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孔孚诗选

2017-12-03 孔孚 星期一诗社

孔孚(1925—1997)著名山水诗人,原名孔令桓,1925年4月1日生于曲阜农村。1947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史地系。1949年大学毕业到大众日报社工作任《大众日报》文艺编辑,1979年调至山东师范大学现代文学研究室,中文系副教授。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离休。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60岁时,出版第一本诗集《山水清音》,后又陆续出版诗集《山水灵音》、《孔孚山水》、《孔孚山水诗选》,还出版有诗论集《远龙之扪》、诗文集《孔孚集》,以及《孔孚山水诗研究论集》。诗集《山水清音》获山东省首届泰山文艺创作一等奖、《孔孚山水·峨嵋卷》获1991年山东省优秀图书奖一等奖、 1991年全国计划单列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一等奖。




推荐阅读:郑愁予 周伦佑 洛夫 痖弦 仓央嘉措 戴望舒 林徽因 徐志摩 卞之琳 海子 废名 穆旦1 穆旦2 顾城 席慕容 余光中 北岛 芒克 食指 流沙河 李金发 臧棣 翟永明 韩东 余怒 汤养宗 于坚 李少君 柏桦 谢冕 多多 张枣 东荡子 沈浩波 伊沙 昌耀 杨克 欧阳江河 纪弦 西川 杨黎 杨炼 张曙光 黄灿然 王家新 陈超 胡弦 徐俊国 肖开愚1 2 黑大春 肖开愚 张执浩




春日远眺佛慧山


佛头

青了




海上


一片乌云

睡了


枕着海




夏日青岛印象(2)


风栖息在礁岩上

大海发出鼾声



一针一针地缝……




  孔孚先生大诗出了个小本子,一本很惹人喜爱的小书:《孔孚诗选》(含孔孚诗论和众论孔孚摘编)。这是孔孚先生的女公子孔德铮,为纪念孔孚先生归道六周年而出版的,出版《孔孚诗选》是她六年来“念念不忘的一件事”。我得到这本书时欢喜之至,脑海里立即浮现出孔孚先生的一首诗——《一朵小黄花》来:


  礁岩上一朵小黄花/羞涩地低下了头//大海把它别在衣襟上/小黄花笑了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美无言。小黄花别在大海的衣襟上,十分自豪。这是大美,也是宇宙大象!小亦大,简亦弘,微亦宇,凡亦伟。这就是艺术的逻辑。孔孚先生论诗说,“未必不能小中见大,微尘中显大千,刹那间见终古,有限中寓无限。”

  据传,2003年10月,在聊城搞了个全国诗人聚会,孔孚诗弟子、诗人孙国章,带了这本小册子去会上赠书。一位老诗人见了书后,感叹地说:“这样编印孔孚的书是不严肃的。”我听了之后,只能把这句话当作诙谐。孔德铮女士听后却急了,急忙去请教邻居两位教授,两位教授说:“只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孔孚的诗,好、坏让诗本身去说话,和书印刷的部头大小、精美与否无关。”这才使她得到些许安慰。

  我想,社会市场化以后,在市场经济的“礁岩”上,出书很难、买书也不易,更何况是出版少有人问津的诗选。这本书是面对求艺若渴的大学生出版的,自己不能挣钱的大学生,又能掏出多少钱买诗选?倘若再出50元一本的《孔孚集》,又有多少大学生或一般读者能够买得起?我想,这样出版《孔孚诗选》已经很“严肃”了。

  孔孚先生曾经就我创作、出版《孔孚论》一书说:“写出来就是胜利,出版了就是大胜利。”孔孚先生在天之灵也会欣然,他不也是以“一朵小黄花”自慰嘛!

  《孔孚诗选》前面,有孔德铮的前言《为父亲出书》,说到了她为父亲出书煞费苦心。

  值得一提的是,1994年5月,海峡两岸哲学、历史学界巨子们汇聚太湖鼋头诸公园,召开魏晋玄学“清谈”会,“两岸谈玄”谈到最精彩情境处,竟然高谈阔论孔孚的诗。大家让代父出席“玄谈”的孔德铮女士背诵起孔孚诗来。历史学家王晓毅教授竟然拿着纸和笔,悄悄走到孔德铮身边,请她把刚才朗诵的《钓鱼台小立》再读一遍,问她可否同意把这首诗加在自己的书前?原来,现今在清华大学任教的王教授,当时要赶在下班前打长途给出版社,要求在已经付印的《嵇康评传》扉页上加上孔孚这首诗。《钓鱼台小立》一诗仅四句:“不见那涧绿水/我钓秋风//多想捞起那个冤魂/垂一条思念的绳”。王教授说:“无法用语言形容读这首诗时那种瞬间永恒的感受。仿佛千古英灵,刹那间相聚,百代同一时……我用了几十万字写《嵇康评传》,试图再现中国文人某种已逝的精神,而总觉得言不尽意,孔孚这首四行小诗却完美地表达了。真是学者重理性分析,穷其枝叶;孔孚以直觉顿悟,得其英华。”王教授说得不错,孔孚先生这首诗,把中华民族优秀分子的千古人文精神表现出来了,我们于诗里见一颗伟岸的大灵魂在自由地翱翔!

  孔孚的诗写到晚年,诗越小——二、三、四句,却也越“大”,出宇宙灵象。《大漠夜》写:


  愈来愈见生气/它在杀青无限//连沙链浪头上一点儿光明/也抹去了


  孔孚的观物方式不同,他取“虚观”,造大象——宇宙灵象。他看到了大漠夜的“生气”——无限的创造性,创造出“无限”。沙链浪头上一点儿光明也抹去了,却是孕育了大光明。他的《高原夜·2》写:“寂灭之深渊/宇宙孵卵”。“宇宙孵卵”亦出灵象,肉眼见不到、“第三只眼”所见之象。“宇宙孵卵”便是大“生气”,创造宇宙大光明。宇内宇外,见灵魂自由翱翔。

  《大漠夜》和《高原夜》的沉寂、渊默,本身就是一种诗的状态。孔孚写诗,也处于一种“渊默”状态,“我写诗习惯于闭着眼睛,诗形成了,眼才睁开。这样可以切断现实之路,不受外物干扰,易于入静。……‘切断’,其实并切不断,路反而更多了。上天入地,四面八方,回穿历史,前搜未来,都可以到的。‘入静’也‘静’不了,‘第三只眼睛’倒是更活跃了。一静之后,万象冥会。”(《孔孚诗选》第83页)《大漠夜》和《高原夜》的艺术象现,都是“第三只眼睛”的“万象冥会”。

  孔孚写《帕米尔即景》,也是一种宇宙大壮观:“山/都在喘//扎着头/上宇宙一课”。给宇宙上一课,是山的大气魄,也是诗人的大气派。“帕米尔”,不畏艰难困苦,挺立宇间,敢于俯瞰、雄视宇宙。或许,这就是诗人“以感情的手指”,在撩拨宇宙“感情的那根弦”吧。

  孔孚承继道家美学思想,他的诗“抟虚宇宙”,大实大虚,“从有到无”,通变万化,妙不可言。正如他自己所说:“大入大出,大往大来;

循环往复,螺旋形上升;不会走到头的。道家美学精神是自由、超脱,不会作茧自缚。”孔孚先生生前出版六本诗著和诗论著,他过世后,山东文艺出版社通过手稿和印稿对照形式编本出书,出版了透视本《孔孚诗》、《孔孚文》、《孔孚论》一套三卷,向诗坛宣示孔孚诗文精神。

现在,孔德铮“为父亲出书”,并道出了她对孔孚诗精髓和精神的把握,昭示诗坛学子。孔孚先生传钵有人,后来者定会踏着足迹向诗的前沿走去。




推荐阅读:仲诗文 大解 李南 李点儿 孟浪 熊曼 燕窝 流泉 秋若尘 胡马 姜央 李因 扎西才让 张执浩 王征珂 懒懒 张进成 樊子 雾小离 许欢颜 钟硕 崔卫平 黄金明 墨指含香 宇舒 杨献平 熊焱 李南 弥赛亚 年微漾 何言宏 杨庆祥 海上 彭一田 顾北 小西 梁文昆 丛小桦 李浔 夏汉 世宾 浪子 谢冠华 李荼 陈巨飞 胭脂小马 亚拉河 毛子 广子 衣米一 衣米妮子 纠以 江野


超越自我
孜孜以求
继承突破颠覆重构
个性先锋自由开放
理念
星期一诗社

豆瓣:https://www.douban.com/group/xqyss/

部落:https://buluo.qq.com/p/barindex.html?bid=346217

微信:xu_zhi_ting 邮箱xzt886@vip.qq.com QQ群58987806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