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可持续发展与公司董事会到底有什么关系?
随着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等话题受到全球各国政府以及NGO组织的关注,更多人开始意识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难道只有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才有义务推动么?对于企业来说,可持续发展是否也同样重要呢?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治理制度与机构研究中心(CGIO)主任卢耀群教授,对可持续发展与公司董事会之间的关系做了深入的调研。研究发现,可持续发展可不是做点环境保护那么简单,这件事不仅事关企业管理层决策,更与公司的各类利益相关有着重要关系。
教授简介
卢耀群|Lawrence LOH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
策略与政策系副教授
治理制度与机构研究中心 主任
研究领域:公司治理、科技政策、战略管理等
企业董事会是否需要关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这是在我与企业管理层的互动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我有一位朋友,他是一家著名新加坡公司的IT负责人。他告诉了我一个有趣的观点,他认为“可持续发展”不像IT,显得有些华而不实。
他详细解释了IT行业多年来经历的诸多“拐点”,并称IT为经济带来的改变,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
他认为,最为重要的是,公司能够吸收IT发展带来的好处,并为自身创造价值。也因此,公司才会有动力投资IT领域。不过,“可持续发展”可就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儿了。在他看来,这不是一家企业应该努力的方向。
事实上,许多公司的董事会也确确实实有着和这位朋友相似的观点。
在最近发布的“新加坡治理和透明度指数(SGTI)”中,“可持续性”方面的结果并不乐观。截至2017年年中,新交所全部上市公司中,只有13.2%的公司发布了年度“可持续性报告”。与2016年(12.8%)相比,这一水平并没有多少提升。
当然了,因为新交所要求从明年开始,每间公司都必须发布“可持续性报告”,所以这个数字必定会增加。但是,现状却依旧不容乐观。
虽然“可持续性”本身不是“新加坡治理和透明度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结果却让人十分不安,禁不住想问,企业对于股东、债权人、客户、员工、投资人,乃至整条价值链的利益,究竟持有一种怎样的态度?
为什么企业会对可持续发展不感兴趣呢?
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有史以来,“可持续发展”这一课题一直与绿色环保息息相关。可以肯定,创造更好的环境,特别是解决气候变化的问题,是极为重要的。
可是,尽管已经有许多优秀的团体参与其中,但一部分人还是把他们的努力,当成是过分热心的社会活动家们在杞人忧天,所以这些努力最后往往起不到真正的效果。
并不是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真的不大,也不是公司董事会对这些年来的各种倡议麻木不仁,拒绝接受可持续发展。对《巴黎协定》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承诺,已经清楚地表明了大多数企业领导人,实际上十分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然而,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环境保护”这么简单。相反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了多种理念。比如“环境、社会与治理”行为准则(ESG Approach)就是其中一种。
从利益相关方出发
在我看来,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撬动企业的利益相关方,让企业接纳可持续发展,并从中受益。我们可以先找出公司的主要利益相关方,然后有针对性地接触他们,从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例如,对社会来说,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公司往往拥有更高的价值;那些支持“健康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的消费者,往往也更倾向于从拥有可持续性的公司那里购买商品;对于债权人来说,这样的公司可能拥有更低的融资成本;优秀的员工也更愿意加入这样的公司;在投资方面,这样的公司更可能获得资本,因为现在的投资人在做投资决定时,普遍更倾向于那些能够创造可持续影响的公司和产品。
全球的调查和学术研究已经明确指出,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实践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着正相关。但是,如果已有证据已经证明,将可持续性纳入公司运营可以让公司受益,那么为什么没有更多的公司开始这样做呢?
成本问题只是其中一个原因,问题的关键实际上在于“搭便车”问题——这是在涉及到免费资源、事关环境等议题时,最常见的一个问题。
当清洁干净的环境被视为一种“免费”资源时,每个公司都将“搭便车”,消耗尽可能多的“免费”资源,而不考虑他人和后果。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从全局出发,尽可能多的接触利益相关方,同时又能针对每个个体的独特需求,阐释可持续发展与公司的相关性,如此一来,对于企业董事会来说,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就会更加清晰。
迫在眉睫
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曾说:“如果你不杀死自己,别人就会杀死你”。
从可持续性的角度来说,如果董事们不让公司接纳可持续发展,那么利益相关方则将迫使他们如此。换句话说,公司很可能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别无选择。
现在,利益相关方正越发重视企业纳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新加坡治理和透明度指数”正在释放一种信号,虽然现在这种信号还很弱,但我相信,总有一天,可持续发展的浪潮一定会出现。
翻译、校对:李嵩皎
编辑:杨嘉铭 | 制作:秦豪
文章英文版原载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Think Business官网,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
原题为What’s the big deal about sustainability?
本文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综合整理编译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点击以下学者名字,查看更多评论文章或视频
陈仁宝 | 陈素娟 | 楚军红 | 戴家宁 | 段锦泉 | 方博亮 | 方若莲 | 傅强 | 何龙 | 洪瑞云 | 胡震禹 | 黄宝金 | 黄幸亮 | 柯滨 | 梁国民 | 梁慧思 | 廖文良 | 李真 | 林金玉 | 林玉萍 | 李利伦 | 李仁 | 刘玉添 | 卢耀群 | 麦润田 | 钱瑞安 | 钱文澜 | 任启智 | 宋照礼 | 武耀恒 | 肖萍 | 谢慧贤 | 杨楠 | 杨贤 | 张俊标 | 张世进 | 张岩 | 钟基年
Alex CAPRI | Andrew DELIOS | Daniel MCALLISTER | DE PATER, Irene Elisabeth | Johan SULAEMAN | Jayanth NARAYANAN | Jussi KEPPO | Kulwant SINGH | Laina GREENE | Marleen DIELEMAN | Markus TAUSSIG | Michael FRESE | Nitin Pangarkar | Remus ILIES | Richard ARVEY | Robert KIMMEL | Sarah CHEAH | Sumit AGARWAL | Prem SHAMDASANI | Tambyah Siok Kuan | Thompson T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