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个“小胡子”是怎么混成“流量网红”

成哇 2023-07-1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海边的西塞罗 Author 海边的西塞罗



极端民族主义是希特勒的信条,是他的护身符,更是他的财路。


各位晚安,最近精神不佳,今天休更一天。

发一篇旧作,供大家赏鉴一下,当时文笔还比较稚拙,不过有些东西,似乎还是不过时的:

1925年8月,一本大部头的书在德国书店面市,以当时的售价来看,这本书并不便宜,售价高达12马克一本。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买这本书的钱可以买到32公斤面包,如果按购买力计算,相当于300欧元(约合人民币2000元)。

用买个手机的钱买本书,这种事在中国估计是天方夜谭,但考虑到德国人喜欢读书,该书如果是什么好书,可能还是会有人掏腰包。但问题在于,该书且不论观点主张如何,其阅读感受首先就是极差的。

曾经有文学批评家做过统计,整本书中总共出现了16.4万处语法和句法错误。

对于使用印欧语系的德国人来说,最常见的语法错误就是乱用拗口的从句。可在这本书中,笨重而难以理解的从句、没有必要的文字重复、稀奇古怪的论证和类比比比皆是,到处充斥着强烈又具有侵犯性的语言,夸张、华而不实又装腔作势的文风,矛盾、因果倒置以及草率的论证方式。

更诡异的是,这本书似乎也没有什么明确的主题,作者完全是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比如在探讨“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崩溃”这种严肃的政治问题时,作者会突发奇想,然后突兀地花上十来页跟你讨论怎么治梅毒,弄得跟老中医贴在电线杆上的小广告一样,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

如此说来,这样一本书应该很快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被人遗忘才对。

但谁也没想到,这本充斥着各种错误的烂书很快就登上当时德国的最畅销书榜单,之后仅仅用了20年时间就卖出数千万本,成为那个时代欧洲仅次于圣经的最畅销书。

创造这个“奇迹”的,就是希特勒的成名作《我的奋斗》。

是的,一个人们常常忽略的事实是,底层出身的希特勒在骗取德国的最高统治权之前,已经通过出书实现了他个人的财务自由。1925年《我的奋斗》首版印刷一万册被抢购一空,到1933年希特勒上台前,该书已经销售了22万套,每300个德国人中就有一个人主动购买这本书。

考虑到这是一本超级枯燥、晦涩难看的政治书籍,其销量着实让人瞠目结舌。

希特勒上台后,《我的奋斗》成了5000万德国人几乎人手一本的书籍,更是不愁卖了。依靠版税收入,希特勒仅在慕尼黑郊外就用他情妇爱娃的名义购置了20多套房产,用今天的话说,他是真正的“房叔”。

所以希特勒如果穿越到现代,一定也能靠这手本事混成个现象级的营销号作家,比那些天天写“美国震惊了”“日本吓尿了”“这三件大事改变世界格局”骗粉的营销号作者们能敛财多了。

大家都会奇怪,这么一个没受过高等教育、语法都不通顺的人,是怎么忽悠到这么多粉丝、篇篇10w+的呢?

如果仔细分析,你会发现《我的奋斗》能成功一点都不奇怪,它几乎把现如今爆款网文的那些心法占全了。

首先,《我的奋斗》成功炒了个热点。

希特勒在写这本书之前,曾在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州搞过一次不成功的啤酒馆政变,政变虽然没成,但却把自己搞成了个小名人。一时间全德国都隐约知道有这么一号人物,鼓吹一些十分激进的民族主义观点,而这种观点在当时德国又是很有市场的,所以希特勒此时出书,很多人确实愿意看看这个“爱国青年”讲了啥——从这个角度说,希特勒的第一桶金就是蹭热点赚来的“爱国财”。

其次,《我的奋斗》还搞了个“标题党”。

它用标题成功把自己伪装成了一本不成功人士最爱读的成功学书籍。

希特勒原本想将该书定名为《四年来同谎言、愚蠢和胆怯所进行的斗争》,但这个冗长拗口的名字立刻被出版商给否了:您要是这样起名,一本都卖不出去,不如就叫《我的奋斗》——大众都想看看想像您这样一位“爱国者”是怎么从底层一步步奋斗上来的。

这个主意立刻被希特勒采用,虽然书里面充斥了怨恨、咒骂、阴谋论等等负能量,但有了这么个正能量满满的标题,书籍刚刚面市的时候,真就有不识货的父母买回家去给自己孩子当励志书籍看。

当然,《我的奋斗》还精准的定位了一批“目标受众”——在经济危机中绝望、焦躁的德国民粹主义中下层民众。

历史上,德国人确实喜欢读书,但这种传统其实也只局限于中上层知识分子,底层民众是没有机会看书、也没有读书习惯的。

但到了20世纪初,由于德国十九世纪下半叶推行的洪堡教育改革导致的教育普及化,受过基础教育的民众已经有了相当的基数。

洪堡教育改革,是一场影响德国乃至整个世界至深的教育革命,简单的说,它让曾经属于贵族和中产的中高等教育,普及到了民间。这是它的功劳。但弊端是,这样的教育普及,是以带有军国主义色彩的填鸭式教育为代价。受这种教育体系训练出来的德国中下阶层,懂一些知识,但却又不完全懂,脑中崩的最紧的那根弦儿,就是“大德意志”主义。

因为德意志第二帝国所奉行的这套教育体系,这些只受过初等教育的民众最容易接受的,也是极端民族主义的理论。

于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舆论市场出现了,由于德国那些“高知”不屑于此道,最开始填补这个市场的是一些低级的“地摊文学”,靠造谣生事挑动底层情绪,而好学的希特勒当年在底层混社会时就没少读这类书,他十分熟悉这种阴谋论该怎么操作。

《我的奋斗》的成功就在于,它成了这类文学的集大成者,德国地摊文学多年的养蛊,终于弄出了这么个毒王。它既能像其他阴谋论一样信口扯谎,还能把这些谎言串联、编织起来,形成一套自己独有的极端民族主义体系。

用谎言去呼应谎言,用谬论去解释谬论,就这么几百万字排山倒海地给你砸过来,你光凭三言两语还真不知怎么反驳它。

《我的奋斗》的目标受众们本来就是只有直线思维的底层民众,极端民族主义又是当时德国的一个道德制高点,这帮愣头青手持《我的奋斗》站稳这么个“政治正确”,有良心、有头脑的德国思想家们也拿他们束手无策。

比如,如果你要跟希特勒辩论,当今的的国际体系不应轻易打破,德国贸然行动是冒风险,希特勒一定会指着你的鼻子骂:收了英法黑钱的德奸!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当然就没人可以与之匹敌了,你牛,你牛成吧?

更糟糕的是,《我的奋斗》成为了一种身份互认的工具,很多纳粹党徒其实压根也没耐心和理解力看完这本700多页的大部头,但还是要手持一本表明立场。随着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越来越多焦躁的社会盲流手持《我的奋斗》逃进极端民族主义这个庇护所中,希特勒终于靠这本“胡说之书”,凑齐了他实现政治野心的赌本。

历史学家诺曼·卡曾斯说过,以二战欧洲战场损失人口而论,德文版《我的奋斗》里每一个单词等于125个生命,每一页剥夺了4700人的生命。

1945年后,这本“世界上最危险的书”在德国被禁止再版。

二战后,同盟国将希特勒文稿的所有权转交给了巴伐利亚州政府,有良心的巴伐利亚州政府一直压着该书的出版权不让任何书商出版。

直到2016年,巴伐利亚政府手中的该书版权到期,《我的奋斗》终于被再版了。

为了给这本书“消毒”,原版七百多页的《我的奋斗》又被加了七百多页的批判性注释,几乎逐句批驳其谬论。但饶是如此,这本书依然被有识之士认为是“应当被永久关闭的潘多拉魔盒”——因为很多有一点知识,但头脑不老清醒的人,在看到希特勒的言论之后,依然会觉得:这小子说的貌似挺有道理的啊……

德国在2015年的时候拍过一部《希特勒回来了》的电影,幻想希特勒穿越到现代德国,会怎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其实我觉得这个电影只说了一件事:如果希特勒重回,现代社会挡不住他。

因为技术进步了,但大众的思维模式,并没有多大的改变。

的确,对于很多人来说,真正有价值、经过严格论证的观点往往令他们望而生畏,而像希特勒那样,将半真半假的新闻和历史掺合在一起,危言耸听地向他们兜售民粹主义“真相”的论述,反而是他们最爱听的。

越是浮躁的年代里,越会如此。

全文完

本文3000字,感谢读完,喜欢请给个三连。

猜您喜欢(点击下方标题即可观看):

1.BBC纪录片《世界金融发展史》

2. CCTV纪录片《千年书法》全8集

3. BBC纪录片《文明》全9集

4.给山药削皮手会痒?只因为你少了这个操作

5.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研究证实,棕色脂肪能让人做健康的“胖子”

6.学区房究竟有多大作用?看看最牛学区房--从孟母三迁谈起

7.新研究发现“伟哥”的新用途:预防心血管疾病,并延长寿命...

8.撬开扇贝的壳时,它的200只眼睛正在盯着你……

9.美文选刊|十大经典西部片(上)

10.吃辣的学问,全都在化学丨味觉化学

11.从森林走来,栖息在城市中

12.BBC纪录片《化学史》全3集

13.BBC纪录片《香水》全3集

14.美文选刊|中华美食行天下(上)

15.不要吝惜你的“赞”

16.止痛不用吃止痛药?修改基因或许也可以

17.美文选刊|独特的摩梭文化,你了解吗?

18.美文选刊|十大经典西部片(下)

19.美文选刊|中华美食行天下(下)

20.新研究发现:人造甜味剂会促进全身炎症和脂肪肝的发展,不过有一种甜味剂例外…

21.氟化物能防龋,到底哪种方式更有效?

22.他因科学研究被蛰了1000次

23.压力导致脱发的科学依据

24.【诺奖得主Wilczek科普专栏】要不设立一个反诺贝尔奖?

25.地磁场的两极倒转,曾推动物种大灭绝?

26.数坛上的一代“歌王”——辛格

27.“白娘子”真的有毒!

28.受哲学思想的启发导致的重要科学发现︱科学史

29.头发稀疏、脱发和秃顶的原因终于找到啦 |荣登《自然衰老》杂志

30. O

31. 治不好的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在作怪

32.BBC纪录片《植物王国》全3集

33.观念的囚徒:哈耶克从未过时,却注定是少数

34.塑料不消化,吃下去大不了拉出来?不,它还跑进了人类胎盘

35.天然的广谱杀虫剂——鱼藤酮(Rotenone)

36.过去十年,考古学十大里程碑发现

37.美文选刊|为何探索火星?

38.袁靖老师说牛,真牛!

39.飞行器像蜜蜂一样避障?《Nature》发表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机器学习飞行器

40. BBC纪录片《数学的故事》(全4集)

41.BBC纪录片《 科学的故事》全6集

42.BBC纪录片《植物私生活》全6集

43.BBC纪录片《生命的奇迹》全5集

44.BBC纪录片《睡眠十律》

45.BBC 纪录片 《发现中国:美食之旅》全4集

46.BBC纪录片《人类感官 》全3集

47. BBC纪录片《现代世界的天才》(全3集)

48. BBC纪录片《糖脂大战》

49. 间歇性禁食的益处再添新证:降血压立竿见影,胆汁酸或是关键!

50.BBC纪录片 《生命》全10集

51. BBC 纪录片《强迫症·心魔 》

52.BBC纪录片《健康饮食的真相》

53.BBC纪录片《维生素的真相》

54.BBC纪录片《锻炼的真相》

55.BBC纪录片《地球脉动 I 》全11集

56.BBC纪录片《人脑探险 》全6集

57.BBC纪录片《进食、断食与长寿》

58.类器官的前世今生

59.雄蝇授精后,会“看守”雌蝇,直至受精卵排到牛粪上…动物奇特的生殖方式里隐藏着怎样的演化奥秘?

60.传递快乐的分子——多巴胺(dopamine)

61.抗衰老基因疗法,是美好的前景,还是无良的骗局?

62.博物学的浪漫,在科学与艺术之间丨展卷

63.有颜色、有花香,甚至还有花蜜,为什么还不配叫花?

64.失温冻死,不仅仅在严冬,也不仅仅在室外

65. 中国古代的金矿

66. BBC纪录片《狗的秘密生活》

67. 纪录片《美国商业大亨传奇》全8集

68.NHK纪录片《敦煌莫高窟》全2集

69. BBC纪录片《伟大的作曲家》全7集

70.闲谈美国大学tenure track制度:菲尔兹奖得主也曾挣扎

71.长寿大法哪家好?人类能否学得了?

72.端午节,为啥纪念的是屈原而不是他

73.BBC纪录片《地球改变之年》

74.BBC纪录片《地球伟大河流》

75.BBC纪录片《德国艺术》 全3集

76.NETFLIX 纪录片《社交困境》

77.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78. NHK纪录片《血糖飙升:揭露潜在威胁》

79.颠覆性研究:早餐吃巧克力,不仅不长胖,反而有助于减肥

80.纪录片《金城兰州》全4集

81.BMC子刊:50万人大型研究,喝任何咖啡都能降低肝病风险

82.BBC纪录片《压力的真相》

83.专访理论物理学家内森·塞伯格:数学对终极物理学理论的导引

84.PBS纪录片《众病之王:癌症传》全3集

85.郑州暴雨,一句“千年一遇”不能挡住所有追问

86.BBC纪录片《生命循环:奇异的腐烂科学》

87.用一个词总结东京奥运会开幕式,那就是……

88. BBC纪录片《二战全史》全26集 (1-10集)

89. BBC纪录片《二战全史》全26集 (11-20集)

90.  BBC纪录片《二战全史》全26集(21-26集)

91.那个让奥运冠军“滚出中国”的女孩,她的病不是“精神分裂”
92.深度长文:东京奥运会究竟为何崩坏?
93.上一个“美利坚”,是怎样衰亡的

94.BBC纪录片《古罗马:一个帝国的兴起和衰亡》全6集

95. BBC纪录片《碳水化合物的真相》

96. 苏炳添这个第六名,比他真拿一块金牌更好

97.  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全10集

98. 叶檀老师:你可以舔,但别舔的这么不专业

99. Netflix 纪录片《流行病:如何预防大爆发 》全6集

100.  性侵案一出,阿里这项著名制度成了笑话

101. 热力学怎样理解生命 | 展卷

102.  从简单规则中产生复杂图案,自然是如何做到的?

103.  华盛顿,是怎么被“祖传老西医”治死的

104.  与病毒共存,张文宏这话说的有错吗?

105. 塔利班进了城,值得你那么高兴?
106.  电影《楚门的世界》(The Truman Show)
107. HBO《太平洋战争》全10集

108.  BBC纪录片《香料之路》全3集

109.  “及时雨”宋江,到底算不算个好人

110. BBC纪录片《性格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Personality )

111. BBC纪录片《摄影艺术百年史》(全6集)

112. BBC纪录片《乳香之路 》(全4集)

113.  2021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身体感受冷热、触觉的科学解释

114.  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不对称有机催化研究获奖

115. 肖百龙解读诺贝尔奖:Piezo的发现故事和未解之谜
116. BBC纪录片 《世界上最狡猾的动物》

117. 王羲之《蘭亭序》

118. 联合二甲双胍,四类常见降糖疗法效果有何差别?ADA重磅发表“迄今最大最长”研究

119. 手机刷视频,越刷越上头——沉迷社交媒体是病吗?

120.NHK纪录片《睡眠的科学》

121. 诺奖青睐的触觉研究是怎么做出来的?| Piezo封神之路(上)

122. 机械力如何塑造我们 | Piezo封神之路(下)

123.专访丁奎岭:化学诺奖发错了吗?合成化学的下一个突破在哪里?

124. 动物也识数?它们的数学能力究竟如何?
125. PBS纪录片《数学大迷思》
126. 高血压加速大脑衰老?错!正常血压就开始了
127. BBC纪录片《美丽中国》全6集
128. HBO纪录片《战争迷雾》
129. 中产阶层,为什么最脆弱又最重要
130. Wilkinson催化剂及其应用

131. BBC纪录片《航空发动机制造全过程》

132. 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罗曼什语、英语:瑞士人是如何彼此沟通交流的?

133.  科学可以被统一吗?

134. 综述|药物递送进化史

135. BBC纪录片《犹太人的故事》全5集

136. 世界十大煤矿

137. 马斯克脑机接口新进展:猴子用意念打“乒乓”游戏丨环球科学要闻

138. 人口出生率正式跌破1%,我们将面临现实版的“老鼠乐园”吗?

139.  大多数人类起源的故事,都与已知的化石不符

140.  BBC纪录片《佛教世界七大奇迹》

141.  纪录片《身体语言的秘密》

142.  恼人的唇疱疹又发作了……新发现揭示了它反复发病的机制

143. 《细胞》子刊:科学家首次实现胰腺导管类器官的体外建模

144.  我国学者研究发现:压力大、贫穷,更容易患心脏病

145.  综述|肿瘤免疫疗法汇总

146.  信任,为什么重要?

147.  科学与哲思没有国界: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 | 展卷

148.  BBC纪录片《自然界大事件》全6集

149.  别惹小人,这算不算一种胆怯?

150.  盘点咖啡与疾病的关系,喝多少最健康?

151.  从阿尔兹海默症看疫苗百年发展

152.  认知的两大陷阱:知识胶囊与有毒思想

153.  衰老研究的大问题:百岁老人的长寿秘密是什么?

154.  生活在城市,动物的体型都变了

155.  为什么你只有黑色素,动物们却有五彩斑斓的蓝?

156. BBC纪录片《与虫共存 》

157. Cell子刊:突破!无需胰岛素,也能治疗糖尿病

158. 海洋生物中的行为艺术家:多种多样的蟹老板们

159.  RNA疫苗十年诞生史

160.  防不胜防的“注射式洗脑”

161.  当读书进入“美丽的新世界”

162.  时代变迁中的科学与科学家形象丨纪念霍金诞辰80周年

163.  衰老等于氧化吗?

164. 致幻剂:精神疾病治疗的新希望?

165. 颜宁教授就讲了句常识,咋踩了这么多看客的尾巴

166. 哈佛研究表明:每天7克橄榄油,降低心脏病、癌症、痴呆症等风险

167. 一切危机,都是人性的危机

168. 肌肉骨骼与衰老

169. “真正的”敌人:文明的衰败,从语言开始

170.  五花八门视错觉,研究它们有啥用?

171.  袁靖:虎年说虎

172.  追问新知 | 想吃饱又不超重,这可能吗?

173.  从混沌到自由意志

175.  一路物理传奇:从原子结构到核能利用丨贤说八道

176.  哪怕是大总统,也挡不住中国人回家过年

177. 当代青年生存物语:普通但自信,精致又脆弱

178.  喝酒脸红不代表酒量大!即使少喝,患癌风险也大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