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查阜西:《琴曲集成》据本提要(补十)

查阜西 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 2022-12-20

编者按:

本次刊发查先生对《蕉庵琴谱》等10本琴谱所做提要。《蕉庵琴谱》由扬州人秦维瀚撰辑,因其别号蕉庵,故有“秦蕉庵”之称。该书卷一述琴制、弦度、徽分、音律、旋宫转调清浊表一文,及字母析注(指法),查先生认为这种表述方式似乎已经接受非广陵派《春草堂》《琴谱谐声》等论点。但卷二至卷四所录32首琴谱却仍沿用广陵派《澄鉴堂》的形式。即,正调只有标题注“音”,外调只注均调名与弦的紧慢。指法方面,接受周鲁封的定吟和藏吟的议论。巾箱本是指小版本古书,因其形积不大,可放置巾箱中得名。《希韶阁琴谱集成》《希韶阁琴瑟合谱》和《枕经葄史山房杂抄》都是巾箱本。前两本著作刻工相同,应当是黄世芬同时刊出,且《希韶阁琴瑟合谱》有许多狮山女史的序跋,查先生推测是为纪念撰人的侍妾而刻。


《琴曲集成》据本提要
文丨查阜西

七十五、蕉庵琴谱

清代末年扬州弹琴家所盛称的“秦蕉庵”,是指著《蕉庵琴谱》的撰人而言。扬州人秦维瀚,号延青,别号蕉庵,在同治七年(1868年)撰刊了这一部《蕉庵琴谱》,共四卷。首有江苏落幕林达泉序、自序、其弟秦履亨及其琴生何本祖的跋文。卷一述琴制、弦度、徽分、音律、旋宫转调清浊表一文,及字母析注(指法),似乎已经接受了非广陵派的《春草堂》《琴谱谐声》等论点。但卷二至卷四的三十二个琴曲谱,仍然用广陵派《澄鉴堂》的形式——正调只有标题注“音”,外调只注均调名与弦的紧慢,并未改变广陵派的旧式。在指法方面,他也竟接受了周鲁封的定吟和藏吟的议论。

综合此书的序和跋,可以看到秦的时代背景所影响到他的琴艺和著作的情况。林达泉在序文中说:“蕉庵生长维扬,时逢佳胜,竞尚金石文字,因蓄唐琴宋研,与诸名士为风月清宴,诸名士以文以诗以书画,而蕉庵敌以琴。泊乎维扬,三经兵燹(太平天国军于咸丰三年攻陷扬州),蕉庵辗转流徙,渡江而南,崎岖吴越之间。他日归来,芜城已荒,诸名士大夫都风流云散,而蕉庵岿然独存。蕉庵之遗产,既劫火焚余,惟于琴尚相依为命。嘻!蕉庵之癖于琴也。嘻!天将以琴属蕉庵,俾广陵遗散尚在人间,而不忍坠其传也。丁方伯前在邗上,慕蕉庵琴,及来吴门(同治三年太平天国亡),仍邀与俱,蕉庵静坐一室,日临晋唐帖数行,理琴数曲,更以余暇汇集古今琴谱而订其得失”。自序说:“余师问樵先生,方外之有道者也。尝受琴于先机老人,老人抗志希古,知音入神,先生尽得其传”。“余自癸丑遭乱以来,奔走江浙间,屡濒危险,生产荡尽,仅存唐雷霄琴,……而琴尤寝馈与俱”。“因以平日所习之琴三十二曲,悉心参考,去抵悟,掇简要,录为四卷,并列音学指法之当遵从者于首,……俾后来同志免贻舍车而徒之诮”。何本祖跋云:“戊寅(光绪四年,1878年)冬,《蕉庵琴谱》刻成,其弟心言嘱本祖代序始末”,“并有手订《音律》一书,稿具在,心言与其子当珍藏之,或待他日付梓”。秦履亨(心言)光绪丁丑(1877年)跋云:“先兄蕉庵公秉性冲澹,嗜古独深,弱冠即精琴理,迨年逾五十,朝夕不倦”,“故凡遇来学者,无不曲尽其心,因将谱成三十二曲,考核推详,汇成一集,与同志者讲习,……讵意丙子(光绪二年,1876年)遽归道山,人琴俱杳,思之怆然!幸小航禅兄深得其传,……相为参订,俾寿梨枣”。则此谱只是秦蕉庵战后在江藩署静养期中授徒之作,其生平手订《音律》等著,则已经佚亡了。

本编据王世襄先生旧藏清光绪三年刻本影印。

七十六、琴瑟合谱

在元代,熊朋来写了一个瑟谱,用十二律在第十三弦左右分别定弦,不切实用,从来无人理会。清初,在程雄的琴瑟谱内,著见了一曲琴谱《大雅》,附有瑟谱,只一曲,范承都的《琴瑟合谱》,也只寥寥数曲,都比较简单现实,不须说明已可推知它的定位取音。直到同治九年(1870年)庚午,才见到这个庆瑞的《琴瑟合谱》,创立了一种简单的弹瑟规格。

黑龙江人庆瑞,号辉山,在广东做官,著了这部《琴瑟合谱》。他是把宫商角徵羽五音,按高低五组,列在瑟的二十五根弦上,以“宀”“口”“”“山”“”五个符号记五音,以一二三四五记分组的次第,写成瑟谱,与琴谱并列。方法也很简单,只用了两条凡例就说明了。

在这部书里,他总共只用了八个古琴曲写成瑟谱。这八个古琴曲,也多半是较简单的。只是其中他把琴谱原来“不转弦变调”的《洞庭秋思》在琴上改为慢一三六弦,同时还必需将瑟柱下移;又在弹《塞上鸿》时,也把瑟的羽弦移高一律。可见他的瑟谱对于琴调的变化,并无驾驭之法,因而这个瑟谱并不能解决全面与琴合奏的问题。这和《琴箫合谱》的箫终于合不了,而把它推到曲的作法不对的问题上去,是一样的烦恼。但庆瑞究竟比周显祖的《琴箫合谱》来得老实。

本编据清同治庚午(1870年)刻本影印。

七十七、以六正五之斋琴学秘谱

在清代末期,封建文化衰落,搞琴学琴艺的人,很少有体系的研究。于是大都市的琴工、琴师,以修琴教琴为生者,间或出现一些出人头地、名盛一时,且间尝表现于他们的著作。《以六正五之斋琴学秘谱》,就是典型一例。

孙宝,号晋斋,又自号“长安市上弹无弦琴者”。他的父亲是在外地作武官,因父死家贫,在光绪元年(1875年)五十六岁时写了这一部琴谱。他在《韵磬琴序铭赞》中说:“二十岁以后,先严去世,宦囊清冷,家计日艰,生平别无所好,唯喜操缦,稍知音律,不意都中公侯、王伯、士大夫及僧、道、官吏、商贾、闺秀从学琴”,“于是教蒙童于家塾,卖琴卜于长安,闲暇之时,作有《以六正五之斋琴学秘谱》一部”。

书共六卷,都是他的后人抄录他谱(《与古斋》等的琴论局部有刊印)。唯卷六著琴曲二十一曲,内有其自作《孤儿行》一曲。

此书清代刻本已很难见到。现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藏有清刊残本(卷二)。国家图书馆藏有民国十六年孙启壃清刊传抄本。本编除卷二用原刊残本外,其余卷首、卷五(部分)及卷六曲谱均用民族音乐研究所据传抄本重录之本影印。

七十八、希韶阁琴谱集成

一般琴谱都是在通都大邑集纂刊行。只有一个例外,就是这一部《希韶阁琴谱集成》和《希韶阁琴瑟合谱》,都是在光绪四年(1878年)在湖南敦阳刊出的竹纸巾箱本,流行甚广。撰人黄世芬,号筱珊,自称憨道人,又称棲霞山人。他是在太平天国期间参与清军的幕僚。

这个谱按清初琴谱体列,先在卷首抄录了凡例及三十七项琴论的文字。琴曲谱分为初集卷上卷下,共收录二十四曲。续集卷上卷下,共收录二十曲。

据撰人自序说,他于同治二年(1863年)从军后在浔州(桂平)才开始向当地李景山学琴,“裘葛两更,始得琴中梗概”。同治六年(1867年)军至怀城,又向一个巧遇的滇南铁笛道人(无名)学了二十多天。也曾谈到瑟的形式,“由是搜采指法”,“详加厘定,手录一编”。书中同治五年(1866年)已有梁炳汉序,至光绪五年 (1879年)他本人才作序刊行。

本编据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藏查氏旧藏清光绪巾箱本影印。

七十九、希韶阁琴瑟合谱

这一《琴瑟合谱》的扉页,与《希韶阁琴谱集成》比较,都是隶书写的“光绪四年(1878年)仲夏刊于古敦州之蝶栩山房”。但此合谱的扉页多了“狮山女史琴谱附”一行,刻工相同,可见是黄世芬同时刊出的巾箱本。从书中有许多狮山女史的序跋,大概是为纪念撰人的侍妾而刻的。

书分上下二卷,卷后另有棲霞山人自序、劳乃超序、夏钦《棲霞山人小传》、光绪十六年(1890年)欧阳纪文《狮山女史小传》(当是补刻的),黄笏山《中秋夜听家棲霞山人弹水仙操有作即送其归湖南》、庚寅(1890年)马开科《狮山女史小传》、光绪十六年唐文浩跋、潘江跋等。卷上为琴瑟须知,瑟合琴法。琴瑟合谱有《双鹤听泉》等八曲。卷下有《客窗夜话》等八曲。

此合谱的形式有改变,是全用庆瑞《琴瑟合谱》的瑟谱作为第一行,黄氏自称为“第一行憨道人瑟谱”;琴谱是将传统琴谱析为三行,黄氏自称为“第二行狮山女史琴谱右手指法,第三行弦数,第四行左手指法”。

本编据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藏查氏旧藏清光绪巾箱本影印。

八十、枕经葄史山房杂抄

这是一个很完整的竹纸抄巾箱本,题名《枕经葄史山房杂抄》,共七册。前三册杂抄历来的琴论和琴说,后四册为琴曲谱。每册均著行款为“长白文同文辑”。书中未著年月,仅从所抄第一篇论文是徐允临所写的序文来看,可以判断它是在光绪七年(1881年)以后抄写的。字迹似一个很老的老人。

全书二十七个传统琴曲中,有三个谱值得注意:《平沙落雁》,注明高耐寒的谱;《长门怨》,注明是胡梅江的谱;在最后一曲《流水》之后,有后记称:“是谱传自浙江张孔山,递传至锦城江藻臣,相为传授,洵不易得也”。这个《流水》也是加了第六段滚拂的,但与《天闻阁》不太相同,而且是较先期未经改编的谱。

本编据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藏宋镜涵旧藏抄本的晒蓝本影印。

八十一、双琴书屋琴谱

在我国西南边远地区云南和贵州,和内地一样,随处都有一些弹琴家。明代在滇西的两次建设鸡足寺庙(徐霞客的记述)、抗日战争中均有当地弹琴家在活动。虽然没有见过以教琴著名的人物和刊印的琴谱,本编也著录了万尔梅和铁笛道人跑到内地和京师的传授,但抄本琴谱往往在滇黔两省发现。这一个昆明倪氏《双琴书屋琴谱集成》抄本,还有很大特点:它在琴论和琴说中著录了当时当地所发现的名琴;它著录了当时当地名琴家(但以上层知识分子和官吏为多)的演奏。

这部书的撰人不很清楚,在篇首唯一的光绪十年(1884年)序文中注明的和散见在书中其他地方的是“滇琅溪清谼子”,而不著姓氏。但是这个书在云南是一向被称为《倪氏双琴书屋琴谱》的,在卷首目录之处,有行款写明“光绪戊戌年(1898年)和宣手抄”,下面钤有“和宣珍赏”的白文方印。说明此书的撰人是昆明的倪和宣,可能是不会错的。

本编据昆明李瑞藏原抄本影印。

八十二、养性堂琴谱

此谱与《双琴书屋琴谱集成》同出昆明倪氏,亦署称“双琴书屋藏本”。共抄六曲,无序跋。目录下有“昆明倪氏家藏”白文印。首曲《归去来辞》标题下亦为“和宣珍赏”白文篆印。六曲为《归去来辞》《流水曲》《平沙落雁》《渔樵问答》《秋塞》《高山》。《流水曲》即《流水》,曲名衍,小标题亦异,第六段多滚拂,盖张孔山《流水》改编者。

本编据昆明李瑞藏原抄本影印。

八十三、绿绮清韵

此谱,西安徐胪先(号紫佩)辑刊于光绪十年(1884年)。前有徐氏弁言,次绘琴面背简图,次著《春草堂》的弦徽五音定位、鼓琴四则,再次为《立雪斋》的二百单三指掌、二十五调指掌,再次即为琴曲谱。各曲均无特点。

徐氏在弁言中说:“曩者,获交婺源余子亦白,……尤工琴,与予有同嗜焉,其所学盖得诸外氏芗严先生之传为多,渊源有自”,“深以时俗各谱未能完美”。这说明了徐氏也是与余亦白的渊源有关,余亦白即根据这一渊源改订《立雪斋琴谱》。本编予以采收,以利对比研究。

本编据清光绪印本影印。

八十四、友石山房琴谱

此谱系温州马氏清光绪丁亥(1887年)手辑本。马元熙,字兰笙,号惕客,学琴于同色徐茞笙及南海孤峰和尚。孤峰和尚重刻《春草堂琴谱》于龙游,又自号阎浮倦客,故马氏亦自号阎浮倦客之徒。马氏琴学自光绪在浙南闻名至今,人称马氏家传琴学,始于乾隆,盖宗《春草堂》之误。元熙子马寿洛,年九十三,犹弹长操,一挥四五曲不断,编者所见琴家健旺者,无出其右。元熙手辑本共十一曲,各曲多有后记,于浙闽间琴事颇多记述。

本编据原抄本影印。

 

本文选自: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编《琴曲集成》,中华书局2010年。


查阜西:《琴曲集成》据本提要(上)

查阜西:《琴曲集成》据本提要(下)

查阜西:《琴曲集成》据本提要(补一)

查阜西:《琴曲集成》据本提要(补二)

查阜西:《琴曲集成》据本提要(补三)

查阜西:《琴曲集成》据本提要(补四)

查阜西:《琴曲集成》据本提要(补五)

查阜西:《琴曲集成》据本提要(补六)

查阜西:《琴曲集成》据本提要(补七)

查阜西:《琴曲集成》据本提要(补八)

查阜西:《琴曲集成》据本提要(补九)

往期回顾:

查阜西:怎样克服古琴谱的缺点

查阜西:漫谈古琴

查阜西:琴学小史

查阜西:十年来的回顾和感想

溥雪斋、查阜西、许健:古琴音乐活动在北京

查阜西:幽兰指法集解(上)

查阜西:幽兰指法集解(下)

查阜西:古琴音乐(上)

查阜西:古琴音乐(下)

查阜西:琴歌的传统和演唱

查阜西:《指法字谱》正名初议

查阜西:《张孔山流水》研究

查阜西:《张孔山流水》传本考异

查阜西:古琴音乐的收集和采访

查阜西:1956年古琴采访工作报告

查阜西:民族音乐研究动员

查阜西:张廉访赝作古乐器之自白等八则

查阜西:谈谈我的民族音乐学习(提纲)

查阜西:天门怀旧等四则

查阜西:请文联重视“情习不同,博采风俗”等三则

查阜西:坚持古琴曲内容的表现等四则

查阜西:古琴曲谱的来源与现状

查阜西:琴歌诀等三则

查阜西:琴歌《苏武》——一个传统的古琴声乐曲

查阜西:琴坛漫记

查阜西:关于赵义正同志谈古琴的意见

查阜西:写在影印《神奇秘谱》的前面

查阜西:琴家三传

查阜西:几个琴人的情况

查阜西:琴家取用自然音阶论

查阜西:古琴创作小史

查阜西:琴学及其美学

查阜西:琴曲中的《胡笳十八拍》

查阜西:检查我十年来的古琴音乐思想和工作

查阜西:百年来的古琴

查阜西:中国古代音乐名作讲稿(上)

查阜西:中国古代音乐名作讲稿(下)

查阜西:古琴的常识和演奏(上)

查阜西:古琴的常识和演奏(下)

查阜西:《琴曲集成》编者的话

查阜西:《琴曲集成》第一辑凡例

编辑:西西
审校:安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