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梅热拉伊蒂斯诗12首

苏联 立陶宛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爱图阿尔达斯·梅热拉伊蒂斯(1919— )苏联立陶宛诗人。生于工人家庭。曾在大学法律系学习。从事过共青团工作,卫国战争时期当过随军记者。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他早期的诗集有: 《抒情诗集》 (1943)、《从祖国吹来的风》 (1946)、《复活的土地》(1951)、《我的夜莺》(1952)、《弟兄的诗篇》(1954),这些作品继承了立陶宛抒情诗的艺术传统,具有鲜明的民歌歌谣风格。50年代开始探索新颖的表现手法,创作了一系列形式独特、风格卓尔不群的诗歌作品,如诗集《异国的石子》 (1957)、《在繁星脚下》 (1959)、《琥珀里的太阳》 (1961)、《自画像》(1962)等。1961年他的代表作诗集《人》 问世,立即引起轰动,于1962年获得列宁文艺奖金。组诗别出心裁地以“手”、“眼睛”、“嘴唇”、“血”“声音”“思想”等为主题绝妙地构成了对人的颂歌,极富力度地揭示了人类的命运、人类的使命、人类的力量,人类与大自然万物的无所不在的密切联系。此外还有《心电图》、《航空草图》 (1966)、《旋转木马》 (1967)、《叙事小诗》 (1975)等。散文作品有《抒情杂感》 (1964)、《夜间的蝴蝶》 (1966)、《这里是立陶宛》(1968) 。他撰写了学术著作《安塔卡利尼斯的巴罗珂》 (1971)。还用立陶宛文翻译过普希金、莱蒙托夫、谢甫琴科、马尔夏克等俄罗斯诗人的作品。梅热拉伊蒂斯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曾任立陶宛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副主席、立陶宛作协主席和苏联作协书记处书记。





现 当 代 文 学 与 大 众 文 化 思 潮 演 变


大众化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特征,在大众文化思潮的影响和渗透下,中国现当代文学形成了三次规模较大的大众文学思潮。
第一次大众文化或文学思潮出现于民国初年至1930年代,以上海、天津等大城市为中心。它的发生主要因为在迅速发展的现代城市工商业的带动下,文化工业成倍地增长,文化市场形成,并且市民的文化心理和审美取向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个时期的大众文化思潮既具有综合化、商品化、娱乐化的特征,又流露出享乐主义、颓废主义倾向。”  这个时期大众文学的内容以传统文化心理机制为核心,形式上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模式,既能适应当时读者的原有审美期待,又能满足人们心理补偿的需求,“将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传奇性和可读性融为一体”  。
第二次大众文化或文学思潮开始于1930年代的左翼文坛,在1940年代形成高潮,并直接影响到建国后十七年的创作。它与第一次大众文化思潮异质相对,它的产生既源于无产阶级政治革命和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又是为了满足工农兵通过文学提高政治觉悟和阶级意识的需求,所以,它具有政治化和功利化的特征。左翼时期的大众文学思潮主要体现于其运动形式和理论形式上,并且通过三次文艺大众化论争形成了大众文学理论的研究热潮。1940年代的解放区文学则从运动、理论和创作三个方面把大众文学思潮推向了高潮,既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众化文艺运动,又通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理论上进行了阐述和总结,使得大众文学经由革命文学而纳入政治意识形态,工农兵文学创作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的影响不仅波及1940年代的国统区文学,而且成为建国后的文学主潮,随着政治斗争的扩大化,它也走向了极左化。
第三次大众文化或文学思潮兴起于198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形成了高潮。与第一次传统型大众文学思潮和第二次政治型大众文学思潮不同,1990年代的大众文学思潮是现代型的,它产生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达的工业化社会,以现代城市公民为本位,代表了全体公民的欲望、情感和审美取向。它受制于市场规律,具有标准化和程式化特征,不追求独特的艺术创造。大众文化产品的娱乐消遣功能使其以浅显通俗的传播方式满足现代社会各层次公众的精神消费需求。这个时期的大众文化思潮以俗为主兼及雅性,优秀的作品能够达到雅俗共赏的审美境界。
对大众文化或文学思潮的发展,在批判其负面效应的同时,我们也要承认它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积极作用。



推荐阅读:

费特诗15首

高尔基诗15首

伐佐夫诗10首

波德莱尔诗15首

里尔克诗4首

王尔德诗15首

阿米亥《示巴女王的造访》

奥加辽夫诗15首

R.S.托马斯《牧师》

哈特·克兰《隧道》

茨维塔耶娃诗13首

狄金森诗40首

索菲娅·安德雷森诗15首

朗费罗诗10首

贝克尔诗10首

彼得·霍恩诗10首

布莱希特诗16首

勃洛克诗15首

佩索阿诗9首

勃留索夫诗17首

叶芝诗8首

博尔赫斯诗8首

拉马丁《爱情之歌》

马雅可夫斯基《我的这个童话,讲胖彼加和瘦西马》

托马斯·哈代诗11首

沃兹涅先斯基诗12首

埃迪特·瑟德格朗诗12首

金·阿多尼兹奥诗4首

马克·卓狄尼诗3首

卢齐安·布拉加诗5首

马雅可夫斯基《已经过了一点》

龙萨诗2首

叶赛宁诗15首

西尔维娅·普拉斯诗9首

威廉·布莱克诗11首

艾兴多夫诗16首

普罗佩提乌斯《哀歌集·第1卷》

阿赫玛托娃诗15首

波德莱尔诗13首

沃尔特·惠特曼《从巴门诺克开始》

布罗茨基诗13首

狄兰·托马斯诗13首

叶芝诗11首

菲利普·锡德尼诗14首

兰斯敦·休斯诗12首

哈菲兹诗15首

R. S. 托马斯诗10首

加姆扎托夫诗9首

阿赫玛托娃诗10首

艾吕雅《诗与真理》

诺拉·尼高纳尔诗10首

普希金《西斯拉夫人之歌》

普希金诗10首

丘特切夫诗10首

阿米亥诗13首

萨福诗13首

哈特·克兰诗21首

威廉·莫里斯诗7首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0首

但丁《神曲》地狱篇

尼娜‧卡香诗6首

普雷维尔诗3首

瑙瓦拉·蓬拍汶诗5首

诗琳通诗3首

巴雍·颂通《书籍·鲜花·水流·爱情》


酬客双龙女 授客六龙辔 遣充行雨神 雨泽随客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