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阴阳》之六、七
上古三皇文化 上古文化第一订阅号
传递心性的智慧,了悟人生,与自然和谐共生;集众家智慧合为一体,以全息立体的思维和角度思考人和自然万物的奥秘,传承、创新东方智慧,共创美好新世界。
《解读阴阳》之六:阴阳的变化规律
本文由《解读阴阳》一书第七篇《阴阳理论的再认识》中第五节整理而成。回复医源先生:由于所贴都是节选,难免有未能涉及的话题,关于阴阳转化原理,在第六篇《阴气阳气的发现和认识》中有《阴气阳气的变化规律》一节,在第七篇《阴阳理论的再认识》中有《阴阳的变化规律》一节,前者是对阴气阳气的观察描述,后者是对自然规律的解释,今将后者补贴上,谢谢您的关心。容建平阴阳的变化规律宇宙间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必然性地体现为一种正反双向运动变化,比如日夜的自然变化为连续不断的明暗双向运动周期律,自然界那条不可抗拒的生死规律,实质上也是一个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再从盛转衰,由有变无的双向运动周期,对任意一个事物的运动变化周期进行图解,都会发现有这样的共同结构,有一个正向的上升过程,有一个反向的下降过程,和有一个正向的最高幅度极限点,有一个反向的最低幅度极限点,阴阳的变化规律实质上是对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周期的详细解释,它抓往正向与反向两个相反的质量因素,用阴阳来表示,阳代表正向性质,阴代表反向性质,并以阴阳的运动变化来模拟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形式。
以阴阳相互作用过程产生出的一系列变化,总结梳理后成为了一条标准化的程序,和规范化的规律,由于任何事物的千变万化,其发生运动变化的最基本条件都为“二元”对立性质结构的相互作用,因此它们必然地要遵循阴阳的变化程序和变化规律,只要掌握阴阳规律的程序要点,明白阴阳规律的变化过程,就能够从本质上把握一切事物的变化全过程,利用阴阳的变化模拟出事物的变化,就能够从中了解事物变化过程每一阶段的存在状态。
阴阳的变化规律是以阴气阳气的相互变化规律为基础,再综合所有事物在“二元”结构基础上的运动变化特征,经过统筹兼顾产生的理性程序模式。阴阳相互消长是阴阳的基本运动形式,阴阳相互转化是阴阳的基本变化形式,阴阳相互消长的具体体现为双方的量变的不断更改,而这个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又必然性会引发阴阳整体发生质变。阴阳变化的起因,以双方性质对立为动变的基础,对立双方之间的性质差异,是产生斗争的根源,双方的斗争,则是发生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双方为消除性质差异和力量差异而产生的复盖,就是运动变化的原动力。阴阳变化的状态,以双方势力的占有对比来确定,当阴大于阳时,阴占优势,整体以阴的属性为主导力量,表现出阴的特征;当阳大于阴时,阳占优势,整体以阳的属性为主导力量,表现阳的特征;当双方的势力旗鼓相当时,双方的属性都能得到体现,只是双方的性质体现都不太突出。
阴阳变化的趋势,以双方势力的发展趋向来确定,如果阴的量变趋向不断增长,阴阳的运动变化将朝反向方向发展,发展的总趋势为阴的不断强大和阳的不断衰减;如果阳的量变趋向不断增长,阴阳的运动将朝正向方向发展,发展的总趋势为阳的不断强大和阴的不断衰减。由于阴阳的整体性质以变化趋势不断增长的一方的意志为主导,双方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各自力量的消长积累,成为了“量变引发质变”原因。
阴阳变化的量变逆转,以双方发展的最大极限为转折点,阳的发展一旦超越它的最高极限,必然发生崩溃,从而走向反面,由增长转化变成为负增长,呈下降趋势,同样,阴的发展一旦超越它的最高极限,也必然会发生崩溃,也会走向反面,由正增长转化变成为负增长,呈下降趋势,这种由性质超越极限而造成的崩溃,成为了“质变引起量变”原因。
阴阳的消长转化全过程,经过梳理后,成为了一条规范化的有序规律,规范化的规律在程序上表现为“阴消阳长、重阳必阴、阳消阴长、重阴必阳”四个步骤,阴阳消长是一个长时间的变化过程,是双方量变的逐渐积累,阴阳转化则是倾刻间的转换,它是对消长变化长期积累的突然爆发,整个阴阳规律呈现出循环不断势态,体现出事物生生不息的变化延续状态。
阴阳消长是双方势力发生单向偏盛和单向偏弱的变动过程,每一方的消长,都会改变双方力量的对比,阳消则阴长,阴消则阳长,消长又是变化的动力,在不断的消长过程中,阴阳双方每一次的对比,总会在势力的强弱构成上产生不同的比例,出现变量的盛衰变化状态。
阳消阴长和阴消阳长为事物的顺逆正反双向变化,在阴阳彼此消长过程中,有两处特殊的地方,它们能够起到衡量和判别的标定作用,这分别是平衡点和转折点,一处起到质的判别,一处起到量的衡量。
平衡点:阴阳平衡是阴阳消长运动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状态,是阴阳消长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一种情况,当阴阳的消长达到双方势力对等均衡时,这种情况就是平衡状态。阴阳处于平衡状态时的点为平衡点,它有一个有特殊的标定作用,是一个很重要的力量标定点,从它的前后,能够准确地分辩出阴阳势力的强弱状态。平衡点有两个,一个在阴消阳长阶段,一个在阳消阴长阶段。在阴消阳长阶段,平衡点前为属阴盛阳衰,阴的力量大于阳的力量,整体以阴的属性为主导,表现出阴的性质,过平衡点后,转变为阳盛阴衰,此时阳的力量大于阴的力量,整体以阳的属性为主导,表现出阳的性质。
在阳消阴长阶段,平衡点前为阳盛阴衰,阳的力量大于阴的力量,整体以阳的属性为主导,表现出阳的性质,过平衡点以后,转变为阴盛阳衰,此时阴的力量大于阳的力量,整体以阴的属性为主导,表现出阴的性质。
阴阳平衡点表达出三大信息:
1、表达出阴阳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处于上升的还在不断地上升,处于下降的还在不断地下降;
2、表达出阴与阳的力量对比发生转变,原先处于强势的会转变为弱势,原先处于弱势的会转变为强势;
3、表达出阴阳整体的性质发生转化,原先体现为阳性的会转化为阴性,原先体现为阴性的会转化为阳性。阴阳平衡点为阴阳相互消长过程中量变引发质变的关键点,变化的重点体现在整体的外在性质的转化上,实质上它最为重要的是起到了标定质变的作用,可定为“质变标定点”。阴阳转折点:转折点就是阴性极限点和阴性极限点,阴阳发展趋势的转化是阴阳消长达到偏盛极限后的必然变改,阴阳单向偏盛,一旦超越可承受极限,必然发生物极必反的变化,“重阳必阴,重阴必阳”,由量变引发质变是事物走向极端的必然性结果,反过来,质变又是事物变化走向反方向发展的开端。阴阳发生相互转化时的转折点有特殊的标定作用,是一个很重要的量变标定点,从它的前后,能够有效地标定出阴阳性质的量变趋势。阴阳的量变转折点有两个,一个是阳极转折点,一个是阴极转折点。在阳极转折点前,阳的发展处于上升趋势,阴的发展处于下降趋势,整体的发展以阳的性质为主导方向,但过转折点后,情况发生逆变,阳马上由原先的上升趋势改变为下降趋势,而阴则原先的下降趋势转变为上升趋势,整体开始以阴的性质为发展主导方向。在阴极转折点前,阴的发展处于上升趋势,阳的发展处于下降趋势,整体发展以阴的性质为主导方向,一旦过了转折点后,形势马上发生逆转,阴开始走向下降趋势,阳变为走向上升趋势,整体发展开始以阳的性质为主导方向。
阴阳转折点表达出了三大信息:
1、在转折点前后,整体的外在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先前体现为什么,之后也体现为什么;
2、转折点体现的质变是发展趋势的主导性质发生改变,原先主动的转变为被动,原先被动的转变为主动;
3、转折点前后体现了阴阳的量变,原先上升的会改变为下降,原先下降的会改变为上升。极限点体现的是阴阳各自走向“物极必反”时的量变引发质变,但它变化的重点又体现在阴阳双方的量变转向中,在实质上,阴阳转折点最重要的是起到了标定量变的作用,故此可定为“量变标定点”。
古代人从阴阳消长的双向变化中,得出了一些道理:
阴阳的发展趋势,以掌握主动的一方为主,谁掌握主动权处于上升中,谁就能驾驭发展的方向;阴阳的转化,实质是双方力量大小对比的外在体现,谁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大,整体就以谁的性质为表现;阴阳的消长一旦超越最大承受极限,势必丧失主动权,由主动转变为被动,同时也带动双方的量变发生逆转;质变标定点界定了阴阳力量对比的转换,量变标定点界定了阴阳运动趋势的转换;
阴阳的周期变化,由阴阳消长的自然性规律决定。
《解读阴阳》之七:人体中的阳气制造和流通
阳气的制造和流通体系。人体中的阳气就是人体内的热能量,现代医学已经完全明白人体热能的产生来源和产生全过程。现代的医学科学显示,人体产生热能量,是有一个物质燃烧过程,由一个牵涉面很广的体系共同协作完成:
首先,人通过呼吸,从鼻吸进氧气,经过气管到达肺;
第二,通过肺泡的运作,将氧气输入血液中,肺动脉将氧气输送到心脏;
第三,在心脏的支配下,血液携带氧气从动脉输送到全身,氧气在体内同脂肪、糖类或蛋白质相结合,发生燃烧,产生出热能、水和二氧化碳;
第四,热能以血液为载体,在心脏的调节下从血管内流动,为人体供温暖;
第五、二氧化碳和水分由血液携带,经静脉输送回心脏,经心脏再输送到肺;第六、由肺将废气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呼出体外,而后再将氧气输入血液,经动脉流向心脏。
现代医学是通过人体解剖和人体生理研究,认识到发热现象的全过程,但是,在远古的时候,中医就已经掌握了人体发热的所有秘密,知道人体的热能是通过怎样的脏腑协作产生的。中医清楚地知道,人体中有一套很完整的发热体系,它通过一系列的生产环节,不断地为人体生产和提供炎热的阳气,准确地说,中医对发热体系的整体结构,参与制造阳气的主导器官和辅助器官,制造阳气过程,和阳气流通运作全渠道等等,都已经了如指掌:
1、知道制造阳气的主管器官和辅助器官是谁;
2、知道阳气由燃烧产生;
3、知道产生燃烧的物质是什么;
4、知道助燃物质的流通过程;
5、知道运送气体的载体;
6、知道阳气的运输通道;
7、知道燃烧后的废气排放途径。
中医的基础知识显示,人体阳气的制造和流通,由心脏系统和肺脏系统共同组成的体系共同完成,阳气的制造过程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燃烧的主体系统部分,一个是燃烧的辅助系统部分,两个系统分别由心脏和肺脏两个器官主管。心脏系统是燃烧发热的主体部分,整个燃烧发热体系以心脏为主导,以肺脏系统为辅助,只要是为顺利产生燃烧作出配合,它们共同配合完成整个燃烧过程。在整个燃烧体系中,还有一个管道式的流通网络,和有一个非常高效率的运载工具,血管系统,不但是血液的流通管道,同时也是阳气的流通渠道,而且还是助燃气和燃烧废气的流通管道,而血液,不但是助燃气的载体,燃烧废气的载体,同时也是阳气的载体,简单地说,血液在血管系统运行过程中,既运载助燃气进入,又运载废气向外排放,同时又将阳气运载到人体各处。
有这样的疑问,古老的中医真的知道从自然界吸入的氧气,是人体燃烧发热的助燃剂吗?真的知道血液运载气体的作用吗?真的知道人体内燃烧发热的机制吗?从中医的学说中,没有说明血液能够有运载气体的记载,也没有关体内燃烧发热的详细解释,如果在没有充足理据的支持,就武断地肯定中医在远古的时代就有先进的人体科学知识,这样的判断肯定是不科学的,能够说明中医有先进的人体科学知识,唯一的方法就是提供有力的证据,以理服人。
一、中医对血液运载气体的认识
现代医学发现血液中的血细胞能够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气,它将吸进的氧气通过动脉输送到人体各处,再从体内将废气携带到肺脏呼出,完成一个呼吸循环周期。在远古时代,中医明确地知道血能载气,虽然没有直接地指出血液有运载气体功能方面的论述,但在它的一些论说中,就包含了这方面的全部知识。
中医指出“肺主气”,和“肺主呼吸”,现在人们都知道,吸进的气和呼出的气,由肺的扩胀运动和收缩运动完成,那么,这些从鼻吸进的气,跑向哪里去了呢?《黄帝内经》这样解说:“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大家应该注意到这很重要的一个解说,中医的经典劳动著作已经明确地说出吸进人体的气是“藏于心肺”,也就是在说,吸进的气不单入到了肺脏,而且还进入到了心脏。吸入的气藏于肺,人们容易理解,肺本来就是用来呼吸的,吸入的气自然要藏在肺脏之中,对于气还藏在于心脏,这就有点费思量了,因为心脏是充满血液的器官,《黄帝内经》也明确记载,“诸血者皆属于心”,在充满血液的地方,心是怎样藏住气的?对这个问题,《黄帝内经》中没有详细的解释,但它很肯定了这一点,肺脏系统吸进的气,输入到了心脏系统之中。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吸入的气最终能够为心脏收藏?原因是中医知道了血液有运载气体的功能,吸入的气通过肺脏的作用,将它融入了血液之中,血液内包含着气体,因血液由心统管,心中充满了血液,血液藏气也就等于心脏藏气,这就是心能藏气的真正原因。如果不知道血液有运载气体的功能,绝对说不出心能藏气这个事实,因为心脏中充满了血液,根本就没有容纳气的空隙,单从表面现象来看,根本就不能看出里面藏有气体,只有从本质上有正确的认识,知道血液是气体的载体,才敢肯定地说出气能藏入心里。所以说,中医早就知道血能载气,虽然没有特别地说明血液能够运载气体,但从“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的结论中,已经非常明显地隐藏了这个道理。
二、中医对人体内燃烧发热的认识
为什么说中医早就明白阳气由燃烧的方式产生呢?只要认真看一看《黄帝内经》就可以知道,它将心划归属于火,“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类火,”这是在说心脏是人体热的来源地,好象是自然界的南方炎热气候,与自然界的火同属一类,就象是人体中的火。火是什么?火就是物质的燃烧状态,由于人体中只有心脏“其类火”,说明了人们已经认识到心同人体内发生燃烧有直接的关系,是人体中专门主管热能量的器官,用现代的说法是“火”的控制与管理机构。
对心脏是人体是中火的认识,表达出了两项内容,一是说明在整个燃烧体系中,心脏是燃烧过程的主导者和主要管理者,整个燃烧过程都在心脏的管辖范围内进行,二是说明阳气的输送系统中,心脏是热能的调配中心,热能的调拨分配由心脏进行调节。简单地说,中医已经清楚地知道心脏系统是阳气的产生地和管理中心。
既然知道心脏对燃烧过程的管理,但是燃烧过程是怎样进行的呢?中医又是怎样解释人体内的燃烧过程呢?非常简单,中医将人体内发生燃烧产生阳气的过程化简浓缩为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它在《黄帝内经》说得很清楚,这就是“阳化气”。“阳化气”这三个字虽然极其简单,但从中已经包藏了燃烧过程中的一切变化,第一,它说明在人体内有物质发生燃烧;第二,阳气是人体内物质燃烧产生的热能量;第三,体内物质发生燃烧后,变化成为无形的气态。
“阳化气”中的“阳”是指阳气热能量,“化气”是指物质由有形的物状态变化成为了无形的气状态,因为只有有形的物质才能变化成为气态,物质由有形状态转化成为气态,其过程还产生热能,这指的就是“阳化气”的燃烧过程,但是,究竟什么物质化成为气态过程中,也即是在燃烧中产生出阳气热能量呢?《黄帝内经》有交代,是由“阴成形”的人体体质,也即是组成人体的物质,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人体中的脂肪、糖类、蛋白质等,这些内体物质同外来的氧气发生燃烧,产生出热能量阳气,同时也产生出燃烧后的废气二氧化碳。
三、中医对呼吸与燃烧关系的认识
中医虽然没有专门地解释从肺吸进的外气参与了燃烧,但一句“肺主呼吸”,就明确地指出了肺脏在燃烧体系中的辅助作用,不要以为点出“肺主呼吸”是古代人自觉感受的生理现象,其实,中医已经知道肺脏在整个燃烧体系中,是重点在管理气的进出,吸进新鲜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起了辅助燃烧的作用,用现代的语言来说,肺就是助燃气体的进入通道,和燃烧废气的排放通道。
中医真的知道肺脏的呼吸参与了燃烧吗?这可以从《黄帝内经》对肺脏一呼一吸的区别中发现和证实,《黄帝内经》确定:吸入的是“五气入鼻”,呼出的是“阳气出上窍”。“五气”是什么样的“气”?“五气”是指“五行”之气,古时人们将自然界所有的“气”按“五行”的性质为标准,分别区划为“风气、寒气、热气、燥气、湿气”,也是说,自然之“气”是由这五种性质的“气”构成。“阳气”是明显地带有热能量的“气”,在这一吸进与一呼出之间,气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吸入时是自然之气,呼出时是明显性的热气,从这一呼一吸的前后变化过程中,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呼吸参与了阳气的制造过程,肺脏吸进的“五气”与呼出的“阳气”,证明了肺脏系统在燃烧中起了辅助性的作用。
中医学说中虽然没有动脉血液运送氧气,静脉血液运送二氧化碳之类的记载,但最重要的一点是知道血液有运载气体的功能,而且吸入的“五气”与呼出的“阳气”为不同性质的气,两者的性质不同,就必然有各自不同的流通渠道,否则的话,两者就会发生混淆,由此可知,人体血管网络必然要分为两大部分,一个部分负责将外来的助燃气体输入体内,即现在所说的动脉,另一个部分负责将燃烧后的废气排放出体外,即现在所说的静脉。
“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其意思是说人体吸进的外气由鼻进入肺后,再通过肺脏的布施,进入了心脏系统内专门负责输入的血管网络,也即是动脉血管的血液中。“阳气出上窍”是说明人体内发生燃烧后的废气排放,最终是从人体的上窍鼻子排出体外,从逆向思维看,这些废气必然也是要走由血液携带流向心,再由心进入肺,尔后经过肺的作用,分离出废气,再通过肺脏的收缩,从鼻呼出体外的道路。
《黄帝内经》对燃烧产生的废气性质有这样的描述:“热气生清”,意思是说,在燃烧产生热能后的废气显得很清纯,没有任何颜色,一个“清”字就高度概括了废气的清晰透明性。《黄帝内经》还说了这样的一句话:“故清阳出上窍”,到底这里所说的“清阳”是什么?《黄帝内经》有这样一句说明:“阳气出上窍”,这就明确指出这“清阳”就是“阳气”,阳气怎么会从上窍排出?请不要误会,这不是说人体的热能从上窍鼻子排走掉,所说的这个“阳气”,是指燃烧后带有余热的废气,由于废气是物质燃烧产生的气体,是由“阳化气”过程中的产物,兼身上带有残余的热量,因此它属于阳气的范畴,故此也称作为“阳气”,又由于它具有高度的纯静清晰,故此又称为“清阳”。
四、中医对循环系统的认识
人体内的循环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心脏、血管和血液。心脏是循环系统最重要的部分,是循环系统的主管器官,它推动血液在血管内不断地循环。血管是血液流通的管道性网络系统,为心脏管理的运行网络。血液是受心脏控制的运载工具,它被限定在血管网络系统中运行。心脏通过血液的运载,将肺脏的氧气经过动脉输送到体内每一个细胞中,又将体内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废气经过静脉运载到肺脏。
中医是这样认识循环系统的,《黄帝内经》告诉人们,“心之合脉”,这个“心”是指心脏,“脉”是指血脉,“脉为血之府”,也即是现在的血管系统,“合”是指组合,意思是说心脏与血脉紧密相连,由于血脉网络呈封闭式,故此心与脉组成了一个封闭的渠道般的流通网络系统。中医没有动脉和静脉称呼,但将经脉分阴阳,络脉分阴阳,阴络即是现在人们所说的静脉,阳络就是人们所说的动脉。动脉和静脉是现代人对血管网络的认识,阴络和阳络是古中医对血管网络的认识,我们不能强求古代人也有现代人的说法,称呼不一样不要紧,重要的是古人所指的东西和现代人所指的东西是同一物就成。由于“诸血者,皆属于心”,心内的血液必然要在全封闭的血脉网络系统中流动,由此可见,中医对循环系统的认识和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只是解释方面比较笼统和比较分散,不及现代医学解释得那么详细。
五、中医对阳气流通的认识
阳气由吸入的外来空气与人体的物质发生燃烧而产生,而这个燃烧过程又发生在血管网络中,于是血管网络系统,于是血管就自然成为了阳气的主要流通渠道,在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阳气的重要载体,由于血液运载了阳气,故此热的特点成为了血液的一个明显特征,因为血液的流通要受到心脏的控制,对血液的控制也等于对阳气的控制,心内的血液携带了阳气,使到心脏就像一团火,象一团熊熊燃烧的火,它不断地输出热能,在心脏的调拨分配下,血液运载着阳气经由血管网络流向人体各个地方。因为血液不但运载阳气,而且也运载助燃气体和废气,所以,血管网络不但是血液流通的渠道,是助燃气和废气的运输通道,更加是阳气的配给运送通道。
往期内容:
五行、 五脏、五腑、 五官、 五华、 五味、五色、 五情、五液和身体的调养全在这儿!!!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索达吉堪布不可思议的功德境界——从一个汉僧司机的神奇梦境说起
奇迹!泰国12名及教练被困洞穴少年终获救,祈祷和打坐是关键因素
雕刻大师领略中医快速疗法,学会后半小时治好家人身体——何老医吉隆坡之行
那盆被骂了30天的植物,终于死了——语言到底有多恐怖的能量?
分享的是智慧
转发的是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