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毕业40年回眸 | 乔远生:致母校,我心中永不消失的赛道

乔远生 新三届 2022-06-26



作者简历



乔远生,1956年出生,山西人,1977年本科就读于山西财经学院,1984年在东北财经大学上研究生,1986年获经济学硕士。1986年在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任教。1992年下海加盟深圳万科,任下属国际服务企业公司策划总监和创意总监。1998年任润迅集团总经理助理。2004 年创办毕越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至今。


原题

致 母 校

——写给山西财经大学

70周年校庆的一封信




作者:乔远生


是你

在我生命

最困顿彷徨的时候

向我伸出了你的双手

带我来到一片崭新的天地

从此彻底改写了我的人生



祝贺你,我的母校。

伴随新中国诞生和改革开放,你走过了成长和辉煌的70年。
 
请原谅我还是习惯于称你为“山西财院”。因为,作为经历过上山下乡磨炼和史上最激烈的高考竞争,历经艰辛终于得到改变命运机会的幸运儿, 77级特殊群体的身份,已经与山西财经学院的名称融为一体,成为我们这一代人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和永远无法改变的鲜明标签。
 
至今,我进过四所不同的大学学习和进修。

1978年3月,背诵着革命老前辈叶剑英“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的诗篇,迈入山西财院开始四年的本科学习;

国庆35周年前夕,来到北方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开始我了研究生的生活;

1989年3月,踏着南京路的流光溢彩,在上海外国语学院开始了为期半年的出国进修学习;

参加完雅思考试,从2016年11月开始,我迈入被称为北美最美的大学温哥华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校园,延续我人生下半场新的研修。
 
从北到南,从国内到国外,四所大学所给予我的各不相同。山西财院,你不仅改变了我的命运,也成就了我的今天;你给予我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新的生命,一次彻底改变我们命运的再生。
 
1977年,获知可以报名考大学的消息后,点燃了我上大学的希望。
 
考试的前一天,特意从我插队的乡下到榆次城里的百货大楼买了支蓝白相间的新圆珠笔,以图给自己带来崭新的开始。

1977年12月5日早上,天空飘着零零星星的雪花,裹着厚厚的棉衣,外面套了件洗得发白的蓝色中山装,同山西11万高考的人同时走进已经中断了12年的考场。
 
非常巧,我所在的考场设在我上高中时的同一间教室。虽然我离开榆次一中已经三年多,看到亲切的环境和熟悉的黑板,我绷紧的心立即松弛了下来。
 
我曾有过许多梦想,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上初中的时候,我和中学同学郭齐鸣,晚上我们坐在榆次刚落成的新华书店门外的台阶上,他问道:“你长大想做什么?”那时候我正对看小说和写作文十分着迷,就说:“我想当作家。”

去农村插队落户当知青后,我的梦想变成了当兵。
 
坐在当年听课的教室里,参加决定我前途命运的首次高考,也许是上天的安排,催生了我上大学的梦想。
 
两天紧张的考试结束后赶回乡下,继续我在农村紧张而艰苦的生活,很快就把考试后能否录取的事淡忘了。1978年元月20日夜晚,桌上那盏煤油灯闪烁不定,我在日记中用蓝色钢笔写道:“明日大学初选身体检查,填写表格,我对自己报的希望并不大。”
 
那时候,也许是考大学的机会来得太突然了,我根本没有想过这是决定我未来与你结缘的唯一时刻。
 
3月3日傍晚,村里小学郝怀敏老师拄着拐杖,手里拿着封信急匆匆地向我走来,“乔远生,有你封挂号信!”她开玩笑地说,“你得请我们大家客才给你看这封信呢。”

“哪里来的信?”我急切地问道。

过了会儿她把信递给了我,黄色的牛皮纸信封上赫然印着六个鲜红的行草书法字体“山西财经学院”。心中一阵惊喜。

是你,轻轻伸出双手,将我从无望惶惑的困境中解救了出来。
 
最早获得初选资格报考志愿前,我并不认识你。高考结束后,不知道自己考了多少分,就想只要能离开农村去上学,无论上什么学校都可以,既没有想过报考外地学校,对什么是重点大学也无概念,在山西很自然想到报考本省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专门请教了我的高中物理侯老师,60年代他毕业于山西大学。我问:“侯老师,在山西上大学,报什么学校出来不要当老师?”他笑着说:“财经学院。”于是,我就把你当作了首选。 

可以选择财金、会计、统计和贸易四个专业,在我看来,会计是学打算盘,财金和统计不知所云,就选择了当时和外贸概念有点沾边的贸易经济。

对我而言,那时候的你,就如同遥远天边一颗闪闪发光的星辰,神秘而未知。

 1979年作者在山西财院教学楼大门口留影
 
生命的再生,就是命运的改变与价值观的再造。
 
入学前,你在我脑海中有无数的想象, 终于等到认识你的那天。1978年3月中旬,从榆次乘坐公共汽车来到位于太原新建南路的山西财院报到。第一次见到你感觉还没有我的中学漂亮,这就是我为之而倾尽全力考入的大学?那个时候你的形象,远远没有我心目中想象的那么气派和神圣。
 
不过,接待我的一位女老师优雅的气质和温柔好听的南方普通话,倒是让我体会到大学独有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你宛如窈窕美丽的女性,虽然衣着朴质无华,但馥郁宜人的知性魅力却散发着独特的韵味。
 
其实,那时候我并不知道你的前世今生,你没有山西大学悠久辉煌的历史,更没有清华北大声名显赫的血统,因缘际会,我毅然选择了你。
 
油印的教材还散发着墨香,比我们班级一些同学还年龄小的教师刚刚走上讲台,每天的早餐是粗糙难以咽下的玉米面窝头,可这一切丝毫不影响我对你的热忱与期待。作为文革后首届高考入学的大学生,我们个个激情昂扬,充满活力,每个人都想把过去失去的珍贵时间在你这里夺回来。

作者与同舍的沙立勋(左)在教室摆拍,扮学习状,墙上悬挂着作者写的隶书条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我曾经在教学楼走廊昏暗的灯光下读书,在一大堆抽象的概念和枯燥的理论中苦思冥想,坐在教室的角落不停地在一架朱红色的算盘上拨打练习着。
                           
也许就像陈丹青在接受一次采访中讲的:“上课可以让人毕业,不会让人变得聪明,更不会让人变得有趣。”我在接受你四年的熏陶中,尽管没有如雷贯耳的大师,但你却有像高光筠、张魁峰、程荣国、葛贤惠、孔祥毅、孔祥琯老师等这样一批专业中坚,他们撑起山西财院在全国财经学术高地一片天空,将一抹斜阳最后撒在我们这代人身上,让我们变得慧觉笃实,独立思考,不被偏见掌控。
 
四年大学生活结束,我以为你给了我专业知识和一张毕业证。
 
2004年我创业走上管理咨询的道路后,先后被邀请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授课。按现在国内大学官方划分标准,我一个非985、211大学毕业的老师,踏入这些学校的校门,我不禁会问自己,我凭什么站在这里的讲台上?
 
除了那张你寄给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使得我有机会获得四年完整的本科教育外,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你具有那个时代大学特有的场所精神。挪威著名城市建筑学家诺伯舒兹在他所著的《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书中指出,“场所是由具有物质的本质、形态、质感及颜色的具体的物所组成的一个整体。这些物的总合决定了一种‘环境的特性’,亦即场所的本质。”显然,除了校园物化的建筑、空间环境与区域特色,最重要的,你具有反映那个时代独醒的大学特质和氛围,唤醒或激发了我们对那个时代精神的认同和追随,两者结合构成影响我终生的场所精神。
 
相比现在的大学,43年前的你质朴而安静,我们上课的三层教学楼陈旧狭窄,大礼堂兼做饭堂,可没有就餐的座椅,上体育课是在一处每逢春天刮得尘土飞扬的简易操场上,这一切让你看上去更像是座普通的中学,而不是大学。但这并没有减弱你在我心目中知识殿堂的地位与份量,你大门前的田埂和树林,每天我们晨读的声音伴着鸟鸣,朝烟夕岚;不远处缓缓南流的汾河和高高的堤坝,冬日在冰上飞舞,夏日在岸边慢跑,碧空旷野,你把我们带入一处世外桃源般的场所,站在社会进步的前沿,尽情地释放着压抑了十年之久的活力与自由。
 
大学四年,运动会前夕,体育教研组的老师成天礼、霍照、王鑫,还有我的体育老师兼教练赵连印,就会用石灰水在裸露着黄土的操场,精心划出一个完美的200米跑道的田径场。在我眼里,你那原始简陋的跑道远胜过今天现代漂亮的塑胶跑道,因为它构建的是一处折射着时代务实、进取和本真的精神场所。每逢我踏上那雪白而整齐划一的跑道,闻着操场上弥漫着的石灰味道,都会令我元气淋漓、血脉贲张。在这里,我最终收获的不是冠军,而是竞争必胜的信念与与冲刺最后一刻的竭尽全力。

1979年,作者(右二)在山西省首届大学生运动会百米决赛
 
黄土地上的白色跑道,化成我心中永不消失的赛道。

在我求学的年代,你没有漂亮的高楼,也无权威讲坛,更看不到浮夸喧嚣的口号,我们和你无论在空间上还是在心理上没有疏离感。五十年代的建筑、淳朴尽责的教师和家国命运与振兴中华宏大命题融合为一个综合体,夹裹着八十年代追求现代化、观念开放和思想自由的社会风潮,非功利主义的课程设置与一系列专业教学的变革和创新,营造出你凌乎实用主义、面向未来的场所精神。77、78级发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在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关注现实,勇于批判的社会潮流中,我们被植入独立思考、富有理想的人格与情怀,由此奠定了我们这一代人在日后各个领域卓尔不群的价值观。
 
历史证明,人类的一切胜利,都是价值观的胜利。
 
数十年走南闯北浪迹江湖之后,我才领悟到,你给我注入的不是知识,也不是技能,而是那个时代精神和大学氛围而激发的无限潜能。你营造的场所精神化为无形的教育,最后变成一种特殊的力量融入我们的灵魂。曾任耶鲁大学校长20年之久的理查德·莱文说过:“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培养的学生不是有用,而是有思想和内心驱动力,这就是你存在的价值。
 
大学毕业留校后,不甘在社会变革的大潮中偏于一隅,九十年代初与你不辞而别下海到了深圳,我想在高手如林、刀光剑影的市场竞争中,看看自己从你这里苦练的功夫到底如何?在万科,我身边不乏北大、清华、复旦、南开等名校的年轻才俊,而我已近中年,一切从零开始。无论是面对转型的困顿和彷徨,还是在商场上智力与情商的比拼,你的大学场所精神,筑就我的坚韧和自信,如同授予我一柄不朽的精神长剑,挥洒陌路,永不告竭。
 
非常荣幸,离开你的29年中,我曾三次回母校做过不同内容和主题的讲座,从内心深处,想以此微薄贡献回报山西财院与故乡的培育之恩。

在此,我非常感谢我的学生现任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的卫虎林先生,在他任文化传播学院院长、MBA教育学院兼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期间,都热忱邀请我回去给老师与学生分享我成长经历与转型感悟。虎林在学生时代就表现才情不凡,留校后青出于蓝,教学科研不落窠臼,成为同辈的佼佼者,令人刮目相看。由此,让我欣慰地看到,你有这样一批睿智脱略、凤翥鹏翔的大学场所精神的传承人,那是社会的福祉。
 
我等非高官或富商,凭一己之力打拼天下,对社会做出有限贡献,不负韶华,已足以荣耀母校。每当有人好奇地问我毕业于何校时,我总是响亮地报出你的名字:“山西财经学院”。
 
感恩母校,祝你生日快乐!
 

2021年5月作者重返母校,在校门前留影

77级贸易经济系

学生乔远生 谨上

2021年4月6日


乔远生专列
百米决赛差点成了“裸跑”
我曾是野蛮生长的街头少年
"书法爱好"换来了"贸易经济"
从体育"菜鸟"到学校田径"明星”
乔远生:我为什么选择了万科
名字被无意中改了,从此越走越远
学了三次ABC,结了半世纪缘分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二维码打赏吧


恢复高考40年

张亮:晒一晒,我的三张高考准考证

王力坚:没有上过中学的博士教授,

初中学历造了假

祖琴:当年录取不报到禁止再考,

让我慌了手脚

宋毅:1978年那个春天,

我们的高考补习班

张先发:高考完了身无分文,

回家的路还有百里之遥

陈伟平:人生中的两次蝴蝶扇翅

周冰:入学半年后我才转上粮食关系

周清明:我考上大学,

被大队支书斥责“你有什么资格?”

饶毅:我的语文差,

体育还是数学老师教的
于向国:西安交大77级"数据流”
 宋振伟:我偷偷报名高考,
厂里只两个人知情
戴伟华:致敬,我们的1977级
哈晓斯:写在77级毕业40周年之际
戴伟华:致敬,我们的1977级陈侃章:“跨六奔八”的77、78级
吴鹏森:日记中的“77级”

苏斐:77级,舅舅与外甥是同班同学

范文发:冬闱77级,赢得久违的公正

何晖:华南工学院数力系77级影像志

浙大77级,神仙友情,归来依旧少年

贾建初:景德镇这群77级的“含金量”

明若水:高考作文没写完就匆匆交卷

周冰:入学半年后我才转上粮食关系

于泽俊:一个同学被父母逼迫退学了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界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届3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40后、50后、60后的光阴故事这一代人的苦难辉煌和现实关怀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点击分享赞在看,是对我们最大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