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席勒《潜水者》

德国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潜水者

(1797)


“有哪位侍童或是骑士,

敢潜入这座深渊?

我抛下一只黄金的杯子,

黑口立即会把它吞咽;

谁能把杯子再拿到手,

他可以留下,归他私有。”


国王说罢,就拿起杯盏,

从那座又险又陡、

俯瞰大海的悬崖上面,

投入卡律布狄斯涡流。

“我再问一声,有哪位勇士

去潜入这座深邃的海底?”


站在四周的骑士和侍童,

听到都默然无语,

他们俯视那海涛汹涌,

谁也不想将酒杯夺取。

国王第三次又开口发问:

“难道竟没有敢下海的人?”


可是,依旧是鸦雀无声。

却有个侍童,温柔果敢,

离开那一群畏缩的人,

抛去了腰带,脱去了衣衫,

四周围男男女女的贵人,

都愕然凝视堂堂的年轻人。


他迈步走到悬崖边上,

俯视深深的大海,

卡律布狄斯正在叫嚷,

把吸进的水吐了出来,

海涛像远处雷声隆隆,

汹涌地冲出阴暗的深洞。


它沸腾,它澎湃,它怒吼,它咆哮,

像水火混合在一起,

烟沫飞溅,直冲云霄,

后浪推前浪,无休无止,

永远流不尽,永远淌不光,

好像海洋要另生出海洋。


狂暴的威力终于平息,

从白色浪花之中

现出一条黑黑的缝隙,

深无底,像跟地狱相通;

只见那滔滔滚滚的洪流,

全都灌进漩涡的漏斗。


青年趁涡流还没有回潮,

急忙委身于天主,

四周只听到一声惊叫,

漩涡已把他席卷而去,

大口又在神秘地闭紧,

大胆的泅水者已无踪无影。


大海上面是一片寂寥,

海底是沉浊的涛声;

众人都发出颤抖的音调:

“别了,你这高贵的年轻人!”

海波嘶吼得越来越沉重,

人们也等得心焦而惶恐。


“你即使把王冠抛进海洋,

说道:谁取回王冕,

就让他戴上,当个国王!

这样的重赏我也不垂涎;

咆哮的海底有什么蕴藏,

没一个幸运的活人知详。


“有多少行船被漩涡吞卷,

突然向海底坠沉;

只剩下粉碎的龙骨和桅杆,

挣脱出吞没一切的墓坑。”

只听到回潮像风雨骤临,

越来越响亮,越来越迫近。


它沸腾,它澎湃,它怒吼,它咆哮,

像水火混合在一起,

烟沫飞溅,直冲云霄,

后波推前波,无休无止,

海涛像远处雷声轰鸣,

汹涌地冲出阴暗的深洞。


瞧!像个白天鹅浮起一样,

在那阴暗的波面,

露出手臂和发光的颈项,

它使劲划水,孜孜不倦,

正是他!他高高举起左手,

挥动着酒杯,快乐地招手。


他深深透气,良久地透气,

欢呼着天日之光。

人人都表示无限的欢喜:

“他活着!回来了!没葬身海洋!

逃出回旋的水窟和墓茔,

勇士救出了自己的性命!”


他来了,欢呼的人群围住他:

他随即跪倒在地,

把那只杯子呈献给陛下,

国王向他的爱女示意;

她给他斟满发光的美酒,

青年就转身向国王启奏:


“愿吾王万岁!在玫瑰光中

呼吸的世人真开心!

在海底下面多使人惊恐,

世人不要去试探神明,

慈悲的神明用恐怖和黑暗

掩护的一切,别想去窥看。


“我被卷下去,急如闪电,

那时,从岩洞之中

又冲来一道猛烈的奔泉,

身受到两股暴力的夹攻,

我头昏目眩,像陀螺一样,

旋转个不停,竟无法抵抗。


“我呼唤神明,神给我向导,

在这最危急的时机,

见海底耸出一座暗礁,

我急忙抓住它,才免于一死;

杯子正挂在尖珊瑚上面,

否则早坠入无底的深渊。


“因为我下面还有万丈深,

笼罩着紫色的昏暗,

虽然我耳边像死气沉沉,

一眼看下去,却毛骨悚然,

竹麦鱼、火蛇、还有蝾螈,

蠢动在可怕的地狱洞里面。


“那些撞木鲛的丑类、

奴鲷、有刺的鹞鱼,

盘成令人恶心的一堆,

挤在一起,阴森而可怖,

可怕的角鲛是海中鬣狗,

露出了利齿,吓得我难受。


“我吊在那里,觉得很恐惧,

得不到任何人救命,

有情感的人跟鬼怪为伍,

在死寂之中深感孤零,

海底听不到世人的言语,

凄凉的荒漠只存在妖物。


“我越想越怕,忽有个怪物,

同时舞动着百爪,

爬过来抓我;我神思恍惚,

失手把握紧的珊瑚枝放掉,

我立即遭到涡流的吞卷,

却侥幸被它推出了水面。”


国王不由得万分惊叹:

“这酒杯赠送给你,

我还打算送你个指环,

上面镶嵌着无价的宝石,

你再试一番,把你在海底

看到的一切再向我告知。”


公主听到了,心里很不忍,

她替他好言求情:

“父王,这一幕已经够残忍,

别人不肯的,他已经效命;

如果你心里还不够满足,

就让骑士们将侍童羞辱。”


国王却急忙拿起了酒杯,

扔进大海的漩涡里:

“你如果把杯子再给我取回,

就封你做个特级的骑士,

你就在今天可跟她成亲,

她现在怜惜你,在替你求情。”


有一种天力攫住他的心,

勇气在眼中闪耀,

他看到美人面泛红云,

又见她面色发白而晕倒;

这就驱使他要夺获重赏,

不顾生与死去蹈赴海洋。


又听到怒涛席卷着回来,

像传来轰轰的雷声;

她脉脉含情,俯望着大海,

流回的海水滔滔滚滚,

哗哗地冲来,哗哗地后退,

却没有再把青年送回。




后 现 代 主 义 文 学 的 历 史 观

以编史元小说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文学重返历史现场、重构历史真相的实践正是20世纪后半叶人们对历史的真相重新思考的重要表现,海登·怀特在1978年曾宣称:“当代文学的鲜明特征之一在于执着地坚信:历史意识必须被抛在脑后,如果作家想严肃地审视人类经验中那些现代艺术特别要揭示的层面。”在怀特之前,费舍(David Hackett Fisher)也注意到了文学作品对历史观念的敌视,“小说家、剧作家、自然科学家、社会学家、诗人、预言家、学术权威和具有多种信念的哲学家,都强烈表现出对历史观念的敌视。我们许多同代人特别难以接受过去时代和往昔事件的真实性,顽强地抵制对历史知识的可能性和实用性的论断。”的确,在后现代主义小说里,对历史真实性的怀疑,及作为社会约定的语言符号的观念已经深入元小说、编史元小说等后现代主义文本之中。
西方史学发展史上存在三种重要的史学理论:重构论、建构论和解构论。重构论认为存在一个单一、统一的过去,历史事实存在于史料之中,因而历史是可以还原的。建构论史家把过去分为真实的过去、史料中的过去和历史学家的过去。建构论史观认为历史研究不是研究过去,而是研究过去的痕迹,因此在历史研究中史家精神、史学理论与观念工具都非常重要,这就引发了人们对历史研究主观性的重新认识。后现代主义的历史观就是解构论的历史观,以海登·怀特的新历史主义为代表,认为历史也是叙述,历史学是一种话语的结构,其内容既是被发现的,又是被发明的。因而历史学家在历史书写中也像文学家一样诉诸想象,将凌乱无序的事件整理成“合乎历史规律”的历史,使得这些历史素材看起来像是自然有序地发生在过去。怀特强调指出,在历史文本的表层下面还存在着一个潜在的具有诗性、语言特征的深层结构。诗性结构说明历史与想象有关,而语言结构则说明历史的本质乃在于语言的阐释,因而具有语言构成物的虚构性。怀特指出历史话语通过“形式论证”、“情节设置”及“意识形态的暗示”三种策略进行自我解释。怀特拆除了历史与文学的界限,“历史作为一种虚构形式,与小说作为历史真实的再现,可以说是半斤八两、大同小异。”
后现代主义历史观并不反对历史——如詹姆逊和伊格尔顿所认为的那样,它正视历史中的偶然性、不确定性,甚至虚构性,并不是要否认历史知识,而是要破除目的论、因果论和连续性的历史观。艾柯曾说,“后现代对现代主义的回答即承认必须返回过去。既然过去是完全无法消除的,解构它将导致沉寂(现代主义的发现);但却不是单纯地返回过去,而是带着嘲讽。”简而言之,后现代主义史观并不意味着对历史事实的全盘否定,也并不意味着文学可以取代历史文献,过去的实在并不会因为历史的文本性而丧失其效用和意义,而是要我们看到历史的历史性,看到历史文本在形成过程中如何受到历史环境、认识条件和学术体制等各种力量的影响和约束。




推荐阅读:

贝克特诗8首

加里·斯奈德诗7首

菲利帕·维丽叶斯诗4首

贾旺娃·德玛诗4首

乐波冈·马诗乐诗3首

詹姆士·马修斯诗2首

梅儒佩诗9首

盖瑞·斯奈德《八月中旬沙斗山瞭望哨》

普拉丝诗25首

克里斯坦森诗6首

蜂饲耳诗12首

妮娜·凯西恩诗3首

罗伯特·迪诺斯诗6首

伊克巴尔诗3首

费兹诗2首

卡斯米《今天和明天》

纪伯伦散文诗7首

安德拉德诗12首

尼娜‧卡香诗6首

普雷维尔诗3首

瑙瓦拉·蓬拍汶诗5首

诗琳通诗3首

巴雍·颂通《书籍·鲜花·水流·爱情》

昂堪·甘拉亚纳蓬《诗人的誓言》

罗伯特·勃莱诗11首

查尔斯·布考斯基诗7首

玛丽·奥利弗诗14首

苏阿德·萨巴赫诗3首

欧·艾·雷沙诗2首

萨义德《复活与灰烬》

尼·哈尼姆《请你再告诉我》

达格拉卡《地中海的诗》

罗伯特·布莱诗30首

勃莱诗10首

刘仲庐诗2首

陶金花诗4首

巴哈·扎因《迟延真实》

法德娃·图甘诗3首

珍黛妮·沙阿诗3首

马亨德拉诗3首

勃莱诗4首

叶维廉译保罗·策兰诗2首

丁尼生《鹰》

蒙塔莱诗16首

帕斯捷尔纳克诗12首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20首

塞尔努达诗18首

乔祖埃·卡尔杜齐诗17首

梅热拉伊蒂斯诗12首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诗11首

艾略特《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庞德诗22首

佩索阿诗14首

蒲宁诗14首

奥克塔维奥·帕斯诗16首


滔滔大江水 天地相终始 经阅几世人 复叹谁家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