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张志鸿,湖南邵阳人,1978年考入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1982年7月毕业,曾在中学、中专执教17年,在某央企湖南公司工作多年,定居长沙。
原题
开封城下触目惊心的
“胶泥层”
画是《清明上河图》,长桥卧波,商船云集,楼铺相连,行人如织,春风十里,繁华满目。书是《水浒传》,黑旋风元夜闹东京,李师师地道通皇宫,你看那汴河两岸元宵夜:坐香车佳人仕女,
荡金鞭公子王孙。
天街上尽列珠玑,
小巷内遍盈罗绮。
初到开封,自然想看古迹;名列六大古都,总还有些存留吧?可惜开封铁塔(建于北宋年间)正在维修,不对外开放;大相国寺重建于康熙十年(1671年),已和古都关系不大。看了一处名胜,就兴味索然,属于近年新建,没有多少意思。正在路旁犹豫,一位三轮车夫说:想看真正的古迹吗?跟我走,保证你们满意。
州桥及汴河遗址
原来是考古现场,可以接待少数“研学者”,门票还挺贵,98元一张。进了园区,就两个超大的棚子,各罩着一个大坑,有些杂乱。
我们的脚下层层叠叠,摞着六座古城,最上面是清代的开封城,最下面是战国时的魏国国都大梁城,因为埋藏太深,目前无法发掘;北宋的首都东京,就在地下十二米左右。所以,开封有个民谣:开封城,城摞城,
地下埋有几座城。
历史上开封城区地势很低,北宋时只有海拔59米左右。但城北有黄河,河中泥沙淤积;渐渐地,河面高出城市,形成悬河。黄河多次决堤,带来大量泥沙;开封城也就不断长高,现在已经海拔71米左右了。自下而上,从北宋(海拔59米)到现在(海拔71米)
自小就知道黄河在中原是悬河,多次泛滥成灾,但黄河毁城、造城的历史就这样直观地、立体地呈现,仍令人吃惊。讲解员指着说:你们看,有一个地层,外形特殊,似乎皱褶、洞眼更多,那是一个胶泥层。地质学中的胶泥层通常是指红粘土,隔水性能很好;但开封这里的胶泥层,则是地表土层、泥沙被洪水长期浸泡之后形成的一个淤积层。讲解员告诉我们:专家们已经确认,这个胶泥层,就是明朝末年大水灌城之后形成的。
胶泥层挂了牌子
牌子上写着:明代洪水淤积层
上网查询得知: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李自成大军围困河南省会开封。围城半年后,九月十五日,黄河决堤,开封城遭受了灭顶之灾。 第一种说法来自官方,说“闯贼”久攻不下,恼羞成怒,于是扒开河堤淹了开封。“九月,开封困久,城守不支。巡抚高名衡、推官黄澍以开封北枕黄河,待引河环濠,用以自固;更见贼垒卑下,思决堤。势如山岳,自北门路,穿东南门出。”
第三种说法来自白愚的《汴围湿襟录》:官军掘堤在先;李自成以为官军要淹农民军,“逆贼愤甚”,于是以牙还牙,在朱家寨对面的马家河口挖开了河堤,直灌开封北门。“城从内皆巨浸,所见者钟鼓两楼、群藩殿脊、相国寺顶、周邸子城而已。”
洪水几乎与高大的城墙平齐,只有钟楼、鼓楼和周王府紫禁城顶部、相国寺顶部露出水面。更要命的是,洪水冲垮了一部分城墙,而大部分完好的城墙又阻止洪水流出城市。于是,洪水不断涌入,混合了泥土和城市垃圾,大大增强了洪水的破坏力。“及至夜半,水深数丈,浮尸如鱼。”
按照《汴围湿襟录》的说法:自逢“寇乱”,州邑的大户人家和周边的百姓为避难纷纷入城,加上城中居民,阖城八十四坊,约有十万余户,人口不下百万。后来政府赈济灾民,登记领赈的灾民不足十万。在各种史料中,最保守的淹死人数也是三十七万,幸存者仅三万。我仿佛看见很多妇孺死不瞑目,睁眼问天:这是为什么?!过了很久,大水慢慢退去,厚厚的淤泥抹平了一切,包括砖瓦、器具、花木、六畜……“黄沙白草,一望丘墟。”
直到二十年后(康熙元年,1662年),清王朝考虑到开封在中原汉人心中的地位,开始重建此城;第二年,恢复省会设置。而那场洪灾形成的废墟和泥浆,渐渐固化,渐渐压缩,渐渐成为眼前这个“胶泥层”!与这惨烈的变化相比,“沧海桑田”是一个多么温馨、浪漫、悠然的字眼,简直就是对“岁月静好”的诠释。
第二个大坑:北宋州桥考古现场
重见天日的北宋州桥,《水浒传》中“杨志卖刀”发生在此
对,都对。可我信奉另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汉语的丰富语言中,有“命大于天”之类的词汇,但“生如蝼蚁”“命如草芥”“草菅人命”“杀人如麻”之类的表述更多。对于帝王将相、乱军首领来说,死几个人算什么?“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一将功成万骨枯”。所以,每一场战争,都带来腥风血雨;每一次改朝换代,都带来人口总数的急剧下降。远如秦皇称霸、五胡乱华,近如清兵南下、湘军鏖战太平军。
恕我孤陋寡闻。在我看来,国内大众对平凡生命、个体生命的高度尊重,还是近几十年的事。例如2008年汶川地震,借助互联网,让全社会都受到一次精神洗礼:众生平等,生命只有一次,生命高于一切!又如多次迎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教育我们应当尊重每一位烈士,即便他籍籍无名;又如近年来民间开展的“老兵回家”活动,凝聚了一些民族共识,抚平了一些历史创伤,他们关注的也是普普通通的抗战老兵。如果有些事不得不做(如救死扶伤),有些仗不得不打(如抗击侵略),我们责无旁贷,义无反顾。在做“太平犬”与“乱世人”之间,我会选择做“太平犬”;在“玉碎”与“瓦全”之间,我会选择“玉碎”,但我无权要求别人也这样选择。对那些向往征讨杀伐、报仇雪恨且“不惜一切代价”的朋友,建议多换位思考,多看看真实的历史。《城摞城,开封城下还有6座城》,作者刘雅鸣、桂娟,载于2002年2月8日《新华每日电讯》;《400年前那场洪水是否真的毁了开封城?最新研究还原真相》,作者康翔宇,载于2020年3月19日《大河报》;《明末水淹开封,数十万百姓惨遭涂炭,是李自成造成的吗》,作者“大狮子”,载于2020年9月10日百家号《历史大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