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刊】从7个观众到估值50亿,开心麻花的麻花还要拧多大?

2017-07-14 孙萌 律商联讯 律商视点

最近,证监会网站上披露的北京开心麻花娱乐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以下简称“招股书”)引起了小编的强烈关注。作为资深剧迷,小编对麻花火箭般的发展速度表示惊叹的同时,不禁好奇麻花到底要拧多大?


于是小编顶着产品上线的巨大压力,硬是通读了招股书,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内容,想与大家分享,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友情建议您在这随时可能要下开水的天气中吃着西瓜阅读本文。

 

开心麻花的行业地位有多牛?


通读招股书,首先看到的便是发行人行业地位的分析,该章节显示“开心麻花第一部电影《夏洛特烦恼》在国产电影票房总排行列第七位。开心麻花第二部电影《驴得水》在豆瓣获评2016年评分最高的话语电影”。


虽然小编也曾是沉迷于豆瓣的文艺girl,对豆瓣的艺术公信力绝无二话,但是用豆瓣评分证明行业地位还是有些草率吧?而且更为尴尬的是豆瓣评分似乎和盈利能力呈负相关,按麻花本次自己披露的情况看,《夏洛特烦恼》票房14亿,而《驴得水》票房只有1.7亿,前者豆瓣评分7.4,后者豆瓣评分8.3分。这也侧面证明了电影行业的高风险和不确定性,赚口碑不赚票房的比比皆是。


不过《驴得水》严格意义上并不能够代表麻花的发展模式和前景,因为驴得水是至乐汇出品的话剧,主创团队也不算是麻花的正规部队,且纵观豆瓣好评,绝大部分是以剧本好这个论点为基础的,然而剧本本身并非麻花原创。因此,麻花在电影方面的吸金能力,应更多参考夏洛特。


但电影的票房与上映档期,排片情况,宣传手段等都有关系,单凭一部影片的历史情况就想闯过IPO而开启“化缘”之旅未免有些艰难,然而有句话说的好,人还是要有梦想的,不然和咸鱼有什么分别!


 

开心麻花的商业模式有多独特?

 

那么,真正的麻花配方是什么呢?据招股书显示,麻花的优势是“戏剧+电影+艺人经纪”的独特商业模式,然而在公司与艺人的关系描述上,小编却只看到了“水浒”般的情义。招股书显示,“公司与艺人的合作建立与双方相互选择的基础上:因喜剧情怀而起,因喜剧理念高度认同而汇集;深入于公司建立的艺人培养系统和相关制度……”


对此,作为一个金牛座,小编只想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在艺人和经纪公司的纠纷整日称霸微博头条的今日,麻花在人员结构的稳定性方面用这么有情怀的描述,小编感觉并不能让理性的投资人对公司的稳定性产生信赖啊。


而关于艺人经纪模式的业务介绍,招股书中则表示,“此项业务正处于筹备阶段,公司将为艺人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独家的娱乐业经纪管理服务,对包括电影、电视剧、商业广告等多项内容进行策划、包装、培训等。”由于艺人经纪业务的收入并没有披露,所以对这个“独特商业模式”的发展前景小编只能暂时持吃瓜群众的态度。

 

开心麻花的募投项目是否可行?

 

不仅在艺人关系的描述上很有情义感,麻花在募投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方面也文艺无比,招股书在可行性分析部分显示:“艺人团队经过多年的合作、打磨形成了一种非常独特的化学反应方式,即:大家在一起能够彼此激发出强大的艺术能量,创作、表演体系高度一致,保证了品质和风格”。等等,请问这“独特的化学反应”能值7个亿吗?小编表示十脸懵。



当然,作为一名储备了大量资本市场案例的数据服务商的员工,小编整日在自家数据海洋里徜徉,也想展现的学习成果,好让老板午饭给加个鸡腿!所以我们就来斗胆揣摩一下证监会的视角吧!


1、关于在新三板期间的交易——故事都讲清楚了?

本次冲击创业板之前,麻花已经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传说中的“新三板”,以下简称“股转系统”)交易一年有余,所谓“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转板前的故事都要交代清楚,证监会才能给您核发通行证,很多转板企业都“享受”过这样的“严刑拷打”。例如证监会给“拓斯达”的反馈意见中要求“招股说明书披露发行人曾在新三板挂牌。请发行人说明是否存在或曾经存在股东超过200人的情形;发行人股份在新三板挂牌期间的交易情况;披露本次申报后的股权结构变动情况。”


小编发挥一个数据库人士的research精神,浏览了麻花在新三板的各种公告,发现了一个神奇的情况:


2015年12月16日,股转系统公告显示,张晨(麻花的实际控制人)以2.4元每股的价格,认购了150余万股,而仅仅三个月之后,一些新增投资者就以106元每股的价格认购了两百八十余万股。


虽说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票发行业务细则》第五条规定:挂牌公司、主办券商选择发行对象确定价格或者发行价格区间,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原则维护公司及其股东合法权益。但这一百多元的差距实在很难让人联想到“公平和公正”。



2、关于机构投资者——做好被深挖到底的准备

最近一年新增股东情况的列项中,小编注意到了北京华盖映月影视文化投资合伙企业,目前招股书中对这两个股东的披露情况如下:


OMO,这么多名称,小编看的都要去和周公聊天了,但小编想到证监会以往对此类股东的态度,感觉他们很可能提出穿透审查的要求,把所有没有披露的自然人股东挖个底儿掉才能罢休!唉,心疼保荐、律师小伙伴们一秒钟,我的鸡腿,分你一半!


3、关于社保和公积金合规——切记随心所欲不逾矩

社保和公积金问题比较普遍,但麻花在不合规的形式上还是有点儿与众不同的,招股书2016年公司员工人数274人,实际缴纳社会保险的人数竟然是368人,其中员工缴纳人数为269人,难道麻花像小编的老东家FESCO一样,也能经营人事委托业务?招股书对此的解释是公司存在为非员工的演员、编剧、导演等人员缴纳社保的情形,但公司目前规范了此问题,停止了为相关人员缴纳社会保险。


但招股书中仅显示实际控制人出具了《关于不缴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的承诺函》,承诺承担一切因未缴、补缴而造成行政处罚或员工争议解决风险,但并未对公司因为非员工缴纳社保而可能遇到的潜在劳动争议或工伤保险赔偿等风险进行承诺。麻花此番仅靠“我错了+我保证”的模式能不能过关还有待观察。


对此,小编想说,所谓随心所欲不逾矩!剧本、商业模式都可以随心所欲的任性,但经营和管理的规范是不能逾越的,这也是一个企业对广大股民,对麻花来讲也可说是衣食父母的责任。


4、关于第三方数据引用——你说的?未必都对

招股书在对募投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的过程中,引用了道略研究《2016年中国商业演出票房报告》和《2016年中国话剧市场发展报告》等数据内容用以证明话剧市场的发展前景。


但根据证监会以往对这种第三方数据的“朕不听,朕不信……”的态度,可能还需要保荐机构对相关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例如证监会给“赛福天”的反馈意见“根据招股书披露,部分数据排名等来源于国际市场研究机构Koncept Analytics等等第三方机构。请发行人补充披露引用数据的具体来源……请保健机构对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源逐一核查,确保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对于直接引用第三方机构(包括协会)数据和报告,要核查该机构的基本情况和市场诚信情况……”



5、关于业绩——驴得水:怪我咯?



据招股书显示麻花2016年的扣非净利润下滑了百分之五十多,按照招股书中的解释,利润下滑主要因为《驴得水》没卖好。呃,那这次募集的用于拍电影的4个亿就能保证卖的好?麻花可能会说,请相信我们的化学反应!


 PS:而根据证监会的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6月至9月证监会终止审查的56家首发企业中:24 家企业由于“报告期业绩大幅下滑,甚至亏损。”的原因被终止审查;业绩表现对麻花的IPO之旅会否形成阻碍,我们将持续关注。



6、关于资产负债率——不差钱?

招股书中显示,麻花的资产负债率为10.9%,而演出业务可比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16.61%,而影视业务可比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则为33.29%,这样的资产负债率表现会否塑造麻花“不差钱”的形象而影响IPO进程?据小编了解,泰德制药和麦杰科技都曾疑似因资产负债率较低,被认为募集资金的必要性不足而未能通过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

况且根据麻花招股书披露,“本次募集资金的投入将进一步保证公司每年2部年度大戏,提升至每年2部年度大戏、2部电影的业务规模”。也就是说,募投项目对麻花业务规模的扩大,就是每年多两部电影的事儿。以麻花目前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超过4.5亿的余额,加上稳定增长的戏剧演出及衍生业务收入,似乎真的不用募集资金也能实现业务规模的扩大啊?更何况几千万就能拍成创造14亿票房的夏洛特,为何《李茶的姑妈》就要花一个亿呢?

 

结语


作为一名资深话剧粉,看过北京小剧场的小团队们的挣扎与坚持,自然希望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以支撑更大的发展空间。而麻花作为戏剧与资本结合的代表毫无疑问将起到行业风向标的作用,从这个角度上讲,小编本人十分希望他们能够梦想成真。


然而“多情总被无情恼”,资本的无情要求麻花的“钱途”必须经得起市场的考验。且不问麻花的IPO之路前景几何,假设其有幸IPO成功,之后的再融资之路如何进行,创作能力和发展方向是否会为资本所累?


所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希望麻花能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在喜剧艺术的路上坚守自己的初心。


 



往期特刊:

【特刊】十个小窍门,让你开心做律师

【特刊】观影《冈仁波齐》:从信仰到信仰

【特刊】Legal Writing,你真的会吗?

【特刊】大批娱乐大号缘何永久被封,且看网络安全背后的“约谈十条”

【特刊】从《白鹿原》看中国的家法族规

【特刊】六一儿童节,你想对小时候的自己说点啥?

【特刊】从“国民老公”立帖为证说起

【特刊】如果遇到陆晨曦式大夫,该当如何?

【特刊】“Buy American, Hire American”洪流后,如何“work in America” ?

【特刊】 不吹不黑——从“滚出去”事件看各国娱乐大腕犯的那些事儿

【特刊】你只知道《锦绣未央》涉嫌抄袭,你不知道历史上还有这八大抄

【特刊】以法律的名义看《人民的名义》

【特刊】谁来拯救被超售的你?

【特刊】大风厂老板蔡成功的民间借贷穿越史

【特刊】中国企业走出去,买个保险先!

【特刊】李白写给苏轼:房屋限购令后,姻缘之于房子

【特刊】百年民法典——你的前世,我的今生

【特刊】两会5分钟扫描:有趣,有料

【特刊】法律检索:从案例看企业在美国的知识产权诉讼

【特刊】写给妇女节——中国女子图鉴

【特刊】奥斯卡下周见,这个周末看啥片?

【特刊】《乘风破浪》:徐正太,耍帅也要守法啊

【特刊】LinkedIn、WeChat、微博,企业社交媒体联系人归属权花落谁家?

【特刊】“开工炮”—烟花将散,爆竹将歇,法律在这里变迁

【特刊】新年新技能Get——法律人的日常之年关和春节

【特刊】新的一年,愿清风吹散职场的雾霾

 



征 稿


法律的条文中并不只有表面的冰冷,其字里行间之下还有更延伸的含义;法律的实务中并不只有唇枪舌战的辩论,其一招一式之下还有独门秘籍;

那么,您是否也有自己的法律见解?您是否也有自己的法律实务秘籍?

不如,写下来与我们一起分享可好?

稿件一经采用,将刊登于律商联讯在线平台

投稿邮箱:China.Content@lexisnexis.com

 

律商联讯在中国


律 商联讯是全球领先的专业信息服务提供商励讯集团的旗下公司,1994年进入中国。凭借在全球法律信息服务市场的资源优势,我们与中国最具实务经验的专家团 队合作,相继开发了律商网和律商实践指引系列产品(www.lexiscn.com)。不仅提供诸如法律、法规、案例的基础检索, 同时,针对法律人的工作流程设计实务指南、合同范本和智能工具等内容,为其处理实务问题、撰写法律文书、做出商业决策提供全面支持。


(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律商视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