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伦敦中国科幻协会”步入第四个年头啦!!再次感谢张冉老师来参加我们本期的活动,也感谢睿颖同学的主持~本期故事短评我们写了两篇~大家可以回复“以太”查看雯迪同学的《没有人比我们更靠近对方》和王瑾同学的《言说与意义》研讨回顾(略有修订)睿颖:在我们“伦敦科幻研究协会”由于疫情转移到线上之前,张冉老师的《晋阳三尺雪》是我们最后一次线下讨论的主题,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张冉老师本人,来聊一聊他的另一篇代表作《以太》,感谢张老师的支持!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篇小说都提到了“网络”问题。《以太》中,当权者通过数据欺骗技术代换了互联网中的敏感话题,手指会成员则用指尖和掌心组成了一个新的“网络”;在《晋阳三尺雪》中,穿越者王鲁用活字块和蚕丝搭建了一个字面意义上的“网络”。想请您聊聊写作这几篇探讨网络问题的小说的背景和动因是什么?您怎么看待网络问题?您大学所学的专业计算机和您的科幻小说创作有什么样的关系?(关于《晋阳三尺雪》的研讨回顾,可以点击这里查看)《晋阳三尺雪》影视剧版海报,改变自2014年张冉发表于科幻世界的同名小说张冉:首先,互联网我觉得是我们这一代人非常深刻的记忆,我是八十年代后成长起来的孩子,所以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互联网在中国也是在同步成长着。对于我们这代八零后来说,互联网是我们烙在基因里的东西,所以我们天生对互联网的东西有很深的感情。可能很多年轻一点的朋友不知道,在互联网刚兴起的时候,大概在九零年代末的时候,中国出现了一批网络作家。他们被称为第一代网络作家,其中包括宁财神、邢育森、痞子蔡等。从那个时候起,我们开始接触网络化的文学。所以在我之后的创作过程中,我想到的第一个母题就是互联网。同时我自己也是学计算机出身的,虽然之后没有从事相关工作,但还是很喜欢这个专业。所以在《以太》里面,我们在其他的交流方式不起作用的情况下,我们会围坐在一起,用在手心写字的方式来传递信息。因为传递是单向的,并且是叠加在一个信息包里面,所以形成的是一个我们叫“Token-ring”(令牌环网)这种形式的一个初级网络。这个画面其实是我在写小说之初就构思好的,整个小说其实也是围绕这个画面来说的。《晋阳三尺雪》里,这个小说是有点中国传统的蒸汽朋克的模式,比《以太》更有传统元素。刘宇昆定义过一个科幻的类型,叫丝绸朋克(Silkpunk)。我的这篇小说也是有些接近丝绸朋克的模式,里面构思网络的时候,我尝试着用当时能够实现的材质和技术来构建一条初级的网络。我用了一种更加中国传统的方式去建构网络:我用了一个千字文的键盘,就是把一千个常用的汉字放在一个键盘上。这样一个模式是通过这个原始的方式来传递有限的信息。为什么说叫丝绸朋克呢?因为在当时,丝绸是一种常用的材质之一,所以在《晋阳三尺雪》的原始网络里面,它是用丝绸来连接使每一个键位互相连接,然后通过中继的方式实现几个用户端之间的交流。这是一个比较原始的,可以自己组建的一个小型网络。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网络,并非因特网。"丝绸朋克"是刘宇昆介绍的重要概念,不过他也希望读者不要将这个术语过度理论化,也并不是所有与东亚文化相关的科幻小说都可以成为丝绸朋克睿颖:您的科幻作品中经常有音乐元素,在《以太》中,手指会成员聚集在广场后发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相比现在那些没种的娘娘腔乐队,哪些乐队的名字是我们应该永远记住的?”您的另一篇小说《起风之城》则借用了B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