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勃留索夫诗17首

俄罗斯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瓦列里·雅科夫列维奇·勃留索夫( 1873-1924 )诗人,小说家,剧作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是俄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象征主义诗歌的领袖和杰出代表,他的作品被译成德、法、英、意、拉丁、波兰、亚美尼亚等多种文字在欧洲出版。
生于莫斯科的一个商人家庭,八岁开始习诗。中学二年级即开始在父亲的手抄杂志上发表诗作。受纳德松和莱蒙托夫影响,多为反映公民主题,个人理想和现实之间矛盾的诗歌。同时接触了法国象征主义诗歌,读过魏尔伦、马拉美和韩波。二十岁考进莫斯科大学文史系。1894-1895年先后出版了三本诗丛《俄国象征主义者》(Русские символисты),被评论家称为“象征主义参考书”,标志着俄国象征主义的正式形成。1904年发表《开启秘密的钥匙》(Ключи тайн),成为俄国象征主义的纲领之作。1910-1912年主持《俄罗斯思想》杂志的文学评论的工作。他把十月革命看成是生活的全面更新改造,因此欢迎革命,并积极与苏维埃政权合作,为苏维埃文化的建设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
勃留索夫出生于莫斯科的一个商人家庭,祖父是赎身农奴,父亲是进步的开明商人,受民主思想的影响,崇尚自然科学,是无神论者。他的外祖父是自学成才的作家,酷爱文学,写过诗,发表过作品。在这样一个思想开放,文学气氛浓厚的家庭环境里,他从小养成了对自然科学和文学的浓厚兴趣。天资聪颖的他,对达尔文的进化论和俄罗斯古典作家及作品非常熟悉,这激起了他的创作欲望。1892年他进入莫斯科大学历史语文系学习,开始了他一生文学道路的重要旅程。
勃留索夫作为十月革命前后的象征派诗人,是一个精神生活丰富而又复杂多变的人物。他既是俄国象征派的重要诗人,又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风行的俄国象征派文学运动的领导者和旗手。他在18卯年编辑出版的诗集《俄国象征派》,使俄国的象征主义诗歌与发源于法国又波及世界各国的象征主义诗歌遥相呼应,成为世界性的象征主义诗歌流派的一个重要分支。而他所倡导的这一象征主义文学运动又对俄国文坛冲击很大,影响深远。直到十月革命后的20年代,当时出现的新一代作家,无论是共产党员或同路人,在创作风格及形式上,无不受到这一流派的熏陶,象征主义仍红极一时。直到50年代,随着斯大林统治的强化,政府对思想意识的控制与限制更加严格,它才从文学地平线上逐渐消失,以后则一直受到苏联官方的激烈批判,被称为“逆流”,并被列人禁区。





作为一个象征派诗人,他注重抒写人的内心世界,认为象征比形象更能有效地反映世界的真实;但他又不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象征主义者,他继承了俄国知识分子的激进倾向,因此他在接受了西方象征主义者许多美学观点的同时,又富有社会敏感和生活激情,注重对本国的民族特点与社会现实的思考与观察。他的哲学社会学观点和诗的风格又与象征派的基本观点处于相矛盾的微妙地位。如果说,他早期的奠定了他在俄国诗坛历史地位的诗作,如《杰作》(1895)、《这是我》(1897)和《第三警卫队》(1900)),具有浓郁的个人主义和神秘主义气息及倾向,那么1906年出版的诗集《花环》,则热衷于社会性主题的开拓,表现了对革命的积极态度。他赞美革命,但他所理解的革命就是破坏旧事物,并以这个观点批评布尔什维克党人。为此他受到列宁的批判,称之为“无政府主义诗人”。但他仍然不懈地积极探索社会性的新主题,歌颂劳动者。所以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后,他并未像他的同辈或晚辈的众多象征派诗人和作家那样,离开俄国,流亡西欧,而是继续留在俄国,对革命采取坚决的支持态度,并立即参加了新政权,又于1920年加人了布尔什维克党。他与卢那察尔斯基合作,主持教育人民委员会工作,成为苏联早期文化教育战线重要领导者之一。在革命后,他作为一个诗人,虽然努力探索表现新内容的新形式,竭力追赶时代的步伐,歌颂列宁和革命,但离官方的意识形态仍然有差距,从而造成了他苦闷而矛盾的心态。他的领导职位也终于被另一真正的无产阶级作家绥拉菲莫维奇所接替。1924年10月他于孤寂中死去,享年51岁。勃留索夫成为早期苏联文坛昙花一现的人物。



推荐阅读:

根纳季·艾基诗3首

露易丝·格利克诗5首

翁贝托·萨巴《山羊》

凯瑟琳·巴内特7首

安娜·斯维尔《夜间一场悲哀的对话》

阿尔·珀迪诗11首

安娜·斯维尔诗12首

布伦达·希尔曼诗10首

凯瑟琳·巴内特诗4首

玛丽亚·科钦诗3首

莎朗·奥兹诗7首

翁贝托·萨巴诗4首

阿尔冯西娜·斯托尼《伤感》

阿米亥诗16首

阿方斯娜·斯托尔妮十四行诗4首

罗伯特·哈斯诗3首

尼克拉斯·尼尔松《乌托邦》

萨巴诗5首

莎朗·奥兹诗7首

西奥多·罗斯克诗7首

阿朗·科拉特卡尔诗2首

里尔克《时辰祈祷·朝圣》

梁宗岱译里尔克诗2首

里尔克《罗丹论》

里尔克论塞尚

里尔克《豹》

印度《阿达婆吠陀》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

室利·奥罗宾多诗2首

里尔克《果园》

里尔克《时辰祈祷·修士生活》

里尔克《预感》

里尔克《大火过后》

堀口大学诗3首

金子光晴诗3首

印度《梨俱吠陀》

金井直《木琴》

里尔克诗15首

里尔克诗14首

里尔克诗3首

里尔克礼赞

里尔克: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

关根弘诗2首

国木田独步诗2首

安妮·卡森诗18首

马克·斯特兰德诗8首

吉恩·瓦伦汀诗11首

平田俊子诗9首

里尔克诗5首

小林一茶《俳句12首》

安娜·思沃诗14首

安娜·斯沃尔诗12首

中原中也诗3首

佐藤春夫诗7首

中野重治《歌》

阿多尼斯诗43首

普拉斯诗30首

卡夫卡诗15首

施加彰诗9首

贝克特诗8首

罗伯特·彭斯诗7首

萨拉·梯斯苔尔诗4首

金南娇《我的宝贝还没名儿》

普拉斯诗22首

普拉斯诗9首


帝里重阳节 香园万乘来 却邪萸入佩 献寿菊传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