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让孩子爱上阅读这么简单 | 《朗读手册》读书分享
1941年,有一个男孩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的一个普通家庭。这个孩子从小就尤其好动,他的调皮捣蛋在社区里出了名,社区里的一些住户甚至联名写信要求他们搬家。在当时,像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问题还不被大众所熟悉。男孩的爸爸妈妈都不知道该拿他怎么办。
他的爸爸只是一个高中毕业生,在一个制造公司做销售,但是他每天下班后都会大声朗读书籍和报纸给男孩听,一读就是好几年。爸爸的朗读在男孩的心里种下了阅读的种子。种子慢慢发芽,男孩爱上了阅读,多年后,小捣蛋鬼成为了作家,也是世界知名的阅读推广专家。
他就是Jim Trelease。他的《朗读手册》畅销全球,销量超过两百万,英文版一共修订了七次直到他2013年退休。《朗读手册》不仅收到家长读者的欢迎,更是被不少教育学院当作教材培训老师。2018年Jim Trelease选择了由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Cyndi Giorgis教授继续修订和更新《朗读手册》
从左到右分别是:英文版的《朗读手册》第七版、中文版的《朗读手册》、英文版的《朗读手册》第八版(由Cyndi Giorgis教授修订)
我们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很多家长和老师也都在家里和学校鼓励阅读,和孩子一起看书。
而大声朗读往往被忽视,或者被认为只适合小朋友。大声朗读到底有什么魔力?为什么这本手册值得所有家长和老师阅读?
扩大词汇量
孩子一出生,爸爸妈妈们就开始不断地宝宝说话了。从来没有家长会说“我的孩子才一个月都不到,根本不懂我们讲什么,所以跟宝宝说话简直是浪费时间”。等孩子再大一些,我们跟宝宝的语言互动更多了,因为他们开始牙牙学语,我们非常清楚孩子的口头语言和词汇来自我们。
作为老师,我常听到家长的担忧是孩子写作词汇量匮乏。写作的词汇来自于阅读词汇,阅读词汇来自于口头词汇,而口头词汇来自于听力词汇。也就是说,一个单词如果孩子从来没有听到过,孩子怎么可能会说、读、甚至写这个单词呢?
图片来自Jim Trelease的网站:https://www.trelease-on-reading.com/
孩子的听力词汇有很多来源,比如成人和孩子的对话,成人之间的对话,电视广播等等。但是日常的对话往往只包含基本词汇,更高阶的词汇来自于书籍、杂志、报纸等。那么,家长和老师为孩子大声朗读这些材料就是为孩子输入更丰富的词汇量。
截图来自于中文版《朗读手册》
我在一所专门针对读写困难的特殊学校教授English Language Arts(相当于美国的语文课)。虽然我的学生在阅读方面都比较吃力,但是有些学生的听力词汇量远高于同伴,我发现这些学生往往在阅读上进步最快。开家长会时,通常也是这些学生的家长会跟我分享他们在家里一起读书看报。
丰富背景知识
阅读理解能力不仅仅是由词汇量决定的,背景知识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设想你从来没有听说过棒球,那你在阅读时看到“三振出局”也许就会似懂非懂。假如你不了解抗日战争,那么你在阅读某个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时,理解可能就不太深刻。
我们都知道书籍让我们看到更大的世界。家长和老师的朗读就会孩子们带来了更大的世界。尤其是对于识字有限的低龄孩子来说,他们通过自己阅读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而父母和老师的大声朗读和引导能快速扩充孩子的知识面。知识面广了,孩子在以后的阅读和学习中也就更容易通过已知联系未知,加深阅读理解。
把阅读和愉悦相关联起来
Jim Trelease在书中提到了两则阅读定律。阅读定律一是:人类是追求快乐的。
我们都会更愿意做带给我们快乐的事情。相信我们可能都记得小时候听过的有意思的故事。家长和老师在给孩子大声朗读时如果绘声绘色,就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个过程就是发送愉悦的信息到孩子的脑中,让他们把阅读和愉悦关联起来。
反之,如果阅读是被逼迫的,是不得不完成家长或者老师布置的任务,那么乏味、无趣、不愉快就会和阅读联系在一起,也难怪孩子避而远之了。
这一点,我自己就有很深刻的体会。虽然从小被标榜为“好学生”,但是我一直并不喜欢阅读也没有阅读的习惯,直到近几年才发生很大的改变。改变我的不是考试或者工作指标,而是《哈利波特》(是的,我真的很落后 ̄□ ̄||) 和《那不勒斯三部曲》。精彩的小说让我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也让我慢慢地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树立榜样,播种兴趣
当家长和老师真诚地为孩子大声朗读,当家长和老师享受为孩子大声朗读这个日常习惯,相信孩子很难不被感染。
常有家长抱怨说自己的孩子从不在家主动看书。而经过简短的聊天,我发现家长自己也不看书。如果孩子在家看到的都是父母刷手机刷剧,怎么可能会自发地去看书呢?
家长有时候会问:难道看书这个习惯不应该是老师在学校里教和培养的吗?在美国,每年每个孩子都有大约900小时在学校,7800小时在家。虽然在中国孩子在学校的时间也许会更长一些,但是孩子在家的时间依旧是远多于在学校的时间的。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截图来自中文版《朗读手册》
如上图所示,父母的看书读报习惯对孩子的阅读兴趣有极大影响。乐于为孩子朗读书籍的家长,乐于阅读的家长,会为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在家里从小种下阅读的种子,孩子长大后才会更喜欢阅读。
Jim Trelease的阅读定律二是:阅读是积累渐进的技能。“你读得越多,理解能力越好;理解能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 有榜样、有阅读种子的孩子才能体会到这个阅读良性循环系统。
大声朗读创造奇迹
书中也有不少其他孩子的奇迹。
Cushla Yeoman在出生时疾病缠身,甚至被医生诊断为“身心残障”,建议长期在特殊机构生活。而她的父母从她几个月大时就一直坚持为孩子大声朗读。Cushla五岁时的测评显示她智力和社交能力均为正常。这个奇迹般的故事被出版成了一本书《Cushla and Her Books》。
来自田纳西州的Jennifer Thomas出生就诊断为唐氏综合征,医生告知家长有可能孩子又聋又哑,还有有智力残障。而她的父母也从没有放弃为孩子大声朗读。Jennifer Thomas在四岁时智力测试高达111,19岁时参加全国的残障艺术家竞赛,后来还完成了大学学业。
给父母和老师的终极朗读指南
Jim Trelease提出大声朗读可以从小就开始,甚至可以继续到初高中。他在书中列出了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朗读材料。本书结尾还有长达一百多页的英文书单供家长参考。
婴儿阶段:增进亲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帮孩子建立和书籍之间的快乐桥梁。适合这个年龄段的朗读教材是押韵的图书和故事(这篇文章告诉你为什么押韵读物对低领孩子很重要)。
2岁半以后:可以从有简单情节的绘本故事开始,家长老师读故事需要声情并茂,尽可能也使用重复的句子,多加入一些叙述。尽可能多地让孩子和你以及书本进行互动, 比如提问,插入评论,和孩子交流。但是并不是每一页都需要如此,因为孩子的专注力还很短。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故事情节变得更重要了,家长老师可以选择更能激发好奇心的读物。
八九岁以后:这个阶段的文学作品通常更写实了。需要家长更多的引导来帮助孩子理解一些也许比较难的社会和情感问题。
Jim Trelease也在书中详细列出了大声朗读的要领和禁忌。在此我只列几条:
尽早开始给孩子朗读。你越早开始,做起来越容易,效果越好。
每天至少安排一段固定的读故事时间,尝试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切记:聆听的习惯是后天养成的,我们必须逐步教导、培养孩子。
朗读要有始有终,别让孩子在章节之间等上三四天,却还盼着他能维持兴趣。
不情愿的读者或者好动的孩子往往很难坐下来听故事。给他们纸、蜡笔、或者铅笔,允许他们一边听,手里一边忙活。(想想你有时候打电话或者开会时不也胡写乱花吗)
千万记住,只有极少数人天生会朗读,你必须通过练习,才能轻松自如地朗读故事。
30条朗读的注意事项来自Jim Trelease的网站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