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场域下多方力量的博弈与角逐催生了媒介话语的竞争态势,而匿名性与去中心化等媒介条件则为网络民粹主义话语提供了滋生的土壤。本质上而言,民粹主义其实是一种极端平民化的思想抑或是思潮。其特点是反权威、反精英、反制度,质疑所谓的代言人或代议制,由此引发的民权极端思想被称为是民粹主义。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民粹主义的精神内涵并未发生变化,但网络空间的拟态环境与网络传播的形式特点等为民粹主义者的狂欢提供了重要条件。
新媒体平民化的特征促使了互联网上人际传播的不断发展,网络时代下的公民新闻在此条件下应运而生,普通民众不仅可以进行新闻信息的传播还可以对公众话题开展讨论。在这些具有社会性的活动中,民粹主义话语带有强烈的民间色彩与社会情绪。
而新媒体平台的开放性导致了公民新闻的广泛参与性,网民能够实时对新闻观点展开自由论述以及不再依赖于新闻机构或媒体专家的权威意见。新媒体的急速传递性和扩散性增强了社会动员的能力,由此产生的是个人价值的凸显与专业力量的下降。
在近几年的微博平台上以上的情况皆有发生。民众遇到危险事件时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求助于警察或新闻媒体而是发送微博消息并@微博大V以及煽动转发和评论,以此掀起舆论风波引起警方关注后进行立案调查。由此可见,网络空间于民粹主义者而言便是行使真正民主的权利领域而民粹主义话语实际上则是一种传播实践活动。
1.群体暴力行为的非法性
网络民粹主义话语在媒介赋权的外衣下呈现出一种合法性的“正义”,其话语表达的群体性规模掩盖了其网络暴力行为的非法性。在这样一个信息开放的时代,几乎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甚至成为了舆论的导向力量之一。新媒体场域下的民粹主义者擅长将自身逻辑强加于他人,进而站在自认为有理可循、有据可查的制高点以此要求其他民众、各职业者达到观点的一致与认同,相反则易在网络上掀起舆论性攻击。民粹主义思想影响下的个人皆成为有权利的行刑者,但实际上每位参与者皆为把加害者。
2.“民声”动员的选择性忽视
网络话语表达体系中,民众的媒介表达凸显了其民粹主义特性。即一个观点提出便立即出现赞同与附和之声以及反对与谩骂之声接踵而至,而当所谓的“民意”与事实并不相符时便会产生侵害公民权益的现象。新媒体传播的去中心化、跨时空等特性顺应了“民意”的走向,为网络民粹主义的盛行增添了助力。此种“民声”动员表象下的民粹主义狂欢实质上对于当事人的个人隐私与权利保障无疑是一种戕害与一剂毒药。
3.被否定的精英主义话语表达
除了希望获得广泛网民的支持外,民粹主义者还善于对精英和权威话语采取否定和质疑的态度并以此制造社会舆论来扩大网民的理性认同危机。这种行为集中表现在以贫穷为善、以弱者为是的心理行为倾向,并不以事情的真相为分辨是非对错的依据,认为普通百姓的利益正在被社会精英所打压,更有甚者则认为社会精英是引发社会不公平的主要因素。
4.民粹主义舆论力量的道德绑架
民粹主义话语是一种传播实践,该话语盛行所产生舆论力量推动社会风气下降的同时也降低了社会道德水准。如民粹主义者普遍秉持的是“富人原罪”价值观,认为公众人物属于富人行列且若不捐款便是为富不仁。于此,站在道德制高点的民粹主义者犹如道德卫士般认为只要是富者就应该在危机时刻不顾一切地捐出款项以证清白,否则在道德层面可将其视为于国于民的仇人。
1.重视培养网络意见领袖
对于网络暴力与网络戾气产生的舆论乱象,公民自身须端正媒介态度方能有效抵御民粹主义的侵蚀。所以,在注意提高民众媒介素养的同时对网络意见领袖的关注与培养亦为治理的重中之重。意见领袖兼备端正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影响力是其能辨别谣言、抵制诱惑与影响他人的重要条件。由此,媒介生态的良性循环表现在意见领袖对观点或现象的评述能引发民众心智的觉醒以及对真理的探寻,一定程度上可缓解与治愈民粹主义的乱象。
2.加强新媒体的把关人机制
对新闻主流媒体而言,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需承担起构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家园的责任;广泛而深入地研究接受者的喜好和习惯与选择创新性的表达形式,公开透明的报道新闻真相以缩短与受众间的心理距离。新闻工作者本身就需要将客观的新闻事件准确有效地传递给大众,切不可与民粹主义者一样以偏概全地不顾事件的真实情况而一心顾念新闻效果而做出虚假报道,从而引发社会舆论并带来不必要的舆论压力。
3.建立网络突发事件预警系统
建立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可有效地控制网络中突发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而搭建有效的沟通平台则可以减少言路的阻塞,便于百姓的监督从而达到真实有效地报道新闻事件的目的。目前,政府和官方媒体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仍处于短缺位置,这就和之前政府机构以封锁消息的方式进行冷处理有关。而新媒体当道的今天,对于一个突发事件的消息冷处理方式只会更加激化多方矛盾。当我们解决好何时说、说什么与如何说的问题后,突发事件所带来的问题将能得到更为妥善的解决。
4.保障社会大众的话语权利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与完善社会话语权制度以及加强基层群众的听证、自制制度是纾解民粹主义情绪的保证。这需要有关部门及时向上级反映各种群众需求,并在广泛了解和征集民意之后,最大程度地保证社会大众应有的话语权,使百姓认识到自己可以行使相应权力,但同时也需要履行相对应的义务。只有开放言路,才能让百姓真正体会到我国实行的民主制度所带来的优越性,进而消除对于国家与政府以及主流媒体能力的质疑,不再依赖直接民主的民粹主义制度,从而使这些民粹主义者失去存在的必要意义。由此观之,当政府充分给予民众权利,保障民众在国家事件面前有民主权和参与权,才能更好地维护人民利益,得到百姓的理解与支持。
5.全面净化网络媒体生态环境
于此,采取主动出击的对策来净化网络媒体的生态环境以此消除由于民粹主义所带来的社会舆论及负面情绪是当下最重要的课题。自2016年起,多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条款的颁布促使新媒体网络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治理。除了自媒体平台开始进行严格的审核之外,在中央多次约谈以及治理相关民粹主义的视频和言论及行为后,我国网络环境得到大幅度的纯净化改善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