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乃依《咏国王路易十三之死》

法国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咏国王路易十三之死

[法国]高乃依


这块大理石下安息无罪君主,

只有他的仁慈令法国人不快,

他的全部罪孽只是用臣太坏,

他成同谋,时间太长,可是无辜。


野心、傲慢、胆大包天、吝啬贪图,

夺掉他的权,成了我们的主宰,

虽然他在内心主张言路广开,

他的统治时期却是不义满布。


他是万方之主,却是宫中奴隶,

他和我们的暴君一起刚离世,

这暴君迫使他随同自己入坟。


这样的不幸历来有谁听说过?

三十三年在王位上白白消磨,

他刚开始统治,就停止了生存。

郑 克 鲁 译


高乃依的诗歌,就像其戏剧语言一样,往往都是严格的亚历山大体十四行诗,每行六音步,使用这种诗体是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标志之一。高乃依的诗句音律铿锵,善于表达激昂感慨,发表箴言警语,其诗用语典雅、逻辑雄辩、表达对称,显示出磅礴的气势。《咏国王路易十三之死》和《艾莉莎白·朗盖的墓志铭》这两首十四行诗就具有这样的语言特点。
路易十三是法国历史上一位比较软弱的国王,太后长期摄政干政,导致母子反目;弟弟及其妻子的家族一直怀有异心;而路易十三的妻子安妮王后为太后所选,夫妻长期不和。影响路易十三政治生涯的重要人物就是红衣主教黎塞留,此人运用外交手腕,帮助法国对抗西班牙和天主教势力,削弱国内贵族力量,成为当时实际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所以诗中的暴君应该就是指黎塞留,诗歌看似讽刺国王,实际上批判了黎塞留的专制统治。诗歌第一节从君王的仁慈写到“他的全部罪孽只是用臣太坏”,其实就暗指黎塞留。第二节堆砌了法语中描写政客的辞藻,看似描写人内心的黑暗,其实也是指黎塞留。第三节中的“暴君”既是指人心的阴暗,也是指那位权倾一时的显贵。历史上,1642年,黎塞留去世;1643年,路易十三也去世。第四节是对这位君王的悲剧的评述。“他刚开始统治,就停止了生存”是指,黎塞留去世,君王总算得以统领大局,却不料一年不到也去世了,颇有“出师未捷身先死”的遗憾。路易十三的仁慈和软弱,与大臣的强势和专横形成鲜明对比;同时,君主建功立业的愿望,也在与人类内心黑暗的斗争中,被历史开了个玩笑。
高乃依与黎塞留素有矛盾。红衣主教黎塞留为巩固中央集权制、确立自己在文学领域的领导地位,到处收买御用文人,高乃依也是其中之一。然而高乃依加入黎塞留的五人写作班子不久,就与黎塞留产生了矛盾,终因任意改动黎塞留拟好的提纲而发生龃龉,退出写作班子。两人的矛盾日益深化,黎塞留不仅多次阻挠高乃依入选法兰西学院,甚至还通过学院攻击高乃依的《熙德》,并以此为反例确定了法国戏剧的“三一律”规范。如果不论个人恩怨,黎塞留其实是法国历史上颇有成就的一位政治家、外交家。这首诗歌也不妨把“暴君”理解为人性的黑暗。这种复义现象,正是诗歌丰富内涵的来源,诗歌体现了高乃依对文字的高超驾驭。(刘 云 雁)



尚 书

我国文学史与西洋文学史有极大不同之点。我国重散文,次为韵文。在中国,散文可能更先成为一文学体系。西洋的散文以小说为大宗,中国的散文则以历史为大宗,因中国向来以史当作文学看。所谓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普通说,《尚书》记言,《春秋》记事,为我国古代两大史书,它们在文学上均有很高的地位。
中国古代散文的特征既然是史,史是客观的,记言记事,因而以历史当文学,故小说与戏曲就不发达了。
我国古代除韵文的《诗经》为主以外,尚有散文体的《尚书》,两者是并重的。
《尚书》有今古文之别,古文《尚书》晚出,是伪的;今文《尚书》由古代传下,是真的。如果按照近代的疑古派运动的说法,则今文亦是伪的。其实,今日已可决定今文为真。今文《尚书》中之《尧典》《禹贡》均为极早之作品。我(注:叶龙按:指钱师本人。以下同。)认为《尧典》为战国时作品。
《尚书》中最可信的作品是商代的《盘庚》。商代有一国王自黄河以南搬迁到黄河以北之河南省彰德府安阳县(注:编者按:1192年,金改相州为彰德府,沿袭宋制,属河北西路。清初,彰德府领今河南省安阳、汤阴及河北涉县、磁县等地。1913年,废彰德府,安阳县隶属于河南省豫北道。1949年设安阳市,1952年,安阳市划在河南省。),即今日称为殷墟的出甲骨文之处。自盘庚始至商纣止,殷商立都达二百余年。当时盘庚迁都遭百姓反对,故特写此文——《盘庚》上、中、下三篇以晓谕人民,实为最真实之演说词,但为最难读之作品。
至于《尚书》中正式像样可讲的,要从西周起,因为虞书《尧典》、夏书《禹贡》、殷书《盘庚》,均有可疑之处。正式之我国文化起源可说自西周起,因《诗经》与《尚书》均出自西周。
从西周开始,《尚书》中之作品有:
《牧誓》,说明武王伐纣,牧野誓师。
《武成》,说明周武王如何灭商纣。
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一策即一竹片,约有三数十字之多,因该文其中有“血流漂杵”一句,实对战胜之描述夸张过甚。但由此可证明《武成》在孟子时已有。
《洪范》,说明商为周武王灭后,商之箕子不屈流韩,后又为武王召回。箕子所说“番话”即曰“洪范”,但有可疑之处。
《金縢》,说明武王病时,周公祷告愿代武王死,史官将此祷文及记载装入金縢中保存之。
《大诰》,文王封周公兄管叔,管叔与商后人武庚作乱,周公东征。大诰即是用兵宣言,以此诏告天下。
《康诰》,周武王时封康叔于魏时之告诫语,封于商之彰德府。
《酒诰》,商人嗜酒,武王告康叔戒之。
《梓材》,此文亦系武王告康叔。
《召诰》,说明建都陕西镐不方便,故再建都洛阳,派召公去洛。召公有言,请周公告周武王。
《洛诰》,洛邑建成后,商人降周者,周公作宣言,记造新都事。
《多士》,说明建造洛邑后,周公告商后人。
《无逸》,周公告各侄儿勿偷懒。
《君奭》,周公与奭公谈话。
《多方》,周公东征胜利后告各国。
《立政》,周公告周成王。
《顾命》,周成王之遗嘱。
上述诸文件,均为研究周代之重要史料,我们如不能全读,亦应读其一二篇,此即尝鼎一脔之意。
综言之,我国古代韵文易读,而散文古拙难读。故《诗经》易读,而《尚书》难读。此处要说明者,是《诗经》是经过沙虑作用而与政治结了不解之缘的,此为与西方文学不同之点。



推荐阅读:

惠特利诗2首

信摩诃拉达塔拉《九章》

豪伊亨斯《话船,悼奥兰治亲王茅里茨》

赫尔曼·黑塞诗34首

艾米莉·狄金森诗50首

贺拉斯诗6首

梯布卢斯《是谁发明了可怕的剑》

谢尼耶诗3首

雅可布·卡茨诗2首

霍夫特诗2首

布雷德罗诗2首

布罗茨基诗23首

兰斯顿·休斯诗8首

奥登十四行组诗《战争时期》

乌依多博诗9首

黑塞诗4首

布罗茨基诗9首

勒夫雷斯《出征前寄璐珈斯达》

马弗尔《致娇羞的情人》

狄金森诗38首

冰心译纪伯伦《先知》

弥尔顿诗2首

赫伯特《美德》

赫立克《给少女们的忠告》

安·布雷兹特里特《写给至亲至爱的丈夫》

希尼诗14首

叶芝诗8首

波德莱尔《忧郁四首》

波德莱尔诗3首

波德莱尔《秋之十四行诗》

波德莱尔《美》

波德莱尔《邀游》

波德莱尔《幽灵》

马雅可夫斯基诗9首

沃尔科特诗6首

莎士比亚诗4首

多恩诗2首

斯宾塞《正像一只船,横劈大海的波涛》

锡德尼《月亮啊,你那么哀伤地攀上了苍天》

马洛《热情的牧童对爱人说》

本·琼森《给西丽亚》

奥登《致拜伦勋爵的信》

纪伯伦散文诗《先知》

奥登诗40首(1927-1932)

叶芝诗3首

威尔弗雷德·欧文诗12首

鲁伯特·布鲁克诗10首

艾米莉·狄金森《如果我能阻止一颗心破碎》

埃德娜·圣·文森特·米莱诗24首

克劳德·麦凯《非洲》的修辞分析

埃拉·惠勒·威尔科克斯诗35首

劳伦斯·尤斯登《The Origin Of TheKnights Of The Bath》

英译里尔克

现存最古老的女性诗人创作的英语诗歌《Wulf andEadwacer》

奥登《Musee des Beaux Arts》赏析

叶芝及其《Under Ben Bulben》

奥登诗7首

艾米莉·狄金森诗13首

叶慈诗5首

蔚雅风诗3首

安德鲁·马维尔《花园》

A.E.豪斯曼《最可爱的树》


风笛催羗管 霜砧满塞州 征人方苦战 莫照黑山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