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经典」潘行健:我的老师刘其敏

人生不长,需要懂点艺术,关注020,持续接收好文章




刘其敏,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
之后进入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执教。
早在上世纪60年代,
他的版画作品《海滩上的防护林》、
《万帆待发》就引起了国内美术界、评论界的普遍关注。
但1987年,
刘其敏因病提前退休后,
几乎很少在社会上举办大型展览和宣传,等于是淡出公众视野。
2010年1月22日,
刘其敏在广州美术学院的住所内悄然离世,
享年80岁。
此时,
这位“被遗忘的画家”才被人所认识。


刘其敏作品《高速》(1991)

我的老师刘其敏
——从“刘其敏作品展”想到的
文/潘行健


在庆祝广州美术学院建校四十周年系列展之一“刘其敏作品展”的入口处,摆着一束浓郁鲜艳的红玫瑰,花旁一张精致的卡片上工整地写着:“40朵小花代表着40年前您的第一批学生,献上我们诚挚的祝贺。广州美术学院附中第一届全体学生。”
 
对刘老师的这个展览,他的学生并不感到意外——他们早就深信有这么一天。他们与其说献上对展览的祝贺,不如说表达了对老师漫长而艰辛的艺术道路的感触与敬意。
 
这40朵鲜花代表了所有受过刘老师教诲的学生。
在“刘其敏作品展”研讨会上,参加者起码有一半是他的学生。会上发言热烈,许多同志认为刘老师 “人格高尚,师德高尚”,是“美院的光荣”“一面旗帜”。这些由衷的评价说明了作品以及作者的震动力。会后,部分学生主动相约于刘老师家中,更亲切地继续研讨话题。
 
刘老师的第一批学生中、已移居加拿大的顾本先生得知老师作品展出的消息,马上赞助出版了《刘其敏素描风景选集》。在画集“后记”中,顾本写道:“而对这些作品,我又一次感到老师价值的永存。”
 
对一个教师来说,还有什么能比学生的深切感谢与永远铭记更值得欣慰呢?
 
无疑,刘老师无愧于这种获得。


刘其敏作品《丘陵地带》(1992)


 
36年前,刘老师随校南迁广州。自那时起,他就与珠江三角洲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亲身经历了人们为摆脱贫穷落后所承受的欢乐与痛苦,亲眼看见这块土地巨大而深沉的变化;他一次又一次生活在农民家里,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至今有些农民还到他家中探望、居住,他学会了水乡的多种农活,懂得了许多农业生产技术和知识,每次下乡回来总是晒脱几层皮,黝黑的肌肤,远远看去只是斑发与牙齿……
 
50年代、60年代、70年代是这样,80年代、90年代还是这样。
 
年轻、健康时是这样,年纪大了,身体差了,胃切除了大部分,还是这样。
 
这次展览刚结束,他又只身一人下三角洲了。


刘其敏作品《幽谷清音》(1992)


是的,刘老师热爱这片热土,哪怕它今天还有些未被开垦;他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哪怕他们今天还并不富裕。作为一个精神产品的创造者,他深深懂得物质产品创造者的价值。这,对于艺术创作来说,也许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人们从这些画作里,真实而信服地看到时代与社会的巨变,看到这种巨变的根本力量——人。刘老师是以对人的赞美来描绘每一幅画面的。
 
这是一种扩延至整个民族的对人的赞美,在作品鲜明的时代意蕴与昂扬的精神基调中不时折射出一种历史感的深沉与厚实。这种审美取向,加强了作品的内涵和张力,也说明作者对生活把握的深度。
 
这使我们联想起了刘老师60年代的作品《海滩上的防护林》和《万帆待发》。
 
刘老师把自己的艺术信念完全深化到教学思想里,循循诱导学生去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去了解人、熟悉人。他以义无反顾的行动为学生树立了榜样。这一点是我多次跟随刘老师下乡最可贵、至今仍受益不浅的收获。


刘其敏作品《渔港小岛》(1990)


 
在生活中,哪怕一条小路、一个草垛、一丛小树、一间房舍……都常常牵动刘老师的情思,都能成为他的速写画面。他相信,只要自己动了情,就有了审美的意味和记录的价值。这种记录愈多,创造的能力与契机就愈容易获得。
 
他画下了无数速写,写下了大量文字,唯独没拍过一张照片。他不相信“有了照相机,写实的作用何在”之类的浅见。
 
形象的记录同时是情感的积累。这批风景画,可以说是刘老师对形象与情感交汇的一种把握和选择,他不一定追求每张画的深刻,但每一张都是真挚的;他不—定追求整体的有机,但整体看是深刻的。
 
我们可以从刘老师的创作中看到他的速写,可以从他的速写中看到他的创作。没有这些速写,也就没有那些素描风景。
 
他的画中点、线、面的组合与交错,黑、白、灰大色块的对比与切割,几何化造型的提炼与综合等现代形式感,离不开他生活中的敏锐感受与反复观察。
 
应该说,包括速写在内的素描,绝不仅仅对写实具象创作有着不可或缺的造型基础作用,它也能成为意象或抽象艺术语言的引发。关键仍然是有没有足够数量的实践与积累。
 
在展览与画集中,刘老师亲自选用了部分生活速写。我想,他是希望用自己的作品就这个问题与我们进行探讨,以继续履行一个教师的职责。


刘其敏作品《沙田沃土》(1992)



 
在这批素描风景作品中,刘老师为传统素描技法赋予了新的表现力:
 
他以极其简练概括的调子层次,表现出色与光的多彩与绚丽。
 
他以严谨、写实的形象,表现出具有视觉与心理冲击力的艺术效果。
 
他用直尺来画长线——不板,他以揉擦进行大面积平涂——不腻,都成了新的语言。
 
他把大片天空、大片耕地、大片水面、大片禾田等近乎单调缺少变化的对象,画得生动耐看,恰到好处。他把公路、桥梁、堤坝、高压线塔等硬绷绷、冷冰冰的东西画得那么美,那么富有诗情画意。
 
这是对素描语言的发展,是对审美形式的创造。


刘其敏作品《晚秋斜阳》(1991)


我知道,刘老师并不希望谈论他的技法。我这里要说的是这些技法背后几十年从不间断的劳动,是这种对艺术与教育职责的忠诚。
 
刘老师在广州美术学院教了30多年素描,自己的素描实践则已40年整。
 
教一辈子素描的老师,在广州美术学院里为数不多。
 
有人说,搞艺术的人,甘于寂寞比创造本身更难。现在,我们明白了,好些年来,当素描似乎已失去往日的光彩,人们甚至常常为自己的生活目标、为自己的艺术取向感到困惑和迷惘时,刘老师是又一次确认了自己定的选择,继续埋头于素描的探索。如今光是看看他在退休之后这几年画下的大批素描,就都会明白什么是事业心,什么是责任感。
 
艺术与科学一样没有坦途与捷径,急功近利与艺术创造无缘。一个教师,应该让学生能够从自己身上学到这样一条真理,尤其是现在。


刘其敏作品《流向田野》(1993)


 
用“家徒四壁”形容刘老师今天的宿舍,恐怕不为过分。
 
屋里几乎谈不上什么“家具”,一台黑白电视机已看了十多年,睡的仍然是学校过去分配的单人床。倒是那幅几乎占满最大一面墙壁的世界地图显得引人注目。面对近乎空荡的房间,我常有一种不可名状的触动——身居这么简陋清贫的环境,竟迸发出了讴歌生活巨变的创作激情,画出了一幅幅充满生机、蒸蒸日上的时代画面。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心态和创作心态?
 
其实,几十年来刘老师基本如此。居室没有变,艺术道路、敬业精神没有变,学习态度、生活准则没有变,集中起来是人生的追求始终没有改变。直到这次把展出的几十幅素描作品全部无偿献给学校,我们终于比较清晰地勾勒出一个老教师走过的道路。
 
大千世界就是如此复杂——当社会发生急剧变化时,总会有一些东西以其稳定不变的状态显示它的价值。当前,人们对某些失落的重新寻找,对某些淡忘的再度关注,也许正是社会变革进入一个新的深度的反映。


刘其敏作品《沙田新路》(1991)


刘老师拥有一个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合拍的精神世界,他是富有的。
 
他正是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创造生活,走进新生活,他有好多学生,教过的学生、没教过的,在学校的、工作的,校内的、校外的……学生们常到他家里探讨、请教,甚至长期谈论……他并不孤独,他是幸福的。
 
我在刘老师展览的前言中写了这样一段话:“艺术家的自尊与自重,教师的自尊与自重,在刘老师身上得到了统一,统一成一种高尚人格。”正是这种人格力量,使我们再次感到“教师”两字的分量,再次认真思考“为人师表”的含义。
1994年

刘其敏作品《潮平岸阔》(1993)





《文化参考报•艺术周刊》
主管: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岭南美术出版社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71

常年征稿、征订,索样报后台留言

更多热读(点击直接阅读)
林风眠黄宾虹傅抱石张大千齐白石李可染石鲁高剑父关山月杨善深黄胄关良陆俨少叶浅予程十发杨之光卢沉王学仲于右任高永坚林散之李苦禅刘济荣吴作人赵兽王肇民贝聿铭庞薰琹赖少其赵无极刘文西•东山魁夷•黄云陈白一•蒋兆和潘天寿•钟增亚•林丰俗•关良•吴冠中•杨福音黎明陈炳佳林墉陈新华陈金章叶其嘉徐章林蓝张志祥刘三齐范迪安梁江何婉薇罗寒蕾方楚雄杨尧刘绍荟张闯吴正斌吴山明詹鸿昌司徒绵王琨刘巨德贾博鸿刘其敏贾又福孙洪敏金城黄永玉陈衍宁杨佩璇韩书力王来文叶绿野•靳尚谊•毛焰•李劲堃•何家英•艾轩莫肇生•司徒立•方土•党禺邱大尉杨雪来•廖学军陈湘波刘春潮林峥明•侯一民•冯远•刘小东•刘革郭子良•徐芒耀黄中羊•钟涵王季华于小冬潘鹤梁器奇•曾宪锦•刘国辉•许钦松梁世雄•冷军•梵高•石虎苏华•马顺先•黎柱成•何利荣•崔小冬•徐悲鸿•郭润文•冯少协•周刚•杜滋龄•潘喜良•秦咢生•麦华三•陈丹青•八大山人•区广安•邱健彬•喻钰•商承祚•庄粒•古锦其•施大畏•周思聪•莫奈•文祯非•黎雄才•潘世勋•赵少昂•罗丹•马蒂斯•刘寿祥•黄唯理•唐晓杨沙•丁松坚•吕建军•江沛扬•启功

「致敬经典」专题

吴冠中:想念我,就去看我的画吧

古锦其:1994-2019,46次深入藏区采风创作
施大畏:超越“小我”,方能出精品
梁器奇:我不想摹写花的外表,我想捕捉她的灵魂
潘喜良:大凡真正的艺术家,都不愿重复自己
杨沙:若要画中人有神,画家先化画中人

「女神节」专题
苏华:以书入画,豪迈奔放,空灵婉约,独树一帜,日见晋境
陈燕侬,一个坦荡又朴素表达自己心灵世界的女画家
贺勤:静有所得
安素惠:用绚烂的色彩照亮别人也照亮自己
皮祥玲:绘画中透着女性特有的幽静和雅致
张热云:阳刚大气的南国秀女
景丽莉:绘画,意境是诗,画意是词
徐洁:隔离时期的墨迹
林琳:回归温文尔雅,止于至善
陈彬:宁拙毋巧 独舞秋风
3·8妇女节深圳宝安女画家协会致敬英雄





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
平台已进驻网易、搜狐同步更新商务合作、转载事宜请在后台留言 2005年老饼茶(熟茶)100元/盒,点击购买在看的您正在变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