!……”
我们从来没有像那次朗读那样卖力,那样愉快,那样充满期待。我们一边朗读一边偷眼看方快。他的脸膛红扑扑的,脸上洋溢着喜气。他从来都是朗读的捣乱者,但这次却成了领读者。他的嗓音洪亮,富有韵味,而且,他使用的竟是普通话!连老师也用讶异的目光看着他。这时候,我看到他用脚推倒了瓦罐,几十只青蛙争先恐后地跳出来。伴随着女生们的尖叫和男生们的怪笑,我们看到老师变色的脸——教室里只有方快一个人还在朗读:
“……青蛙,真是一种可爱的动物……”
我们原以为老师会跟方快决一死战,没想到在方快响亮的朗读声中,老师蜡黄的脸渐渐红润起来。我们老师是一个有酒涡的男人,他的脸上出现酒涡我们便知道他笑了。方快停止朗读,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对老师傻笑。老师响亮地拍着巴掌,连声说:“好好好!太好了!”
此后不久,方快便当了学习委员,之后又当了班长,成了好学生,成了老师的骄傲,成了后进变先进的典型,还参加全县朗读比赛获得第三名。如果不是因为历史原因,他很可能成为我们高密东北乡一个杰出人物。当然,现在也不能说他不杰出,他家的豆腐,质量很好,供不应求。
方快引发了朗读的热潮。我们朗读,我们背诵,我们把语文课本一字不漏地从头背到尾。我是其中一个追随者。
后来当了兵,我能慷慨激昂地念报纸的才能被指导员发现,让我在团部欢迎新兵大会上发言。调到军校后,领导错以为我文化水平很高,便让我当政治教员给新学员讲课。讲哲学,政治经济学,我哪里懂这些!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硬着头皮也要冲上去。
那年寒假,我背了一大堆书回家探亲。我在邻居家滴水成冰的空房子里备课,讲稿写好了,就一遍遍地读。当时我以为我讲的是标准普通话,后来才知道我讲的是“高普”(高密普通话)。我先是小声读,读着读着就起了高声,最后是手舞足蹈地呐喊。全不顾墙外有耳,全不顾村里人的说三道四,全不顾家里人的难堪。那时我们家东厢房里还养着一头牛,每当我呐喊时,母亲就会进来劝我:别吆呼了,你把牛都吓得不吃草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在开学后的课堂上,作用明显,反响强烈。我也颇为得意。三十多年后的一次聚会,一位性格豪爽的女学员说:我们当年给您起了一个外号叫“野狼嗥”——我心中一怔,才知道他们受了我多少折磨。
去年秋天,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叶嘉莹先生,听她吟诵唐诗宋词。叶先生说从来没有人教过她吟唱,从小她就这样唱读,因为她感觉就应该这样读,这样唱。听了叶先生的话,我想,是的,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腔调,想怎么唱就怎么唱;用标准普通话读出的诗词,确实很好听,但其实都不是古典诗词应该发出的声音。告别叶先生后,我曾把门窗堵严了吟唱过几首唐诗宋词,感觉无比畅快。但我知道,叶先生的自由吟唱会赢得满堂彩,而如果我敢登台放腔,迎接我的——当然不会是猎枪。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方快执意叫“我”的乳名,是因为他不服气;而不服气的原因,则是他当年曾凭着朗读而无比辉煌,“我”也曾是他的追随者之一。
B.文中的语文老师很了不起,他不仅有着在乡里人嘲笑中坚持自我的勇气,也有着用宽容、赏识来改变一个捣蛋学生的胸怀与智慧。
C.文章善用加强语势的方法传情达意,如连用三个“成了”表现方快出名后的得意,连用三个“全不顾”表现“我”朗读时的投入。
D.方快与“我”,一个因历史原因而寂寂无闻,一个因抓住偶然的机遇而改变了命运,文章借此表达命运难测、造化弄人的感慨。
5.请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5分)
(1)朗读内容画面逼真,饶有趣味。富有画面感(让人如闻其声),映衬出童心的天真可爱。
(2)朗读内容与(朗读)情境构成重合,意韵丰富。老青蛙带满塘的蛙鸣唱,象征语文老师带动学生、方快带动其他人朗读,意蕴丰富。
(3)朗读情境与现实情境形成反差。一本正经的朗读与后文教室里的混乱相映照,使文章有了波澜。
(4)运用拟人修辞和拟声词,描摹池塘黄昏时分青蛙齐鸣的充满生机的景象,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一点2分,二点3分,三点5分)
6.文章题目是“朗读与呐喊”,结尾却写“吟唱”,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1)为了深化文章主题。“吟唱”表现“我”心态的成熟,“我”更认可用自己腔调来吟唱,也不害怕登台放腔,比以往更加勇敢自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2)为了丰富文章内容。“吟唱”是对前面的“朗诵与呐喊”的有效补充,反映“我”由追随他人到迎难而上、再到勇敢自信的成长历程,丰富文章的内涵。
(3)为了让文章笔法灵活,跌宕起伏。“吟唱”宕开一笔,却又与前文意脉贯通;以“朗诵与呐喊”之外的“吟唱”收结全文,看似闲笔,却巧妙回应文章主旨,体现散文形散神聚的妙处。(每点2分,共6分)
【解析】“(3)”的答案要重视,使“笔法摇曳生姿,情节跌宕起伏,文章充盈诗意”,实际上是文章的味精。文章不能寡淡,故要用灵活的笔法,跌宕起伏的情节来调味。教师要强调“文本无废话”。任何情节或思绪的穿插都是有用的,且极为有用,至少能彰显作者或文中“我”的情趣。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09年,中国政府实施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2014年,政府实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政策性利好”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业蓬勃发展。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340多万辆,而在中国销售的电动汽车占比就超过了50%。
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生了车企利用政策漏洞骗补的个案。另外,中国新能源汽车存在“大而不强”的现象。微型纯电动汽车凭着价格低廉、可直接上牌照、能获得政府补贴等优势,占据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的65%(2017年数据),但这些车型排量小、技术含量低。在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和整车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与国际一流品牌仍存在不小差距。
(摘编自林芝罘【这是个烟台人?】《解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得失补贴政策待完善》)
7.下列对“材料四”中“管理办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某车企的新能源汽车积分如果是正分,可以选择出售给关联企业;如果是负分,只能从关联企业购买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来抵偿。
B.某车企的油耗积分如果是负分,它可以选择从关联企业购买正积分来抵偿,也可以选择用上年度结转的正积分来抵偿。
C.某车企如果某年度在油耗积分、新能源汽车积分这两项指标中有一项未达标,就不得不额外增加不菲的“买分”成本。
D.该政策实施的目的是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而且让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再依赖政府的补贴,进一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CE)
A.微型纯电动汽车在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占比很大,说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大而不强”,补贴政策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
B.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实施与延期,使得新能源汽车企业可以从政府那里得到更多的资金来进行技术升级。
C.知豆D2等微型纯电动汽车难以满足2018年补贴政策对新能源汽车提出的更高的技术要求,因此补贴被减半甚至失去补贴。
D.相比2013年,2018年纯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对续航里程数的分类更细,其目的是减少对所有纯电动汽车车型的补贴。
E.参照2016年,可看出2018年纯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对续航表现不佳与续航表现优秀的车型,采取完全不同的补贴政策。
9.我国政府部门针对新能源汽车“大而不强”的现状,进行了哪些政策引导?请简要概括说明。(4分)
(1)从补贴门槛等四个方面做严格的规定。
(2)延长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期限。
(3)补贴政策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门槛。
(4)实施积分管理,由国家补贴变为市场补贴,使新能源汽车得到实惠。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发迹史部分翻译
陈咸,字逢儒。登淳熙二年(1175年,南宋)进士第。调内江县尉,县吏受贿,赋【征收财物】民不均【不公平,不均匀】。咸以闻于部使【指御使。封建王朝的御使一般由中央各部郎官充任,故名】,为下令听民自陈【自己陈述】利病【利弊,利害】,而委咸均其赋【均平田赋】。改知果州南充县,转运司辟主管【掌管某种专门事务的职官】文字。岁旱,税司免下户两税【夏税和秋税的合称。唐德宗时杨炎作两税法,并租庸调为一,令以钱输税。夏输不超过六月,秋输不超过十一月,故称两税】,转运使安节以为【认为这样】亏【影响收入,让……吃亏,使……亏损】漕计,咸白【跟……说】安节曰:“苟【假使,如果】利【有利于,对……有利】于民,违【违背】之不可【不当】。”安节从【听从】之。蜀岁收输绢钱,民以为病【弊端】,咸白安节,核【核定】入【收入】节【节约、开源节流】出【输出】,奏岁减二十余万缗【单位,用于税金】。大修学宫,政以最【最佳】闻【政绩卓著,以政绩最佳知名】,改知普州。
陈咸字逢儒,1175年中进士。初调内江县属四川尉,当时县吏受贿,不能公平收取民赋,陈咸把这种情况上报部使,让他授权地方官吏听取百姓反映陈述弊端,部使官员委托陈咸平均民赋。后改南充属四川知县,转运司征召陈咸主管文书。那年大旱,朝廷税司部门免除百姓两种税赋,转运使安节认为这样会影响朝廷的漕运收入,陈咸禀告安节说:“如果这项措施是对下户平民有好处的,违备它是不应该的。”安节听从了陈咸的建议。蜀地每年强行征收绢钱,致百姓怨声载道,陈咸禀告安节,应该核定收入,节约开支,并奏请上司每年减免20余万缗。陈咸还大修学宫,政绩卓著,改任普州今四川知州。
中兴史部分翻译
开禧元年,边事【边关发生战事】兴【兴盛,多发】,四川宣抚使程松奇其才【赏识他的才华,视其才华出众】,辟【征召,授】主管机宜【针对客观情势处理事务的方针、办法等】文字。咸贻【遗留】书【书信】劝【劝勉】松捐【捐献】金帛,募【招募】死士【效死的将士,敢死队】,搜【搜罗,网络】人才,考图籍【土地和户籍】以【来】疏【帮助,分配】财用之源【源头,最需要的地方】,视险要以决【决定】攻守之计【攻防战略计划】。松复书深纳【深表接纳】,然实【实在是,最终】不能用【无法施行】。副使【指节度使或三司使等的副职】吴曦蔑视松,易置【改设,更换,改变位置】将兵,不关白【报告,通知,通告】正使,咸忧之,复说【再次游说】松收义士为缓急【偏义复词,急用】用,据【占据】险厄【险要扼要的位置】,立【建立】关堡【关隘城堡】,以备不虞【意料不到的事:以防不虞。以备不虞:以防不测】,松又不能用【听从建议】。迁利路转运判官。曦叛臣于金【投降金朝,在金朝做叛臣】,关外四州继没(mò)【相继沦陷】,人情大骇【人心大惊,形容人心动荡不安】。咸留大安军督军粮,檄其守杨震仲振【通“赈”,赈济】流民【流离失所的灾民】,备【防备】奸盗【作奸犯科的盗贼】,众【百姓】稍安【安定】。安丙密以【用】曦反谋【反叛的阴谋】告【告发,揭发】咸,咸即遣人告松,松不之察【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宾句,松不察之,松不去深入了解侦察核实这个情况】。曦以咸(作为)蜀名士,欲首【首先】胁【威胁,胁迫】之【他】以【来】令【命令,控制】其余【余党,下属】,檄咸议事【议论商讨公事】,咸不往,遂之【到……去】利州。安丙寻【不久】奏以咸总【总理,经理】蜀赋【蜀地的赋税】,从之。时僭(jiàn)乱【犯上作乱】后,帑(tǎng)藏【亦作帑臧,国库】赤立【空无所有。形容穷困之极】。咸至武兴,与丙商榷【商量,讨论】利病【利弊,利害】,兵政财计【军政事务和财政事务】,合为一家。核诸司【众官吏,众官署】羡余【盈馀,剩馀】,移支常平广惠米。汰【裁汰】弱兵【孱弱的兵卒】二万余,规畫【即“規劃(规划)”】备至【极其周到(多指对人的关怀等)】,故军兴【谓征集财物以供军用】增支【新增支出】之数,皆不取于民。
开禧元年1205年边关发生战事,四川宣抚使程松视其才华出众,授陈咸主管机宜文字,他向程松写书信建议程松拿出金帛,招募为国效死的将士,网罗人才,考查土地和户籍材料以疏理财用之源,根据险要的地势情况来决定攻守的策略。程松复信深表接受,实际上没有采用。副使吴曦瞧不起程松,调动将兵,不告诉正使。陈咸对此深感忧虑,又劝程松收纳义士作为战情紧急的备用,要据守险要扼口,建立关隘战堡,来防备意外的变故,程松仍然没有采纳。陈咸后来迁任利路转运判官。吴曦叛宋投金,关外四州阶、成、和、凤相继被割给金国,民情大惊。陈咸留下大安地区的军队来督促军粮,发布文告给大军地区的太守杨震仲让他赈济流民,防备奸盗,百姓才稍稍安定。安丙暗中把吴曦造反的阴谋告诉陈咸,陈咸立即派人告诉程松,却不去深入了解侦察、核查这个情况。吴曦觉得陈咸是蜀地名士,就想欲先胁迫他让他来影响其他将兵投降金人。他向陈咸用公文征召请他来议事,陈咸觉察到其中的阴谋没有前往,于是就去了利州。安丙不久又上奏朝廷让陈咸总理蜀地赋税财政,陈咸接受了这个建议。当时国家动乱之后,国库出现赤字。陈咸到武兴,与安丙商讨现实中赋税政策的利弊,把军事和行政财政合为一体,请安丙上奏朝廷。陈咸又查核诸司财政盈余,移支常平广惠粮仓的米粮。减弱兵二万多,精心规划,所以用于发展军队的新增支出的资金,全不从百姓收取。
别传部分翻译
咸昼夜精勤【励精图治】,调度【管理并安排(工作、人力、车辆等)】有方【得体得法】,不二岁,钱粮布帛饶足【丰饶富足】。嘉陵江流忽浅,或云金人截上流,咸不动,疏而导之,自益昌至于鱼梁,馈运无阻。金州地险,咸增馈米以实【充实】之,人皆曰:“金州之险,金人不可向【归向武力,遵循战斗的理念】,何益之为【为何益之,为何要增加粮草呢】?”咸曰:“敌至而【表承接】虑,无及矣。”未几,金人犯【进犯】上津,赖【仰仗、依靠,倚仗】(之)以【来,从而】固【固守,固若金汤】。召为司农【汉始置,掌钱谷之事。亦称大司农,为九卿之一。汉建安改为大农,由魏至明,历代相沿,或称司农,或称大司农】少卿【大卿的副职】,卒。丙列奏其功,赐谥勤节。
陈咸日夜精心理财,调度有方,不到两年,钱粮布帛充盈富足。嘉陵江流量突然减小,有人说这是金人在上游截流造成,陈咸并不为所动,在当地疏通河道引导流向,从宜昌到鱼梁,确保粮草运输无阻。金州地势险要,陈咸增拨金州粮草来充实战斗力,人们都说:“金州地势那么险要,金人根本不可能有进攻的可能,那给金州增加粮食有什么必要呢?”陈咸说:“敌人来了再去考虑,可能就来不及了。”不久,金人果然侵犯上津,金州靠提前的准备来固守不失。后来被朝廷征召为司农少卿。去世后,安丙上报他的功劳,赐谥“勤节”。
(节选自《宋史·卷一百七十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
A.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B.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易置将兵不关白”硬翻倒也通——调动将兵并不通知对方,然“正使咸”如何相连?所以CD先砍掉。看AB,A“关堡以备不虞”显然不对,“关堡”是物体,“关堡”不能防备不测。】
C.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D.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漕计,指漕运总量。漕运是古代利用水道来调运粮食(公粮为主)的运输方式。
B.以最闻,指因政绩考核优秀而闻名。古代考核政绩时划分的等级以上等为“最”。
C.图籍,图是指地图;籍是指书籍。古代官府通过图籍来了解疆土、居民等情况。【有俩释义:①土地和户籍: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②文籍图书:图籍尽在,昭昭可知。显然,这是①的含义。】
D.檄,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在本文中作动词,用檄文告知。【对,文体名。用于征召、晓喻、声讨的文书:传檄文而定千里。常用于动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陈咸长于政事,体恤百姓。内江县官员贪贿无为,赋民不均。陈咸陈情部使,部使让他听准百姓自陈利病,并让他来做调整赋税工作。
B.陈咸应变有方,效果显著。吴曦叛宋投金,多地失守,民心震惊。他督促收集军粮、发布文告赈济流民、防备奸盗,百姓最终安定下来。【“檄其守杨震仲振”,说明赈灾这事儿并不是他亲自督办的。】
C.陈咸总理蜀赋,调度有方。安丙推荐他总理蜀地赋税,他和安丙一同研究财政现状,把兵政财计合为一家,合理调度,收到明显效果。
D.陈咸面对困境,积极有为。面对嘉陵江被金人上游截流的传闻,他并不惊慌,而是积极疏导航道,使得从益昌到鱼梁的航运保持畅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安丙密以曦反谋告咸,咸即遣人告松,松不之察。
(1)安丙暗中把吴曦投金弃宋的谋反计划告诉陈咸,陈咸马上就派人告诉程松,程松却不去核查这个情况。(关键实词有“密”“察”;关键虚词有“以”“即”;重点句式“松不之察”。)
(2)咸曰:“敌至而虑,无及矣。”未几,金人犯上津,赖以固。
(2)陈咸说:“敌人来了再去考虑,可能就来不及了。”不久,金人(果然)侵犯上津,金州靠提前的准备来固守不失。(关键实词有“犯”“无及”“未几”;关键虚词有“而”“以”;重点句式“赖以固”。)
复习必修课本中已有的实词
(一)密
①adj.稠密;细密。普高第三册龚自珍《病梅馆记》:以疏为美,~则无态。
②adj.亲近;亲密。初中陈寿《隆中对》:于是与亮情好日~。
③adj.隐密;隐蔽。普高第四册蒲松龄《促织》:入其舍,则~室垂帘,帘外高香几。【又,粤教版选修九】秘密。《谭嗣同》:荣禄~谋,全在天津阅兵之举。
(二)察
①v.仔细看;观察。普高第四册苏轼《石钟山记》:徐而~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②v.看清楚。必修二《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品类之盛。
③v.考察。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也。【察纳】明察采纳——察纳雅言。
④adj.清楚;明白。初中左丘明《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必以情。
⑤v.考察举荐;选拔。初中诸葛亮《陈情表》:前太守臣逵~臣孝廉,后剌史臣荣举臣秀才。
(三)固
①adj.坚固。必修三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殽函之~,拥雍州之地。【又】adj→使v.使……坚固;巩固(及物动词)。初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不以山溪之险。
②adj.稳固;牢固。必修三《过秦论》:君臣~守以窥周室。
③adj.固执;顽固。初中列子《愚公移山》:汝心之~,~不可彻。高二杜牧《阿房宫赋》:独夫之心,日益骄~。
④adv.坚决;坚持。必修五《廉蔺列传》:蔺相如~止之。
⑤adv.本来;原来。普高第五册/粤教版选修《齐桓晋文之事》:臣~知王之不忍也。
⑥adv.当然。高二《垓下之战(项羽之死)》:今日~决死,愿为诸君快战。
(四)
①v.侵犯。大多数是这个意思:例如《左传》:“胥臣蒙马以虎皮,先~陈蔡。”
②v.触犯;冒犯。初中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③v.冒;冒着;顶着。初中柳宗元《捕蛇者说》:盖一岁之~死者二焉。
④n.罪犯;犯人。高二方苞《狱中杂记》:大盗未杀人,及他~同谋多人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作者简介】韦应物(约737-792)早年当过唐玄宗的侍卫,“身为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他这番自述,不禁使人联想起在锦衣玉食绿酒红灯中长大的高干子弟,总是无法无天,连地方官也惹不起的。奇怪的是,他却在玩乐够了之后,忽而发愤读书,下决心脱胎换骨。后来他做过几任县令和刺史,曾经严惩不法军吏,又常感到无力拯救百姓而自愧,写下了“邑有泳流亡愧俸钱”这样的名句,终于在文学史上奠定了自己无可争辩的地位。他的诗卓然名家,“高雅闲谈,自成一家之体”,世以“王孟韦柳”并称,都继承陶渊明而各有特色。他的词不多,仅《三台》和《调笑》共四首。“胡马”一阕,极写边塞的荒凉,全无一字写人,却深切地体现了征人远戍的孤独和烦忧,选唐五代词没有不选这一首的。
扬州偶会前洛阳卢耿主簿
韦应物
楚塞故人【故人:老朋友。老朋友之间的感情】稀,相逢本不期【未经约定,这里特指不料,有惊喜成分在内】。
犹存袖里字,忽怪鬓中丝【不知不觉就老了】。
客舍盈樽酒,江行满箧【方形竹箱,书箧】诗。
更能连骑出,还似洛桥【指洛阳市天津桥。桥在洛水上,故亦称“洛桥”。】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E)
A.“故人稀”点出诗人的处境,暗寓人事的变迁,以淡淡的悲伤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B.诗人的衣袖里仍保存着友人写的文字,这一细节流露出诗人对友人情意的珍惜重视。
C.第四句将眼前人与昔日印象相比照,由此引起内心的波动,反映诗人对友人的关爱。
D.颈联用两个典型的画面,表现诗人与友人客舍对饮的畅快淋漓,江行唱和的兴致盎然。
E.整首诗意象绚丽丰富,风格飘逸豪放,在多个场景的切换中表现了情感的起伏变化。
15.这首诗的尾联笔法灵活,意蕴丰富,请你对此加以赏析。(6分)
①结句不结情,诗情更深化(推进喜悦之情)。“更”句表示两人除偶遇之外,还能并辔同游,这是更大的快乐;“还”句表示仍然能像以前在洛桥一样,将愉悦之情又推进了一层。
②打通时(今昔)空(扬州、洛桥),巧妙拓展意境。(也可答“虚实结合”)现在的连骑共行让人想起当年在洛桥并辔同游的情景,现在与过去的场景相重叠,写出作者与故友相聚的喜悦。
③留白式结尾,拓展诗的想象空间。还跟当年在洛桥时一样,当年的经历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间。(写出一点得3分,其中结论句2分,分析句1分。总分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表现出作者心系国家安危、渴望赴边建功的豪情壮志。
(2)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古代圣人更加圣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D)
①脱贫攻坚到了关键时刻,只要我们勠(lù)力同心【齐心合力】,真干实干,就一定能打赢这场攻坚战,兑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
②当年他的大女儿和小儿子哭着抱住他的腿不让他走,儿女情长【指过分看重爱情】,令他心如刀割,但为了事业,他咬咬牙,还是毅然登上西去的列车。(错,对象错位,望文生义)
③支教老师梁俊和山区孩子们演唱的《苔》,质朴无华,却如天籁;他们让观众用“歌的形式”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无与伦比【伦比:类比,匹敌。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的魅力。
④林教授讲课时,喜欢从现实生活具体案例中寻找切入点,呈现事实真相;然后避实就虚【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由实践上升到理论,寻求规律,直指本质。(错,对象错位,望文生义)
⑤美国出现贸易逆差的根源是其国内经济失衡,不解决财政赤字问题,不增加居民储蓄,单靠保护主义来解决问题,这无异于缘木求鱼【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⑥画家借李白的形象抒发胸臆,以笔墨挥洒豪情,飘逸飞动的墨线与李白浪漫清俊的诗章并驾齐驱【并驾:几匹马并排拉着一辆车;齐驱:一齐快跑。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将诗仙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淋漓:形容湿淋淋往下滴,比喻尽情,酣畅;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并驾齐驱”错,对象错位)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A.“南甜北咸”虽然是个笼统的说法,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地区差异的明显特征,也反映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反映了……特征”是正确的搭配,“反映……存在着”也是正确搭配。】
B.全民阅读的推动者与其强迫读者从手机刷屏转到纸质阅读,倒不如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帮助读者提高阅读的质量,为他们搭建优质的手机阅读平台。【“全民阅读的推动者”的存在区间不可能是“碎片化的时间”,因此此处语序不当,状语“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应调至“读者”后:倒不如帮助读者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提高阅读的质量……】
C.《国家宝藏》这样的文物类节目的兴起,很好地满足了人们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来学习文物知识、了解传统文化的内在需求,因而受到人们追捧。【“文物类节目”去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不是“文物类节目的兴起”,中心语赘余导致逻辑主语发生异变。因此删去“的兴起”。】
D.大家观看了《厉害了,我的国》,电影里中国桥、中国路等超级工程的震撼影像,彰显了祖国的强大实力,也感受到国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成分缺失,“也”和“感受到”中间添加“使大家/使观众”。】
19.下列情景中给朋友发的短信,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A.(祝贺生女儿)近日闻尊夫妇喜添千金,弄瓦之庆【瓦:古代妇女纺织用的纺砖;弄瓦:古人把纺瓦给女孩玩,希望她将来能胜任女工。祝贺人家生女孩。】,遥以致贺。【此句正确。】
B.(邀请来吃饭)拟在敝舍准备盛宴,如蒙惠然肯来【用作欢迎客人来临的客气话。同“惠然肯来”。】,荣幸之至。【谦敬和主宾都错位。】
C.(问候病情)闻君抱恙【抱病】,不胜垂念【俯念,关怀】,谨致问候,祝早日康复。【记住“垂”是敬语,对别人说的话,如“垂爱”“垂青”“垂询”,对逝者也是“永垂不朽”。此处谦敬和主宾都错位——到底谁病了谁感谢谁谁关怀谁?乱。】
D.(拜托帮忙)冒昧唐突【轻率地冒犯】干请【请托】,所恳之事,务必慨允【慷慨地应许】,不胜感激。【错在“务必”,请托人不能用祈使句。】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亚里士多德与计算机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正是【正因为……才(会)使】他提出的逻辑推理系统,①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系统产生前,人们对事物进行判断只能②__________________,因此能做出的判断也是有限的。这一系统产生后,无需任何经验【推断②】的参与,只需通过逻辑推理就可以得到“逻辑真理”。这对计算机的发展非常重要,因为计算机和人不同,③__________________,(因而)尤其需要一套不依赖于生活经验的逻辑推理体系。
⑴使计算机的发展成为可能(或:推动计算机的发展)(2分)
⑵依赖有限的生活经验(2分)
⑶(它)完全没有生活经验(1分)
21.下面文段有三处存在偷换概念的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分)
规则,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规定出来供大家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每个人心中都要有自己做人的底线。在小人横行、阿谀奉承之风盛行的北宋官场里,周敦颐坚守良知,洁身自好,最终流芳百世。当然,盲目地遵守规则也不行。比如,长辈命令你去做坏事,你就不能盲目遵从。
①“做人的底线”不能等同规则。前者可以主观选择的,后者是强制的。
②“良知”不能等同规则,前者属于自我约束(内心的自律),后者属于外在的制度。
③“长辈的命令”不能等同“规则”。前者只约束个体,后者约束大家。
【解析】只指出相关语句,得1分,分析合理,得2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子思受邀回到高中母校宣讲成长经历及学习心得。他说自己在母校学习期间就非常喜欢儒家文化;现在,他正跟着研究生导师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有位同学向他提问:“对儒家文化,我们有所了解,像‘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之类的道理,我也很认可;可是,在生活中真要那样做,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
如果你是子思,你将怎样回应这样的提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待修订】
最新试题仓库(每日更新)
2018年部编语文七下期中调研卷(戳此)
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两套(戳此)
2018年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三)语文(戳此)
河北省保定市2018届高三一模(戳此)
北京海淀区2018届高三年级一模语文试题 (戳此)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戳此)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评价检测(解析版)
广州市广雅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综合训练试卷2(戳此)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8年高考冲刺模拟(一)
石家庄市2018届高中毕业班模拟考试(一)(AB卷)(戳此)
湖南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戳此)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1-6年级期中复习试卷第②套(含答案)(戳此)
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戳此)
1~6年级课外专项阅读训练含答案 (戳此)
全国100所名校2018届高三模拟示范卷语文卷(五) (戳此)
2018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大全人物篇1 (戳此)
部编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1单元单元测试题 (戳此)
2018年烟台市一模高三语文试题 (戳此)
广东肇庆广宁一中2017-2018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戳此)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戳此)
小学1-6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题B卷及答案|人教版 (戳此)
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2017-2018学12月阶段性调研(戳此)
江西临川一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戳此)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5(word版共5套) (戳此)
江西省八所重点校2018届高三四月联考 (戳此)
七年级初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3(word版共5套) (戳此)
最新人教版1-6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名校A卷(附答案) (戳此)
部编七年级初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4(word版共5套)(戳此)
最新部编版小学4-6年级四五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名校A卷(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初一七年级初二八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和答案(各2套)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第八次月考 (戳此)
内蒙古包头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戳此)
安徽滁州民办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第一次联考 (戳此)
江西九校2018届高三联合考试(戳此)
湖北八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戳此)
合肥2018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戳此)
江西2018届高三六校联考(戳此)
山东日照市2018届高三下一模(戳此)
四川2018届高三春季诊断性测试(戳此)
南昌市2018届高三一模(戳此)
山西太原市2018届高三一模拟(戳此)
广东江门二中2018学年高二下(戳此)
山东淄博实验中学、第五中学、高青一中2018高二上末(戳此)
2018广州市高考语文一模(戳此)
佛山顺德区2018高三下学情调研(戳此)
武汉市2018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语文(戳此)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戳此)
深圳2018届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戳此)
山西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二检(戳此)
山西45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戳此)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下3月考语文(戳此)
东北三省三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戳此)
安徽江南十校2018届高三3月质检语文(戳此)
浙江省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戳此)
河北省承德市2017/18上高二第一次月考(戳此)
湖北黄冈中学2018学年高二年级9月月考语文(戳此)
河南郑州一中2018高三一轮复习测试(三)(戳此)
本文由公众号“语文试题与作文”(ID:stzuowen)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谢收看! |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免费关注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