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友故事丨匠心做学术,师心承农情

刘梦晗 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会
2024-11-04

【校友名片】

任卫波,山西晋城人,1998年考入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2007年博士毕业于农大动物科学院草业科学系。毕业后曾就职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现执教于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担任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各类项目(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

为恢复草原生态,任卫波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开展野外调研



从农大到内大,由弱冠年华至不惑岁月,从求知若渴的学子到传道授业的师长,任卫波校友从始至终坚持在草业科学领域深耕,不曾因社会热潮更迭而动摇,从未在快捷功利的繁荣里迷失。谈及自己二十载的坚守,他说:“钱这个东西并不是越多越好,做学术最忌讳的就是朝三暮四、盲目跟风,一定要有家国情怀,这样在面对各种欲望的诱惑时才不至于忘记本心。”


启程|农大学习

十年奠定基础

1979年,任卫波出生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前面还有两个哥哥。父母为家庭每日奔波劳作,这也让他自小就感受到生活的不易,发奋学习,希望以后为家里减轻负担。

生活环境的耳濡目染让他对农业生出向往之情,而后本着“既然要学农业,那就要去最好的大学去学”的想法,他高考之后毅然选择了中国农业大学。一艘承载着他爱农之情的小船由此启程向着农业的汪洋大海航行。

将记忆的影集翻到1998年,入学之后,他目光中的农大校园风景秀丽,学术氛围浓厚。每当秋风习习,图书馆前的两列高大挺拔的银杏树上黄叶纷纷飘落,宛如金色的蝴蝶在空中漫天飞舞,那条通往知识海洋的银杏小路在校园里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也在他的记忆中渲染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学习之余,看课外书是他放松陶情的一种方式。从小学到高中,他一直以学习为主,很少看小说。步入大学,这扇大门终于为他完全敞开。这期间他读了金庸的系列小说,《鹿鼎记》《倚天屠龙记》等等。除了快意江湖的乐趣,从书中收获的家国情怀更是成为他一生的财富。

本科毕业后,他选择在本校继续深造,开始了为时七年的硕博连读学习之旅。在这趟旅途中,研究生导师韩建国教授是他这一路上的提灯者、引路人。谈及这位老师,校友言语里不自觉流露出内心的敬仰与崇拜。韩老师作为农大草业科学的创始人之一,对待学术态度严谨,得到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认可,在学术圈子里影响力很大。而这样一位学术上的专家,在带学生时却丝毫没有架子,和同学们一起下地干活,亲自指导学生如何种苗。韩老师对待学术和学生的态度对校友之后的研究生涯甚至职业选择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在农大学习生活了十个年头,在谈及农大精神的时候,他认为校训“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这十二个字字字珠玑,是最好的总结。他说:“选择从事农业,说实话对个人来讲经济收益并不高,但是我们这帮人都是有情怀的,这份农业情怀、天下情怀需要代代传承下去。”

征途|研究生涯

提升自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家高度重视,启动了一系列重大生态修复工程。那如何评价生态修复的成果呢?这就是任卫波校友的研究方向之一。对于草原退化,很多时候都是由过度放牧引起的,那具体来说多少算过度,过去常常是从宏观角度基于历史经验判断。但是近年来环境气候的变化,使得有些经验是有误差的,所以他们团队从分子生物学角度与人工智能结合,实现放牧强度的精准判断。对于矿山生态系统修复评价,他们开辟了新的角度,利用遥感结合无人机,进行地面的长期定点观测,评价修复效果。

“没有风暴的海洋,那不是海,是泥塘。”任卫波校友的科研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航行中也曾遇到涌动的暗流,触过潜在的礁石。初入工作岗位,他想要拿到一项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但是由于缺乏经验,报了两年都没有成功,辛苦准备这么久的本子还是不能上让他十分挫败。但随后他重振旗鼓,悉心吸纳同行专家的意见,总结失败的经验,终于在第三年拿下。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的申报中,他们团队更是几经碰壁,光是为了拿到这个项目就用了六年时间,在倒数第二次报时,团队里已经有人动摇了,但是他跟领导说:“我们前后已经干了五年了,我觉得我们一直在成长,去年我们已经非常接近成功了,再努力一年我们一定能成。”秉持着这样一份信念,团队又坚持了一年,最终拿到这个项目,之后他们又用了四年的时间完成这个项目,可谓“十年磨一剑”。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十二年的工作经历中,他提升的不仅仅是科学研究能力、学术视野,还有组织管理能力。2010年他进入了研究所科技管理处,负责所里项目申报与组织管理、研究生培养、国际合作等工作。这项工作让他有机会接触了解其他学科方向,拓展自身的学术视野。他认为,研究者如果只盯着自己的专业方向,很多时候会越做越窄,容易受到瓶颈制约;如果能够注重学科方向交叉,兼容并蓄,学术视野开阔了,看问题的角度和研究思路都会大有不同,也就有机会获得灵感突破瓶颈。与此同时,组织管理能力也很重要,很多重要的学术成就都是通过团队协作完成的,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才能更好的发挥团队优势,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上大学的时候,你们是在学习知识,掌握已有的知识;成为研究生后,你们将要开始创造知识。青年学子将来如果要走学术研究的道路,一定要抓住机遇,珍惜好的科研平台和机遇,积极参与,不要太在意自己的得失,参与本身就是一种提升。”他对学弟学妹们如此期望道。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的职业出现。在行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日,选择就业率高、有“钱“途的专业已经成为高考志愿填报的普遍现象。被问及这二十多年有没有曾后悔过选择草业科学,他没有犹豫,说:”从来没有。“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基础科学没有出路,一窝蜂地涌向电子信息等热门专业,他却觉得读书是为了修身养性,报效国家,实现人生理想与价值,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不能哪个方向热就往哪靠,如此到头来只会迷失自我。如果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那就从好好抓住手头已有的机会和方向做起,在不断试错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传承|三尺讲台

育草业桃李

花开

经过十二年研究所的锻炼,任卫波校友认为自己的研究思路、管理思路和管理经验都比较成熟了,加之受到导师韩建国教授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也希望能把自己成长的经历和学术积累传承下去,反哺社会,为草业树木树人。

虽然他如今是内蒙古大学的博导、教授,但他与同学们相处时却更像朋友。在他的朋友圈中,处处可见和学生的相处日常:一起参加校园活动、一起种地、一起过节、一起合影留念……在2021年9月10日教师节这一天,他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正是有了你们,节日才变得更有意义!很荣幸能陪你们走过一段美好时光,一起追逐梦想,一起经历风雨,祝愿你们永远开心快乐,梦想成真!“配图是与学生们聚餐和田间考察的合影。 

任卫波校友(右四)与学生们团队活动的合影

他的课堂从来不是照本宣科的一滩死水,而是学以致用的活跃舞台,他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播,还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注重科学思维的培养和家国情怀的塑造。2022年几位外专业的本科生在课程结束时的作业中偷偷留了个彩蛋,说到:“亲爱的任卫波老师,很荣幸能选到您的这门选修课原本我们是抱着水一水的态度进入课堂的,没想到收获了宝藏老师,您温柔的嗓音将知识娓娓道来,幽默的语言将我们带入课堂,或是拓宽视野,或是深刻的思考,或是捧腹大笑。虽然等来了结课的遗憾,希望这不会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我们始终幻想着在内大的小路上与您不期而遇,或许您已不记得我们,但我们都会认出您来“。

谈及未来规划,他说希望能以身作则,给学生做个榜样,继续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内深耕,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争取让科研成果早日应用到农业实践中去,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他将半生所学倾囊相授,将热爱与希望的种子播撒在内蒙古广袤的草原上。情系农业,心怀家国,是他时至今日一直在坚守的初心,也将成为未来指引他劈波斩浪的灯塔。


往期回顾


校友故事 | 邵根伙(88届硕、91届博):在祖国大地播撒农业兴旺的火种

校友故事 | 唐燕平(1992级本):27年,未曾离开

校友故事 | 梅旭荣(84届本):潜心科研 守望初心

校友故事 | “农民教授”朱有勇  “顶天”更“立地”

校友故事 | 马再兴、张桂芬夫妇:执子之手   “田埂”上走

校友故事 | 吕名礼、吴竹夫妇:人生这道数学题,你做对几道?

校友故事 | 逯学军:想唱给你听,老师你好!

校友故事 | 李继扬:毕业五十载,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

校友故事 | 杨丽(10届本):推开世界的门

校友故事 | 袁晓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忠实践行者

校友故事 | 王思博:从橄榄球运动员到光绘艺术家的人生之路

校友故事 | 林宝龙、钟虹黎夫妇:爱,让彼此相互成就

校友故事 | 他们,用青春守护国旗!

校友故事 | 陈红涛:长路奉献给远方

校友故事 | 李寰旭:气度非凡的新时代“橄牛人”

校友故事 | 沈庆:民谣诗人,《青春》永驻

校友故事 | 吴桂琴:每次选择都会收获更大的世界

校友故事 | 高福:高考不是唯一起跑线,是不断提升的新起点
校友故事 | 刘含:英伦奋勇逐梦,挑战创业人生

校友故事 | 程旭:探寻微生物世界的奥秘

校友故事 | 孙文强:当兵就要当最苦的兵

校友故事 | 方鸿:做负责任的人

校友故事 | 阮维斌:遥想农大那几年

校友故事 | 柳鎏:与栗结缘 发展山区

校友故事 | 肖灵艳:用爱心和热情书写当代丹麦童话故事

校友故事 | 刘雄伟:不是白衣天使,却奋勇冲锋在抗疫一线

校友故事 | 初雯雯:自然保护 我们是认真的

校友故事 | 路永强:足踏雪域,心系三农

校友故事 | 张书函:浸在雨水中的赤子之心

校友故事 | 匡廷云:优雅的科学家,一生的追光者

校友故事 | 谢永恒:以自身能力解群众之忧

校友故事 | 吴国强:尽我所能让更多人的脸上浮现笑容

校友故事 |  蔡洁玲:赋予水果第二次生命

校友故事丨杨宁:为帮村子摆脱贫困,她不惜卖掉婚房……

校友故事丨贾先波:农业科技助脱贫

校友故事丨陈家金:躬耕农业气象服务四十年

校友故事丨谢秋霖:学无止境,一直在路上

校友故事 | 洪昱斌:滤除杂质,保留一颗创新之心

校友故事 | 段春祥:初心不改,从心出发

校友故事丨王武杰:人生就是在不断向未知挑战

校友故事丨张宸溦:做一名优秀的“三门干部”


以此为基础,分别于2019年、2021年出版了《中国农业大学校友风采录》丛书第一部和第二部,展现了在各个时期,农大人响应祖国号召,肩挑使命、砥砺前行的精神面貌。未来也将继续将优秀校友的故事收录成册,以飨师生校友,欢迎大家提供线索,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一起推荐身边优秀校友吧~

问卷将采用匿名调研的方式,欢迎大家参与~


作者:刘梦晗 动医类213

编辑:荆彦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