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要刻意,不要随意,但要注意
【周克平专栏】
教育,不要刻意,不要随意,但要注意
原创作者|周克平(国家开放大学南昌学院副教授,校长传媒专栏作者)
在电梯里,互不认识的大人小孩互不言语,到了楼层,各自进出。一位母亲牵着一个孩子进电梯,这孩子打破沉默,向电梯里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个个问好,被问好的人中,有人跷起大拇指,夸孩子懂礼貌。
在地铁上,一对母子的暖人画面被人拍下:小男孩害怕妈妈瞌睡摔倒,站在妈妈的身边,搂着妈妈,让妈妈靠在自己的肩膀上睡觉。孩子还小,个子不高,一只手勉强抓到上面的扶手,这样可以让妈妈睡得更舒服,自己也不会摔倒。此情此景,温暖了众人的眼睛,纷纷赞美这个小小男子汉,有担当,体贴人,甚至有网友留言,预约这男孩将来当自己的女婿。
在家庭里,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握在手里怕丢了,含在口里怕化了,什么事都不用做,只需做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一旦有一个孩子能够在家里做家务,炒菜做饭给大人吃,不论他(她)是邻家小孩,还是邻国小孩,定会引来大家的交口称赞。几年前,日本有个叫小花的5岁小大人,她每天早晨自己洗脸、刷牙、喂狗、散步、洗手、做味噌汤、吃早餐、弹钢琴、上厕所、去幼儿园,放学回家后还要叠衣服、晒衣服、整理衣柜、打扫、刷澡盆,有时还给爸爸做晚饭……一个孩子做着大人都不容易做到做好的事,着实令人感动。
孩子说孩子的话,做孩子的事,稀松平常,孩子说大人的话,做大人的事,则会让人刮目相看,啧啧称奇。正如狗咬人成不了新闻,人咬狗想不成新闻都难。一条狗咬人正常,一个人咬文嚼字正常,若一个人一反常态咬起狗来,则明显反常,反常的事情,或引起各种反响,或引来各种反感,或引出各种反思。
人们都希望孩子从小做个懂礼貌有修养的人,偏偏不少孩子见到陌生人不会、不敢、不愿打招呼问好,少数懂礼貌的孩子,便成了人们追捧的对象,学习的榜样。
人们都希望孩子会关心关爱人,偏偏很多孩子只知一味地索取爱,表现得极端自私,那些懂得关心关爱人的孩子,便让人们的眼晴为之一亮,心灵为之一震。
人们都希望孩子热爱劳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偏偏众多孩子,变成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一些会做各种家务事的小大人,便会被众大人推上今日头条。
人是逐步成长起来的,早产儿、迟产儿都不是什么太好的事。小时候做错了一些事,很正常,不必批评,长大后,做对了一些事,也正常,无需表扬。小时候做到了长大后才会做好的事,则超常,长大后还像巨婴一样,什么事都做不好,则反常。
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超常发展,显出特别之处来,总是兴高采烈地将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你,不管不顾孩子累不累,更不考虑符不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用各种手段,寻找各种妙方,让孩子出类拔萃。不少孩子身上,都散发着一股焦急的父母喷洒上去的催熟剂的味道。
一些父母热衷于将大人的标准裁量孩子,不根据脚的大小,来为孩子配靴子,而是让孩子小脚穿大靴。这样的孩子,走起路来,必定别别扭扭,样子很滑稽,还容易摔跤。
孩子毕竟是孩子,不必人为地将他们往大人的轨道上摆放,一个个孩子都变成了小大人,未必是好看的风景。让孩子沿着自己的轨道前进,向着长大的方向并轨,并轨前是成长,并轨后是成人。
教育孩子的路上,记得看看《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这是"揠苗助长"这一成语的出处,讲述的是一位古代的宋人,为了使自己田地里的禾苗长得快,便将禾苗往上拔,结果禾苗反而快速地枯萎了。这个成语故事告诉人们,凡事"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大人们该做的是,助长但不揠苗,自流却不放任。
教育孩子,不要刻意,不要随意,但要注意。
(本文为周克平老师原创投稿)
延伸阅读: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查看历史消息”轻松阅读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