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德:在北方的冬天里等来了一场雪
点击上方 “ArtAlpha艺术阿尔法”,进入公众号,关注我们,及时获得专业独到的艺术行业资讯和深度报道。
“遣兴”,有“有感而抒怀”之意,为清代篆刻大家黄士陵(1849-1908)的一方同名印章。而“遣兴”一词则源于唐代著名诗人杜甫(712-770)的同名诗作,抒发其在流放他乡之时对家人的思念。随后的一千多年里,诸多文人学者皆以诗文回应,共遣思乡之情。而后,“遣兴”一词所承载的复杂且饱满的情感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沉淀,令更多的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有感而抒怀。
王天德 因为女儿游学他方,有感而发,把自己最新的个展命名为“遣兴”,展览上的作品都是他近些年画的雪景,香烫过的痕迹和雪景同时在画面中呈现,冰火相融后那一股时间的静气流露其间。
王天德把这次展览的时间从9月调整到11月,因为他希望等一场年前北京的雪,来和他这几年画里的雪景对话,如今他等到了。
王天德出生于1960年,198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主修中国水墨画。大学期间正值新浪潮艺术运动的高潮。他的第一件广受业界肯定与好评的作品是1996年所作的装置作品《水墨餐单》,以着墨宣纸覆盖桌椅餐具,以古体诗改造为餐单。
王天德,水墨餐单, 1996
王天德艺术生涯中的第二个重要艺术表现形态以1996年所作的《中国服装》系列为代表,这个系列以水墨于宣纸上呈现出类似碑拓的效果,勾勒出抽象化的传统中国汉服衣袍形状。
《水墨餐单》与《中国服装》共同诠释出王天德的艺术理念——创新必须站在深刻理解传统的基础之上。
2000年初开始,王天德不断地完善与精炼他独特的创作技法——在传统宣纸上交替进行水墨绘画、烟烫与香烫、以及多层次的叠加装裱,展现出复杂的传统山水构图。
香烫山水底稿
在创作过程中,王天德先在宣纸上完成一幅水墨山水(通常这就会被认为已经是一件完整的独立作品),但在这幅水墨作品之上,他会再加上另一幅以香烫灼烧而成的山水,两张作品叠加在一起进行装裱。最终的作品会给人以极其特殊的视觉体验,远观整体是一幅中国山水无疑,但近观细节之处,香烫与水墨叠加所产生的独特效果却又几近陌生,甚至难以辨认。王天德的香烫山水作品不仅暗示了传统与当代中国文化之间不可逆转的裂痕,同时也表达出毁灭性的当代力量也可能带来创新性的改变。
而此次个展所呈现的近作则包含了更加深厚的历史底蕴。王天德将巨幅唐代碑拓作为艺术史概念中的现成品融入作品当中,不仅将其更好地保存流传,同时也通过自己的作品让传统书法与文化为更多的当代观众所见,所感,所喜,所悟。
黄士陵,遣兴,钤印,王天德收藏
ArtAlpha:这个展览的名字叫《遣兴》,能讲讲由来吗?
王天德:“遣兴”是我收藏了一方黄士陵印章的印文。黄士陵生长在新安江边,为了生活去了广州卖字画,他大概常常思念家乡才刻了这方印。“遣兴”也是杜甫等诗人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标题。我女儿十五岁出国读书,虽然现在通讯方便了,也依然很想她,这也是“遣兴”的感觉。
ArtAlpha:这个展览的作品有什么新的突破?
王天德:我对这批作品下了很大的功夫,希望形成一种新的表达语言。以前我对展览中的新媒体装置有很多要求,但这一次我更强调画面本身。我希望在巨大墙面上的作品能和观众安安静静地交流,甚至作品与作品之间也能交流。
王天德《遣兴》展览现场
这次大展厅里,我特地将清初郑簠临《鲁俊碑》的书法和我植入《鲁俊碑》的四联作品放在一起,两相对照。郑簠游走于河北、山东之间寻找汉碑,是最早提出金石入书的人了。他在江南江北之间的生活方式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其次,黄士陵的3D“遣兴”印章形成一个浓缩的空间,让展厅的自然空间放大,可以更好地和观众进行静静的交流。
艺术家创作过程
另外这些作品的制作方式也与之前不同,以前我的作品是画好墨稿之后,重新拿一张纸用铅笔拷贝,拷贝后用香上去烫,最后让墨稿和香烫的纸张叠加。这一次我是直接在自己的墨稿上用香烫。我希望大家能够体会到笔墨的传统意义,也能感受到我们怎么来破坏与传承。
ArtAlpha:用3D技术来复制印章是一个什么考虑?
王天德:在高科技的时代,网络媒体也好,3D的打印技术,其实都给了我们这种思考——人的诚信。我把这样的思考浓缩成到一个小小的印章中,因为印章在中国历史和现今是一个人的信用担保。但3D技术让印章做到这么惟妙惟肖的话,这个杀伤力是很强大的,这也映射出当今知识产权产业结构各方面都面临一个极大的挑战。
那么我想说的是,科技越高度发展,越会给我们提出问题,也给艺术家的创作带来新的思考平台。这是我这件作品的创作出发点。
ArtAlpha:您觉得这次展览的效果满意吗?
王天德:我觉得这次展览是非常满意的。差不多从去年11月在思考,然后今年春季左右开始准备,一直到现在,这是我非常重要的一次展览,是当代思维与传统笔墨一起建构的新的表现语言的呈现,也是我一直在追求,也希望能够推进的方向。
ArtAlpha:这个推进的过程困难吗?
王天德:在自己的艺术发展中,当你走到一定的自我平台的相对高度,其实是很难再推进的。很多艺术家止步于此。这是非常需要勇气的过程。
艺术家经常会在创作中自欺欺人,就像一个游戏,有的时候信心暴涨到山顶,有时暴跌到谷底。我们不能否定自己曾经走过的路,但我们很难肯定自己未来的路。未来的路恰恰又是你对于过去走过的路的分析、推动与提升,这个过程需要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或者是在艺术创作中的那种偶然的灵感的出现,我想不管用什么样的途径,都需要你每时每刻在关注的这么一个问题。
所以艺术创作实际上是与自己的生命完全连接在一起的。如果作品中能够有一些生命力,它的画面就会不一样。所以我感觉到这次创作中很多山体都开始流动,这种流动是自我内心的创作预判形成了的良好感受,或许能够在未来的创作中给我更大的一个发展机遇。
ArtAlpha:这次创作中的雪景的由来是什么?
王天德:可惜北京这两天没下雪,不过我觉得年前有一天会下雪,如果那样的话,我想画内画外的雪在一起对话是很有意思的。原来这个展览计划是在9月,我提议放在11月份,就是这个原因。
采访结束后的第二周,北京下起了一场大雪。图片致谢杨小丫
作品以雪为主题,除了因为南方的雪现在变得越来越稀少内心对于它的向往,另外一个是出于画面的考虑。我早期的画,烫的画面中的镂空像浮雕一样,总是缺少一个能够让它平和平衡的东西。
就如我们常说人都是聪明人,但也都是笨蛋,往往是离你最近的人可能是最坏的,也可能是最好的人,最恨你的人可能就在你眼前,最爱你的人也在你眼前。人生活中就是这样。你用了很多时间去尝试这么一个创作,创作中的转折点其实就是在眼前。但很多时候自己不会意识到。我记得大概是15年的时候去多伦多跟家里人过春节,到了第2天,我打开窗帘我吓了一跳,窗外零下十几度全是雪,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雪,天气预报说是这是5年来最大的雪。这一瞬间我想画雪景,这一画就到了现在,如痴如醉的每张都是雪景,雪景仿佛把画面中香烫的火气,慢慢的消减掉,融入到了一个灰色的基调中。
所以每一次的转折都是偶然,也是必然,因为冥冥之中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所以这次来北方也是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ArtAlpha:感觉您对南北方差异的印象是特别深刻的?
ArtAlpha:对于北方的思考和回忆片段在这次展览中是一个呈现了。
王天德:我希望用唐以前的书法和拓片来重新寻找北方的气度和当时存在的一种历史沉淀感,比明清更遥远的沧桑历史呈现出来。比如柳公权长期生活在宫里,所以他一直坚持“骨感”的书写方式,也是他内心纠结的思维方式。从看他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我们可以重新感悟他的气质。这次我用了柳公权《高元裕碑》、《冯宿碑》的拓片。这些石碑凝聚了汉唐文化的气势。在创作中,北方大山大水之境油然而生,我自然地联想到宋代宫廷山水画有天有地的格局。
这次展览的雪景的作品,比之前我的作品面积大,用笔用墨能自然的展开,我把“公权”两个字放在展厅的地面,希望能够跟画面中的柳公权的书法,形成一种对话。
艺术家在工作室
ArtAlpha:记得您也是非常热爱收藏的,收藏对于您的创作有哪些影响?
王天德:在艺术的收藏过程中会有很大的乐趣,是一种生活方式,去那些古人的印迹中找到自己所感兴趣的部分。另外我收藏这些古代的碑拓等等,有大部分是用在我的作品里的,藏家在收藏我的作品时,是同时收藏了两件作品,古人的和我的。我希望这样的作品能够积累到25~30件左右,做个展览和图录来呈现给观众。
ArtAlpha:您在大学的时候是人物画专业,为什么之后转向了山水的创作?
王天德:我大学本科读的是中国画人物专业,中国美院这个专业当时在全国是最优秀的,汇聚了全国最好的一些教授。
但是我毕业之后就没画过人物,那个时候我觉得人物画有一定的局限,山水能更好地向自然取法,让自己的心灵有一种安静的存在感。
一直到现在我都在研究和推进山水的不同样式,有抽象也有具象的,做过多种不同的样式的风格转换。
王天德,入夜听雪明, 宣纸、墨、火焰、拓片,283 x 135.5 cm
ArtAlpha:在宣纸上使用香烫来表达山水是怎么开始的呢?
王天德:2002年,我在法国的工作室,偶尔抽支烟,烟灰掉在纸上,烟灰灼烧纸张的痕迹启发了我的创作的灵感,这个创作方式的探索一直到现在。
所以有时候真的很难想象,很细微的事被你察觉到了,这可能就是艺术家机缘,就像是上天给的一个启示。
ArtAlpha:您的作品中既取法中国传统,创作手法上又是非常先锋和实验性的,也广泛被西方美术馆机构收藏,您会经常关注西方艺术界的动态吗?
王天德:我这十几年来差不多每年都会有几次去欧洲的北美等等的地方,一些重要的展览都一个人飞过去一个礼拜看一看,比如考尔德、罗斯科等等。这些重要展览,是在一个团队的策划过程中酝酿了至少3~5年,他们的展览思维,前后的完整性……这些影响了我对每次展览的要求,如何通过一个展览呈现自己一段时间的思想与创作,如何去处理空间和作品的关系。如何与策展人协作等等。
王天德,千雪傍松图, 宣纸、墨、火焰、拓片,223.5 x 99.5 cm
ArtAlpha:站在全球视野下,您怎么看待中国水墨的传承和发展?
王天德:我觉得整个亚洲,特别是东亚、南亚近10年来的经济的发展结构已经转化了,中国作为一个强大的经济发展体,他几千年的文化,一定会找到一个机会来呈现给全球。
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发展让我们在艺术创作中能分享经济的红利。那么经济的红利也让我们反思面临的问题。
当下的水墨,我个人觉得他在很大的程度上,正在去寻找更多的个人的知识背景下的一种图示,而没有像90年代时期团体的文化样式。
水墨艺术在当下它呈现两种形态,一个是中国宋元明清到民国到今天的文化对接,形成一种新的当代的水墨样式、观念。另外一种就是说西方的观念与中国对话形成一种样式,两种形态是不一样的,就像一条公路,一条朝西一条朝东,哪个方向发展更好我觉得都很难判断。但是水墨所呈现的,最重要的还是在骨里边,沉浸在传统中国文化深深的血脉里面,按西方的法则或是东方的法则来判断都无可厚非,百家齐放,我觉得这个是有趣的一种文化现象。
但如果从我们自己的文化角度来体悟和寻找一种转变,与现代西方语言能够进行一些交流的艺术样式,我觉得它的生命力会更强大一点。
就比如吴冠中先生他旅法求学遇到的老师,提示他之后30年去感悟东方的文化,赵无极也是这样,浸透在法国的艺术氛围中的两位杰出大师,他们最后都有这样的水墨情节。
展览现场:
王天德:《遣兴》
往期精彩内容
>常玉7705万元领衔,保利秋拍现当代艺术成交2.018亿元启示了什么样的市场走势?
>常玉3亿新纪录诞生,金焕基成为韩国最贵艺术家,佳士得夜场狂揽10.6亿
>冷军“小姜”破纪录,现当代艺术夜场成交3.34亿!嘉德秋拍结果最新出炉!
>上海艺术周全面升级,西岸迎来蓬皮杜,ART021销售再创新高
>扎根布鲁塞尔、深耕艺术家与人脉:代理张恩利、安东尼.格姆雷的比利时画廊夏维尔.霍夫肯
>学术先行、坚持不懈:代理黄永砯、卡普尔的画廊卡迈勒.梅隆赫
>ArtAlpha观察 | 香港秋拍高价频出到底蕴藏着何种市场趋势
>香港苏富比秋拍重磅来袭,ArtAlpha专访亚洲区当代艺术部主管寺濑由纪
>他们为何如此看好中国艺术市场,ArtAlpha专访佳士得高层负责人
>ArtAlpha专栏 | 以小搏大, 谷公馆艺术家参展卓纳画廊群展
>佩斯画廊关闭在北京的空间,ArtAlpha专访佩斯北京负责人
>这个画廊全世界颜值最高,是艺术家的大家长,藏家的密友,社区的课堂
>2019威尼斯双年展专题 | 陨落寒星,阿希尔·戈尔基遗作在威尼斯展出
>2019威尼斯双年展专题 | 人们变得疯狂的愚蠢!图伊曼斯Tuymans在威尼斯发人深省
>她是中国第一代拍卖师,经历了当代艺术的起落,如今把画廊开在麦田旁
>他做了中国最值得期待的私人影像中心,带来阿布拉莫维奇中国首次个展
>从“整座豪宅抵不上一张小画”到“区块链”,他有一座中国的古根海姆
投稿、合作以及业务咨询请发送邮件至:artalpha@163.com,也可添加微信 lilyli20180326 或 Lily_Lee1021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发现更多精彩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