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也似建筑:锁不起来的艺术社区-深圳梅林中学设计方案

UniDesignLab 2022-04-2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也似建筑 YESarch Author 也似建筑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本文转自公众也似建筑 YESarch作者也似建筑


艺术楼与学生宿舍©也似建筑


设计条件:


梅林中学位于深圳市福田区梅林城市片区,是以“艺体教育”为长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学校坚持“办有特色的现代化学校,育有特长的创新型学生”的办学理念。除了个性化的育人模式,学校更以多彩的校园生活、多样的社团活动而著称。但学校现有校园建筑老化严重,且面积严重不满足学校目前的需要,遑论未来的长远发展——学校希望在未来实行全寄宿制,而学校目前并无成体系的寄宿制设施。经福田区教育局安排,梅林中学将在原址进行重新建设,除保留现状艺术楼之外的其他建筑全部拆除。

校园总建筑面积将由目前的21289.83平方米扩展到81000平方米左右,而基地面积基本维持不变。用地东西北三侧均紧邻居住小区,其建筑大多在24m及以下;用地南侧隔梅华路是尚在开发中的城市综合体,建筑高度预计在200米左右。这些条件均指向一个高密度的城市校园方案。


基地周边分析©也似建筑


保留建筑©也似建筑


 

设计概念:


1. 学校=社区


一所拥有1800名学生、200名以上教职员工、占地面积为21398.29平方米的全寄宿制学校,实际上是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超高密度城市社区——其人口密度远高于国内任何城市核心地区的平均数值(是北京核心区的4倍,上海核心区的2.8倍,深圳福田区的5倍)。密度使得营造社区的任务变得复杂。

但全寄宿制学校严谨的管理模式,又使这个高密度校园的社会结构变得清晰简洁。高密度空间的“复杂性”和社区组织方式的“清晰性”让梅林学校有了成为一个理想的“学习社区”的可能。对于学生而言,寄宿制学校就是度过青春时光的“世界”:他们向师长学艺,让眼界拓展到目力所不能及之处;他们结识志趣相投的朋友,开启纵贯一生的友谊;他们听到不同于自己的理念,学会宽容和沟通;他们探索各自感兴趣的领域,为日后的宏伟征途打下基础… …寄宿制学校是一个复杂、精巧、混合的社区。它不仅仅是“课上”与“课下”的简单集合,而是一个理想城市社区的模板和原型。对它的记忆,将引导学生们在未来的人生中塑造我们所身处的这个世界。

我们将学校的生活划分为三个类型:类型一,“学习生活”,包括各类日常教学行为;类型二,“社交生活”,包括不同规模的课下校园生活及社交行为;类型三,“个人生活”,指学生与部分教职工在校园内的私人起居行为。通过如此的分类,“校园生活”被重新理解为“社区生活”:从群体到个人、从生产到生活、从紧张到轻松、从规矩到随机。每一个分类都与其他两个类型紧密结合、又无不因为各自的特性保持着自己的相对独立。

高密度的封闭社区启示:拉图雷特修道院



社区三组团©也似建筑



三个校园空间组团就此形成:


组团一:“环”Loop,对应“学习生活”。整个“环”漂浮着坐落于基地的东北角,远离两条繁忙的城市道路,获得了闹中取静的学习空间。它拥有一个简洁和清晰的流线系统,以高效、准确地让师生找到自己的目的地并快速抵达。三个不同年级的行政教室分列于三个东西走向、南北通透的建筑体量中,制造出两个提供充足光照的静谧学习院落。由保存的“信息楼”延展、改建而成的“艺术楼”将三个年级的建筑体量连结为一体;这一策略使保存的信息楼彻底融合进新的校园建筑。新的艺术楼从空间规划上强化了梅林中学的艺体教育特色,使各种不同类型的艺体教学空间成为校园内的重要的视觉形象。


组团二:“轴线”Axis,对应“社交生活”。该组团由两条位于城市标高、相互交叠的步行空间组成。它们从梅华路的校园入口出发,以简洁的方式将尺度和功能各异的诸多空间连接起来——博物馆、体育馆、食堂、小音乐厅、多功能报告厅、小卖部、健身房、250米跑道操场——形成了一个层次丰富、变化多样、鼓励探索的“城镇中心”。“中央街道”、“梅园”、“桥下艺廊”等一系列鼓励课外聚会和交流的场所散布其中,创造出具有集体认同感的社区氛围。


组团三:“群落”Hive,对应“个人生活”。由一个个“五脏俱全”的小型生活容器组成的、“蜂巢”般的集群,被一系列跨层的小型起居空间、半户外平台或天台、灵活地组织成一个松散但有序的整体。鉴于供近2000人生活的庞大体量,我们将其分割为两个部分设置。青年教师宿舍单独设置于基地东侧,并通过门禁与校园其他区域分开,赋予青年教师们根据自己喜好安排起居的自由。



方案生成©也似建筑



城市图底关系©也似建筑


校园鸟瞰©也似建筑



2. 锁不起来的“即兴空间”


哈佛大学在2008年12月公布的致力于教育改革的《艺术特别工作委员会专题报告》“Report of the Task Force on the Arts”中指出:“比起过去的任何时代,在今时,艺术实践都更需要在知识研究领域作出贡献,并助力于建构新型的社会实践”,“当代艺术——无论是传统美术,还是文学,或是表演艺术乃至新技术艺术——都鼓励各种形式的认知活动和文化判断,引导我们去扩张想象力和知识、直到超越我们所熟悉的范畴”。

作为一所艺体特长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艺术和体育在梅林中学并非是单纯的“技术授业”,而是激发好奇心与创造欲、培养美感和品德、锻炼动手能力与研究能力的“催化剂”。我们需要一个“沉浸式体验”的校园,增加允许师生自由支配的艺术活动场所,因为艺术唯有通过课内外的不断实践才能精进;除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外、亦能理解各艺术门类原理的年轻时代,是这个愈加强调跨学科知识融合的时代所亟需的人才。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校园生活,能够引导学生在艺术活动之中发现探索未知领域的勇气、理解实践和钻研的价值。

有鉴于此,我们在传统的全寄宿制校园的“学习空间”与“生活空间”两元之外,植入了作为第三类的“即兴空间”。有别于限时开放的“机构空间”(例如教室和宿舍),全天候运行的即兴空间存在于校园的“孔隙”之中,以多样化的尺度和设施,满足不同类型的活动需求:允许进行在地艺术品制作的半户外工作平台;拥有顶层自然采光、可挂装和展示艺术品的“画廊”;允许大尺寸装置建造和涂鸦创作的“桥下艺廊”;装配练习镜和木地板的舞蹈热身空间;提供了适宜围合感、可供社团活动的天台花园,等。

这些多功能空间与更加专业的艺体教室、博物馆和体育馆等专业设施一道,组成了层级分明,各司其职的艺体功能聚落。它们让艺术实践突破了“专业教室”的界限,渗透到校园空间的角落,浸润着求学生活的日日夜夜。


从“二元”到“多元”的校园空间©也似建筑


“机构空间”Institutional Space 与“即兴空间”Improvising Space ©也似建筑



3. 理性与多孔的形式


我们希望在这个高密度的校园之内,建筑从表演者的位置上退下,化作可供教学行为和创作活动依附于其上、并生长的“基础设施”——就像飞越城市街道的桥梁、或是静候植物攀爬的墙壁、或是等候戏剧开幕的舞台。因此建筑洗尽铅华,留下了最为简洁和理性的形式。

设计刻意避免大面积使用精致的建筑材料,转而营造一种“未完成”的印象,进而暗示该由师生们来为画卷点上最后的一笔。质地朴素的建筑材料让校园仿若一个巨大、立体、不断自我更新、激发灵感的艺术工作室。它是这座充满创造气息校园的景框,是衬托丰富多样校园活动的留白。

“多孔”的建筑形体所创造的“生态社群”既允许多样化和随机性、同时又拥有严谨和清晰的组织——正如榕树一般。孔隙不仅允许艺术和社会活动滋生,也同样允许无害的自然光进入、允许微风通过“冷巷”流动、允许凉爽的阴影保护每一块活动场地;同时阻止有害的阳光影响阅读、阻止城市街道的喧嚣破坏每一次和弦、阻止南国的热浪侵袭舒适的室内。多孔的校园对于所在的城市街区而言,也成为承载积极的公共活动、建立社区认同感的装置。


疏松的校园空间与理性的建筑语言©也似建筑


 

设计详述:



1. 教学区:


保留的信息楼将场地分为东西两部分,而由于将操场置于西侧有利于为条件有限的基地争取到额外的建设面积,我们决定将主要的教学楼“环”LOOP置于场地东侧,并最大限度地将保留的信息楼整合进新的教学楼体量,以避免教学楼流线变得复杂。教学楼的体量被严格控制以满足行政教室的日照、以及噪音控制要求。高中三个年级的行政教室和教师办公被分别设置于三个建筑体量之内,给予三个年级学生以身份感,且利于管理。行政教室的南侧是一条宽度富余的半户外走廊兼作课间活动平台。楼板也为南向的教室开窗提供了必要的遮阳,防止有害的直射光进入。教室南侧的沿窗设置了休息长凳,让走廊的使用更多样化的同时,也作为一道隔离窗户和玩耍学生的安全措施。教室内部设置了足够的个人储藏空间。北窗外是与窗台齐高的种植池,为教室提供了怡人的微景致。每个年级12个教学班,外加两个选修教室,和两个教师办公室。


教学院落©也似建筑


普通教室外部的公共走廊©也似建筑


保留的信息楼有着可观的柱跨、较大的进深、并以西方为主采光面。这些特征让它并不适合作为行政教室,但却可以为艺术教学与活动提供极大的灵活性。因此我们将信息楼向南延展,使其建筑面积能够将任务书要求的艺术教学空间囊括;再向西挑出深远的楼板,一面作为减弱西晒的遮阳,一面成为自由的艺术实践空间。艺术楼东侧的立面则大量采用隔音墙体构造,并将音乐类功能置于低矮楼层,减弱艺术活动产生的噪音对行政教室的影响。顶层的视觉艺术教室都有均匀的北向天光,为绘画、书法以及视觉艺术展览提供了最为理想的场地。


展示学生艺术成长的顶光画廊©也似建筑


被即兴艺术活动填满的日落长廊©也似建筑


承载多种校园活动的屋顶平台©也似建筑



2.宿舍区:


学生宿舍集中于基地最南侧,紧邻梅华路,将城市的喧嚣阻拦于校园之外的同时,避免对于基地北侧和东侧的居民楼产生不良日照影响。其建筑体量亦是根据日照要求切割而来,以保障教学楼的日照条件。南侧的位置更是为了避免对校园北侧和东侧地块的居住区形成不良的日照影响。整个建筑悬浮在地面之上,和悬浮的操场一道,拓宽了梅华路和梅中路的城市街道,形成了一个受岭南骑楼空间启发的“L”形的带状社区公园。它也为学校周期性的家长接送人流提供了疏解的方案。整个学生宿舍建筑高度被严格控制在50米以内。建筑被分为“高区”(女生宿舍,避免视线干扰)与“低区”(男生宿舍),享有各自独立的电梯。每两层楼均共享一个跨层的半户外公共平台,将两层连接为一个迷你社区,以塑造宿舍的社区感。靠近公共平台处设置了公共洗衣房与开水间。

青年教师宿舍单设置于基地东侧狭长地块,并与校园的其他部分分离,有利于居住在此的教师自由地安排个人起居,及保障校园的管理。同时在施工阶段,该区域可与校园其他组团分期作业,成为便利施工的机动场地。其退台的建筑形体,一方面是根据北侧居民楼日照分析得出;另一方面则为青年教师们营造了亲密的社交天台。


校园的城市界面及远处的学生宿舍©也似建筑


3. 公共区


包含从负一层到地面二层的轴线组团是一个连接所有区域(图书馆、多功能体育馆、博物馆、小音乐厅、700人多功能报告厅、食堂、行政办公等)、混合功能、专门服务于学校师生的立体城市街区。和冷静的环线组团不同,轴线组团的层叠空间鼓励师生以及访客以自己喜好的方式漫游和探索。两套处于不同标高的步行轴线(一条充满阳光,一条则处于阴影之中)能够将使用者快速送达目的地。沿着这两套轴线,数个下沉庭院将自然光引入各处的同时,创造了有趣、精巧的视线关系。

多功能体育馆和食堂位于基地西侧,紧邻梅中路。宽大的落地玻璃,允许市民一窥学校活跃的校园生活。城市的社区活动与校园内的事件在此产生视线的交集,形成了有趣的互动。足以容纳全校师生共聚一堂的多功能体育馆配备了举办大型活动需要的控制室及其他设备,并有充足的储藏空间收纳活动器具。通高、拥有天光的小音乐厅亦可作为小剧场使用,可上演众多实验剧目,或是作为合班活动、中型会议的场所。

700座多功能报告厅配备休息室、卫生间、放映室等设备,可以举行高规格的学术讲座。演讲区有宽裕的进深和面宽,为进行演艺活动提供了基础条件。两层的图书馆位于学校入口广场南侧,俯瞰着中轴街道,拥有温和的北向采光,利于开架书籍保存。


校园博物馆及入口庭院©也似建筑


多功能体育馆、健身房与运动院落©也似建筑


食堂与体育馆之间的艺术装置制作区域©也似建筑


多功能表演空间既小音乐厅©也似建筑


 

后记:


也似建筑的提案入围竞赛最后一轮的两个候选方案,但遗憾未能中选。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面对过很多艰难的设计选择。

例如,在考虑宿舍选址时,我们必须权衡“城市影响”与“使用习惯”两个难题。如前所述,宿舍楼巨大的体量置于南侧,既可以将未来南侧大型城市综合体的不良视线与噪音影响阻挡在校园之外,也可以完好的保证校园其他三个方向现有居民区的正常日照需求。但这样的设置会挑战校园规划的习惯,即让生活区成为整个学校的形象界面。最终的设计将宿舍楼叠加在一系列公共功能之上,以公共功能变化的体量来塑造新的学校形象。如此,我们得以让新的校园与既有的城市和谐共处。

再例如,面对“高密度”这一诱人的课题,我们决定收敛“创作欲”,而将建筑作为承载学校未来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方案有意识的避免借用密度来形成建筑内容的过度填充,为学校留下很多尺度适宜的“空白”。这让建筑呈现出一种“框架”感,而拒绝成为一个最终的成品。因为我们坚信学校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是建筑师无法预测的,过度的内容填塞会使建筑丧失应对变化的弹性。

但这些选择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答案,一如该项目中诸多其他设计问题一样。我们仍然在不断地反思这些选择所造成的涟漪。中国城市已经进入到“更新”的阶段,我们往往面对的都是在既有的拥挤城市中夹缝生存的新建城市设施。它们是否具备作为“原型”被讨论的可能?又是否,它们仅仅只能作为“网红”的爆款?梅林中学的设计过程,对我们而言是一次向这些更加令人困惑的“深渊”看去的经历,也是更多思考的起点。

 

 

项目信息:


总用地面积:21398.29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80630.38平方米

计容建筑面积:64667.85平方米

容积率:3.8

建筑高度:50米(宿舍屋面楼板)

学校规格:36班(1800名学生)全寄宿制高级中学

设计联合体:也似建筑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设计团队:

也似建筑:罗韧,赵耀,王盈力,王楠,张爽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赵耀

结构顾问: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邓小云

设计时间:2020年10月-2021年1月




技术图纸:



总平面图©也似建筑


负一层平面图©也似建筑


首层平面图©也似建筑


二层平面图©也似建筑


三层平面图©也似建筑

四层平面图©也似建筑

五层平面图©也似建筑

六层平面图©也似建筑

剖面图©也似建筑

典型墙身剖面图©也似建筑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高校设计课项目赏析: 

1. 本科作品

上海交大设计学院建筑学系2019级《建筑设计及原理 (1-1)》课程评图及学生作品展

上海交大建筑学系2019级学生作品展

中央美术学院2019级建筑作业展

央美建筑学院2019级作业展丨独立小住宅设计

河北大学2017级课设作品 老旧建筑的更新改造

河大建筑系2017级居住区设计成果展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20级小品建筑设计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16级建筑学作业展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18级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20级小品建筑设计

浙江大学建筑学系2017级观景台设计作品

浙江大学建筑学系2017级作业展示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2018级社区服务中心设计

华南理工大学2016级中小尺度的景观设计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2016级大跨设计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2019级环卫驿站建筑设计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16级文化遗产方向设计

天津大学建筑学2019级课程作业展

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学院2017级乐活空间设计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2016级高层写字楼建筑设计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2017级图书馆建筑设计

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2017级中型公共建筑设计

北京林业大学城规专业2019级“建筑设计”课程作业展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2018级香厂新市区转型设计

北交大2018级幼儿园建筑设计展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9级极小居住空间设计

北京服装学院环境设计专业2017级设计课:13步走向媒体建造

课设分享|自然山野中的民宿设计

课设分享 | 来设计一个浴场吧

2. 研究生作品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19级近郊TOD设计

华南理工大学风景园林系2020级研究生课程作业展


竞赛项目赏析:

1. 国内竞赛

第八届文科杯大学生景观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

XAA竞赛方案 | 广东省航运总部经济大楼建筑方案设计

盘点新锐中国设计奖那些有味的设计,你上榜了吗?

“昆山之路·美好朝阳” 城市设计竞赛街区更新设计项目作品展示

全球最佳学生建筑作品,2020RIBA主席奖章获奖作品公布

第七届紫金奖建筑赛金奖 | 移动城堡——平疫结合的疗养院设计: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七届紫金奖建筑赛金奖作品 | 多维共生的模式语言: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28届广州园林博览会学生设计竞赛获奖作品

2020第六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金奖作品赏——未来神仙城市设计

竞赛汇总 | 竞赛不来,寒假不嗨(建筑篇)

2020城市活化·人文共生自然邦设计竞赛获奖作品展

陀螺体育公园丨凯州新城国际青年设计师竞赛一等奖作品解读

2020第七届紫金奖建筑环境设计大赛获奖作品解析

台湾塔2030国际概念方案设计竞赛入围作品

2019第六届紫金奖·金奖作品:船底之歌——船底人聚落空间重塑

2019第六届紫金奖·银奖作品:落脚·墙尾巷戏

2019第六届紫金奖·银奖作品:关怀:积木+群租房

2019第六届紫金奖·银奖作品:蔬菜、邻居和好天气

2019第六届紫金奖·银奖作品:第三幼儿园——住宅架空层遐想

2019第六届紫金奖·铜奖作品:荐读 | 巷世界——书院门巷景观更新设计

2019第六届紫金奖·铜奖作品:居在金陵,遇见桥上

2019第六届紫金奖·铜奖作品:菜市不打烊

2019年AIM安宁金方乡村公共空间设计竞赛入围作品:涟漪菜市场:水滴落入安宁的水面

2019年广州人民桥北桥头堡桥底空间设计第一名作品:红色港湾

2020第七届文科杯全国大学生景观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

渭南竞赛获奖作品赏析 | 多功能适老购物车:属于老年人的便利购物方式

2. 国外竞赛

由你重新定义“中国味”:荷兰公共餐饮空间设计竞赛

上海国际设计周未来之星中国设计奖 TOP 100 LIST 正式发布!

“趣村·港头”国际青年设计师竞赛获奖方案

深度横评 | 盘点国内外9家建筑竞赛平台

当代建筑欧洲联盟奖密斯奖30年:1988-2020

2020霍普杯一等奖解读:《古城起搏器》,城市乌托邦

2020北京国际花园节设计竞赛作品赏析

2020 城市设计学生作业国际竞赛优秀作品展示

往届8年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作品赏析

2019年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作品:雾隐潇湘

2019年幸福古村泛博物馆竞赛一等奖作品:Below the river

2019年锦城公园国际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赏析

2019年塞内加尔KAIRA LOORO“和平馆”国际建筑竞赛提案作品:同一个屋檐下


项目分析:

这3个珠宝店设计,都包含这个工作室对爱情不同的解读

景观引导的乡村振兴规划设计研究

2021英国托马斯·赫斯维克(Thomas Heatherwick)新作问世 |  即BIG,隈研吾之后再塑温哥华天际线

重见·永新 | 中国首个非遗设计周落地永新古城

GWP 新作 | 汤湖宋园温泉度假区·生活的诗意栖居

南京乡下废弃农舍打造民宿,海归建筑师的朴素田园牧歌

GWP 新作 | “放飞梦想,快乐成长”— 杭州临安·风之谷户外自然学校

宁波中交未来城•未来塔概念方案竞赛正式启动!

矛盾之“间”|The ‘room’ between of contradictions

方案揭晓丨八位建筑大师集群设计重塑岭南传统古村

大美至简,传统与现代的交互演绎 | 杭州融创城示范区

DA!田坝村即兴创作实践作品《青榭竹里》——设计文本篇

浮光之间,桃源之境 | 无锡融创·敔山桃源

以传统集市为原型的现代商业空间 | 临港新城配套公建

临界的日常——三院宅

初生牛犊不怕虎?看新锐设计师如何在Benoy新作上讲海豚故事

100张图告诉你中国首座【建筑模型博物馆】里到底有什么?

Masdar城市入口设计,对自然的敬畏,对古典美学精神的追求和对技术革新的认同

让人欲罢不能的迷人混蛋:超现实虚拟建筑

驻场建筑师谈“一专一村”如何打造农村夯土农宅更新

不只是帐篷板房——建筑师的灾后安置思考

BIG 给丰田设计了一座城,未来的小区就长这样?

最新行程 | 寻美杭州8大地产项目,探索极致美学空间【环球建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