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踪丨朱健:盼星星, 盼月亮, 盼尽头

朱健 新三届 2022-05-22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作者简历

朱健,1956年出生。1972年入伍当兵六年。1978年退伍当工人,同年考入新疆大学政治系。毕业后先后任职新疆自治区党委、新疆交通银行、新疆太平洋保险公司。2016年退休前为太平洋寿险总公司副总经理。


原题

盼星星, 盼月亮, 盼尽头




作者:朱健


     

今天,是上海浦西“封闭”的第17天。居住在浦东的同事和朋友,最多的已经“封闭”了一个多月了。

在“封闭”的日子里,我写了三篇记事。仍不断有读者来信,催我再写。

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我只能结合仅有的所见所闻,谈点感受!

坦诚地讲,上海这次“奥密克戎”阻击战,打得很窝囊、很别扭。可以说,上下都很窝火!

哪,上海到底怎么了?

揣着憋屈的心情,拂去心灵的皱褶,再次端详了“东方明珠”。

上海,真的很牛!


咱们先看,它在国内的地位。

上海的面积,不到全国的千分之一。但一年的GDP达到了4.3万亿。占全国近4%。

这么说吧,现在上海停摆一天,就要损失118亿!

上海,是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仅有的7家向国家上缴钱的省市。
而且,上海是上交额度最大的一家。

通俗说吧,全国有24个省市自治区,都是要靠上海等7家兄弟,维持生计的!

如果,我们再把上海单独拿出来,放在全世界这个纬度上,比试一下。

上海GDP的排名,它位于世界第23位。
上海人均GDP 2.7万美元,位于世界第34位。
全球十大金融中心,上海排名第五。


上海的国际开放程度,位于世界前三。航空客运量世界第三。集装箱的吞吐量,连续九年世界第一。

上海的这些指标,放在世界,也妥妥的是发达国家的水平。

从常识上讲,一个城市能创造这样辉煌的成绩。
它背后必然站满了,各行各业优秀的管理人员,以及高素质的市民。

可这次面对“奥密克戎”。这仗怎么打得这么窝囊,这么别扭呢?

这些优秀的管理人员,以及高素质的市民,他们去哪里了?

哪也没有去,都在家“足不出户”了!

那,谁在带领这座城市打“阻击”战呢?
那,当然是城市的“公仆”团队了。

老百姓怎么了解和认识,我们这座城市的“公仆”们呢?

只有很狭窄的,两个小小的途径。一个上网查资料,一个是隔着电视屏幕观其言行。


一直以来,我们上报公司拟任高管时。国家监管部门都要审查,拟任者的第一学历,以及过往的工作经历。

我上百度查了一下,我们城市人民“公仆”们。这个管理团队的第一学历、工作经历,特别是在上海本地的工作经历和国际视野。

说实话,我们总公司过往的管理团队。他们的第一学历、工作经历、国际视野,会让人心里更踏实。

好吧,我们也不要仅看纸面上的。看一点现实的,眼前的。

平时不看电视的我,在“封闭”期间,每天上午十点,都会准时看上海疫情发布会。

这个疫情发布会重要吗?
不管它重不重要,老百姓只有这个权威途径!

老百姓只有通过疫情发布会,才能得到资讯,得到信心。


从4月1号,浦西“封闭”后。我已经看了17天,疫情发布会了。
眼睁睁地看着,疫情数据从个位数,跳到了五位数。
这心情,一天比一天沮丧!

在令人沮丧的数字面前。此时,信心是何等的重要啊!

抗疫,就是一场战斗!
战斗,必须要有信心!

而信心,首先来自于人民“公仆”们的言行!
因为,老百姓什么也干不了!更何况是在“封闭”的状态下!


可在发布会上,我看到的“公仆”们,是这样的!

发布会上,记者的提问,明摆的是在“喂球”,而且是舒舒服服,无人防守情况下的“喂球”!

可“公仆”们的回答,都是拿着事先写好的稿子,一字一句地在慢慢地念。

怪不得,上海市民这些天,一直在怀念30多年前的谢丽娟副市长、朱镕基市长。
怀念,过往若干届的“公仆”团队。

虽然,老百姓什么也干不了!但是他们还是能分辨出:

是骡子?还是马?



回想,朱镕基竞聘市长时的演讲,和就任总理时的演讲。
那气吞山河的勇气,那面对困难的决心,让老百姓看得是热血沸腾!
一切困难,老百姓愿意跟“公仆”一起扛!

哎!现在发布会,“公仆”们给不了我们信心,给我们盼头也好啊!

原来说,浦东、浦西各打上下半场!各打四天四夜!

没想到,打了一个加时赛!
而且,还是一个边打边加时,且战且看的加时赛!

4月9号,全国十万大军驰援上海。上海2500万男女老少,齐心协力,两头摸黑,同时做核酸检测。
全市人民,终于看到了解禁的曙光!

关在家里,“足不出户”的市民们,翘首以盼,4月13号这个传说中,解禁的日子!


4月13号。
天,下着大雨。
大雨中,我们没有见到雨转晴,更没有见到解禁的现实。

雨,淅淅沥沥地继续下着。我们的心,也更冰凉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

4月14号,我们小区上千口人,在14天“足不出户”的情况下。
咣当,从天上掉下来了一个阳性感染者。

看到这一消息,说实话原本沮丧的心情,就更加要崩溃了。
我只想,冲着天,跺着脚,说粗话了!

因为,以现行的政策,一个小区如果出现了阳性感染者。
这个小区,14天就又要重新计算了。

上海大学生的疫中配餐



盼星星,盼月亮,盼尽头。
5月1号,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我们能盼到解禁吗?

我知道,上海这一波疫情,也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
全国各地在关心、支援上海。
同时,也怕被波及,也怕被传染。

各省市防火、防盗、防上海人。这完全可以理解。

我虽然只是一个新上海人,但我还是要实事求是,将我在疫情期间接触到的上海同事、邻居、小哥等,点滴的小事,告诉大家。

让大家从另一个角度,更加认识上海。


上海市民的自救、自助、互助的公民意识,让我刮目相看。

我们公司工会给员工送菜,有45个名额,说实话是“僧多粥少”。只能员工自己申报。
但绝大部分员工的留言,都是让给别人!

我认识的几个年轻员工,主动将网上抢到的菜,送给了素不相识不会上网的小区老人。

我曾看到了一个视频,社区要请市民志愿者帮忙,去到邻居家,挨家挨户地往门上贴封条。

市民志愿者,用法律,讲道理,坚决不做伤害邻居感情的事。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阻止了挨家挨户贴封条,这个伤害邻里尊严的行为!


我作为一个市民,从心里感谢这些市民志愿者,他们以文明的行为,为我们2500万市民保留了尊严!

最起码,到现在为止,我们的门还没被贴封条!

环顾一下三年来,全国所有封闭过的城市。哪一家,哪一户,门上没被贴过封条?甚至焊上铁门!

这就是,上海市民的文明素质!

哪怕,我们的门户,不知未来还能保留多长时间的尊严!
但此时此刻,我这个曾经的老兵,一定要向上海这些市民志愿者,致一个崇高的军礼!


全上海“封闭”,使这座城市,最为骄傲的市场经济运转系统,戛然而停!
在计划经济体系,衔接不上的情况下。

封闭在家里的一个个市民,体现了强大的自救、互助的商业文明。

一夜之间,上海冒出了成千上万个“我的团长,我的团”!
邻里之间,守望相助,抱团取暖,购菜购物,共度难关。

这一切,只有在商业文明的土壤下,才可能诞生!

上海“封闭”期间,又有一个独特的现象。

这些日子,我们听到了很多音频,看到了很多视频和文章。
哪怕,它们存活的时间,长短不一。


但,上海这座城市的市民,敢于发声。上海的管理者,多少还有“枪口抬高一寸”的雅量。
这一点,与国内其它城市相比,还是与众不同。

实际上,“足不出户”的市民。通过这些音频、视频和文章。
多少知道了一线社区工作人员、医务工作和志愿者超负荷的工作,哪怕他们委屈的泪水、抱怨的无奈。
反而,让市民更觉得,他们是疫情期间最可敬的人!

4月13日晚,东方卫视原定要搞一台抗疫晚会,节目单都出来了。

哪想到,上海市民用理性的方式,一波接一波的发声,认为不合时宜。

政府也顺应民意,取消了这台晚会。

被取消的晚会节目单

这可是全国第一个省市,老百姓一波,接一波,前仆后继,理性地发出声音!

这也是第一个省市政府,明智地采纳了老百姓的呼声!

可以说,上海市民的素质与政府的把控,与其他省市相比,还是有差异的。

上海这次“奥密克戎”阻击之战,打得特别别扭,上下都很窝火!

这实际上,也是计划经济的附属代价。运行几十年的市场经济的体系,一夜之间停摆了。

计划经济的体系,马上又衔接不上。
计划经济推动工作,是靠政策作为杠杆的。而政策,又是不同部门,甚至不同省市制定的。

所以,到了一线,在执行政策时。就会发现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政策,是矛盾的,甚至是打架的。

上海一户人家刚刚团购的蔬菜


比如,现在上海最缺的蔬菜和物资进不来。不是没有货,而是政出多门的矛盾。

一方面,各级政府都在催货车司机赶快给上海送菜、送货。
一方面,政府严格的防疫措施和手段,让货车司机进上海难,回家乡更难。

因为,来上海送菜、送货回去后,回家乡要隔离14天。
这真是,又误工,又耽误挣钱!
哪个司机,愿意来呀!

现在,上海还有一个瓶颈。就是最后一公里,缺“小哥”送货。

“封闭”前,上海有十几万“小哥”跑单。现在只有一万多“小哥”上岗。
那,其他“小哥”都去了哪里呢?

上海交大老师秒变外卖小哥,开着私家车给学生送餐


我曾经写过《小哥快跑》。所以,认识了一批“小哥”朋友。

这两天,我问“小哥”金辉,你在干什么?

 金辉说,在家“封闭”。

我问金辉,你为什么不出来接单送货呢?

金辉说,接单送货要有“三证”。
核酸检测报告,平台隶属证明,社区许可证明。
他说,拿到“三证”,是很麻烦的。

金辉又说,他和王波,这些在上海跑了十几年的老骑手,以往为了减少被平台盘剥,都不愿意隶属“美团”或者“饿了么”,某一家平台。

来自深圳的120名美团买菜小哥驰援上海


他们都是独立的“小哥”。“美团”和“饿了么”的单子,平时他们都能接。

所以,现在他们这些独立的“小哥”,是开不了“美团”或者“饿了么”,这些平台隶属证明的。

我知道,上海像金辉、王波这样真正产能高的“小哥”,基本上都是跑了十几年的独立“小哥”。

他们这批独立的、高产能的“小哥,闭上眼睛,都知道上海的大街小巷。

这部分宝贵的资源,沉默了、闲置了,多么可惜呀!

 金辉又给我说,他也关了二十多天了,坐吃山空,心里也很着急!
而且,现在“小哥”的收入,是成倍地翻番!

上海一户人家团购的菜包,价格属于竞猜题


他如果托人想办法,还是能搞到“三证”的。
但,家里人坚决阻止他,外出去挣成倍翻翻的大钱!

因为,他们一家三口外地人,租住在连卫生间都没有的一间小阁楼里。
家里人,怕他出去接单跑活后,万一感染了“奥密克戎”,或者成为了密接者、次密接者。

一家三口外地人,如果被隔离,那就惨了!
权衡再三,放着再大的钱,也不敢去挣了!

一个“奥密克戎”,一个隔离政策。让人谈虎色变。
让打工的“小哥”,放着大钱,都不敢挣。


我们是否应该,反省一下。
如何科学地教育老百姓,全面地看待“奥密克戎”,以及隔离管控的政策呢?

前几天,我们公司一位年轻人,从网上给我买了一些速冻饺子和面包。
不到二公里的路程,给“.小哥”的跑腿费,他就付了200块钱。
这是疫情“封闭”前的10倍!

上个星期,我的痔疮犯了,要买一个痔疮膏。药店就在窗外可见之处。以前自己抬腿去买,就行了。

现在,“足不能出户”,只得请“小哥”代劳。跑腿费50块钱,是膏药的两倍价钱,这还是“小哥”的良心价。

小区的志愿者,从“小哥”手里,将痔疮膏,接力给了我。
我是从心里,感谢“小哥”,感谢志愿者。
否则,一个痔疮,就能把人折磨得半死!


方舱里的孩子们一起做游戏


我知道,这一切都是资源、人力短缺下造成的。只能由市场这只无形之手,来高价弥补计划经济的空白。

物以稀为贵,这是永恒的市场法则!

凡事,都要实事求是。
抗疫“封闭”期间,政府办的好事,老百姓也都看在眼里。

我在前几篇文章中,呼吁过阳性的孩童,家长陪护的问题。

4月8号,上海市出台了人文关怀的政策。家长可以陪伴阳性的孩童,去方舱一起隔离了。

这是上海文明的探索,也给全国千家万户的老百姓,探索了福音之路。

这真是:政策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上海最大的国展中心方舱室内一角


我还曾不断地呼吁,对失能老人、孩童、生病的患者,积极探索居家隔离的政策。

热心的读者给我来信说。
4月13号,国家疾控中心公布了《居家隔离人员防控要求》。

作为一个老百姓,真的拍手称快。
这是,政府和人民的双赢!

政府,可以把宝贵的医疗资源,节省下来。为那些急诊、重症和患病的人正常服务。
减少次生灾害带来的痛心!

也让超负荷工作的医护人员,集中隔离点的工作人员,能有喘息的机会。

上海重点企业,看到复工复产的曙光了


这些日子,上海仍然是阴雨连绵的天气。
我们是一天核酸检测,一天抗原自测。每天单调、枯燥的循环。

每次,核酸检测时。
我都会祈祷老天。再不要给我们小区,从天而降一例阳性感染者。

我已经掰着手指头,一天又一天,重新开始倒数14天。
希望,这个14天是“封闭”的尽头。千万不要,再重新循环14天!

窗外的梧桐树,从光秃秃的没有一片叶子,到长满了绿叶。

春天,在“封闭”中,静悄悄地滑走了。
夏天,还会在寂寞中悄悄地滑走吗?

我们期盼尽头,尽头在何时呢?

视频:上海疫情的4个教训,上海变成如今这样,该如何反思?

朱健专列

上海这一次没考好,下一次呢?

上海究竟发生着什么?

接下来还有下半场

朱健:护工陈阿姨

“小哥”快跑,今年春节不放假

朱健:小店,快挺不住了

朱健:我的“黑肚子”兄弟,

把我献给了大学殿堂


本号获作者许可分享
部分插图选自网络,版权事务请联络编辑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二维码打赏吧

新冠亲历记

许纪霖: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三年,

拿什么守护我们的青春?

胡道轨:上海小区封闭日记①

胡道轨:上海小区封闭日记②

徐世平:上海人心里,从来不长皱纹

沈睿:我在墨西哥感染新冠,

一路畅通返回美国

苏斐:韩国女儿抗疫记,

一家四口“阳”了三人

刘澜昌:全家感染新冠!

我的香港居家抗疫实录

陶海粟:新冠感染者的美国亲体验

李良汉:生死火神山,

我是治愈出院的重症患者

李良汉:走出火神山,

回家之路近在咫尺

李晓平:一个武汉人的隔离日记

向品国:武汉围城中的医院亲历记

陶海粟:26天双阴+双非的回京之旅

孙超:回国难,难于上青天
归国记:八千里路熬和累,
还有测不完的核酸排不完的队
夏新民:在美国接种新冠疫苗
夏新民:一个武汉老人的
美国惊魂与万里牵挂
徐振康:休斯敦的惊魂日子
刘宇:一个新冠肺炎治愈者的感恩

刘宇:一千万武汉人的悲情,
十四万万同胞会记得
刘宇:你看你看,天使的脸……
刘宇:流浪猫狗,没家的孩子像棵草
护士+记者高歌《只要平凡》走红
贺建:武汉疫区理发记
王家平:我家的“逆行者”原来是“骗子”
姚天臣:一个退休老者的围城记事
梅长钊:武汉疫中生活小记
梅长钊:武汉疫中生活续记
梅长钊:武汉疫中生活三记
梅长钊:武汉疫中生活四记
梅长钊:武汉疫中回忆,
我们也涌动过殉道和献身的悲情
邵学新:在瘟疫肆虐的日子里
阳光全落在空寂的街上,感觉好浪费

不想与您失联

请关注备用号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40后、50后、60后的光阴故事这一代人的苦难辉煌与现实关怀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点击分享赞在看,是对我们最佳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