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一年投出两只独角兽,周亚辉真的靠直觉投资? | 投资干货
2014年底,昆仑万维(300418)IPO发审通过之后,董事长周亚辉开始绸缪未来10年的新规划。与老领导陈一舟一样,周亚辉选择了投资这条路。短短2年不到的时间,周亚辉个人以及昆仑万维已经投资布局了超过30家VC基金以及创业公司,速度不亚于一线机构。
2015年至今,昆仑万维及周亚辉投资布局
刚入行时,周亚辉自称“连投资领域最基本的常用术语都不知道”,最快的学习方式就是成为优秀基金的LP。于是,2014年末,周亚辉投资了曹毅的源码一期基金(Source Code Fund I)。基金首期规模2亿多元,并不大,昆仑万维出资1,100万,占比5%。
很快,周亚辉通过“码会”扫了一遍源码的投资组合,快速找到了投资状态。昆仑万维与源码也成为深度绑定的合作伙伴,持续投资了源码的跟投基金、二期基金。
与此同时,昆仑万维和周亚辉也成为众多基金眼中的优质LP。真格、东方富海、辰海灵壁、峰瑞等先后成为昆仑万维的投资触角。截至今年上半年,昆仑万维累计投资各基金规模约3亿元。
在简单熟悉了投资行业之后,周亚辉同步开始投资创业公司。第一单就是曹毅推荐的趣分期。
周亚辉回忆,趣分期整个投资过程很快,也没有太多的行业、商业DD,甚至懒得去看竞争对手分期乐。周亚辉的投资逻辑很简单,互联网金融听起来很大、陈一舟投过美国类似公司、团队不行就自己去做。
2015年初,昆仑万维投资趣分期5,000万美元,占20%股权,投后估值2.5亿美元。此前,还通过源码的专项基金持有趣分期约5%股权。一年后,趣分期拆分VIE回归,其时估值为60亿元(9.2亿美元),翻了2.5倍。
第一单就如此成功,肯定让很多专业投资机构感到汗颜。不过,周亚辉更成功的是第二单,达达。
达达是景林的陈尘推荐给周亚辉的。周亚辉此次投资还是来自冲动,认为达达有机会挑战美团,“我骨子里还是一个创业者,我把投资也当做创业,所以我特别喜欢能够跟巨头们打一打的项目,我会觉得刺激,过瘾,有成就感。”
2015年2月,昆仑万维投资达达300万美元,认购500万B系列优先股,占股2.62%,投后估值1.15亿美元。7月,昆仑万维C轮继续跟投500万美元。10月,又继续在D轮融资中跟投1,000万美元,达达投后估值已经达到14亿美元。
不到一年,达达的估值翻了10多倍。多少投资人梦想的Ten Bagger,周亚辉在一级市场一年就实现了。周亚辉认为,最高级的投资还是“靠直觉,直觉是人类大脑的大数据。”
以下是周亚辉分享的真实投资笔记,详细记录了趣分期、一亩田和达达的投资历程。
我是怎么投资的趣分期 一亩田 达达 随手记
前言:
我试图记录下最真实的投资决策心理过程和发生的故事,一方面是因为想做些文字创作的欲望特别强,一直到最近几年,我才强烈意识到语言、文学才是人类最伟大的学科,也是最有价值的学科,哪怕用现代功利的角度出发,也是对人的成长最有用的学问。想想看,要能用准确的词语来表达特定的人物性格、表情、状态、动作,栩栩如生,是多么有趣的事情。
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我发现国内互联网领域投资决策过程的真实记录特别少,缺乏分享,这些投资大佬还在忙着继续赚钱,没工夫写几笔,同时这里面涉及太多的商业机密,又有哪个老师傅愿意写出来,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呢。
最近几天,好消息和坏消息同时来到,好消息是阿里巴巴蚂蚁金服领投了趣分期的D轮上亿美金的投资,趣分期估值已经接近10亿美金,距离上轮我投资还不到半年。坏消息是总有一群人为了阻止一亩田的新一轮融资,在黑一亩田,但我不管别人怎么看一亩田,我坚定的认为一亩田一定会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后面我会专门讲讲一亩田为什么会是一家伟大的公司。
我开始做投资,是从去年11月昆仑(昆仑万维,以下简称昆仑)过了发审会之后开始的。我自己,觉得难得终点又是起点,我和昆仑都应该借这个机会把全世界都看看,再来规划未来10年,20年的长远计划。
但那个时候,我连投资领域最基本的常用术语都不知道,什么PRO rata,Veto CB之类的词,我都不知道啥意思,也迸不出来(常用的词只知道pre 和Post)。虽然我自己也帮公司做过很多轮融资,在千橡(人人网)的时候也干过找投资项目的活,但无奈我自己创业那个时候签的都是中文协议,跟我们谈的投资人也都是人民币投资人,不太爱耍英文词汇,在千橡找到项目,谈好价格,活都扔给后面的团队和律师干。只能怪自己之前不好好干活,所以以后的日子我会特别留意VC们时不时蹦出来的英文单词,然后弱弱地下来问问人How to spell,然后百度一哈。
刚好那个时候,曹同学(曹毅,源码资本创始人,原红杉中国副总裁)有一天突然在微信上问我,“hi,亚辉,有一个跟投的机会,看看你那边有没有兴趣。”
这个机会就是趣分期,曹毅是这么跟我吧啦的,“这公司,我们在互联网金融里面投的一家公司,应该是成长非常快,也是我们很看好的一家公司,叫趣分期。他呢,主要是给大学生提供消费金融的,目前在这个细分里面是第一名。简单点,大学生买iPhone,买小米手机,找他们可以来做分期。12个月,18个月,年化下来利率在40%;另外一端他们把资产卖掉,通过P2P,成本是在15%以内,这个里面就会有25个点利差。然后违约率极低,他的坏账只有3-4笔,总共他的量已经做得很大了,目前一天放款六七百万了,年底预计一个月能做到小10个亿。这是一个非常快速增长的公司,资产类型也很好,并且形成了闭环。我们源码A轮投了300万美金,占不到10%,目前会有一笔B轮要做,估值在1.x亿美金左右,***要投5000万美金。那我们源码有权利可以跟投500万美金,我们源码FundI去跟的话,这么大金额我们跟不了。”
曹毅继续跟我说:“他这个公司从价值来讲,目前估值还是很低的,怎么来看呢,一个是跟人人贷比,人人贷当时融资在估值6亿美金的时候,基本上每天的放款量也就是500万人民币不到,趣分期已经700万了。第二个他资产类型比人人贷更好,违约率更低。如果跟电商比,当然跟电商有点不太一样,毛利跟电商差不多的,如果从纯利来说,比电商还高,10%净利。从这个角度来讲,他跟聚美比,聚美现在销售额也就不到10个亿吧,所以他的销售额已经超过聚美,净利率差不多。所以对比看来,趣分期现在其实是非常低的一个估值。我个人认为啊,(曹毅凡事最后一定要加这一句,我个人认为呀,我个人意见呀)当然他现在处于VC和PE中间,VC投有点大,PE投正好,决策速度偏慢,导致我们现在不想一个高估值,在速度和估值找一个平衡。”
“这个公司50亿美金有机会,你投吗?”(曹毅原话)。
你Y,一上来就说未来其实几十亿美金。我想了想,回了句,“可以,可以多投吗?我们投1200万美金”。(也是原话)
我倒不是被他给忽悠到了,而是想了三点:第一互联网金融,多大的行业呀,而且这公司听起来增长还挺快;第二,陈一舟给我说过投了美国的大学生金融公司SOFI,上次听他说值10亿美金了;第三,这公司团队要不行了,我跳进去做,我这能力,这么大行业怎么也能折腾出来个30亿美金公司。对我来说,不就缺一个进入的机会吗,就当给自己交了上学的学费。
在13年时,我曾经历过场痛苦的涅槃,那个过程对自己的提高挺大的。从那以后,我对自己的能力从内心来讲也非常自信。
但当时我还有个顾虑,我曾以为趣分期的CEO是一个我认识的人(曹毅没告诉CEO是谁,只说了公司背景),因为我听李建良跟我说我们认识的一个人在创业做大学生金融贷款,我以为是同一个公司,我觉得这个人挺肉的,我不太相信这个人能做起来。
后来的日子,也就是紧接着一个周末,我、曹毅跟趣分区CEO罗敏见了面,我看了看人就定了一半,首先确定了不是我认识那人,其次罗敏看面相,看谈吐,看肢体语言都比较老练,有些气场,像是个下手比较狠的人。罗敏跟我讲了他们的竞争对手分期乐,以及他怎么在14年9月开学后反超分期乐的。以及对于万分之几坏账率的控制是怎么做到的等等。
曹毅则提出这次以可转债的形式先借款,等下一个投资人确定了再确定股份,按下一轮的75折或者最高1.x亿美金,哪个低按哪个做Pre估值(这就是所谓的CB),还说下一轮lead已经基本定了,风险很低。反正我骨子里已经认为借贷是个好生意,已经决定投资,他们越讲我信心越足。
再后来的日子,我去他们公司看了看,一个大开间没有隔断,一堆人在一起闹革命,跟我们08年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挺像的。我觉得好,但同去的有人觉得不好,说像个骗人的传销组织。不过总体来说大家工作热情蛮高的。
最关键的时间点到了,我得去看看竞争对手分期乐吧,在联系分期乐的过程中我知道了分期乐也正在融资,我很快用我的人脉网络得知DST确定要领投分期乐5000万美金,估值Pre2.5亿。得到这个信息,我就100%确定要投趣分期了。
两家公司业务量差不多,分期乐估值都2.5亿了,我投趣分期的估值才1.x亿,这个下行风险挺低的,除非资本市场发生重大变化,要不这个投资性价比挺高的。这个消息感觉罗敏好像还不知道,我也没有把这个信息完全告诉罗敏,只告诉他DST要投分期乐,让他赶快把下一轮融资搞定,不然竞争压力会很大。我怎么能把价格告诉他呢,他知道了要涨价我就亏了。
后来我确实也遇到过好几次创业团队谈好了又涨价的情况,也碰到投资人做完DD又砍价的情况(据说每一家VC都有过),某种程度来看,现在整个中国的商业社会就跟1930年代的上海滩有些类似,人心太活,发生这种事也很正常,说好说坏都可以。不过现在回头再来看,以当时的情况,老罗同学不太会涨价,或者涨价也很容易被我摁回去,为什么呢?这个后面会讲到。我也就没去看分期乐,最主要是懒的,第二是DST都投了,价格又这么贵,这个价格我也不会跟投,何况分期乐业务已经被趣分期反超了。去看了,团队好与坏,没啥意义,懒了一哈没去看。
再后来就签协议,打钱,就这么投了趣分期1200万美金。中间缺少很多行业调查,企业调查DD的过程,完全就是直觉和熟人信任,当然那个时候我一个新手,对VC投资对互联网金融都是新手,加上时间窗口期这么短,从见面到打钱就一周,其实让我看我也很难看出门道来,所以我下判断的逻辑基础就变成了跟曹毅这个人的信任,罗敏接触下来给我的感觉不错,大行业加上DST投分期乐以及如果这公司不行,我跳进去,我自信我肯定能搞起来等这五点。DST比我牛逼多了,他投分期乐总是有理由的,琢磨这几个关键点,其他都变得不重要了。
定下来投资趣分期,先给了1200万美金CB,刚好这个时间点,召开了源码资本第一届码会,2014年12月5-6日,因为投资趣分期的缘故,我被鉴定为有钱人,源码资本还是给了我较高的待遇,给我安排了一个分组讨论当导师,所谓分组讨论,就是每组2-3个LP当导师(也就是这个讨论,我认识了金融专家,北京厚泽担保(厕所里所有小广告那家)的安总,很牛逼的金融专家),然后跟7-8家源码投资的创业企业交流讨论,主要是创业企业介绍自己,然后相互问答。这些创业者实在太年轻了,所以我主持讨论会,让大家转着介绍了一圈,我听了都没啥兴趣,要不就是太嫩了,没觉得厉害。就一家公司,我听了挺有意思的,他说他们是做农产品交易的,农产地和城市经销商都通过他们做交易,而且这哥们很能说,一上来哗哗哗说几个要点,说几个数字,精神头很足,把我们都震住了,有几个CEO明显没有经验,讲几分钟还没把自己做什么讲清楚,都讲一些专业术语,我们这些外行投资人谁都听不懂。
这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公司就是一亩田,CEO就是邓锦宏。也是我后续的一笔重要投资,这个就留到下一次再讲吧。
一亩田、达达和我的投资冲动
上一篇专栏提到在源码资本第一届码会上遇到一亩田CEO邓锦宏,那第一次见面我就问了他好几个问题。他现在交易额多少?他说成长很快,已经一个月几个亿了(几个亿好多了,我眼睛亮了,其实是歪打误着的感觉,因为那个时候我还没意识B2B交易额本身就容易大,但未来毛利低,几个亿也就抵零售几千万吧。因此几个亿对B2B来说,没多大,我却觉得很高)。我问他有谁投了吗,他说第一轮红杉领投,是曹毅在红杉投的项目,第二轮现在新天域,顺为投的。我眼睛又亮了,我确实是新手,还没有能力判断新公司哪个好不好,听到有知名VC投资做背书的项目就容易潜意识里青睐他们。
开完会,去吃饭路上,我约了跟邓锦宏边走边聊,他告诉我说这一轮(融资的估值)2亿美金。我跟他说再开一轮,跑快一点,我给了他一个offer,再开一轮,涨50%,3亿美金估值,我投3000万美金。
我主要觉得他这个事业太大了,如果真能实现,会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为自己能参与到这样的事情里面去而有些激动,我想自己主动多参与点。我发现很多时候我的投资,都是为了能够参与到这样的事业里面去,想做点事,是我一个很大出发点。
老邓这时提出来说不能由昆仑万维公司来投,因为他要上市,他们的CFO提出来不能跟啥国内公司沾上关系之类的,因此要求我个人来投,我也答应了。另外,他这个事情,我跟他讨论了,阿里巴巴B2B没法切到交易里去,因为他不是专门为农业行业而设计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这个领域虽然现在3亿美金估值挺贵的,但做好了可以做到100亿美金的公司,所以upsize还是足够大的。
再聊了一会,老邓说没问题了,他也想开一轮B+加快发展,但他约我去他公司再看看。我估计他心里是挺开心的,因为他很快就把这事传开去了。没多久曹毅就来问我(怎么)这么快就给了一亩田offer。老曹也觉得(你俩)也不熟就聊几句,一上来就说投资3000万美金,靠不靠谱呀。
老邓答应下后就约我去公司再看看,一是想再让我再多了解了解公司,同时盯着我继续往下落实这事吧。要不会议一散场,大家各奔东西,人散了这事也就忘了,回头就找不到人了,咋办呀。
当天在会所晚饭后,我想多跟曹毅聊聊,问问他们这次码会来的哪些公司是不错,看看投资机会,学习学习。当时我看他在跟王兴在聊,我知道美团在融资,我挺想这一轮投美团3000万美金,就凑过去聊聊。他们让我先等着,他们在跟一个创业公司在谈。等了一个小时,今日头条CEO张一鸣也过来,他们几个要从会所往自己住的别墅走(忘了说这次码会是在长城下公社开的),我就跟着一起去了。我感觉他们仨神神秘秘的,感觉不太想带我,但我也没多想,就一直跟着,主要是想跟王兴聊聊能不能让我投点美团,他一直不置可否,后来我才明白我这样的投资人哪是他看得上的呀,他这一轮融资很大,他想要的投资人都是国际巨头。他们仨进了一个单独的别墅坐下来,我也跟着坐下来,一坐下来曹毅一开口说第一句话,我就瞬间囧了,(具体说了哪些我就不写了,我也忘了,反正就是源码资本该怎么做之类的)。原来他们仨是想单独聚在一起开源码股东会呀,我这时候才知道王兴和张一鸣也是源码GP,我不爱看新闻,不知道他们俩是GP发起股东。怪不得我觉得神神秘秘的。估计是我跟他们仨关系还可以,觉得我脸皮厚跟着他们也不好意思赶我走。顺便说一哈,他们仨都是比较Nice的人,内心比较坚定,上了战场肯定是杀人不见血的,但下了战场回归人间,脸皮还是比较薄的,所以不赶我走。
为了化解尴尬,我就开始吹牛逼,先说一堆美团的不足,美团没有网络效应等等,王兴说了一句至少有双边效应,其实我也不太懂,就吹牛呗。再接着吹如果我想二次创业,我要做什么创业项目,他们听了从面部表情来看,感觉他们觉得不靠谱。既然聊起来,我就有理由待下去了,我们聊得很远,讨论了很多对中国互联网的看法,挺有意思的。我觉得我们这样的人,就不应该聊生意,应该在一起就聊聊对未来的见解和思考。
到深夜2点了,我们散伙了,散伙的时候,曹毅提了一句,周逵(红杉合伙人)说让源码这一轮也跟投一点达达,问达达怎么样?王兴说,美团肯定要自己做的,美团跟达达谈过,美团要占35%以上,达达不从,没谈拢。所以美团要自己搞,要干死达达,所以达达就很危险了,建议源码别投。曹毅一听,就说那他就不投了。达达?!我心头一震,这不是前几天我的好朋友景林的陈尘给我推荐过的项目吗?陈尘还说这是他今年为止看过最靠谱的O2O项目。我当时就觉得很不错,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战场。于是我就跟曹毅说,你不投,我来投,我不怕跟美团打。我一直没搞明白我的投资冲动来自于什么,后来明白了,我骨子里还是一个创业者,我把投资也当做创业,所以我特别喜欢能够跟巨头们打一打的项目,我会觉得刺激,过瘾,有成就感。其实绝大多数创业项目是没有机会能够跟巨头们打一打的,或者说不过三招就被斩于马下,所以要特别珍惜那些能够打一仗的企业,就像过去的京东、美团,今天的达达。(未完待续)
后记:
看到这个地方,或许很多人都会有疑问,怎么投资这么简单,都是靠直觉啊。我可以告诉大家,我认识的中国绝大多数牛逼的投资大佬,基本上初次判断都是靠直觉,最终的结果投与否,80%以上也都跟初次判断直觉结果差不多。你如果跟高瓴资本张磊、IDG周全、红杉沈南鹏、经纬张颖这些老大见面聊一小时,他投你也就投了,不投也就不投了,不会说聊完之后再去做各种分析然后跑来告诉你说投你(当然前提是你说的都是真实情况和真实数据)。道理很简单,第一,他们都是40岁以上的人,一天这样的会能排几场,一天排3场就很累了,这可都是特别耗脑耗神的会,不同行业不同公司不同阶段信息量很大。他有那么多要见和等着要见的人,在短时间内快速且高质量的判断决策能力是他们最重要的能力,也是他们能够脱颖而出的共同之处。第二,功夫在平时,行业情况怎么样,对未来趋势的vision,公司该怎么管理,市场该怎么突破,这些大佬们早就很清楚,甚至比你还清楚。他们每天都处在对行业,对世界,对人生的学习之中,每天都在学习之中,dayday up。说到我,看我跟人聊聊就敢投资,好像傻乎乎的,其实不然。我跟CEO聊,1小时一般不超过10个问题,但会考察你对产品、技术,市场,运营,战略等各个环节细节的掌握程度,我碰到的CEO,很少有所有问题都能对答如流的,绝大多数,很快就被斩于马上,我知道这个CEO功夫还不够深。
我写过程序,当做产品经理画过visio图,做过项目经理,当做销售摆过摊,管过全国渠道,做过BD,做过marketing,买过流量卖过流量,战略和投资部门也干过,很简单,CEO行不行,你就问他各种业务细节问题就可以。比如一个快速成长期的2C公司,你问他,规划一次类似赶集、58他们在2013年这样的品牌推广活动,预算多少,注册用户和日活跃用户能增加多少?执行要点是什么?你们可以试试,可以筛掉四分之一以上的融A轮创业公司CEO。
直觉是人类大脑的大数据。这句话说得挺好,不过不是我说的。
爱分析是一家专注于创新企业研究和评价的互联网投研平台。爱分析以企业价值为研究内核,以独特的产品形态,对创新领域和标杆企业长期跟踪调研,服务于企业决策者、从业者及投资者用户群体。关注爱分析公众号ifenxicom,及时获取重要信息。
读完文章,您有没有什么想聊聊?
或者您也是互联网金融的创业者,希望我们报道?
您可以发邮件至young@ifenxi.com
或者加微信号G20120915联系作者。
微众银行 | 蚂蚁金服 | 人人友信 | 拍拍贷 | 微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