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盘点丨张志鸿:2022,好走不送!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张志鸿,湖南邵阳人,1978年考入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1982年7月毕业,曾在中学、中专执教17年,在某央企湖南公司工作多年,定居长沙。
2022年你走吧,不送!
还有一两天,2022年就要走了。
这一年,发生了太多的事,有些让人目瞪口呆,有些让人泪流满面,有些让人热血沸腾,有些让人怒不可遏,有些让人铭记在心,有些让人困惑迷茫。
好在新年已近,已能望见前面的春风杨柳。
这一年,有太多的天灾人祸。
年初,丰县母亲的遭遇刺痛了亿万人的良知。很多人的春节过得不舒坦,不开心,我也一样。舆情沸腾下,政府也很重视,调查的级别从县到市再到省,最后公布了调查结果,处分了一些渎职者,但仍有很多网友不相信“她”是云南来的小花梅。
3月21日,又一条新闻撞击人们的神经:一架从昆明起飞的民航班机途经广西藤县时,以不可思议的俯冲方式,撞进春雨绵绵的山林,123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瞬间遇难。调查结果目前尚未公布,不知道是天灾还是人祸,但那一声巨响可能会久久回荡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第八天,救援现场飞来一只蝴蝶(网图)
10月,高一男生胡鑫宇从一座全封闭的寄宿学校神秘失踪,再一次牵动了人们的心弦。谣言四起,莫衷一是。人们普遍希望找到这个阳光少年,更希望有关部门强力出手,严厉打击恶性犯罪,提升全社会的安全感。
还有四川芦山、泸定的两次地震,9月的贵阳车祸,11月的乌鲁木齐火灾……
身在鱼米之乡的湖南,我也经历了记忆中最漫长的高温和干旱。在乡下,很多池塘都已见底,许多树都枯死了。昔日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有些地方竟然变成壮观的“大草原”。
山河何辜,今朝有恙。
天灾警示我们生命是何等脆弱,人祸警示我们必须吸取教训。
这一年我们告别了很多人。
在中国、英国和俄国,有三位老人接连离去,带走了他们的时代。
有三个作家、翻译家的辞世让我伤感:一个是创作了《爱是不能忘记的》《沉重的翅膀》的张洁,一个是留下了《冬天里的春天》《花园街五号》的李国文,一个是介绍了许多欧洲文学作品的柳鸣九。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们给过我宝贵的精神食粮,让我永存感激。
更多的感慨来自身边。
3月8日,在明阳山送别了同在长沙的一位校友。他和我年龄相近,也是中文系毕业,长期供职于金融系统,事业有成,温和儒雅,可惜英年早逝。听到他的发小深情的回忆,听见他女儿悲怆的哭泣,让人感叹人生苦短。
追悼会后,翻看他的微信朋友圈。2019年7月15日晚上,他发了一组照片,题为《岁月静好,因为有你我他的守护》。照片上的画面,是迎战洪峰的长沙城安然无恙。老朋友,今后长沙的安宁一定也有你的暗中守护。
11月9日,大学师兄老高也走了。他生于1947年,是班上几位老大哥之一,入学前就是县机关的办事员,入学后是本班的第一任班长。大家都还记得他那浓重的新洲口音,他那爽朗的笑声,他在毕业后竭尽所能帮助同学的点点滴滴。
老高2013年在长沙
让人伤感的,还有他这三年的痛苦。他没有死于新冠,却严重受害于疫情。三年来,他一直困于大医院的高楼上。去年夏天,我和两个师兄相约去看他,结果还是进不了医院,只好通过他的女儿和他视频。清瘦疲倦的他似乎认出了我们,却说不出话来。因为疫情,在他去世之后,亲友、同学依然无法给他送行。
老高啊,世事难料,别怪我们没来看你、送你。
进入12月,寒风凛冽,逝者明显增多,网上甚至出现了长长的名单,多是老人却不限于老人。也许他们最后的眼神,依然是对这个世界的眷恋。
逝者请安息,生者仍需负重前行。
2022年最深的记忆,莫过于疫情的演变和冲击。
前年春天,我连续写了十篇文章,为抗疫呐喊加油。这两年不再写过,因为失语、无语。
今天还得说说。
先说自己的一段经历。
8月下旬去了北方。在太行山区看了几个八路军旧址后,从山西省武乡县上了高速。结果,相距两百多公里的三个高速出口都不让我们出去,理由是我们的行程码上有河南的几个城市,虽然我们几乎每天都做了核酸检测,也从没有去过高、中风险区。
山西游不成了,如果按照原计划去陕西,路途遥远,还可能再吃闭门羹,只能就近去河北。
一路上,心中不停地打鼓:如果河北也不允许下高速,那就只能找个服务区过夜了。
做梦也没想到,当我们从石家庄市西郊的“井陉矿区”收费站驶出高速时,不仅无人阻拦,连个查绿码的也没有!
相邻两省,防疫政策竟然天差地别,真有一些魔幻。
自然,我们也意兴阑珊,直接打道回府。
到了12月7日,“新十条”横空出世,从严格防控、动态清零转为每个人都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我和多数人一样拥护政策调整。有人甚至欢呼:三年疫情终于结束,一切将恢复正常。
但很快就发现,“全剧”未终,可能进入了下半场。
短短几天里,就有很多亲友、同事中招,有些症状还很重:武汉的一位师兄用“九死一生”形容自己;邵阳的堂侄女说她的疼痛超过了生崽;深圳的一位老乡高烧不止,好不容易呕出痰来,痰中带血,鼻腔里全是血,几乎无法呼吸。
与此同时,是发烧药告罄,大医院告急。
一些疑问也自然产生:为什么国内感染率这样高,传播速度这样快?为什么很多人的症状这样重,不是说90%无症状吗?为什么这么多人措手不及?……
疫情还在快速蔓延。最让人担心的,一是医护人员的长期抗压能力,二是城镇、乡村的老人们。
“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一关无论多难,也必须闯过去,也一定能够闯过去!
让人忧心的还有经济。
谁也无法否认,经济下行的速度已经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防疫政策的大调整,应该也有经济上的考量。“免费核酸”已不可持续,继续封控将使经济雪上加霜。
一个做文旅的朋友本已身家过亿,筹备上市。疫情三年,经营惨淡。为了维持企业运转,已经卖掉了前些年积攒的几套房子,只留下自住的一套。
一个做影院的朋友原也做得风生水起。疫情三年,门可罗雀。为了给亲人治病,卖掉了卡宴汽车;为了让最后一家影院活下去,组织员工卖起了“柴香扣肉”。
街上,可看到不少门店已关门招租;
网上,有农民望着卖不出去的蔬菜果实欲哭无泪。
全力振兴经济已成为全社会的最大共识,政府也提出了“六稳”、“六保”。
十多天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大力提振市场信心”。
如何实现经济的总体回升,将考验各级政府的能力。
我不懂经济,只提一点朴素的希望:希望尊重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市场也罢,企业也罢,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让人痛心的还有战争。
俄乌战争已进行三百多天,至少夺走了十万人的生命。他们原本属于同一个宗教、同一片文化,如今却手足相残,不共戴天。
与战争同步进行的,还有我们身边的价值观撕裂。在微信、微博等平台,都是针尖对麦芒,互视对方为SB。
由于某些原因,我比一些同胞更熟悉俄、苏的历史,更喜欢它的文学艺术,我也反对美帝的霸权主义,但这次,我不赞成普京用兵。
原则还是要讲的。
如果支持普京,就等于放弃中国一直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等于违背《联合国宪章》第二条规定的“国家主权平等”、“互不侵略和领土完整”等基本原则。
更重要的是,如果承认普京在克里米亚等地搞的“公投”,中国就可能失去对付“台独”的法理武器。所以,中国不可能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等地的吞并。
有些朋友只相信丛林法则,不相信公理和规则。在他们看来,不支持俄罗斯就是支持美帝,就是不爱国。用这种“二极管”思维来看待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还以为占据了道德高地。
敌人的敌人不一定就是朋友。像萨达姆这样屠杀本国民众的疯子,像ISIS这样的极端宗教组织,他们都很反美,难道也要当作战友?
退一步讲,就算普京是正义在手,替天行道,他也得打赢啊!如果打不赢,就会把人民带进水深火热,把国家带到非常危险的境地。先动手却打不赢,不就是犯了高估自己、低估对手的重大战略错误吗?
你把俄罗斯当战友,可它这一次真不合格:让亲痛仇快,让美帝捡了大便宜。
有人说,如果普京垮了,美帝就会腾出手来对付中国。这确有可能,但你担心什么呢?难道中国今天的实力还不如同时挑战美苏“两霸”的六七十年代?难道我们不再相信体制优势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了吗?
惟愿远方的战火早日熄灭,惟愿神州大地国泰民安。
这一年,我也收获了很多感动。
罗勇、甘宇,是四川省泸定湾东水电站的两名普通职工。地震发生之后,罗勇冒险打开了泄洪闸,避免了更大的灾难;甘宇荒野求生,失联17天后脱险获救。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这个民族顽强的生命力。
蔡茂强,是汶川县的一名消防队员。在汶川地震中,他和家人被武警战士救出,那一年他9岁。今年10月,他随队千里驰援湖南省新田县,在救火过程中壮烈牺牲,年仅23岁。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善”在人间的轮回。
2月6日,中国女足的姑娘们在时隔16年后再次夺得女足亚洲杯冠军,证明中国人也能踢好足球。
8月8日,成都市六个普通市民合力制服了持刀伤人的凶徒,证明老百姓也能众志成城、见义勇为。
10月,在郑州郊外大批农民工徒步返乡的路上,一些村民免费提供了干粮和矿泉水,也传递了守望相助的良知。
12月,江苏省苏州市率先将核酸采样亭改造为发热诊疗站,湖南省洞口县在全县开展“邻里互助,药品共享”活动,彰显了基层干部不等不靠、勤勉务实的作风。
这一年,围绕“关爱老兵”(包括抗战老兵、解放战争老兵等)活动,我接触了孙春龙等公益人士,关注了湘、滇等地的几个公益组织。他们尽心尽力,默默奉献,为活着的老兵送去了关爱,让遗落他乡的老兵遗骨回归故乡。他们的努力抚平了一些历史创伤,也凝聚、弘扬了民族精神。
这一年,我的家乡成为疫情的重灾区,全县一度出现了两三百个高风险区,很多熟人及子女都成了栉风沐雨的志愿者。11月初,一位老同学因劳累过度而胸口绞痛,高烧不止,昏倒在床,抢救半天才苏醒。那些日子里,几个微信群经常交流信息,传递着关心和鼓励,外地的老乡也纷纷捐款。动态清零的代价是巨大的,而那些来自不同层面的温暖令人感动,那片熟悉的土地粗粝而又坚韧的生机让我暗暗称奇。
这个寒冬特别漫长。
如果可以选择,我想选择“快进键”。
窗外,变化正在发生。
第一批“杨过”、“杨康”已回来上班,地铁上的乘客渐渐增多,人间烟火气又回到了大街小巷。
这几天,各地飞向三亚的航班明显增多,“天涯海角”又成为寒冬里的乐土。
更多的景区、更多的企业正在筹划大干一场。
春已不远(摄于湘阴县斗米嘴)
面朝春天,人人都有憧憬。
我希望,2022年已“否极”,2023年会“泰来”。
我希望,我们明天的认知对得起昨天和今天受过的苦难。如果不能吸取教训,有些悲喜剧还将重演。
有憧憬,是因为有信心。
我对自己的民族有信心。绵延几千年的文明经受了多次大考,当然也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我对年轻一代有信心,他们比我们更了解世界,也更勇敢,更有智慧和力量。
我对未来有信心。也许,相信“明天会更好”就是一种信仰,能支撑我们勇往直前。
今天,湘北很多地方下雪了,天就要晴了。
让你我向“阳”而生,走向“阳”光!
正招本科生屈居简陋分院,
新三届人第一次校舍抗争
乌克兰,这些历史名人的故乡
张志鸿:肖邦父与子的一百年
张志鸿:一名小镇少年的阅读饥渴
开封城下,触目惊心“胶泥层”
画家李自健与星云大师的相遇
盘点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