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城后的奋斗(陈志强)

2018-02-15 作者:陈志强 知青情缘

 

0

  1983年我回到上海。此时的上海乃至中国正处于百废待兴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我拿着每月35元的工资,而且一拿就是很多年。更有部分回沪知青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单位回上海后就一直待业在家。人们普遍比较穷,一个县里也没有几个万元户。

   

      回上海后的第二年我妻子生了女儿,女儿吃的奶粉和带女儿的保姆都需要钱。穷则思钱,不放过任何一点能赚钱的机会。那时候我真是穷疯了。有一天我行走在马路上,看见路边的地上有一块黑呼呼的东西,走近一看,是一个长方形的大哥大传呼机,就是当年的手机,这种手机形似砖头,是当年有钱人才能有,拿在手里派头很大。见四周没人,激动的我捡起手机就奔到老婆的单位给老婆看,并商讨如何处理,是占为己有还是交还失主。老婆说先不管怎么处理,先享受一下,说着就按起了手机。不料没有任何反应,原来这是一个仿制大哥大极为逼真的手机玩具。两人笑得肚子痛。


     有一天走在小区的林荫路下,见到路前边离我不远处有一只鸽子,我悄悄地走到离鸽子2米远的距离,突然就象一个守足球门的守门员,见到足球向球门飞来,整个身子横着扑向目标。鸽子还没来得及张开翅膀就被横着倒在地上的我抓住了。鸽子的脚上有铜圈,是一只迷失了方向的信鸽。我的手臂被水泥地擦掉了一层皮。鸽子烧汤给营养不良的女儿喝。几十年后妻子还对女儿说,当年你爸爸抓鸽子给你吃,人都差点摔坏了。


     有一天清晨,老婆的同事打来电话,说她的一个骑黄鱼车送牛奶的朋友生病了,但牛奶必须在早上7点以前送到幼儿园,叫陈老师帮帮忙,送一车5元钱。帮朋友的忙,没话好说的。我就骑自行车到牛奶站,在牛奶站骑上了装得满满的一车牛奶的三轮车,送往青浦的3个幼儿园。最吃力的就是上桥,用力骑上桥后,又捏紧刹车小心翼翼地下桥,生怕三轮车往下冲得太快翻车。回到牛奶站后,女老板很欣赏我的劳动态度,希望我能留下来做她的员工。我说我是帮忙的,我有自己的工作的。老板很遗憾。回到家里我把女老板要雇佣我的话告诉老婆。老婆说不能去。首先我身体不好,其次送牛奶是必须每天都要起早,一年365天不论刮风下雨都一定要将牛奶准时送到幼儿园的。还是老老实实的在单位上班。


      有一年邮局开会。对报刊发行的优秀发行员给予表彰。往年邮局开表彰大会,都会给到会人员发一些雨伞钢笔之类的小礼品。这一次对评上优秀发行员的人发红包。我拿到120元的一个红包。邮局领导知道我们有顾虑,说如果你们单位不同意你们拿红包,就叫你们领导找我们邮局。与会人员都高兴的把红包放到了口袋里。不料过了几天,单位某个头头找我谈话,说这120元钱必须上交。 回到家里,我将单位要我上交钱的事告诉了老婆。老婆发火了:“交什么交!这是邮局对你努力工作的奖励。不偷不抢的,怕他什么!”于是我也不理睬不交钱。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1991年我在单位的底楼大厅承包了两个柜台,出售书刊。进货单位是位于福州路的上海书城。为了省钱,每次到市区进货都是乘公交车,回来的时候也是象农民工一样的扛着重重的一大捆书籍挤上公交车。每次到市区进货前,都要帮上海书城的工作人员买些乡下的新大米,趁进货时给他们带去,我跟他们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在他们的书库里随意挑选书籍,又享受最高的批发折扣。拿回来的书刊,除了卖给读者,大部分是借下乡指导乡镇图书馆工作的便利,将书推销给各乡镇图书室。一年下来赚了3000元钱。


      第二年我又改卖书变为买卖邮票。做起了邮票生意。在搞活经济的推动下,县里在青浦城中东路晚上的街道禁止车辆通行,拉起了电灯免费供小商贩们买卖货物。双休日我坐车到位于上海卢湾工人体育场内的上海邮票交易市场,低价买进大量邮票,回到青浦后弄一张桌子就摆开了卖邮票的摊位。几个月的邮票买卖钱赚得不多,而且积压了许多邮票。


      我家住在底楼,后门有一个20平米左右的天井,正巧小区里到处都在建造房子,建筑材料满地都是。我买了一袋水泥,其余的材料毛竹,砖头,铅丝,黄沙都来自工地。像模像样的在天井里搭了一间房子。在云南连队学会盖房子的本事 ,现在派上用场了。1996年到房产交易中心去卖房子的时候又遇到麻烦了,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员说我的房子有违章建筑,必须要所在的街道居委会开证明,证明我在天井里盖的房子已拆掉了,我的房子才可以交易买卖。为了顺利卖房,我又拆掉了天井里的房子。

      1992年是中国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重要年代。1月28日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提出深化改革,加快改革步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想发财的人开始把目光投向证券市场。当年我也义无反顾地冲了进去。在1993年到1997年的3年里,我购进了大量的转配股。这些转配股不能流通买卖,只能放在手里等待何日可以流通的政策出台。2000年4月中国证监会批准转配股上市流通,我将手里的十几家上市公司的转配股全部抛出后,立即和妻子去买房子。


     1995年买房子可以到银行贷款的新政策出台后,我是第一批到银行贷款的人,那时很少有人知道可以到银行贷款,或者即使知道又觉得要付利息不划算。我贷了3万9千,这是银行可以贷款的上限。2000年我用卖出转配股的钱买房子,又在银行贷款19万,这是当年银行允许贷款的上限。随着国民经济的逐年好转,我们夫妻俩在单位的工资也逐年上涨。我们一家成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好的政策,辛勤劳动的我们依然过不上好日子。 知青的命运是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的。国家富强昌盛繁荣了,我们的生活也自然就水涨船高。


     深秋的景色格外的美丽。徜徉在绿茵的草地上,白云在湛蓝的天空悠闲地漂浮着。温和的阳光晒在身上暖洋洋的。树上的长青树叶依然满树的挂着,绿色的树叶里掺杂着金黄。斑斓的阳光一缕缕地透过树叶的隙缝,洒到了地上。身边跑过的孩子们叫我老爷爷,我老了吗,我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呢!


1989年6月4日全家在北京


在浙江千岛湖

作者简介

作者陈志强

1969年12月从上海奉贤上山下乡到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水利二团三营十三连。

1974年上调到勐腊县瑶区公社。先后在沙仁小学,老白寨小学,瑶区公社中学任教。

1979年调离云南瑶区,到安徽芜湖鲁港公社中学任教。

1983年调离安徽鲁港,到上海青浦图书馆直至2013年退休。


作者作品链接


【知青回忆】买菜的苦与乐(陈志强)

【知青回忆】难忘的南腊河(陈志强)

【知青回忆】工地上和茅草山上 (陈志强)

【知青回忆】45年前的边陲小镇勐腊(陈志强)

【知青回忆】1970年3月的一场大火(陈志强)

【知青回忆】连队生活回忆(陈志强)

【知青回忆】水利二团的团长政委(陈志强)

【知青回忆】恋爱与婚姻的困惑(陈志强)

【知青回忆】西双版纳的雨季(陈志强)

【知青回忆】勐腊中学语文教师周新寒(陈志强)

【知青回忆】在沙仁的两年教书生活(陈志强)

【知青回忆】半年的老白寨教学生活(陈志强)

瑶区公社中学的那些日子(陈志强)

【知青爱情】火车上的偶遇~~~(陈志强)

【知青回忆】公社教师的轶事(陈志强)

【知青回忆】在瑶区的5年里(陈志强)

【知青回忆】我在瑶区的奇遇 (陈志强)

【2016年六六届小学同学会发言稿】难忘的岁月(陈志强)

【知青回忆】 我的小学同学庄群(陈志强)

【知青回忆】拉练(陈志强)

教师妻子探亲记(陈志强)

怀念父亲(陈志强)

【知青回忆】13连副指导员马振清(陈志强)

【知青回忆】我的知青同学周勇和他的姐姐(陈志强)

【知青回忆】瑶区的上海知青李颂源(陈志强)

【知青回忆】我的知青兄弟小擦板(陈志强)

【知青相册】逝去的青春(陈志强)

【知青回忆】胡湾行(陈志强)

【知青回忆】芜湖鲁港中学任教的四年(陈志强)

【知青回忆】知青花和尚(陈志强)

【知青回忆】建设兵团的单玉珍(陈志强)

【知青回忆】瑶区的上海知青(陈志强)

【知青回忆】知青开会(陈志强)

【知青回忆】勐满行(陈志强)

【知青回忆】我的知青战友阿金和建平(陈志强)

【知青回忆】在那峥嵘的岁月(陈志强)

【知青回忆】七十年代的柳州(陈志强)

【知青回忆】芜湖鲁港中学的日子(陈志强)

返城后的不懈努力(陈志强)

三顾长兴顾渚村(陈志强)

【知青回忆】探亲路上(一)(陈志强 )

【知青回忆】探亲路上(二)(陈志强 )

【知青回忆】探亲路上(三)(陈志强 )

写给女儿的信(陈志强)

炒家与被抄家(作者:陈志强 )

骑游队员老朱(陈志强)

旅游路上的两次见闻(陈志强 )

   《知青情缘》微信公众平台欢迎你!

朋友们请长按上面二维码加入关注,积极投稿,成为《知青情缘》的读者和作者。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

1


不忘初心——顾世雄师生作品展

主题:版纳风情


时间:2018年2月9日-2月25日

周二至周日 9:00-17:00

地点:徐汇艺术馆,淮海中路1413号

参与方式:直接前往,免费参观


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