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士道》56 - 道谛(十二缘起)
第三部分 三士道
第二章 中士道
第三节 道谛
二、十二缘起
在中士道部分,我们已经明白,六道众生中,每个众生都有无量无边的苦。生于何处都是苦,以何为生都是苦,与谁为伴都是苦。苦的根源就是无明烦恼,想要脱离苦,就要断烦恼,断了烦恼就解脱了。那么,怎么才能断烦恼呢?就要修道。通过修十二缘起或戒定慧,从苦中解脱。
小乘解脱道中包括了缘觉和声闻,其中,缘觉罗汉主要是修十二缘起法成就解脱的。
十二缘起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众生过去无始的烦恼叫做“无明”。包括了我执和法执。
由无明产生的业叫“行”。
由无明、行,过去二因而产生的刚入胎的意识气体就是识。也叫神识,这时的识是被善恶业染垢的识。
识入胎后,第一个七天内,五蕴逐步形成了,这时的状态就叫“名色”。
胎儿六根具足了,即将出胎,这时的状态就是“六入”。
出胎后接触到外物,就是“触”。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和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接触了色、声、香、味、触、法六境,三者和合产生的反应,就是“触”。比如,眼和眼识、外物结合生成色,耳和耳识、空气振动结合生成声,鼻和鼻识、外部气味结合生成香,舌和舌识、食物结合生成味等等。
对“触”产生的感觉,就是“受”。比如,眼和眼识接触了外境后,生起的喜欢、厌烦的感觉,就是“受”。
在“受”中起了分别心,只要乐受,不要苦受,这种追求的过程就是“爱”。
因为有“爱”,就产生了贪的欲望,只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小孩子生下来后,已经慢慢有了一点点“爱”,对喜欢的东西会追求、索取,对不喜欢的会推到一边,这种有分别念头的选择,就是“取”。因为有了分别心和执着心,“取”的过程中会造很多业,所以,“取”也是现世因的开始。
“取”的过程中起了很多烦恼,因烦恼又造了业,就叫作“有”,“有”就是业障。
由于“有”,业障加重,又不停地造业,业障进一步加重,直至死亡。死亡后,由于业力的原因,在六道中又重新投胎受生,就是“生”。
“生”后又变老,直至死亡,就是“老死”。
十二缘起讲了三世轮回。“无明、行”是前世的轮回,“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是今世的轮回,“生、老死”又是后世的轮回。“行”是导致前世轮回的业,“有”是导致后世轮回的业。
十二缘起是人来到世上受生直至老死的一个整体的过程,上面的讲法是从无明烦恼开始,按顺势讲的。我们再逆势来想一想,从“老死”开始:人为什么“老死”呢,是因为“生”;又为什么有“生”呢,是因为造了业,就是“有”;为什么造了业呢,是因为追求了乐受,就是“取”;为什么会追求乐受呢,是因为产生了分别念头,就是“爱”;为什么产生了分别念呢,是因为有了苦乐的感觉,就是“受”;为什么会有感受呢,是因为有了“触”;为什么会有“触”呢,是因为“六入”结合六识遇到了六境,产生了“触”;为什么会有“六入”呢,是因为“名色”入胎后长成的;为什么有“名色”呢,是因为有一个染垢的灵魂入了胎,这个染垢的灵魂就是“识”;那么,“识”从哪里来呢,是因为“行”造作善恶业染垢了这个“识”;“行”又从哪里来呢,是无明烦恼造了业,这个业就是“行”。所以,六道轮回的根源就是无明烦恼,断掉了无明烦恼,就再也不会在轮回中转世,就解脱了。
这样,按顺、逆分别思惟一下十二缘起,顺着想,会明白一个人在轮回中流转的过程;逆着想,就能找到轮回的根源,就是无明烦恼。十二缘起中,有三个是烦恼、两个是业、七个是痛苦。三个烦恼是:无明、爱、取。两个业是:行、有。七个痛苦是:识、名色、六入、触、受、生、老死。
现在大家就明白了,为什么要解脱,因为轮回的痛苦实在是太多了!相对于痛苦来说,解脱的机会却非常稀有。在无数次的轮回中,我们只知道眼前的这一次机会,后世是不是还有机会是不能确定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没能解脱,就会再次投入轮回,继续受生,继续受苦,解脱的希望就很渺茫了。
往期连载:
《三士道》9 - 亲近上师(供养侍奉功德-下/虔诚信敬功德-上)
《三士道》10 - 亲近上师(虔诚信敬功德-下/塑造上师像功德/思念祈请功德)
《三士道》11 - 亲近上师(当佛礼敬功德)/不敬上师的罪业(身罪业/语罪业-上)
《三士道》12 - 不敬上师的罪业(语罪业-下/意罪业-上)
《三士道》21 - 暇满人身(暇满人身的可贵性/得到暇满人身的条件)
《三士道》22 - 暇满人身(暇满人身的难得性/珍惜暇满人身)
《三士道》24 - 人生无常(如何思维人生无常 - (一)人必定会死)
《三士道》25 - 人生无常(如何思维人生无常 - (二)死无定期/(三)死时除佛法都帮不上)
《三士道》26 - 人生无常(临终之相的差别/如何成就人生无常观)
《三士道》27 - 三恶道苦(堕三恶道的理由/三恶道苦 - (一)地狱道的苦-上)
《三士道》28 - 三恶道苦(三恶道苦 - (一)地狱道的苦-下)
《三士道》29 - 三恶道苦(三恶道苦 - (二)饿鬼道的苦(三)畜生道的苦)
《三士道》38 - 因果(十业道-如何消除业障;八福德人生;下士道总结)
《三士道》41 - 苦谛(认识苦 - (一)五苦-下/(二)八苦-上)
《三士道》43 - 苦谛(认识苦 -(三)三苦/(四)阿修罗道的苦)
《三士道》45 - 集谛(烦恼 -性质/危害/(三)烦恼的种类-六根本烦恼-上)
《三士道》46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六根本烦恼-中)
《三士道》47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六根本烦恼-下)
《三士道》48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二十随支烦恼-上)
《三士道》49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二十随支烦恼-中)
《三士道》50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二十随支烦恼-下)
《三士道》51 - 集谛(烦恼 -(四)根源/(五)生起的因缘/(六)过患)
《三士道》52 - 集谛(业/死 -(一)死缘/(二)业的触发/(三)死亡前后的注意事项)
《三士道》55 - 道谛(总述-(二)加行道/(三)见道/(四)修道/(五)无学道)
三士道(下) 目录:
阿旺嘉措金刚上师:
三士道是终生的修行,事部班之前最起码要看三遍,读三遍,对菩提道次第有一个印象,以后慢慢读得越多越会深入。三士道不仅仅是加行班,事部班时还是要读,到了般若班还是要读,到了密宗道生起次第、圆满次第时还是要读,是终生的修行。
以上摘自阿旺嘉措金刚上师《法海宝藏(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