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济慈诗20首

英国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约翰·济慈(John Keats,1795年10月31日--1821年2月23日),19世纪初期英国诗人,浪漫派的主要成员。1815年就读于伦敦国王大学,1817年开始写作。1818年到1820年,先后完成《伊莎贝拉》《圣艾格尼丝之夜》《海壁朗》《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等作品。1821年2月23日,因肺结核病逝于意大利罗马,享年25岁。济慈与雪莱、拜伦齐名,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代表。
在济慈的创作道路上,莎士比亚的影响起了基石的作用。莎士比亚的作品在人物的刻画,情节的把控以及语言的运用方面真实生动,妙笔生花,给读者极其强烈的感染力。莎翁的文学创作理念是,把自己放在一个体验者的位置上,将事物原原本本地描述给读者,从而引起读者共鸣。把济慈的“消极感受力”思想内涵与莎士比亚的创作理念加以对照,不难看出两者如出一辙。
此外,济慈出生在英国浪漫主义思潮蓬勃发展的时期,受到老一代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自然将“情感”的抒发作为诗歌创作的目标。华兹华斯认为,优秀的诗歌都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他的这种创作思想引领了浪漫主义运动的主旋律,影响了济慈的创作思想。济慈的“消极感受力”思想以“情感”而非“理性”为基础,与华兹华斯提出的“感情自然流露”不谋而合。




与同时期其他浪漫主义诗人截然不同的是,济慈的文学观似乎更加纯粹。他没有像雪莱和拜伦那样尖刻地反映社会现实,也没有像柯勒律治那样追求一种古老的,近乎于神秘主义的美感,或是像华兹华斯那样向往过去,留恋中世纪。济慈是热爱当下生活的,他善于借助想象力从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提炼出一种永恒的美。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用尽自己全部力量去追求这种永恒,却因为永远追逐不到而变得更为优美。因此,济慈的美学展示了一种独特的美,其中透露着哀伤,但却始终向着光明。
济慈短暂的一生充满坎坷,贫苦,疾病的折磨,家人的早逝,爱情的夭折,创作的受挫,反动文人的讽刺和攻击。这些不幸让一个只有二十六年生命的诗人遭受了沉重打击。在逆境和悲苦命运的捉弄下,济慈选择了淡然接受,安之若素。他认为一味的反抗并不能带来任何改变,不如心存希望,怀抱古至今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在诗的最后一节,夜莺渐渐飞走,歌声越飘越远,诗人如梦初醒。随着整首诗中听觉意象的贯穿运用,萦绕在我们耳边的美妙歌声也随着诗句的进展慢慢远去。当歌声逐渐消失,我们也跟随着诗人回归到了现实,“这是个幻觉,还是梦寐?那歌声去了——我是睡,醒?”《夜莺颂》中,听觉意象的妙用使得整首诗变得活泼灵动,极大地强化了作品的感染力。



推荐阅读:

黑塞《流浪者的宿处》

黑塞《赠一位中国歌女》

朱迪斯·赖特《列车旅程》

戴维·坎贝尔《夜播》

霍普《鸟的殒亡》

霍普《普罗米修斯被释》

保罗·策兰诗27首

米华殊诗8首

罗伯特·戴维·菲茨杰拉德《酒杯》

斯莱塞《五次钟声》

布伦南《徘徊者》

雪莱诗11首

博尔赫斯《老虎的金黄》

博尔赫斯《大海》

玛丽·吉尔摩《年迈的植物湾》

玛丽·吉尔摩《别闷闷不乐》

玛丽·吉尔摩《民族主义》

曼努埃尔·多斯·桑托斯·利马《归来》

埃布·沙迪《从天上来的》

邵基《尼罗河》

普希金诗21首

谢默斯·希尼《个人的诗泉》

谢默斯·希尼《玩耍的方式》

狄兰·托马斯《没有太阳,光就降临》

狄兰·托马斯《那只签署文件的手》

狄兰·托马斯《我与睡眠结伴》

狄兰·托马斯《我切开的面包》

D.H.劳伦斯诗19首

狄兰·托马斯《我看见夏天的男孩》

狄兰·托马斯《羊齿山》

狄兰·托马斯《十月献诗》

狄兰·托马斯《特别是当十月的风》

狄兰·托马斯《死亡也不得统治万物》

狄兰·托马斯《通过绿色的茎管催动花朵的力》

王尔德《歌》

艾米莉·狄金森诗4首

狄金森《在冬季的午后》

狄金森《我是小人物》

狄金森《篱笆那边》

狄金森《成功》

王尔德《黄色交响曲》

王尔德《济慈情书被拍卖有感》

王尔德《林中》

狄金森诗20首

狄金森《灵魂选定她的同伴》

狄金森《晨昏》

狄金森《随着剧痛之后》

狄金森《我为美而死》

狄金森《我见过垂死的眼睛》

狄金森《因为我不能停步等死神》

狄金森《造一个草原》

叶芝《长久沉默之后》

叶芝《驶向拜占庭》

叶芝《丽达与天鹅》

叶芝《茵纳斯弗利岛》

叶芝《失去的东西》

叶芝《在学童中间》

叶芝《疯女珍妮与主教对话》

叶芝《白鸟》

费尔南多·佩索阿诗19首

泰戈尔《故事诗集》

拉塞尔《延续》

斯托尔尼诗9首


财雄重交结 戚里擅豪华 曲台临上路 高门抵狭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