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瞻:稳增长的力度与边界
经济周期动态追踪系列之62
本文原载于“经济机器”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1、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中短期
随着防疫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年初以来,我国经济正在快速实现正常化,年后复工复产势头形势喜人。但同时,大疫三年对社会信心和预期的冲击仍在,市场普遍担心经济复苏的持续性。
在此情况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如何设定经济增长目标?宏观政策的力度如何?政策工具箱里会有哪些“武器”被祭出?稳定社会预期和信心方面会有哪些实招硬招?市场对此高度关注,我们也尝试对此进行前瞻和研判,供您在学习报告时对照参考。
01
GDP增长目标如何设定?
GDP(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目标,是政府工作报告每年都会设定的一个指标。过去20年,只有在突发疫情的2020年没有设定。增长目标大部分情况下是一个“点”目标,即“国内生产总值增长xx左右”;但近年来,由于不刻意追求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多地使用“区间”目标,即“国内生产总值增长x%-x%”,为高质量发展留出足够的空间(图2)。
图2、历年政府工作报告GDP(实际)增长目标
数据来源:历年政府工作报告
去年两会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为5.5%,态度较为进取。但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外部因素干扰下,全年实际增速达到3%。虽然低于目标,但仍实属不易。
今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胜利,经济活动正在快速恢复正常,整个社会呈现一片“时不我待”的干劲。考虑到去年的低基数,和疫后积压性需求的“报复性”释放,今年经济有望出现5.5%以上的较高增长。
在此情况下,今年增长目标如何设定,或将体现决策层的通盘考量:
如果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设在5%-5.5%,则是为应对不确定性留下了一定安全边际。正常情况下,5.5%以内的增长目标实现难度不大,单靠经济活动的“报复性”反弹有望实现。但今年国际环境仍不太平,欧美等国经济滑向衰退,外需存在较大挑战。因此,5.5%以下的增长目标,则是为应对复杂严峻环境留出一定安全边际。同时,相对保守的增长目标,则为改革和实现其他经济目标(比如环保、安全生产、高质量发展等)留出一定空间。
如果增长目标设在5.5%以上,则体现了一种更加“进取”的态度。表明政府对稳增长极为重视,稳增长或将成为今年一段时间内经济工作的中心。也将意味着后续会有更多的工具、措施和弹药出来,确保疫后复苏的持续性。
在复杂环境下,为了应对国际形势变化,缓解地方债务压力,适当提高经济增速仍是必要的。
财政政策:释放何种“积极”信号?
图5、2022年各地方政府债务率
数据来源:Wind,经济机器整理
多重约束下,应该密切关注财政政策的“积极力度”,以及在化解财政风险方面有何新举措,具体来看:
财政赤字率是否会提高?去年赤字率回落至2.8%,但由于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结存利润、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总体支出规模有所扩大(图6)。今年应密切关注名义财政赤字率会否上调。赤字率上调信号意义较强,代表政府较强的稳增长决心。客观来讲,在财政极端困难和地方政府债问题严重的大环境下,财政赤字上调空间也较为有限,不宜预期过高。
专项债额度是否会多大?去年目标新增专项债3.65万亿元,保持了不变。今年,地方专项债是否增加,成了观察财政的积极力度的关键指标。
适当增加地方专项债,以此作为资本金,可以撬动更多社会资本用来稳增长。
关注化解地方隐性债务方面,是否有新的表述?今年以来,地方城投债务问题引起了社会关注。1月初,有关部门力度表态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谁家的孩子谁抱走”,未来要“打破政府兜底预期”。在此情况下,应密切,中央在化解地方债务方面给出什么政策空间和尺度,这对消除市场担忧十分重要。
基础情景下, 我们判断,财政赤字率显著提高(比如提升至3.5%以上)的概率不大;但地方专项债规模增加的概率较高;化解地方债方面出台新的举措的概率相对偏小。
03
货币政策:经济复苏下,
政策边际走向如何?
货币政策力度:在加大政策力度方面,会否有新的表述。总量和结构方面,会否有进一步侧重;
M2增速: 是否维持去年“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的表述,如果有更积极的表述,则是惊喜; 融资成本: 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方面,会否有更明确、直接的表述,比如降低LPR利率、降准等。
04
房地产:是否有更多提振信心
的动作出现?
会否加大对房地产的叙述篇幅。 去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房地产一笔带过: 坚持房住不炒,满足合理需求,因城施策促进良性循环。 今年,房地产成为了稳增长成败的牛鼻子,官方如何定位房地产,成为整个行业下一步走向的风向标。 松绑和宽松力度,是否仅限于地方上因城施策?去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政策已经开始松绑,利率开始下降(图7)。但这些措施仍属于中央默许下的“因城施策”,一城一策,仍不属于周期意义上的政策拐点。 密切关注政府工作报告在政策宽松方面表态,是否会有新的政策措施。 会否有一些提升民营开发商信心的表述。 民营开发商过去两年经历了生死劫。随着国家对头部民营开发商的支持力度加大,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但信心的修复非一日之功。稳定房地产市场,从稳定民营开发商信心开始。
05
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改善预期和信心:
会有哪些实招硬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示,2023年经济工作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在大疫三年冲击下,这一判断无疑是非常科学和准确的:疫情冲击下,居民对未来收入、就业和消费信心均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图8);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房地产企业,在过去两三年经历了一个至暗时代,信心有待提升。
图8、家庭收入、就业和储蓄信心调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提振社会信心和预期方面做了初步部署,密切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会有哪些具体的落地。比如在扩大内需、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改善民营企业家信心、吸引外资、化解重大风险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出台。
06
产业政策:是否有新的政策导向?
产业政策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具有特别重要的位置,是有为政府影响经济布局的重要抓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经济安全方面:供应链安全、能源安全、农业安全方面的新部署; 科技创新与突破卡脖子方面:在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等方面是否有新要求; 会否有新的战略产业扶植政策。特别是在ChatGPT等技术前沿方面,在数字经济鼓励支持方面,会有进一步的措施; 互联网平台健康发展方面:会否有新的支持性举措; 限制类行业方面:是否出现新的限制性行业。
㉖2022年两会前瞻:主要看点
㊳稳中向好的趋势进一步强化
53、社融超预期回落的背后
56、警惕出口引擎快速熄火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