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96 你用心清净没有得失利害,这个就是神保佑你,佛菩萨加持你

净空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净空法严经讲义下196

会通四科之二六入即如来藏性意入

所以佛讲啊,财为五家所有,被小偷偷去了,被强盗抢去了,被火烧了,被水淹了,这个败家子给你败掉了,呵呵,哪一桩是你的呢?!所以佛教给我们修福,福是愈修愈积,愈多,绝不是能够保守得住的。就如同那个做生意的商人一样,他那个钱拿去经营、去贩卖,这个利益、利息才越来越多啊。你如果把那个钱守在那个地方,放在那个地方,坐吃山空啊,何况还不一定能保得住。世法不是真实的啊,佛法教给我们修福啊,这是真实的。所以你明白这个道理了,你才真正地肯修福,积极地去修福,不会积财。经里面给我们说得很好,积财丧道啊。那个心里头一天到晚都是名利得失,这个心哪里会清净呢?!道心是清净心。清净心为名利所染污了,那就不叫作道心啊。所以从这个很浅显的生住异灭四相迁流逐渐逐渐去体悟。在这一段里面,佛的用意是叫我们认识意根的形象,也可以说是这个意地的相分,正是颠倒生灭啊。

【吸习中归,不相踰越】,这两句话不太好懂。吸是讲的吸收,习是讲的习气。无量无边的习气,谁能够吸呢?这个就是第七识,七识叫转识啊,八识叫藏识。八识好像是个仓库,七识好像守仓库的那个人,它能把外面的东西转运过来,收藏起来。所以这个意知根呢,主要的是讲第七识。当然既然说意知根了,八识、七识、六识啊,都包括在其中。但是这个里面最重要的,分别力量最强的,第六意识;执著力量最强的,是第七识;阿赖耶是只管含藏,它分别的力量、执著的力量都不强。那么这个意思就是说,识精能够含藏见相两分的种子,种子都是归其中啊。因为具有无始的习气,而且是念念受熏,永无间断。种子熏现行,现行熏种子,这个就称之为无始的轮回现象。轮回从哪来的?就是这样子来的。由此可知啊,习气难断呢。我们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一生养成的习惯,都不容易改,何况无始劫来的习气。而这个微细的习气,我们决定觉察不到。所以佛讲的是,八地菩萨,才见到阿赖耶,换句话说,见到阿赖耶的现相。这就是说明,吸取习气,再归到意根。

那么这个四相,刚才讲了,说到微细的生住异灭,这个我们都叫做无明。生相无明、住相无明、异相无明、灭相无明,这是讲到极微细的,这个大乘起信论里头有很长的一段文,来说明这桩事。这个四相啊,无论是细,无论是粗,都是刹那不停的。我们最粗的这个相,就是睡了又醒,醒了又睡,这个四相也是不停的。可以说,从我们出生,一直到老死,也没有一天停过啊。所以说是无论粗细现象,都是不停的。那个细相啊,更是刹那不停,佛给我们讲,一刹那有九百生灭啊。这样的细相,我们怎么能够看得出来啊。所以这里说不相踰越,这个踰越就是它有个顺序,生住异灭,它一定是有这么个程序。生、住、异、灭,生住异灭,一定是这样的。那么这个现象呢,就称之为意知根。

如果意要不缘的时候,不攀缘,什么境界都不攀缘,寤寐恒一,这个就是佛法里面修学的理论依据。这不攀缘的时候,这意要不攀缘了,给诸位说,意就是真心。嘿,你看看,叫平等性智、妙观察智。它要攀缘了,攀缘就叫末那识、第六意识;不攀缘了,不攀缘就叫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所以修行,要在转识成智,怎么转法?你明不明了呢?你要是明了了,楞严经里面所讲的,歇即菩提啊。歇是什么?不攀缘啦。第六意识不攀缘了,第六意识不攀缘是什么呢?在一切境界里头不起分别心,这是不攀缘了,那么第六意识就叫妙观察智了。第七意识不攀缘了,第七意识不攀缘是什么现象呢?一切法里头不执著,立刻就转为平等性智了。只要六七一转,阿赖耶识就转为大圆镜智,前五识就转为成所作智,超凡入圣啦。说起来你看看,多容易啊,理论确实就是这样的。

这个六祖之所以能够成为六祖,说个老实话,就是他这个意不攀缘。六祖说,慧能心中常生智慧啊,他不攀缘嘛。第六意识缘外面境界的时候,他不起这个分别,不攀缘,刚才讲了,妙观察智啊,无量无边的智慧,从这生的。第七识不执著的时候,这个平等性智在一切境界里头都现出来,所以他的心中常生智慧。那么再想想看我们凡夫怎么样呢?我们这个意识攀缘,第六识的分别,第七识的执著,所以我们是这个心中常生烦恼啊。不是常生智慧,是常生烦恼啊。

烦恼跟智慧,给诸位说,是一不是二。智慧迷了,就叫烦恼;烦恼悟了,就叫智慧。是一不是二,这是迷悟不同,说出两个名字而已,其实是一桩事情。所以,意要不缘的时候,生住异灭这个四相啊,俱不可得,根本就没有。因为你攀缘,才有这个四相;你不攀缘,哪有这个四相呢?!所以说入定,定的境界是什么?定的境界就是不攀缘嘛所以定的境界,永远是清醒的,生住异灭四相通通都没有,这叫定啊。不究竟的,这是小定,可是在定中呢,确实没有四相。那个定失掉了,四相又生起来了。

我们要讲到这个世间法,世间法这个定力最深的,是非想非非想天。我们常讲非想非非想天的寿命啊,八万大劫,实际上那个八万大劫,就是他的定功。他入了这个定啊,他有这么长的时间。可是八万大劫到了,这个定失掉了;失掉了,四相又现前,所以他不究竟呢?四相现前呢,换一句话说,又要生死轮回。这就是讲的非想非非想天人,他也出不了三界,道理就在此地。

那么再说到我们念佛人,念佛人的这个功夫,到功夫成一片的时候,这个时候并没有得到念佛三昧,而是得到了什么呢?只可以说接近三昧。那么换个名词来说呢,就是未到定,没有到家的定。不能说他没有定,可是定没到家,没有成功。那么这个时候啊,可以带业往生。虽没到家,但是必须要晓得,这个定啊,有能力伏烦恼,它有这个能力。如果你这个未到家的定,连烦恼都伏不住,这个不行,这个往生呢,条件不够。

什么叫能伏烦恼呢?烦恼就是刚才讲了,意在境界里攀缘了,这个就是烦恼。换一句话说,你第六意识在境界里才生分别,就是烦恼;才有执著,就是烦恼;才有妄念,就是烦恼,你要晓得这个道理。你这一句佛号有了力量了,就是心一动的时候啊,阿弥陀佛,用这个阿弥陀佛把你这个分别、执著、妄想呢,都去干净了。二六时中,只有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啊,分别执著这一句话头,其他一切境界,都不分别执著,这叫功夫成一片。但是我话说到这个地方,又怕诸位听歪了,好了,我一天到晚就阿弥陀佛,我什么事情也不要做啦,哎呀,那我一做事情,我心又乱了嘛。呵呵,什么事情照做,心里面得清净,这叫功夫啊,功夫成片啊。什么事情都不做,一天到晚闭着眼睛在念阿弥陀佛,这叫功夫成片啊?这不是的呀。样样事情都做,无论你是哪一行哪一业,你的事情都做得会很好。为什么你的事情做得会比别人好呢?别人心里有妄念、有妄想,你没有妄想,心里就生智慧。

为什么呢?你比如说吧,别人一般人心里,他有取舍、有得失、有利害,这就是妄想了,就是妄想,他就会迷在那个境界里头。你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没有得失、没有取舍、没有利害,嘿,你看得清清楚楚,正所谓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你在这个世间永远做一个旁观者,样样事情看得清清楚楚,你就会比别人做得更圆满,看得更清楚,想得更周到,就这个道理嘛。并不是什么佛菩萨保佑你啊、加持你,不是的是你用心清净,你没有得失利害,这个就是神保佑你,就是佛菩萨加持你,你要晓得这个道理啊。所以佛法里头没有迷信,所以讲用功的,要善于用心。

处理事情的时候,咱们讲念佛,诸位还要记住,还要明白,念佛,佛是什么?佛是觉而不迷,心在一切境界里头觉而不迷,就叫念佛。而绝不是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而对于什么境界都迷惑颠倒,这叫念佛吗?不叫念佛啊。这是口念,心里头没有念啊,那有什么用处呢?!憨山大师所说的,一天就是念上十万声佛号,是喊破喉咙也枉然啦。你要是明白这个意思了,没有事情的时候,在那拿着念珠念阿弥陀佛,这是念佛;有了事情了,对于一切事情都明了,都不迷,这叫念佛。这个时候,不是念的阿弥陀佛,是办你的事情;办你的事情啊,不迷,心里面觉而不迷,这就是念佛啊。所以诸位千万不要搞错了,哎呀,我这个佛号,我没有念了,我今天没有念佛啦。你不懂,念佛也是没念;你真懂得,一天到晚一声佛号也没有念,你那个没有念就是念念没间断啦。

所以首先你要认识那个佛字怎么讲法啊,什么叫做佛啊。我在《弥陀经疏钞》给诸位说了,阿弥陀佛,这一句话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阿是无,无的意思,弥是量,佛是觉,整个翻成中国意思,无量觉。换一句话说,无论什么事情,没有不觉的,这叫无量觉啊。这念阿弥陀佛,就是样样要觉啊,样样都迷不得啊,这叫念阿弥陀佛。你一天到晚还在阿弥陀佛,十万声佛号,死在这个名号里,什么都不晓得,那么迷惑颠倒,那怎么叫念佛呢?!那怎么能够断烦恼呢?!所以学佛,先要求解啊,要对于理论、方法、境界,都要正确地明了,我们才能谈到是如法地修行,这样才能够成就。成就什么呢?就是成就阿弥陀佛,成就无量觉。不然的话,那就是盲修瞎练啦。

【兼意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这个意思就是说,不但业识所现的性境,是劳相,那么这是唯识里面的术语,业识,是指的阿赖耶识,而且是阿赖耶三细相里面第一个,业相啊,这个就是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个相啊,就已经是劳相了,何况是由性境所变现出来的,所谓是独影境、带质境,那都不必说啦。连性境、连业识,都是菩提瞪发劳相,何况其余的呢。那么从三细六组演变成十法界依正庄严,哪一个相不是菩提心中的疲劳之相呢?!正因为如是,所以永嘉大师在证道歌里面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梦里是什么呢?就是菩提劳相。菩提心里面有劳倦之相,才现十法界依正庄严;如果菩提心是觉相,这个里面呢,就没有十法界这些相啦。所以这个相呢,诸位要晓得,金刚经上讲的话,言简意赅,佛给我们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告诉我们,因缘所生法,当体即是空啊。那么佛成佛了,成佛了就是觉后空空无大千啦。

可是啊,有一些佛,他在因地中啊,发了许多的愿。虽然他成佛了,就好像那个睡觉、做梦的时候,做梦的时候,原先不晓得。譬如说吧,梦里面原先不知道在做梦,梦里头有很多人,看到那些人很苦啊,哎呀,我要帮助他啦,我要叫他们都得到幸福啊。等到自己晓得自己是做梦了,啊,自己是在做梦,那我这个梦要一醒啦,那梦里头那一些众生,那我许的这个愿不都是落空了吗。于是乎怎么样呢?晓得在做梦啊,哎,不求醒,还继续做下去,呵呵,继续做下去。所谓是大做梦中佛事啊,在梦里面修种种的功德,来教化这些众生,来供养这些众生。这在佛法里面叫什么?带惑润生。

所以佛,哪一个佛成了佛啊?如果成了佛,那就是这个梦啊,醒过来了,觉后空空无大千啦。成佛的人,他一定啊把地位拉下来,他不成佛。他住在等觉菩萨这个地位上,等觉菩萨与佛差别在哪里呢?佛,无明断尽,圆满大觉。等觉菩萨呢,带一分生相无明,带这一分,这一分不断。因为这一分要断了,三界就没有了,他就不能帮助别人了。所以我们称佛,叫大慈大悲啊,是从这个地方称的。他有能力断这最后一品无明,他不断,这个叫慈悲。为什么不断呢?为了一切众生,他要留这一分生相无明。换句话说,他有能力醒过来,嘿,他不醒,他还要继续做梦。虽然继续做梦啊,他跟梦中其他的人可不一样,他觉而不迷。我们用梦境来做比喻,也只能够比个仿佛,没有法子比得那么真切啊。这个是不得已的一个说法,希望诸位从这个地方去体会。

佛于一切众生有恩德,这个恩德就是从这说的。佛有智德,大觉,这是智。佛有断德,他能够断见习、尘沙、无明烦恼。佛有恩德,就是他保留一份生相无明,在九法界,是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来帮助这一些迷惑颠倒的众生,这个是恩德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他所表现的,都是这样。那么这也正是菩萨所应当学习的。

那么这一段,就是六入里面,除了第一段是很重要的,我们细说,末后这一段呢,也非常重要。为什么呢?六入里头毕竟是心为主啊,所以凡是讲到心法,我们都要多说一些。其余那些枝枝叶叶,少说几句,无关紧要。紧要的地方,我们应当要细讲。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解mp3音源下载网址: http://pan.baidu.com/s/1eSrMFSI  (注:复制网址打开后选择下载,并需要用到百度网盘)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摘录01-171目录上(点击进入)

172  一切众生之间的缘,前生已经有了结了,这一生想逃也逃不掉

173  见色闻声无论办什么事情、从事哪个行业,外不着相,内不乱

174  无论修什么法门,从远离名闻利养下手

175  中国的禅宗就是修无念、无相、无住这六个字

176  四相破了才入大乘之门,而破四相是自家功夫,谁都帮不上忙

177 心清净就悟得快;心染污就悟得慢

178  真正做到彻底放下,必须对五阴的真实相彻底明了

179 世间法不离妄想,佛法是叫我们离妄想

180 我们一定要修福,临命终时不害病,决定做主

181 行阴尽了,阿赖耶识才现前

182 只要不起心不动念,这个心没有界限,心量是周遍法界的

183 我们修念佛法门就是修楞严大定

184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乃至于一切众生,原来是同一体

185 要想成佛,因地心与果地觉一定要相应

186  这个悟啊,还是非顿悟不可,一定要顿悟

187  能入与所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188 每一天念佛参禅听经,这个功夫继续不断,人容易开悟

189 当你一念不生没有能见取见的时候,这是见性用事,与诸佛菩萨没有两样

190 不用第六意识,显示出来的是见性

191  读诵经论这个背诵的目的是在开悟,不是在记忆

192 我们看这个社会复杂、人事复杂,实际上是我们的心太复杂了

193 具足了诚意尽心尽力,供一杯清水也具足了三德六味功德圆满

194  是非邪正、真妄善恶都不能辨别的就去修福,这个通通叫痴福

195 我们每一天醒了要睡,睡了要醒,这个就是生死轮回的缩影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祖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接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01-127目录链接(点击进入)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摘录01-171目录上(点击进入)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历史文章选读目录二(新关注的师兄入)

大悲咒的妙用 (宣化上人)

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仁清法师)

盂兰盆节的故事——目连救母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