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86 庞居士教我们"好事不如无事",目前这个阶段修道要紧

净空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净空法严经讲义下285

佛敕文殊拣选偈颂

那么底下呢,就是持地菩萨他证入的法门。

【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持地菩萨因平地而开悟,那么这就是说了,修福重要啊,他干什么工作呢?就是天天修桥铺路。哪个地方路不平了,人家走起来不方便,哎,他就去把那个地方搞平。这是修福报啊,利益一切往来的行人。他那个心呢,就系在这个地方,也是用的心意识。有一天遇到佛了,佛走到这个地方,也是看到他机缘成熟,为什么?他心里头别无二念,他发的愿,哪个地方有不平的,我都去,把这个地给他铺平,所以他心里头只有一念呢,没有别的杂念,系心一处。你们才晓得那个古人开悟的诀窍在什么地方。

刚才讲了,法达禅师,满脑袋就是法华经,没有别的。无尽藏比丘尼,满脑袋的涅槃经。这就是系心一处啊。持地菩萨一脑袋就是,哎,哪个地方地不平,他就去给人家平地。到了这个心系在一个境界里啊,这成熟了。所以有一天佛经过那个地方,他碰到了,佛给他一点醒,叫他说:「平地,要平你的心地啊」,他恍然大悟。我们今天是千经万论,处处指归,点不醒我们,那就是因为我们的心是散乱的,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这个是大病啊,轻视了修福。这个持地菩萨是标准修福之人,那么他开悟了。六祖大师给我们示现的榜样,修福啊。持律法师给我们的榜样,也是修福啊。

文殊菩萨的评断,地的性质是坚固的,它就障碍了,它并不是一个通达的性质。那么持地菩萨每一天做的这个工作,是属于有为法,不是无为法。每一天去做工啊,这个做工都是义务的,没有酬劳的,是自己发心主动的,不是人家来聘雇的,所以是有为法,不是无为法。那么以有为法去修无为的果,这个是不相应的,所以对于证圆通,是不相宜的。他的机缘殊胜,遇到佛了,佛教给他要平心地。他这个念头一转,把有为的舍掉了,一下转到无为里面去了,这才大彻大悟。那么初发心的人,可以说是完全都在有为的境界里面。因此要获得圆通,这一个办法,对根熟的众生,特别的根性,是可以的。如其不然,这个办法也很难叫人开悟。

底下一段呢,是月光菩萨,他修水观。【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月光菩萨的水观,他是由这里证入的。文殊菩萨对他的评断说,如果以水大之性作为你所观的境界,观成了,还是想念的成就,是想象把它变成,换句话说,并不是真实法啊。你比如说修水观的人,他在这个房子里面修定,在他的境界里面,他坐在水中央,自己所看到的就像一片汪洋大海一样。别人看到呢,别人看到的还是地,没有水啊,只有他见得到,别人见不到啊。你说它是真的,还是假的。

修这种观法在我们中国历史上也有不少人,有人修成的。那么这些观法,给诸位说,跟《十六观经》里面所讲的那个道理、办法、境界很接近。十六观经里有水观,不是叫你到水里去观呢,就是叫你凭你的想象,那是观想啊。想成了怎么样呢?睁开眼睛也好,闭上眼睛也好,你面前这个地都是冰,都结成了冰,仿佛是琉璃世界一样。观「落日悬鼓」,不管你在什么地方,你眼睛面前,看到一个红红的太阳,这叫观成了,想象而成的。真有,在你自己看得到,别的人看不到。不是说,我观成了,旁人也看到,旁人看不到。旁人他没有修这个功夫,他看不到。你所修的,你看得到。那么别人看不到,所以你这个是妄想啊,你这个不是真实的。如果是真实的,别人也能看见啦,为什么独独只有你看见,别人不能看见。这种相,这个境界,不是真实的,所以说「想念非真实」啊。

末后两句是说,以如如之理,不是觉观的办法,「如如非觉观」啊。如如之理,就是圆通之体,就是讲的真如本性。真如本性里面,像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哪里有什么觉观呢?没有啊。所以它是离念,离一切妄念,它是如如不动之法啦,怎么可以用分别觉观去证得呢?!还叫一个初心的人用这个方法,很难。这个办法就是观成了,也不容易见性。所以念佛法门里面,《十六观经》,这个智者大师所做的注解,就是《十六观经疏钞》,注得是真好,我们过去曾经印过几千册流通啊。但是净土宗历代的祖师,讲经,都喜欢采取里面的理论,不用它的办法,而用什么?而用持名念佛的办法。你们想想,为什么不用这个办法?这个办法好不容易修成,修成之后不能见性,只能够得念佛三昧。如果境界往上面再提升一层,这个观要把它去掉。诸位晓得,那个相啊,观的时候很难成就,到以后去的时候也很麻烦,不容易去得掉啊。那境界现前嘛,很不容易把它摆脱掉。你要是不把这个相摆脱掉,不能见性。换句话说,这个办法只能叫你到事一心不乱,如果要理一心不乱,要把这个相舍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要把这个相舍掉。到那个时候就很麻烦了,没有念佛方便。

念佛,就是一句名号,你要懂得这个名号是假名,舍,容易啊。我们现在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这是用第六意识在念啊。念到把这个第六意识、妄心摄心一处了,都摄在这个佛号里面,我们这个第六意识不动则已,一动就是阿弥陀佛,不会动到别的地方去,这就摄心在一处了。久而久之这个心不动了,再把这一句佛号摆脱掉,这就见性了。所以舍一句假的名,容易,观成的那个相,舍掉,不容易。所以十六观经,难修,将来舍的时候,也难舍。你看历代祖师,有谁提倡这个办法,但是都欢喜智者大师所讲的理论。我们图书馆有《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就是智者大师的十六观经的注解。

那么底下一段是:【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这是乌刍尊者,他是因火大,七大里面是地水火风啊,是由火大而悟入的。前面两句,说明尊者当初采取这种方法来作观,也是厌有而求断啊。火是一种烦恼,厌恶烦恼,想把这个深重的烦恼断掉,来修学这个法门。所以菩萨在此地批评他,不是真实本来离开的方法,不是一种真正离开,而是什么?你讨厌了,你才离开它,你不厌的时候,你没有起心想要离开的。是因为你自己厌、厌有,你才离开,那么这个不是出自于真实。换句话说,不是本来面目啊。

那么初心入道,一定要断烦恼。烦恼里面最重的,诸位要晓得,是什么呢?那么你们一定会想到贪嗔痴,贪嗔痴是烦恼。贪嗔痴的对象是什么呢?五欲啊,五欲六尘啊。这个修行的层次,先离外缘,你比如说我们讲布施,先叫你布施什么呢?布施外财,就是身外之物,先叫你离悭。然后再叫你布施内财,布施内财是什么呢?就是布施贪心了,贪嗔痴的心了。能贪、能嗔、能痴,布施这个。先放下所贪的、所嗔的、所痴的,那都是身外之物。修学要从这上面下手啊,千万不要说,哦,理论只是断贪心,东西没有关系,我还是多多益善,你想想看,你那个贪心能断吗?!你的贪心只有天天增长,断不了的啊,必须从事相上去断。

你们晓得这个佛门里面有个大善知识,庞居士,大家都知道啊。他是非常富有的人,家财万贯,学佛的时候,全家学佛,把他家里的金银财宝,装到一条船上,船划到江当中,把这个船沉下去,财宝通通不要了。那么他要是说,我断的是贪心嘛,我有这些东西不妨碍嘛,那是贪心真正断了,不妨碍啊;没有断的时候,会妨碍的啊。那么别人听了,你既然这些财宝都不要了,你自己不享受它,你拿去做点好事不好吗?拿去帮助那些贫苦之人嘛。他说了一句话,「好事不如无事」啊你们想想哪一个好?这个对于修道的人来讲,太重要了。做好事的,两种人,一种是世间善人,不是修道的,修福的,他做好事。另外一种就是再来的菩萨,他烦恼断尽了,他可以倒驾慈航,来做好事。真正在用功的人,那是障碍啊,诸位要晓得这个道理啊。所以在中国古时候这个丛林里面,那些住持、执事,都是佛菩萨再来的。天台,国清寺,刚才讲了,智者大师的道场。你们晓得,六祖在黄梅舂米啊,那个道场有那么多人,每天要吃饭,那个时候的米都是人舂的。那是谁在那里舂米呢?丰干禅师。厨房里面烧饭的,做这个粗活的,是寒山拾得。到以后被人发现了,丰干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两大菩萨,他在那里修福,伺候大众啊。这些人可以做好事,为什么呢?自己的事情已经了啦,「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可以多做做好事,来利益众生。

自己的事情没有办的时候,生死还没有了,你要是做好事,好了,六道里头三善道去受报,永远没有办法出头。所以庞居士教给我们,好事不如无事啊,真正修道人要懂得祖师的苦口婆心。我们今天说老实话,之所以不能成就,就是什么?希望做好事,把自己害惨了。今天这个政府是鼓励宗教要办社会福利事业,大家都去做好事去。真正修道人,名闻利养都不要,也不期望政府来表扬,哎呦,你是好人,你很荣耀了。你还有这个念头,你还能了生死吗?!你还能见性吗?!不能啊。那么这就是说明在目前这个阶段,修道要紧啊。那就是什么呢?要无事啊,这一点很重要啊。所以我在一出家时,我就提倡,但是我这个提倡啊,人家还说我要革佛教的命,还要来找我的麻烦。我提倡什么?寺庙让在家人管理。为什么?在家人啊,他不急着了生死嘛,他可以做好事嘛,多多做好事。出家人,不要管寺庙的事情。这个办法不是我想出来的,是佛教寺院原本就如此。

释迦牟尼佛当年,你看人家请他讲经说法,建的这个精舍,那个精舍的主人,不是他啦。祇树给孤独园,主权是祇陀太子跟这个给孤独长者的,是他们的财产啦,他们是请佛在那儿说法啦。这个里面所有的事情,都是他们去管理啊,佛才不管这些事情呢。你房子倒了,房子倒了就走了,到别的地方去了。你要想把佛留住,那好,你天天就要派人来照顾,伺候得很周到,表示自己的恭敬、有诚意,佛就会在此地多讲几天。你没有这个诚意,少讲几天。所以出家人,「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啊,希望的什么?无事啊。你要说是,那我这样修行的话,今天哪一个寺庙都不让我住啊。诸位晓得,寺庙之所以不让你住,就是因为你有事。你要是无事的话,哪个寺庙不欢迎你啊,个个都欢迎。不但寺院欢迎,护法、伽蓝、八部护法神,都得拥护你,为什么呢?你是一个无事的道人,真正修道人啊。

所以这个寺院的行政业务交给在家人去管理,决定正确。出家人干什么?做教员,做学生。像学校里的教员,不管学校行政的,到上课,他就来了,下了课,他就走了,没事情啊。管理行政那些人,那是做好事的,那是好人好事啊。那么我们如果是自己功夫还没有成熟,没有到这个境界,我们就要去做,那就是世间的善人。那么像这些道理,我们都要深深地去体会,了解诸佛菩萨、历代祖师他们的一番苦心,我们对他们才真正是五体投地啊,才看出人家的大慈大悲。

那么像寺院这个杂务工作,这是修福,不能够把行政混杂在一起。行政是修福,一般这个工作,那是个人修福。修福,我们要修,福慧双修。建道场,接引众生,那是好事,绝不是一个初学人能够办的,这是我们要特别小心,要谨慎,要量力而为。自己没有这个境界,心还会被外头境界牵着转,那么这个事情我们就做不得。几时能够真正做到了「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可以了,这个时候可以开道场,可以接引众生了。

第五行。【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这是文殊菩萨评断琉璃光尊者他证入圆通的方法。尊者是用七大里面的风大来修的,他是由风大而悟入。所谓风呢,是指一个动相,不动,则就不叫风了,这个风就是指的动相。前面两句,动里面的意思是说明遍观四大身心,全都是风力在那里转动,如果哪个地方要不动了,那个人就生病了。所以我们这个全身的每一个细胞、每一种器官,它都有运动的功能。如果说哪一根血管不通了、堵塞了、不动了,这就有毛病了。心脏要不动了,这个人就死亡了。所以说是每一个部位都在那里动,我们一般讲运动。全身是如此,整个宇宙也是如此。

可是在我们凡夫概念里面呢,这有动啊,当然就有静。我们不谈动静一如,动静一如啊,那就是获得圆通了。凡夫毕竟他这个功力见不到真实之相,这也是对初心修行人来说。初心修行,他总是执著两边,有动就有静,两边是对立的。从相对的这一个观点,要想证得圆通,不容易,这是我们在许多大乘经典里面,乃至于祖师语录里头给我们说得很清楚的。可是,在初用功的时候,又没有办法离开相对,如何从相对悟入到绝对?我们今天讲绝对,绝对的对面,还有一个相对,还是相对。实在讲呢,离开相对啊,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所谓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啊,这才是真正寂照现前的境界。这是意思很深,这个意思是真正的,决定不是虚妄的。

那么文殊菩萨就这一点来批评琉璃光菩萨,他用的这个方法对初学的人来说,有困难。他是可以用,他本身到了这个程度就行了,初学的人毕竟没有这种程度。我们晓得,无上正觉,这就是真如理体,它是动静两边都离开的。比如说般若经里面常讲『无念』,这个『无念』,是有念跟无念,通通都无。无念不是跟有念两个对立的,凡是对立的,都是虚妄的。早晨在《信心铭》里面我们念过,也是举的楞严经里面说的,「妄真同二妄」,那就是相对的真啊,还是虚妄的。这个真正的真,是舍了相对之后,真心、实相就现前了。那么这是这一段经文里面所讲的圆通之法。(未完)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60目录(未完)

261 反闻就是不用心心所,舍识用根就是反闻闻自性

262 不分别、不执着是定,了了分明是慧

263  世间法里可以将功折罪,因果报应没有办法将功折罪

264  三藏十二部经典及诸佛菩萨、历代祖师大德所说的全都是咒

265  无论是出家、在家,学佛先学舍身

266 广修供养就是舍身珍宝,难舍能舍,难行能行

267 佛劝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西方世界所接引的耳根最利的众生

268 对于一切法门不要生高下想,只能够说哪一个法门适合自己

269 为别人设想这个就是布施,为别人服务也是布施

270 佛的经典这个法味没有止境,只有一遍比一遍浓

271 一念心动了外境就是魔;一念心清净了外境就是佛

272 你之所以看到生灭是因为用生灭心看的。把生灭心舍掉了当下就是不生不灭

273 念经的用意是叫你依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照久了就入实相般若了

274  宇宙人生的真实相,是不可能用心意识去知的

275 心里头如果还有时间、空间的概念,就不能证得一心

276  十方净土是自己变现制造出来的,别人不能给你制造

277 你有“我要得到一点什么”这一念心,你不会开悟

278 在做梦的人不知道自己是在做梦,整个梦境就是三细相

279 初学的人多半是在逆境里头成就;传道的时代必定顺境

280 别人赞叹你欢喜了,骂你几句难过了,你就是著相啦

281 讲经听经了这么多年也没有开悟,因为我们没有基础

282  你要真是个老实人,就是上上根人,没有不成就的

283 要是一生当中能完整不漏听过一部华严经,你是真正稀有的人

284 不管修学哪一个法门,没有说是不持戒就可以成就的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目录01-66(全)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60目录(未完)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01-23目录(全)

宣化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目录(全)

净慧法师僧伽吒经浅释01-18目录(全)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视频目录01~210链接(未完)

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魔王波旬(第六天魔王)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