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九校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部分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浙江省舟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湖州市湖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线上语文试题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宁波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衢州四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诸暨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宁波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浙北G2 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A9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高中、慈溪市三山高中等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宁波市高中、慈溪市高中等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金华市金华十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题
浙江省丽水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语文试题
浙江省台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
浙江省衢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浙江省金华市金华十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浙江省丽水市发展共同体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浙江省杭州市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考试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浙江省丽水市发展共同体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2020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等六校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浙江省A9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分)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水是干净的,毕竟人迹罕至;电闪雷鸣后,湖畔的植物即使狼藉,也无一丝颓败猥(wéi)琐之貌;湖畔的诗人也应如此。世事浮沉中,清澈(chè)的气质和开阔的胸襟才是写作者行走湖山的通行证。
B.一种委屈的情绪使他忍不住泪水盈眶(kuàng)。他停在路边的一棵白杨树下,把烫热的脸颊(jiā)贴在冰凉的树干上,两只粗糙的手抚摸着光滑的杨树皮,透过朦胧的泪眼惆怅地望着黑糊糊的远山。
C.江南的古村落就像一卷被历史遗忘在角落里的画卷(juàn),用木石砖瓦镌刻下一段美丽的时光,用寂静的青石板记录下一抹动人的生活细节。趁着徐徐的清风,走走久远的青石板古道或倚(yǐ)廊桥听雨。
D.蛇最感兴趣的食物是鸟。它侍机偷袭,洗劫巢(cháo)穴,吞食幼鸟和蛋卵。因为没有四肢的阻碍,可以深入别的动物无法涉足的领域;明亮的歌喉和绚(xuàn)美的羽毛,将消失于蛇那狭长而腥臭的肠胃。
2.(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萨克斯最后一缕余音和烘豆茶的热气,一起消逝在傍晚五点的下渚湖时,我的眼前浮现出一片闪耀着金色光芒的水稻田。传说,上古时期的治水英雄防风氏带领部落在此开垦荒莽,种植水稻,造福先民,使得吴越一带靠狩猎采集为生的氏族部落慕名而来。【甲】他们站在太湖边的一座高山上,问一位老猎人防风氏部落在哪里。老猎人说,那一大片水稻田,就是防风氏部落。之后,防风氏毫无保留地向他们讲授了治水和种稻经验,福泽万民,【乙】下渚湖畔也因此有了“三道茶”遗风:“相传防风受禹命治水,劳苦莫名。里人以橙子皮、野芝麻沏茶为其祛湿气并进烘青豆作茶点。防风偶将豆倾入茶汤并食之,尔后神力大增”(《防风神茶记》)。青绿色的烘豆、金色的橙子皮沾着细白的盐粒,滚水一冲,清香四溢,鲜咸可口。【丙】不仅是茶,还是饱腹暖心的食物,也是“人有德行,如水至清”的德清的待客之道。
(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消逝
B.讲授
C.因此
D.饱腹暖心
(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3.(3分)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旅游文创产品是旅游、文化和创意的深度结合品,要获得持续性发展,我们就要投入更多的匠心,不断挖掘景区的文化内涵,开发出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品。
B.文字产生前,人类阅读的是宇宙天地和社会这部大书;文字产生后,人类开始了阅读文字的时代;如今则借助数字技术和互联网,进入了阅读屏幕的时代。
C.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距离新形势下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学前教育事业和未来国民素质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所向往的美好生活还有差距。
D.按现代西方学术框架重构民族审美历史必然是错位的、扭曲的,中国自身又缺乏原创性理论可以借鉴,因此要写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美学史困难重重。
4.(4分)在下面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5字)
古今中外的学者对经济的理解和把握可谓是观点纷呈,但是,不管从哪个角度理解经济,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认同:经济不只是投入、产出、效益等纯物质和物质活动的现象和概念,还有 。也就是说,经济是人的经济,是人际关系的经济,若 ,就难以真正认识经济。在本体论意义上,经济一定内含着道德,经济是与道德共生共存的。换句话说,没有道德视角,经济是不可能被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的,同样,没有道德理念和道德手段,经济建设也将是不完善的甚至是畸形且没有生命力的。畸形经济一定是 的经济。
5.(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智慧博物馆是基于一个或多个实体博物馆,搭建在文物尺度、建筑尺度、遗址尺度、城市尺度等范围内的一个完整的博物馆智能生态系统。智慧博物馆通过多模态感知“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更加全面、深入和广泛的互联互通关系,使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形成系统化的协同工作方式,从而形成更为深入的智能化博物馆运作体系。
智慧博物馆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智慧服务,它包括信息的推送、虚拟参观、互动展览、数字导览以及电子商务等。网络虚拟展示采用三维全景、高清摄影、互联网快速浏览等技术,让公众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松游历主要博物馆;数字导览方便观众在博物馆参观时,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了解展品信息,还可通过现代技术“看”到复原的遗址、重现的场景,获得深度的历史信息;通过建立博物馆文化产品设计、制作、推介、交易平台,提供丰富、快捷、个性化的博物馆文化产品,满足公众把博物馆带回家的诉求。
(1)智慧博物馆具有 、 的特点。
(2)请就智慧博物馆的“智慧服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60字)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6.(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5年上映的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被看作国漫史上的一个传奇。作品从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吸取角色灵感,与好莱坞叙事风格完美嫁接,凭借优良的制作技术和丰富的视觉效果获得了观众的追捧。上映62天,票房达到9.56亿元,被称为内地电影史上的票房黑马。这部电影的首日排片率只有8%,凭借好到有些夸张的口碑,一路逆袭,成为单日票房冠军,排片率也猛涨到23.6%,几乎享受了国内一线大牌电影的排片待遇。而之前的国产动画电影大都票房平平,叫好也难叫座。
(材料来源:《国产动漫进步显著,盘点六大文化自信》)
材料二:
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了解并充分肯定自身的文化价值,对文化生命力抱有坚定的信念,同时对待不同文化时具有兼容并蓄的包容态度。我们将文化自信划分为文化自知、文化自豪、坚定信念、文化传承、文化交流、文化发展、文化竞争等维度并进行测量。调查结果显示(如图):
(材料来源:陈琳《中国公众的文化自信指数调查报告》)
材料三:
文化自信有两重基本含义,一是基于主体的,指鼓励主体要相信自己;二是基于文化自身基本内容的,既指因文化独特而自信,更指因文化强大而自信。
基于主体的文化自信,是指无论你自身的文化怎样,作为文化承载的主体,你都得首先自信。具备了这个心理基础,主体才有可能积极能动地行动,才会认真反思自身文化之优长与不足,以积极地扬弃;才会开放地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以批判地吸纳,如此方能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
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民族文化的一些特性,这种特性往往是因时因地而土生土长出来的。你生活在自己的文化中,伴随着它、认同着它、相信着它,其他任何文化若不加改造地放在这里,都可能显得水土不服。许多人类学家非常推崇民族文化的这种差别性、殊异性,甚至有人认为文化从总体上根本就是不可比较的,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文化的殊异性构成了人们对自身文化深度自信的内在根据。
文化也有其普遍性方面。文化是人的文化,而人之间既存在差异也存在同一。比如人们身体结构的自然同一性,人同自然进行“斗争”而产生的规律性知识的普遍性,人们通过道德约束而进行社会交往的共通性等等。这些文化的同一性或普遍性,构成了文化之沟通与交流、借鉴与融合、比较与鉴别甚至进化与发展的内在根据。在文化的交流、碰撞、比较、竞争中,普遍性构成了其殊异性表现的平台,一比高下之后,文化的优长与不足便呈现出来。若某种文化能够在竞争中略胜一筹甚至脱颖而出,那么其民众对这种文化的自信便会油然而生。反之,则可能产生文化自卑情结。因此,文化的强大竞争力、文化自身的优长又构筑了人们文化自信的坚强堡垒。
(摘编自易小明《文化自信的内在意蕴》)
材料四: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与灵魂。社会的发展,最终要以文化的概念来界定,文化的繁荣是社会发展的崇高标尺。文化的最大特质是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持久性,它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触物无声,能以无形的意识或观念,影响有形的现实和存在,作用于社会的发展和实践。因此,提高文化的自觉和自信,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供动力与支撑,就显得尤为关键。
我们强调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仅出于热情,而且也出于理性。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历史的延续,又有其阶段性的特征。这构成了我们制定文化发展战略的客观依据;任何时代的文化都是“多元”杂处、多样共生的,这要求我们制定文化政策时要具有灵活性和差异性。在阶级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又总是统治阶级的文化。这给我们巩固和壮大现阶段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提供了依据。
(摘自董学文《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下列所述,与材料中“文化自信”的内涵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动画片《大圣归来》从《西游记》中吸取角色灵感,与好莱坞叙事风格完美嫁接。
B.承载文化的主体极力推崇自己的民族文化并深度自信,也能批判地吸纳其他文化。
C.人们既重视基于文化的开放学习、整合调适,也重视文化的自我变革、自我发展。
D.政府制定文化发展战略和政策时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壮大主流文化。
(2)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坚定挖掘和传承历史文化,在文艺作品中表现为充分体现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
B.文化的普遍性是人们能够进行文化沟通与交流、借鉴与融合、比较与鉴别甚至进化与发展的内在根据。
C.民族文化的殊异性在文化的交流、碰撞、比较、竞争中,能使民众产生文化的自信或文化的自卑情结。
D.提高民众的文化自信,需要以无形的意识或观念,影响有形的现实和存在,作用于社会的发展和实践。
(3)请依据材料给中国民众提四条坚定文化自信的建设性意见。
7.(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鞋匠胡二立
芦芙荭
在麻城,几乎所有人都认识胡二立。麻城人只要是鞋子坏了,雨伞的伞骨折了,包带断了或者是钥匙丢了,不管远近,都会到他的修鞋摊子上来找他。
胡二立的修鞋摊就摆在麻城老巷子的巷口。那是麻城人口密集的地方。那个地方向阳,一天多半时间都能晒着太阳。老巷子人没事时,也会搬只小凳子坐在那里的墙根下晒太阳。看胡二立修鞋、修伞,或是给人配钥匙。
二立呀,听说凡是小寡妇来你这儿配钥匙,你都会偷偷地多配上把,咱这麻城里寡妇的门你都能打得开?坐在墙根晒太阳的人,一边看着他配钥匙,一边喜欢和他开着玩笑。二立并没停下手里的活,说,还说呢,那天一清早,你家媳妇提着一双鞋子放在这儿让我修,你说怎么了,等我修好了,来取鞋子的却是你家隔壁的老王。说完,胡二立就嘿嘿地笑。那人也笑,一扬手就扔过来一个东西,吓得胡二立身子一闪,再一看,却是一支香烟。胡二立将烟叼在嘴上,也不点着,就那么一直叼着。
胡二立干活的手艺好,心地也善良,特别是门上的钥匙丢了,找他配钥匙,放心。也有人见胡二立修鞋生意好眼红,办过修鞋摊子,想从胡二立的嘴里抢口饭吃,可时间不长,就偃旗息鼓了。因此,胡二立的修鞋生意在麻城就成了独门生意。
胡二立生意好,手里也挣了些钱,可婚姻大事一直解决不了。
之前,胡二立喜欢过一个女孩,两个人好得死去活来,手也拉过了,嘴也亲过了,有一次,两人在麻城后面的小树林里,还搂搂抱抱过。可后来,女孩的父母死活不同意他们的婚事,就黄了。这里面有个原因,就是胡二立小时得过小儿麻痹,走起路来不怎么利索。再说,那时的胡二立,家里穷得老鼠都不登门。女孩的父母不同意他们的婚事,也在情理之中。胡二立眼睁睁看着那女孩嫁给了别人。
人有了这些缺陷,眼光放低些,说个过日子的女人,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后来,胡二立的日子好了,有人也给他说过媒,可他谁也看不上。有一次,媒人带着一个女孩到他家,想把他俩撮合到一起。他一副敷衍了事的态度,竟惹恼了那女孩。女孩说,不就是手里有几个臭钱,好像钱能当腿用似的。胡二立竟然也不恼不怒。
日子过起来慢,晃荡起来就快。一晃胡二立就四十的人了。胡二立的人生目标好像就是为了守在这个老巷子口修鞋。
别看胡二立一天到晚地坐在这巷子口,麻城家家户户的事,他都晓得。哪个男人腰上挂的是什么牌子的钥匙,哪家男人穿的是什么尺码的鞋子,有没有脚气,他都知道。
麻城水井巷的一个男人常常出差,一走就是十天半月。有一次男人出差回家,从腰里掏出钥匙开门,门怎么也打不开。原来,门从里面反锁了。男人敲了半天门,女人才披头散发地开了门。男人一进门,心里就咯噔了一下。男人从不抽烟,屋子里却有一股呛人的烟味。
第二天晚上,胡二立正准备睡觉时,听见有敲门声。打开门一看,门外站着的却是那个男人。
胡二立见到那个男人的那一刻,心里就咯嘣一声,像有一枝干柴被折了。
男人进屋,将一双鞋扔在了胡二立的面前。胡二立一看面前的那双鞋,心里一下就明白了。男人说,我想请你看看这双鞋是谁的,等我弄清了,看我不打死这狗。胡二立没有说话。那一刻他觉得他的胸口像有人用刀子在割。但他还是捧起那双鞋翻来覆去地看,一边看,一边摇头。男人有些急,说,这整个麻城,哪个人的脚大脚小你都清楚,怎么能认不出这双鞋呢?胡二立说,我真认不得这是谁的鞋。这么大个麻城,有多少双脚?我咋能都认得呢?男人无可奈何,走了。临出门时,男人没有忘记,提走了那双鞋。
胡二立关上门的那一瞬间,他觉得他的身体就跟一团软泥似的,有些支撑不住了。他扶着墙走到了床边。
怎么会是这样呢?那双鞋,他认得。四十三码。右脚的那只鞋的后跟开过裂,他用平针缝过五针。还有,穿鞋的人走路时,重心有些向外,因此,鞋底外侧的磨损比内侧要厉害些。当那个男人把那双鞋扔到他面前时,他一眼就认出来了,有几次,他差点都说出了那个人的名字,好让男人好好去揍那个家伙一顿,可最终他还是忍住了。
接下来的事,有些出乎胡二立的意料。那个男人没有找出那双鞋的主人,就把气撒在了自己女人的身上。他隔三差五就拿自己的女人出一次气,他狠狠地揍她,将她打得鼻青脸肿。
有几次,胡二立忍不住跑到水井巷,站在那男人房子的对面,果然看见男人的女人,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女人在那里择菜、洗衣服。要是不知内情的人,还真看不出有什么事情发生似的。
世界看起来很平静,胡二立的心里却是翻江倒海。这个他一直深爱的女人,就像一座神一样藏在他的心里,让他守候了这么多年,现在,他心里的那座庙轰地倒了。回到家里,胡二立自个动手做了一辆小木车,将他修鞋的家什都装在那辆小木车里,他还做了几只风车插在小木车上。
那天早上,胡二立就像拉着一只小狗一样,拉着他的那辆小木车从麻城的街道上走过。那时,天还早,麻城的街道上还没有人。风车在车上呼啦啦转,小车的木轮从街道上滚过时,发出轰轰隆隆的声音。胡二立拉着那辆小木车,去了水井巷。他在那个女人门对面站了很久很久,直到东边的天发白了,他才拉着他的那辆小木车沿着麻城的街道一路走下去。
走着走着,天就越来越亮了。街道上就开始有了行人。
二立呀,这么早就去摆摊了?胡二立说,嗯。胡二立嘴上这样应着,人却并没有往老巷口走,他沿着街道一直走着。一直走着。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5期,有改动)
(1)胡二立“心地也善良”,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简要说明文中三处画线句在写法和作用上的共同点。
(3)小说在叙事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
(4)结合胡二立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
三、古代诗文阅读(40分)
8.(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定林庵记
李贽
万历戊戌,余从焦弱侯①至白下,诣定林庵,而庵犹然无恙者,以定林在日素信爱于弱侯也。定林不受徒,今来住持者弱侯择僧守之,实不知定林作何面目,则此庵第属定林创建,名曰定林庵,不虚耶?今定林化去又十二年,余未死,又复来此,复得见定林庵。夫金陵多名刹,区区一定林庵安足为轻重,而旧椽败瓦,人不忍毁,则此庵虽小,实赖定林久存,名曰定林庵,岂虚耶!
夫定林,白下人也,自幼不茹荤血,又不娶,日随其主周生赴讲,盖当时所谓周安其人者也。余未尝见周生,但见周安随杨君道南至京师。时李翰峰先生在京,告余曰:“周安知学。子欲学,幸毋下视周安!”盖周安本随周生执巾屦之任,乃周生不力学,而周安供茶设馔,时时窃听,或独立檐端,或拱身柱侧,不欹不倚,不退不倦,卒致斯道。又曰:“周安以周生病故,而道南乃东南名士,终岁读书破寺中,故周安复事道南。”夫以一周安,乃得身事道南,又得李先生叹羡,弱侯信爱,则周安可知矣。后二年,余来金陵,获接周安,而道南又不幸早死。周安因白弱侯曰:“吾欲为僧。夫吾迄岁山寺,只多此数茎发,不剃何为?”弱侯无以应,遂约余及管东溟诸公,送周安于云松禅师处披剃为弟子,改法名曰定林。此定林之所由名也。弱侯又于馆侧别为庵院,而余复书“定林庵”三字以匾之,此又定林庵之所由名也。
弱侯曰:“庵存人亡,见庵若见其人矣。其人虽亡,其庵尚存;庵存则人亦存。虽然,人今已亡,庵亦安得独存;惟有记庶几可久。”余谓庵已不足记也,定林之庵不可以不记也。今不记,恐后我而生者且不知定林为何物,此庵为何等矣。
夫从古以来,僧之有志行者亦多,独定林哉!子独怪其不辞卑贱,而有志于圣贤大道也。故曰:“贱莫贱于不闻道。”定林自视其身为何如者,故众人卑之以为贱,而定林不知也。今天下冠冕之士,俨然而登讲帷,口谈仁义,手挥尘尾,可谓尊且贵矣,而能自贵者谁欤!况其随从于讲次之末者欤!又况于仆厮之贱,鞭棰之辈,不以为我劳,则必以为无益于充囊饱腹,且相率攘袂而窃笑矣。肯俯首下心,归礼穷士,日倚檐楹,欣乐而忘其身之贱,必欲为圣人然后已者耶!古无有矣。是宜记,遂为之记。不记庵,专记定林名庵之由。呜呼!道不虚谈,学务实效,则此定林庵真不虚矣。
(选自李贽《藏书》,有删改)
【注】①焦弱侯:焦竑,字弱侯,号澹园,南京人。
(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此庵第属定林创建 | 第:宅子。 |
B.幸毋下视周安 | 下视:轻视。 |
C.送周安于云松禅师处披剃为弟子 | 披:穿上袈裟。 |
D.且相率攘袂而窃笑矣 | 攘袂:捋起袖子。 |
(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周安供茶设馔,时时窃听 |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
B.夫以一周安,乃得身事道南 | 臣乃敢上璧 |
C.而余复书“定林庵”三字以匾之 | 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
D.僧之有志行者亦多 |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安,仆役出身,先随周生,后事杨道南;因为奋力好学而致大道,得到焦竑、李翰峰的信任和赞许;后剃度为僧,法名为定林。
B.本文题为“定林庵记”,作者不在定林庵的形制规模上着笔,却围绕名之虚实展开叙述和议论,主要意图是想让后人记住定林庵。
C.作者从自己第二次来到定林庵写起,引出对定林庵往事的回忆,采用叙述并辅以动作神态描写的方法,刻画了定林“知学”形象。
D.本文语言运用依文而定,先用平和舒缓的语气叙述,为后文蓄势;到结尾处语势突然崛起,并多处用感叹句进行议论,语气强烈。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①夫吾迄岁山寺,只多此数茎发,不剃何为?
②归礼穷士,日倚檐楹,欣乐而忘其身之贱,必欲为圣人然后已者耶!
(5)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焚 林 而 猎 愈 多 得 兽 后 必 无 兽 以 诈 伪 遇 人 虽 愈 利 后 无 复 君 其 正 之 而 已 矣。
(《淮南子•人间训》)
9.(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老夫采玉歌
李贺
采玉采玉须水碧①,琢作步摇②徒好色。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蹬悬肠草③.
【注】①水碧:碧玉名,其色青碧,从溪底采出。②步摇:古代贵族妇女的一种首饰,上面用金银丝穿绕珠玉,作花枝形,戴上后随步摇动,故名。③悬肠草:又名思子蔓、离别草等,这里用作生离死别的象征和见证。
(1)“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句中“须”“徒”,表达了作者 (形容词)的情感。
(2)诗中多处使用衬托这一手法,请结合全诗分析。
10.(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论语•雍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1)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好学”的表现。
(2)请就孔子对“学”与“食”“居”的态度作评价。
11.(6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三题)
(1)仰之弥高, 。瞻之在前, 。(《论语》)
(2)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苏轼《赤壁赋》)
(3)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4)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 。(李密《陈情表》)
四、作文(60分)
12.(6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家庭是一项社会发明,其任务是将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
(【美】古德)
父亲们最根本的缺点在于想要自己的孩子为自己争光。
(【英】罗素)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李大钊)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018-2019学年浙江省丽水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解答】A.“猥琐”中的“猥”应读“wěi”;
B.“脸颊”中有“颊”应读“jiá”;
D.“侍机偷袭”中的“侍”应为“伺”;
C.正确,
故选:C。
2.【解答】(1)A.消逝:指慢慢逝去,不再存在;消失。句中指余音和烘豆茶的热气,一起慢慢逝去在傍晚五点的下渚湖,词语使用符合语境。
B.讲授:指讲解教授。句中指防风氏毫无保留地传授治水和种稻经验,故词语使用不符合语境,可改用“传授”。
C.因此:因为这个。句中指下渚湖畔因为这个而有了“三道茶”遗风,故词语使用符合语境。
D.饱腹暖心:吃饱肚子、温暖心灵。句中指食物填饱肚子还能温暖心灵,故成语使用符合语境。
故选B。
(2)B.乙处“(《防风神茶记》)。”的标点位置错误,依据“下渚湖畔也因此有了‘三道茶’遗风:‘相传防风受禹命治水,劳苦莫名……尔后神力大增”(《防风神茶记》)。”可知,这里是完全引用,末尾句号应放在引号内。故句号应改为“神力大增”后,且在引号内。
故选B。
答案:(1)B
(2)B
3.【解答】A.正确。
B.搭配不当,“人类开始了阅读文字的时代”中“开始”与“时代”述宾搭配不当,可在“开始”后加“进入”。
C.结构混乱,“距离……还有差距”将“与……还有差距”和“距离……还有一段路程”两种句式杂糅,可取其一。
D.结构混乱,“中国自身又缺乏原创性理论可以借鉴”藕断丝连,“原创理论”既作了“缺乏”的宾语,又作了“可以借鉴”的宾语,造成结构混乱。可改为“中国自身又缺乏可以借鉴的原创性理论”。
故选:A。
4.
①人的主观因素(或:人的主观性);
②缺乏对人际关系与经济的把握;
③忽视道德(或:缺失道德)。
5.
(1)系统化 智能化
(2)智慧服务不受时空限制,能提供全面、便捷、个性化服务;但它有较多虚拟性,一时还难以满足观众真实体验的需求。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6.【解答】(1)B.“极力推崇自己的民族文化并深度自信,也能批判地吸纳其他文化”错误,依据材料三第一段“基于文化自身基本内容的,既指因文化独特而自信,更指因文化强大而自信”可知,极力推崇的应为“民族优秀文化”;依据第二段“基于主体的文化自信,是指无论你自身的文化怎样,作为文化承载的主体……主体才有可能积极能动地行动,才会认真反思自身文化之优长与不足”可知,正确的做法为“反思自身文化之优长与不足”。故选B。
(2)D.“需要……作用于社会的发展和实践”错误,依据材料四第一段“文化的最大特质是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持久性,它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触物无声,能以无形的意识或观念,影响有形的现实和存在,作用于社会的发展和实践”可知,“需要……作用于社会的发展和实践”是文化的特质,而非“提高文化自信”的办法。故选D。
(3)①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既不自大,也不自卑。②发展民族文化,在国际竞争中提升影响力。③文化产业的发展,既要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又能吸纳其他民族优秀文化。④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7.
(1)①配过很多钥匙从不私留一把;②受相亲女孩嘲讽也不生气;③明知深爱女人的相好却忍住不说;④一直挂念移情别恋的深爱女人。
(2)①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胡二立的痛苦;②运用心理描写,丰富了人物形象;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①运用第三人称叙事,客观而冷静。②按故事发展顺序叙述,脉络清楚;运用插叙,丰富了故事内容。③语言简朴,多有留白,富有意蕴。
(4)①胡二立是小人物但有处事原则,旨在揭示一个普通人对稳定社会的价值;②胡二立忠贞爱情却痛苦而无奈,引发读者的同情并对道德问题进行深思。
三、古代诗文阅读(40分)
8.【解答】(1)A.“第:宅子”错误。依据“则此庵第属定林创建”,此庵只由定林创建,可知“第”意为:只、仅仅。故选A。
(2)A.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B.乃:副词,竟然、居然/副词,才;C.以:介词,表目的,来/介词,表目的,来;D.之: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C。
(3)B.“主要意图是想让后人记住定林庵”错误,依据第四段“呜呼!道不虚谈,学务实效,则此定林庵真不虚矣”可知,真实意图为表明“道不虚谈,学务实”。故选B。
(4)①迄岁:常年;数茎:几根;何为:为何?宾语前置,作什么呢?译文:我常年在山寺,只是多几根头发,不剃掉干什么呢?
②礼:以礼相待,名词动用;日:每天,名词作状语;身之贱:卑贱的身份,定语后置句;已:停止。译文:(定林)回来后,礼待穷士,每天靠着柱子(听道),快乐地忘掉了自己卑贱的身份,一定要成为圣人才停止!
(5)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以诈伪遇人/虽愈利/后无复/君其正之而已矣
【参考译文】
万历戊戌年,我随焦竑到白下,(又)到定林庵,见到庵仍然如旧,没有受到损伤,那是因为定林生前向来得到焦竑的信任与爱戴。定林没有收徒弟,如今来做住持的和尚是焦竑选定的,他实际上并不了解定林,可是此庵只由定林创建,名叫定林庵,不是很切合实际吗?如今定林离世又过了十二年,我还活着,再次到此,再见到定林庵。金陵有很多著名的佛寺,一个小小的定林庵又怎么会被人看重的,但是庵中的破旧椽子和破败的瓦片,人们都舍不得毁坏,因此虽说这个庵很小,但依赖定林得以长久保存,命名为定林庵,难道是徒有虚名吗!
定林是白下人,从小不吃荤,也不娶妻,整日跟随着主人周生去讲道,他就是当时叫作周安的人。我没见过周生,只看见周安随杨道南到京师。当时李翰峰先生也在京师,他对我说:“周安懂得学习。你要学道,千万不要轻视周安!”周安本来只是跟随周生的仆役,周生竟然不努力学习,而周安做着供给茶食的工作,(却)能常常偷听讲道,有时独自站在屋檐下,有时恭敬地站在柱子旁,挺身直立,不退离不厌倦,终于获得了佛道。又对我说:“周安因为周生病亡,杨道南是东南名士,长年在破寺中读书,所以周安又服侍杨道南。”凭借(仆役身份的)周安,竟然能够服侍杨道南,又得到李翰峰先生的赞赏,得到焦竑的信任与爱戴,那么周安(是怎样一个人)就很清楚了。两年后,我来金陵,又见到周安,而杨道南又不幸早死了。周安就对焦竑说:“我想当僧人。我常年在山寺,只是多几根头发,不剃掉干嘛呢?焦竑不知怎么回答,就约了我和管东溟等,把周安送到云松禅师那里剃去头发,披上袈裟,成为佛家弟子,改法名为定林。这就是定林一名的来历。焦竑又在禅馆一侧另建了一个庵院,我也写了“定林庵”三个字作为匾额。这又是定林庵这个名称的由来。
焦竑说:“定林庵虽在周安已亡,(但)见庵就如同见到周安了。周安虽然去世了,定林庵还在;庵在犹如还在一样。虽然如此,周安如今已经逝去,庵又怎么能独自存在呢?只有记述下来或许可以长久留存。”我认为庵可以不记,但定林之庵不能不记。(如若)现在不记,恐怕后来人既不知道定林是什么,也不知道定林庵是怎样的庵。
自古以来,有志向和操行的僧人也很多,难道只是定林一人吗!我只是奇怪他能不顾及自己的卑贱,而去追求圣贤的大道。所以说:“卑贱没有比不闻道更卑贱的。”定林看待自己是怎样的人(有自己的保准),因此众人认为他是卑贱的仆役,定林却不知道。而今天下那些地位高贵的人,严肃庄重地登上讲坛,嘴说的是仁义,手挥的是麈尾,可说是又尊又贵了,但是,真正能使自己受人尊贵的人有谁呢!何况跟随他们登上讲坛的次等人!更何况卑贱的仆役,赶马的车夫,不去做对自己有利的事,那一定被认为对发财饱腹没有好处,(所以)就都捋着衣袖暗笑。(像定林那样)愿意低头屈意从人,(定林)回来后,礼待穷士,每天靠着柱子(听道),快乐地忘掉了自己卑贱的身份,一定要成为圣人才停止!这种精神自古未有。这是应该要写下来的,于是就有了这篇《定林庵记》。不写庵的情况,专写定林庵名称的由来。啊!讲道不空谈,做学问致力于实效,那么定林庵(内含的精神)真不是虚空的。
9.答案:(1)愤怒(愤懑)
(2)①以“龙为愁”“水无清白”衬托“老夫”之饥寒,表现其采玉之苦;②以“水厌生人”,衬托百姓之悲,暗讽官府残忍;③以“千年恨溪水”,衬托百姓之怨,表现其对官府之恨。
译文:
民工不断地采玉啊采玉,要采那珍贵的水碧。不过是雕琢成贵妇的首饰,替贵妇们装扮容姿。
老汉饥寒交迫来采玉,闹腾得水中蛟龙也愁戚。碧蓝的蓝溪水啊,也被翻搅得浑浊不清了。
夜黑雨狂的山冈上,老汉只好以榛子充饥。杜鹃声声哀怨啼血,就像老汉悲伤的泪滴。
又深又险的蓝溪水,把多少采玉工人活活吞食。葬身水中的冤魂啊,纵然过了千年仍怨恨蓝溪。
又陡又斜的山坡上,柏树呼啸,风狂雨急。老汉腰系绳索荡悠悠,从山脚直垂到蓝溪底。
心理挂念着寒村茅舍里,娇儿弱女在嗷嗷哭啼。看着山崖石级上的悬肠草,老汉的心悲戚无已。
10.答案:
(1)安贫乐道;不轻易发怒,不重复犯错;敏事慎言;就道正己。
(2)①孔子重“学”的追求,轻“食”与“居”的享受。②孔子的这种价值取向,对君子及后学的自我修养具有引领作用。③今天的学子,还应拓宽学习领域,丰富学养。
参考译文:
孔子说:“真是个大贤人啊,颜回!用一个竹筐盛饭,用一只瓢喝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能照样快活。真是个大贤人啊,颜回!”
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谁最爱好学习?”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爱学习。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不犯同样的过错。只是他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这样的人了,再也没听到谁爱好学习的了。”
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11.【解答】故答案为:
(1)钻之弥坚 忽焉在后 (重点字:焉)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羽化而登仙 (重点字:虚)
(3)可以横绝峨眉巅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重点字:栈)
(4)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重点字: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