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订购2019全年《画刊》
《画刊》ART MONTHLY ∣ 2018全年12期目录汇总
2018全年《画刊》目录汇总
▐ 特稿 FEATURES
2018年第1期
南艺美术馆5周年
2018年第2期
UrbanGlass与美国当代玻璃艺术40年
反思美国当代玻璃艺术:安德鲁•佩奇访谈 / 冯白帆 安德鲁•佩奇
2018年第3期
兴起: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女性声音
不仅是身体与性别:关于“兴起: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女性声音” /张瀚予
2018年第4期
艺博会观察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效应:一种被激活的“粤港澳”艺术生态 / 杨西
2018年第5期
大健身
历史中的身体:由“新生活运动”谈起 / 李恭忠 蓝江 王亚敏
向死而生、人工生活和中国社会雕塑 / 王亚敏 [法]贝尔纳•斯蒂格勒
2018年第6期
“非”学院:当代艺术教育的三种模式
2018年第7期
艺术书展与独立出版
SHEN SHEN BOOKS与独立出版:申佩玉访谈 / 刘子源 申佩玉
2018年第8期
“还乡”西双版纳
2018年第9期
公共教育:美术馆与社会公共空间
研究性策展与公共教育:以“南国——谭华牧的画日记”展览为例 /刘端玲
2018年第10期
24小时独处计划
个体的“保洁运动”和对公众的“介入行动”:从“陌生人”和“扭蛋机”谈起 / 丁成
2018年第11期
中国古代壁画的复制与修复
培养具有工匠精神与使命感的专业修复人才:王颖生访谈 / 孟尧 王颖生
2018年第12期
临时集体
当下的考古作为一种策展方法:马可•斯科蒂尼 & 于渺对谈 / 马可•斯科蒂尼 于渺,隋榕译
从研究到策展的转化 / J&D+ 陈玺安 胡昊
行动中的人和机构 / 宋轶 夏彦国
策展是谁的阵地? / 杨紫 印帅 巢佳幸
这不是一部罗曼史:策展人与艺术家 / 富源 周婉京
▐ 现 场 LIVE
2018年第1期
东亚,再出发——“失调的和谐: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东亚艺术观察”展览访谈录 / 翟晶 卢迎华
思想的形式:对话王春辰 / 孟尧 王春辰
社会剧场:针对中国当代艺术新实践的理论尝试 / 魏一帆
电影、影院与现场:“宣言”展评 / 钱歆
坎普,传承与重启:关于“桃李桦烛”的四件道具,或五个关键词 /张小迪
在“逆向国际”中策展:陈驰与“未来荒原” / 王南溟
佛跳墙:有效地回击“在地性”的引诱 / 杨西
2018年第2期
个体精神的纪念碑:尹秀珍作品中的“平凡”与“崇高” / 王薇
阿丽莎•科维德雕塑创作中的现代主义溯源 / 袁佳维
为“都市水墨”正名 / 郭延容
从“再偶像中的原形”中读岳敏君 / 程然
2018年第3期
深渊,一种内在真实:评邱瑞祥新展 / 张鹏
陈安健《茶馆系列》的20年 / 王娅蕾
夜色难绘——读王清丽近作 / 夏梓
2018年第4期
见者汇流,未来未至:评“见者的书信” / 马珏
“INK”:“水墨”的跨文化展览与探讨 / 田萌
2018年第5期
虚实莫测:“真实时代”的真实失控 / 马玲玲
难以“沉浸”:观“道隐无名” / 龚宇慧
2018年第6期
在永恒轮回中醒来:读刘庆和《同尘》 / 李军
中国新影像:2010年以来的新态度 / 李嘉慧
新写意主义:写意-表现 / 刘骁纯 王林
2018年第7期
转化与活用:从谭大利谈当代漆艺创作 / 曾静
失败之书,无产者的图像学 / 海杰
2018年第8期
“小说艺术”的文本-图像启示 / 郭芸
有冲突,就有艺术:关于柯明的新作:《人民的“草”》 / 黄立平
2018年第9期
超越女性主义:谈妮基•圣法勒和沈远双人展 / 蒋苇
女神的装备:一次关于女性问题四部曲的谱写 / 宋振熙 许潇笑
2018年第10期
玛雅•克莱默:不可控的缺席 / 金舜华
“工业4.0:转型的力量——2018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研讨会纪要 / 冀少峰 殷双喜 等
主题性创作对20世纪中国人物画的影响 / 吴洪亮 黄小峰 等
2018年第11期
大桥记忆:徐惠泉访谈 / 姜姝 徐惠泉
2018年第12期
第12届上海双年展:与“禹步”的世界踉跄同行 / 王凯梅
迷失而后思:观梁绍基展览“恍” / 王薇
消耗的诸种方式:弗朗西斯•埃利斯的现场 / 蒋苇
在“民间概念”与“世界视野”之间:多重可能性和前沿性 / 王南溟
▐ 行业研究 INDUSTRY STUDY
东画廊10周年:程曦行访谈 / 孟尧 程曦行(2018年第2期)
艺术展览与艺术启蒙:谢定伟访谈 / 孟尧 谢定伟(2018年第3期)
精确、忠实、完整:张征谈艺术口译 / 孟尧 张征(2018年第3期)
UrbanGlass原创历史(一):20世纪70年代混乱中崛起的“纽约实验玻璃工作室” / [美]安德鲁·佩奇 冯白帆/译(2018年第4期)
论日本策展人的工作机制:以“学艺员”的工作职责为例 / [日]难波祐子,周于之 译(2018年第4期)
美术馆典藏的现状与发展 / 蓝庆伟 王娅蕾(2018年第5-6期)
公共文化基金对非营利机构的资助:属性分类和管理 / 王南溟(2018年第5期)
UrbanGlass原创历史(二)“马尔伯里”时期的“纽约实验玻璃工作室”(1981-1991) / [美]安德鲁·佩奇,冯白帆 译(2018年第6期)
“社区枢纽站”与美术馆化社区文化行为 / 王南溟(2018年第7期)
艺术品的包装与运输:徐岩访谈 / 王娅蕾 徐岩(2018年第7期)
UrbanGlass原创历史(三):破产,还是搬到布鲁克林 / [美]安德鲁佩奇,冯白帆 译(2018年第8期)
艺术品保险:流程与注意事项 / 施珺(2018年第9期)
UrbanGlass原创历史(四):在城市中重塑 / [美]安德鲁•佩奇,冯白帆 译(2018年第10期)
艺术品保险:风险评估与审查 / 简家鼎(2018年第10期)
触碰我国美术馆照明的误区:谈《光之变革(美术馆篇)》出版的意义 / 艾晶(2018年第11期)
·美术馆馆长访谈·
立足本土,重在当代: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访谈 / 孟尧 冀少峰(2018年第12期)
▐ 策展手记 CURATING SCRIPT
保持质疑 重新实验:“8种提出问题的方式”策展后记 / 王檬檬(2018年第2期)
一次关于“新月”展的通信 / 贾淳 苏伟(2018年第5期)
从“现代之维”到“当代之维”:来自老牌公立美术馆的一次策展试验 / 陈娅(2018年第6期)
“南国:谭华牧的画日记”策展手记 / 杨凡舒(2018年第6期)
一场关于西安历史的想象:“城市地理”策展手记 / 杨西(2018年第7期)
我们在美术馆里谈“天气”都谈了些什么? / 谭悦(2018年第8期)
呈现鲜活立体的艺术家生涯:与刘鼎谈“厐壔新作展”的展览构架 /杨天歌 刘鼎(2018年第8期)
图像就是历史:纪念何香凝诞辰140周年艺术精品展策展手札 / 易东华(2018年第9期)
故事盒子:一次从橱柜开始的空间实验 / 张瑜(2018年第9期)
“别处/此在:海外华人艺术抽样展”展览手记 / 沈森(2018年第11期)
“卧游之乐——版画中的东方意蕴”策展手记 / 谢涵之(2018年第12期)
▐ 绘画 PAINTING
孔千作品中的两种叙事 / 雷鸣(2018年第2期)
谢南星的“鹦鹉” / 东门杨(2018年第4期)
重开中国画以“象”论画之门:兼论气韵与归元第一 / 吴毅(2018年第5期)
画中国故事:王秉复个展作品研讨会谈话录 / 卞俞涵(2018年第5期)
曾晓峰:“人类面孔”中隐匿与重现的时间 / 管郁达(2018年第5期)
非常近,非常远:关于李松松的艺术 / 冯博一(2018年第5期)
画室怪谈 / 吴俊勇(2018年第7期)
寒温带少年:一个艺术工作者的思考和笔记 / 于艾君(2018年第8期)
绘画只是一种艺术手段:刘春杰访谈 / 姜姝 刘春杰(2018年第8期)
蒲国昌与王华祥:逆流而上的文化保守主义者 / 管郁达(2018年第10期)
去不到的“麓山”:小镇夏记 / 李勇(2018年第10期)
▐ 影像 VEDIO ART
一分钟影像:遇见未来的方式 / 陈瑞 [荷兰]茱莉亚(2018年第11期)
▐ 装置 INSTALLATION ART
消解与重构:当代墙面装置艺术的浮雕化倾向 / 徐璐(2018年第6期)
妙幻博物馆:展示最平凡物质的莫名妙处 / 陈庆庆(2018年第11期)
▐ 雕塑 SCULPTURE
和美化自己的想法划清界线:张克端访谈 / 林书传 张克端(2018年第9期)
《游乐园》创作手记 / 张权(2018年第11期)
▐ 观念 CONCEPT
破“茧”成诗:闫晓静访谈 / 孟尧 闫晓静(2018年第2期)
水墨山:从“上墨”“上水”到“水墨山” / 张羽(2018年第6期)
从《吾与浮冰》到《借冰还水》:我的事件艺术实践 / 幸鑫(2018年第8期)
奇点艺术:谭力勤访谈 / 孟尧 谭力勤(2018年第9-10期)
用“涂抹”呈现平凡 / 孟柏伸(2018年第9期)
瓷上“轻薄” / 周先锋(2018年第10期)
“田字旁”:乡村美术馆里的艺术实践 / 冯且 毛君 杨然等(2018年第12期)
▐ 艺术批评 CRITIQUES
事件制造者:安德烈•塞拉诺与美国文化战争 / 沈森(2018年第2期)
觉醒与消弭:琳达•诺克林与女性主义艺术史 / 杨冰莹(2018年第3期)
重新理解中国当代绘画的关键问题:兼与雷鸣讨论孔千绘画诸问题 /王鹏杰(2018年第4期)
当代艺术在商业语境下有多少自由? / 马钦忠(2018年第4期)
表演之光,群众大法 / 王亚敏(2018年第12期)
▐ 艺术史论 HISTORY & THEORY
2018年第1期
为一种水墨的辩护 / 王春辰
由发现水墨到发现中国 / 冀少峰
打造身体:18世纪俄国肖像画中被造就成“他者”的自我 / [美]阿利森•利
2018年第2期
中体西用、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中国画理论话语之交(清末至新中国) / 盛葳
打通传统与现代:罗杰•弗莱艺术理论中的“美与丑” / [意] 卡门•迪梅奥
2018年第3期
中国的抽象与半抽象艺术 / 鲁虹
“意义的叠加”与“主体的抽离”——当代“水墨”困境与契机的再思考 / 葛玉君
女性制作艺术:个人、集体和奇妙机器(上) / [英]玛莎•麦斯基蒙,李苏杭 译
仙女的“拇趾外翻”:从桑德罗•波提切利到奥黛丽•赫本的缺憾美/ [意]马尔齐亚•法耶蒂
2018年第4期
意图研究:欧洲中世纪晚期手抄本页边怪诞装饰的几种解释 / 尹丹
全球视野下的艺术史通史教育 / 王婧思
女性制作艺术:个人、集体和奇妙机器(下) / [英]玛莎•麦斯基蒙,李苏杭 译
2018年第5期
民国首都南京城市文化视野下的洋画运动:从“教育部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到“中国美术会” / 许力炜
2018年第6期
观念艺术的自我反思:由《狐狸》杂志引发的思考 / 王志亮
2018年第7期
对话埃尔金斯:社会史、接受史与美国当代艺术教育 / 冯白帆 詹姆斯•埃尔金斯
新世纪以来的当代水墨(上) / 鲁虹
从阿瑟•丹托的艺术定义看当代艺术的去物质化 / 陈岸瑛
二次元的灯红酒绿:论艺术作品的性别(上) / [美]戴夫•希基,诸葛沂 译
2018年第8期
新世纪以来的当代水墨(下) / 鲁虹
观念作为艺术:逻辑的转换 / 朱橙
二次元的灯红酒绿:论艺术作品的性别(下) / [美]戴夫•希基,诸葛沂 译
2018年第9期
观念与结构之外:论罗伯特•史密森的反再现晶体美学(上) / 周文姬
结晶图史的艺术史(上) / [美]詹姆斯•埃尔金斯,[美]蒋奇谷 译
2018年第10期
观念与结构之外:论罗伯特•史密森的反再现晶体美学(下) / 周文姬
结晶图史的艺术史(下) / [美]詹姆斯•埃尔金斯,[美]蒋奇谷 译
2018年第11期
丹•格雷厄姆:空间、传媒与主体异化 / 苏磊
看不见的迷宫:“大地魔术师”展览 / [英]琼•费舍尔,吴晶莹 编译
2018年第12期
不断向传统文化资源寻求借鉴的当代影像创作(上) / 鲁虹
▐ 专 栏 COLUMNS
读画之道 The Ways of Reading Art
2018年第1-12期
1. 细读:艺术史研究与形式主义 / 段炼
2. 叙事学,跨界的图像阐释 / 段炼
3. 传播链,具象绘画的整体性 / 段炼
4. 艺术身份,审美价值的重建 / 段炼
5. 反聚焦,时空透视中的视觉意向 / 段炼
6. 文化身份,俄国现代主义与本土艺术 / 段炼
7. 二次叙述与艺术史的图像性 / 段炼
8. 精神分析与穆夏的新艺术之梦 / 段炼
9. 空间批评与艺术史的空间意识 / 段炼
10. 建筑与装置的人文空间 / 段炼
11. 艺术史的身体图像 / 段炼
12. 伦敦,图像阐释的可能空间(上)/ 段炼
古史钩沉 Historical Re-examination
2018年第11-12期
丹青考 / 彭德
重彩五色 / 彭德
[ 本微信文章内容版权属于《画刊》杂志独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