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荷兰]布雷德罗诗2首

荷兰著名诗人和剧作家赫布兰德·布雷德罗(Gerbrand Adriaensz Bredero,1585-1618)在其创作的讽刺剧中加入了地方方言。他认为,只有贴近生活和寓教于乐的文学作品,才具有艺术生命力,才能得到更多人士的关注 。





谁叫我爱上名门小姐?

这不是犯傻自讨苦吃?

假如这恋情一旦传开,

人人将嗤笑我这件蠢事!

如果我出身比她高贵,

或者起码门当户对,

才有希望;但终归无用,

因为她家富,而我家穷。

我的心高啊,我的命薄,

我只求能做她的仆从;

只求上天赐福于我,

让我能看到她的艳容。

只要能时时见她容貌,

苦差事也化为我的福气,

我乐意忍受一切烦恼,

我会把劳役称作休息。

她聪明美丽赛似公主,

我欣赏不止,甜蜜沉迷;

我从她身上得到感悟,

从此要崇拜一切妇女。

假如认为我不自量的爱

是贪图富贵想往上爬,

那就大错了:我敬重她

远过于世人敬钱财。

人人称好的不都是好事,

反而常铸成千古错误;

怪只怪人们识钱不识价值,

蔑视智慧,宁要粪土。

真财富不是金银财帛,

而是知足、忠实和美德。

亲爱的,愿上帝把你点拨:

不重财产,只重人格。

这么说我的苦闷应当打消,

但每当提笔又万般顾虑:

只怕坦露恋情受到嘲笑,

不如强压相思缄口不语。

当我寄出给你的情诗,

我又落入紧缠的幻景:

狡诈者在窥伺我窥伺你,

我的爱呀,我的光明!

我的爱,你读读这首诗,

就知道你已占据我的心房;

请你理解我的愚行傻事,

我的安慰呀,我的希望!

飞 白 译


爱情是诗歌亘久不变的主题,文艺复兴时期无数欧洲诗人吟唱着这一人性中的神圣情感。在荷兰诗人布雷德罗笔下,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描写平民的爱情民谣。诗中的“我”是一位出身卑微的平民,他向我们诉说了对一位聪明美丽的名门小姐的相思之苦,表达了诗人的爱情观。
诗中展示的是一位平民男子的真实情感:他爱上了一位名门小姐。诗歌正是以他的细腻的心理活动为线索而展开的:从开始的犹豫矛盾,到愿意忍受,表明自己方面的原因,到最后寄出自己的情诗,迫切希望能得到对方的答复。
爱情不仅仅是皇室贵族享受的情感,任何人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利,在爱情面前,双方是平等的,它不讲门当户对。但是在社会现实中,难免会碰到由于家庭出身等方面的原因而导致的情感波动。一开头,诗中的“我”就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双方出身地位的悬殊使得“我”感到矛盾和无望,妄自菲薄,害怕受到别人的嘲笑和讥讽。接下来笔锋一转,他请求上天的赐福,如果能见到心上人的面容,他愿意做她的仆从,听从她的一切指示。这是恋爱中的情侣所普遍的情感流露。爱往往是和美相连的,因为人天性对美追求和向往。美包括心灵美和外在美,正所谓情人眼中出西施,恋爱中的人看自己的爱人美若天仙,无与伦比。读者从“我”的视角,似乎看到那位聪明美丽赛似公主的少女,并且这种情感扩散到对所有妇女的崇拜。
之后,诗人又表明了主人公对心上人爱情的纯洁性和非功利性。真正的爱情不是为了追求荣华富贵和地位的高升,而是出于对对方的敬重。在这里,诗人对当时世人所推崇的金钱观持否定的态度,从而表达了自己对真善美价值的肯定:“真财富不是金银财帛,/而是知足、忠实和美德。”爱情是两性相吸、两情相悦的一种独特情感。爱情中最重要的是激情和真诚。这也是文艺复兴时期对人性的至善至美的歌颂和推崇。
最后,主人公决定寄出自己饱含深情的爱的信件。他既激动又忐忑,怕受到嘲笑顾虑重重。在矛盾之中,他还是顺从自己的心意做出了抉择,勇敢地向心上人表明了心意,并盼望她能了解自己的情感和苦衷,结尾充满了希望和向往。( 汪 璐 )



孤单的穷困


主宰城市和陆地又有何益?

尽管你有宏伟的宫殿稀世珍奇,

尽管你随从成群前呼后拥,

假如你空床独眠一夜到天明?

侍臣成列侍女如云又有何益?

尽管你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尽管人人把你当神明崇奉,

假如你空床独眠一夜到天明?

美酒华筵山珍海味又有何益?

尽管你香料遍体香闻数里,

尽管你自幼在奢华中长成,

假如你空床独眠一夜到天明?

吃喝尽用金杯金盏又有何益?

尽管你备极尊荣高坐上席,

尽管你享受一切舒适温馨,

假如你空床独眠一夜到天明?

你目光炯炯俊美高贵又有何益?

尽管金太阳见你也自惭退避,

把他的光辉沉入紫黑的血影,

假如你空床独眠一夜到天明?

你的智慧和学识又有何益?

尽管全世界都敬仰赞叹不已,

尽管名声许给你不朽的生命,

假如你空床独眠一夜到天明?

再大的财富也不能与温柔乡比,

我只求把心上人抱在怀里,——

哪怕富可敌国也是天下至穷,

假如你空床独眠一夜到天明。

飞 白 译


布雷德罗的诗歌,描绘荷兰本地风土民情,而且极富生活气息。他的诗歌,多描写的是美人和爱情,从这首《孤单的穷困》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作者这样的创作倾向。
本诗以“孤单的穷困”为题耐人寻味。在诗人眼中,最穷困的不是失去财富、地位、俊美、享受、敬仰,而是失去来自心上人的温柔。什么是孤单?“空床独眠”。什么是孤单之极?整夜独眠。这里的“一夜”隐含着“一生”之意义。诗人穷尽一生追求的就是温柔的爱情,这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本诗一共七个小节,都围绕着这一主题进行描写。诗歌内容更多的是用物质财富与爱情作比,但是,从诗歌题目来看,作者觉得最可怕的不是贫穷,而是孤单。这是本诗的精髓。比如,第一、第二节是把权力与爱情作对比。本来豪华的宫殿,成群的奴仆,神明一样的地位是很多人羡慕的东西,可是在诗人眼里,这些东西和爱情相比都是没有价值的。如果人空床独眠,拥有这些权力并没有任何益处。接下来的两节对比的是金钱和爱情。诗人列举了山珍海味,金杯金盏,舒适的坐席和名贵的香料。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香料是十分奢侈的物品,也是一个人财富的象征。但是这些东西在孤独面前也一文不值。第五、第六节分别把美貌、智慧和名声与爱情作了对比,可惜的是这三样东西和上文的权力与财富一样,在爱情面前变得毫无价值。诗歌的最后一节再次强调了主题,这里所说的财富是上面六节中权力、金钱、美貌、智慧和名声的总和,这些东西对别人来说或许都是宝贵的,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诗人眼里,没有心上人的陪伴,就算拥有了这一切也不过是一个一贫如洗的人。无论与什么物质相比,最后都落脚到“孤单”,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感受,与物质不在一个层面上。这是本诗解读的关键,也是解读的难点,更是本诗最独特的地方。
这首诗的主题并不深奥难懂,描写世俗的爱情而不是神爱,是文艺复兴时期作家们惯常的主题。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在创作的过程中把重复的手法发挥到了极致。第一小节到第六小节,从文法结构上看都是一样的,都运用了反问,前三句描写的都是世俗的财富,只有最后一句才点明空床独眠是一种最无奈的贫困。只有到了最后一节,诗人才没有再用反问。头两句是叙述自己的希望,希望能跟心上人永远在一起。后两句语气突转,用一种无比的坚定道出了孤独才是人世间最可怕的贫困。这样的结尾使这首诗具有了无比的力量。除了重复,本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也极为出色:这首诗几乎每一节都把金钱、权力、俊美和学识强调到了极致。当这些东西被推到极致时,突然一转,强调精神的感受,最巧妙地突出了爱情的宝贵和孤独的可怕,使得诗歌的主题更为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布雷德罗不仅擅长写爱情民谣,他在宗教诗上的成就也非常高。在爱情诗中对声色感官的描写和在宗教诗中的至诚忏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方面表现出布雷德罗的确是荷兰“黄金世纪”非常出色的诗人;另一方面,这也提示我们,一时代之文学虽然总有一个基调,但文学的主题永远不是单一的,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一个时代文学的全貌。( 董 玮 )



约翰·弥尔顿


虽然我在这里只预留了一点儿空间来讨论弥尔顿的《失乐园》,但我觉得一本关于如何读和为什么读的书,在讨论这位继乔叟和莎士比亚之后最伟大的英语诗人时,应说点有用的东西。《失乐园》中的英雄兼恶棍撒旦,是一个非常莎士比亚式的人物,当上帝忽略他而偏爱基督时,他“痛感于成就受伤”,这显然是呼应了奥赛罗忽略埃古而偏爱卡西奥时,埃古所受的心灵伤害。麦克白和哈姆雷特也渗入撒旦。雪莱认为,撒旦的一切都源自弥尔顿;他大可以补充说,弥尔顿的魔鬼很大程度上源自莎士比亚。按弥尔顿原来的构思,是要写一部关于人类堕落的舞台悲剧《亚当被逐出乐园》,却变成了史诗《失乐园》。我怀疑弥尔顿遇见了莎士比亚那些英雄兼恶棍的陌生影子,吓得向后退,于是意识到英语英雄史诗依然向他敞开大门,至于英语悲剧,已永远被关闭了。
已故的C. S. 路易斯以其教条小册子《纯粹的基督教》  而受到很多美国基要主义者的推崇。他曾建议《失乐园》的读者先“好好用一个早晨来憎恨撒旦”。以我的判断,这不是如何开始读《失乐园》的好建议。弥尔顿并不像克里斯托弗·马洛或威廉·布莱克那么异端,但他显然是一个“单人教派”,实际上还是一个非常异端的清教徒。他是一个道德主义者,相信灵魂与肉体一起消亡,也将一起复活;他还否认正统的无中生有创世观。《失乐园》认为能量即是精神;撒旦在这两方面都非常充沛,然而,埃古也是如此。约翰·弥尔顿自己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如此,尽管他小心地把他的撒旦变成既是他的替身又是他的戏仿。我们可以充满反讽意味地跟C. S. 路易斯和其他教会堂区理事式的批评家们争辩说,撒旦是一个比弥尔顿更加正统的基督徒(不管他怎样颠倒过来)。虽然撒旦是能量和精神结合的体现,但他并不认为能量即是精神,而是大叫:“恶啊,愿你是我的善!”我们倒是期望弥尔顿——他非常接近于一个马格莱顿教派(一个空想、激进的异端清教徒教派)信徒——会狡猾地把撒旦塑造成既真正地具有英雄主义(更遵循莎士比亚模式而不是古典模式),同时又是一个诡计多端的天主教徒,对人类本质和天使本质都瞧不起。
如何读这个非同凡响的撒旦,是打开《失乐园》大门的钥匙。这部史诗,对当今大多数读者来说,也许会显得像一部在宇宙电影院里放映的浩瀚的科幻小说。伟大的俄罗斯电影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首先指出《失乐园》如何预示电影的诞生,因为该诗出色地利用了蒙太奇技巧。我深爱《失乐园》,但我担心它能否挺过我们视觉性的资讯时代而存活下去,在这个资讯时代似乎只有莎士比亚、狄更斯和简·奥斯汀还能承受得起电视和电影的改编。弥尔顿作品要求沉思;他博学深奥,引经据典。如同二十世纪的詹姆斯·乔伊斯和博尔赫斯,失明既有助于刺激巴罗克风格的文字丰富性,也有助于刺激视觉的清晰性,而这两者都不容易转移到屏幕上。我们电影中模糊的蒙太奇,不足以驾驭《失乐园》。
从根本上说,弥尔顿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普通读者的沉思,因为他的人物尽管具有莎士比亚式色彩,却不是莎士比亚和简·奥斯汀作品中那种易辨认的人类。他们也不是狄更斯式大怪人。他们要么是诸神要么是天使,或理想化的人类(亚当、夏娃、《斗士参孙》中的参孙)。这里是撒旦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时刻:他在地狱里一座燃烧的湖畔醒来,发现身边围绕着他那些目瞪口呆、饱受创伤的追随者。他早前与他们一起,在天堂之战中被基督打败。弥尔顿的基督是某种巴顿将军  式的人物,领导一支天使装甲进攻部队,骑着燃烧的“父神的战车”,这战车俨然是以色列“战车”坦克的宇宙学版。他们带着怒火把反叛的天使们统统扔进深渊里。当燃烧的堕落天使们跌到底端,冲击力把地狱烧成一个混沌王国。读者必须自己去想象她与撒旦和他的末日军团一起醒来,置身于如此崇高地难受的环境!这样一来她就能更好地欣赏撒旦那真正的英雄主义:当他恢复意识,看到他的情人别西卜焚毁的容貌(弥尔顿的天使,是雌雄同体的、堕落的和不堕落的天使)。
想到别西卜,撒旦必须迅速无比地克服一场自恋危机,因为弥尔顿清楚表明,撒旦曾是众天使中最美丽的。如果可爱的别西卜如今看上去像地狱,那么我自己是什么样子呢?撒旦一定想到这个,但作为一个英勇的(尽管是失败的)将军,他不愿说出来:


  如果你就是他;但是啊,多堕落,变化多大,

跟他相比!他在快乐的光明王国

曾浑身焕发超凡的光明,盖过了

虽然也光明的群星:如果这就是他,那个

曾经与我结成同盟,统一思想和意见,

在荣耀的事业中同希望

共冒险的人,现在多么悲惨地

共同陷入毁灭:你从何等的高度

跌到何等的深坑,又是何等有力地证明

腾雷驾电的他多强大:直到那时,谁又知道

那些可怕的武器多犀利!然而我

不会为这些,也不会为那个暴怒的强劲胜利者

以其他方式带来的打击,而后悔或改变,

尽管外表的光华改变了;不变的是那坚固的思想

和孤高的藐视,出自痛感于成就受伤,

它曾以最强劲的力量使我挺身对抗,

敢于在激烈对抗中带头

武装起来,藐视他的统治的

无数军队,面对他最强大的势力

我选择相反的势力,在那场

胜负难测的天堂平原战役中与他作对,

震撼他的宝座。失去战场又怎样呢?

一切都没失去;那不可征服的意志,

还有复仇的决心,不朽的憎恨,

还有绝不屈服或顺从的勇气:

除了这个是不败的,还有别的么?

这个荣誉,他的愤怒或威力

都永无法从我这里夺走。带着哀求的双膝

低头俯首,神化他的威力,

不用我军的气势来动摇他那迟迟

不怀疑他的帝国的信念,那将是低劣行动,

那将是这次失败中最大的侮辱

和羞耻;既然命运注定诸神的力量

和这个天朝的实体不能倒塌,

既然经验告诉我们这场大战

并不是最坏的,展望起来还有很多优点,

那么我们还可以带着更成功的希望,

决心用实力或计谋,发动不可和解的

永恒战争,跟我们的大敌针锋相对,

他现在是胜利了,并在过度的喜悦中

大权在握,维持天堂的独裁。


那些把自己视为属于上帝阵营(作为一个人物在《失乐园》中出现的浮华、独裁的上帝,但这个上帝并不是弥尔顿本人的异教视域中的上帝)的弥尔顿学者们,在评论这个段落时总是认为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如果上帝的宝座被震撼,那也是基督那支凶猛的装甲部队进攻造成的效应。这种正统论调,自有其魅力,但撒旦是在绝望中,如同任何吃败仗的将军会有的一样,因此他的夸张法是可以理解的。这篇宏伟演说最精彩的部分,并不是夸张法:


绝不屈服绝不顺从的勇气:

除了这个是不败的,还有别的么?


这是说:战场是失去了,但勇气还在,而除了你不承认自己失败,还有什么更重要的呢?你可以否认撒旦的英雄主义,如果你是站在弥尔顿的上帝一边,但如果你是弥尔顿的真正读者,你就不可以否认撒旦的英雄主义。弥尔顿本人插入主观评论,称撒旦是在“大吹大擂”,但承认这个叛逆天使陷于痛苦中。不可以对撒旦的“痛感于成就受伤”嗤之以鼻,如同不可以对埃古。撒旦的天分远远不如埃古,然而撒旦抱负更宏大,他要推翻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一个勇猛但有限的将军。
我已说过,当今的普通读者需要沉思力,才能充分欣赏《失乐园》,而我担心愿意作这种尝试的读者将是相对较少的。这是巨大的悲哀,也是真正的文化损失。为什么读一部如此困难和如此博学的史诗呢?我们可以仅仅提出其历史价值;弥尔顿作为清教的中心诗人的地位,一点不亚于但丁作为天主教的中心诗人兼预言家的地位。在美国,我们的文化和感受力,甚至我们的宗教,在很多微妙的方面更多是后清教而不是清教,然而如果不具备某种清晰的清教精神的意识,这些方面就几乎难以理解。那种精神在《失乐园》中达到其顶点,而我诚意建议有进取心的读者排除困难去读它。




推荐阅读:

布罗茨基诗23首

兰斯顿·休斯诗8首

奥登十四行组诗《战争时期》

乌依多博诗9首

黑塞诗4首

布罗茨基诗9首

勒夫雷斯《出征前寄璐珈斯达》

马弗尔《致娇羞的情人》

狄金森诗38首

冰心译纪伯伦《先知》

弥尔顿诗2首

赫伯特《美德》

赫立克《给少女们的忠告》

安·布雷兹特里特《写给至亲至爱的丈夫》

希尼诗14首

叶芝诗8首

波德莱尔《忧郁四首》

波德莱尔诗3首

波德莱尔《秋之十四行诗》

波德莱尔《美》

波德莱尔《邀游》

波德莱尔《幽灵》

马雅可夫斯基诗9首

沃尔科特诗6首

莎士比亚诗4首

多恩诗2首

斯宾塞《正像一只船,横劈大海的波涛》

锡德尼《月亮啊,你那么哀伤地攀上了苍天》

马洛《热情的牧童对爱人说》

本·琼森《给西丽亚》

奥登《致拜伦勋爵的信》

纪伯伦散文诗《先知》

奥登诗40首(1927-1932)

叶芝诗3首

威尔弗雷德·欧文诗12首

鲁伯特·布鲁克诗10首

艾米莉·狄金森《如果我能阻止一颗心破碎》

埃德娜·圣·文森特·米莱诗24首

克劳德·麦凯《非洲》的修辞分析

埃拉·惠勒·威尔科克斯诗35首

劳伦斯·尤斯登《The Origin Of TheKnights Of The Bath》

英译里尔克

现存最古老的女性诗人创作的英语诗歌《Wulf andEadwacer》

奥登《Musee des Beaux Arts》赏析

叶芝及其《Under Ben Bulben》

奥登诗7首

艾米莉·狄金森诗13首

叶慈诗5首

蔚雅风诗3首

安德鲁·马维尔《花园》

A.E.豪斯曼《最可爱的树》

史蒂文斯《纽黑文的一个平常夜晚》

塞弗尔特诗6首

艾米莉·狄金森诗31首

策兰诗14首

米赫历奇诗6首

特朗斯特罗默《火之书》

马修·阿诺德《多佛尔海滩》

济慈诗2首

史蒂文斯《弹蓝色吉他的人》

史蒂文斯《作为字母C的喜剧演员》

史蒂文斯诗8首

史蒂文斯诗5首

佩索阿诗2首

梅廷‧塞拉尔诗4首

内山登美子《布谷鸟》

宇佐美孝二诗2首

藤木俱子俳句选

狄瑾荪诗6首

史蒂文斯诗19首

史蒂文斯《罗曼司的重演》

雪莱《西风颂》

但丁·迦白列·罗塞蒂《寂静的午时》

克里斯蒂娜·德·比尚诗2首赏析

艾弗瑞斯特·帕尔尼诗2首赏析

雨果·克劳斯诗抄


为了寻找你我 搬进鸟的眼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