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卌年丨刘玉:1977,从天安门清洁工到北大学子

刘玉 新三届 2023-10-23


 作者简历

作者青年时代


刘玉,1957年生于北京。1975年赴延庆插队。1976年底分配至北京市西城区清洁队北安里分队任职清洁工。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985年赴美。现就职于Rutgers Medical School。与夫婿合写长篇小说《太平洋两岸的日子》1998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原题
从天安门清洁工到北京大学
我的1977年及40年后重返燕园



作者:刘玉



恢复高考的消息,是那天下午在大街上听说的。

1977年10月,我已在中国最著名的街道——长安街上当了十个多月的清洁工。一对不太年轻的男女从我的扫把边走过,热烈地谈论着当时还算是内部的消息,“要恢复高考啦!”

我的头嗡地一响,忽地抬起头, 那男人眼里闪烁着光芒。我握着扫把的手瞬间冰凉,下意识地靠近他们想听清楚一些。那女的斜我一眼:扫地的,看着点儿。我才知道我的扫把已经扫到她的脚上。

一定是因为听到了天大的好消息,今天路人的态度客气很多。看着他们激动地远去,我站在属于我的那个地段上乱了心思。

分配来做清洁工比起两年前在延庆山里插队,除了劳其体肤的繁重,更添上了劳其心志的困扰。是1977年元旦那天开始上班的,跟着师傅来到俯佑街这个相对清静的地段,这算是对新工人的照顾。

我对这里并不陌生,一侧是我们中国的国务院,另一侧是我的小学——文革前的丰盛小学三部,现在的光明小学,十分显赫的一所小学,出过不少风云人物。我正低头扫着我小学的外围,不知何时身边就跟上了一群同我年龄相仿的小子,围着我调笑。

我的只剩一颗门牙的老师傅挺身护我,斥道:“你们这么大小伙子怎么不学点好呢!”“是呀,我要是学好我就不来扫大街了。”他们嬉笑着,朝我身上的清洁背篓中扔污秽的东西。

当时涌上我眼中的不是泪而是血,我握紧扫把想要维护清洁队的声誉。师傅终于喝散那群小子,自语道,“这姑娘以后可怎么办呀?”

作者在长安街留影


自1977年10月那个道听途说的下午,我肩上的清洁背篓里装的就不仅仅是垃圾了,它还装载了中学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课本,及一切我可以找到的复习资料。这个垃圾箱盛载着我的梦。从那个下午之后,电报大楼的松墙下就成了我复习的好课堂。长久以来,大学对于我,只限于高山仰止,虽不能至,心始终向往之。而今高校大门一夜间轰然洞开,没有不拼命的道理。

只有个把月的复习时间,高考的大日子就翩然而至。翻看当年的日记,高考当天赫然写着几个字,“不成功,则成仁。” 考试那天,我的确怀着赴刑场的凛然。考场竟然也是所传说的那样,由军人武装看守,三步五步就设一岗一哨。没有被监视的窘然, 只有被保护的骄傲。十多年来,知识何曾得到过着样的捍卫。

还记得当年的作文题,“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我闭目静思,就看到宽阔的十里长街,十里长街上数百个黎明晨曦,数百个黎明晨曦中背着清洁背篓的十几岁的自己。教室里突然一阵骚动,一个女生晕倒了。难道她也看到了她自己?顾不上别人,埋头疾书。笔起笔落,成就一篇。

体检通知书


已经不记得发榜前夜是否入眠,只记得发榜当天我仍然清扫我的路段长安街。

中午回队午饭,接到妈妈电话,小心地告诉我,有人接到录取通知书了。我无心吃饭,给总部拨电话。电话知人心,一拨就通。

我怯怯地问,“王队长,录取通知书来了么?” 

“来—啦。”队长拖长了声说。

 “有谁呀?”

“有—你—呀。”

“真的?哪个学校啊?”

“北—大—呀。”

“啊!我现在去取。”

“下了班再来。”

等啊,等,只觉得那天电报大楼报时的钟声响得格外晚。

一路闯红灯,不到十分钟就骑完平日十五分钟的路。一头撞进队长办公室,拿到那纸薄薄的录取通知书,从前往后匆匆读过一遍竟看不真切,从后往前又读一遍。这样翻来覆去将那页纸读了几遍,才听到队长一直在说些什么,胡乱应了,将录取通知小心贴胸藏好,转身出了清洁队的大门。

命运在转身间翻覆。

出得门来竟不敢再骑车,推着自行车一路奔跑,边跑边大声叮咛自己,”我一定…….不能……在今天……被汽车压死。” 回到家时,房间里已挤满道贺的人们。

就这样我舞着一把长柄的扫帚,为自己扫出一条通向北大的路。那天的日记只是一句借来的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工资证明信

四十年过去了,我既没有成仁入地狱,也没有乘风进天堂。此后的生活再没有那样的大起大落,一步步走来,从东方到西方,从年少到白头。听风声水起,感日月风寒。雨夜无眠,忘不了的从前便千徊万转。于是,稍有闲暇,炉前灯下,给一双小儿女讲过去的故事,讲一个普通的灵魂究竟能够走多远。再回首,恍然如梦,岁月如梭。

转眼四十年过去了。年轻时一个轻易的转身,换来了四十年的风雨兼程,东半生,西半生。四十年,我在海的这边,北大在海的那边,但未名湖中水,跨山跨水跨大洋,每个春天都在我的梦里潺潺流过。岁月如河。

“小路旧梦踩,脚印依稀在。”“燕园方方地,却将此生栽。”“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花儿香,鸟儿鸣,春光惹人醉……”过了二十年,又过了二十年,蓦然回首,芍药芙蓉,花已经开过了。高山流水,岁月如歌。

焉知四十载,重上君子堂。昨夜同窗说回还,身未动,心已远。再相逢,发苍苍,眼茫茫。红楼阶上,欲说还休,依稀台前,少年依旧。

期待相聚,期待旧时燕园的月光,重又撒落在我的头上。

参加校庆活动

松开四十年前盘起的长发,雪花在月光中飞扬。期待相聚,期待大家再续上四十年前的那杯酒。敬未名博雅;敬沧桑芳华;敬东方西方;敬人间天堂,敬一切有我同窗的地方。浓烈丰厚,岁月如酒。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请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北大新三届

梁左:他给我们带来了笑声,自己却

梁左:他有趣又深刻,热闹又孤独 

许静静:我教未来的文化部长
跳了第一支交谊舞

史铁生:她叫吴北玲
龚玉:我在北大开“天眼”
张曼菱:被春雨洗浴的北大
张曼菱:考入北大并不是天之骄子
刘志达:难忘“3.20”之夜,
“振兴中华”口号诞生记
黄子平:北大当年,文学社团轶事
名编剧王小平的大学岁月
查建英 :男气的女作家
查建英:那的确可以说是一个浪漫时代

夏晓虹:峰回路转补录北大中文系

夏晓虹:我经历的北大留学生楼陪住
黄爱平:用未名湖水浇灌学问精神
宋红:随贻焮师驾游巴蜀
北大中文系77级:
数风流人物,还看当年
高小刚:在北大留学生楼的陪住追忆
范东升:重回学校像第二次生命开始
张宏:北大王楚教授帮忙学生修仪器
张健:“高干”足球队是怎样炼成的
唐文方:低调的高干子弟和
北大国政系77级学习经历
刘震云:如果不是高考我可能在搬砖
北大1981:一个口号激励一代人
陶海粟:挑战权威的初生牛犊
陶海粟:邓英淘的学术人生
陶海粟:准确踩到"点"上的儒商杨滨
陶海粟:北大77级"屠夫状元"任保山
杜创业:山西官场里的"清流一派"
追忆逝水年华:
北大经济系77级点滴回忆
海闻:从北大荒到北大到北加州
海闻回忆黑土地:我的青春我的梦想
谢思敏:回忆40年前高考往事
谢思敏:李克强同学指点我东瀛取经
何勤华:与李克强同班的律政精英们
何勤华:给李克强班级上课的老师们
何勤华:当时不知道法律为何物

何力:一个军人的北大梦,
我被自己的狂言逼到绝路上
杨柳:中学里高考的老师全都榜上有名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